心系蒙医药事业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081
颗粒名称: 心系蒙医药事业发展
分类号: K826.2
页数: 2
页码: 134-1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6年,67岁的苏荣扎布从内蒙古医学院退休了。但是,他却仍然心系蒙医药事业的发展,虽然现在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和扶持蒙医药事业的发展,蒙医药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为蒙医药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苏荣扎布来说,仍有许多担忧。
关键词: 中国 中医师 苏荣扎布

内容

1996年,67岁的苏荣扎布从内蒙古医学院退休了。但是,他却仍然心系蒙医药事业的发展。
  “解放前,蒙医一直受到歧视、排斥、扼杀,使蒙医药学遭受极大的摧残,蒙医被看作原始庸医、迷信传播者而被剥夺看病的权利,毫无社会地位。”苏荣扎布说,“解放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重视民族医药的发展,相继在政策及财政上支持蒙医药的发展。现在蒙医医院人员的工资100%列入财政预算,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苏荣扎布说,现在是蒙医药发展的最好时期,国家和自治区政府非常重视,蒙医药在地方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但是也有人仍然对蒙医药持有怀疑态度。“不仅是蒙医,很多民族医药乃至中医都面临同样的质疑”,苏荣扎布说,“他们有人说蒙医是落后的、不科学的,但是你们去看看历史,西医没有传入中国之前,牧区人民一直是使用蒙医药在治疗疾病,效果非常好。”的确,直到现在,蒙医药在保护牧区人民健康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优势病种的治疗效果十分突出,甚至让很多西医的先进仪器设备望尘莫及。
  虽然现在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和扶持蒙医药事业的发展,蒙医药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为蒙医药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苏荣扎布来说,仍有许多担忧。
  “现在很多蒙医大夫不包药了,总是开成药,蒙医讲究辨证治疗,根据病情,早、中、晚吃的药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开处方时一概而论,那么治疗效果肯定大打折扣。”苏荣扎布一针见血地指出。
  作为现代蒙医学的杰出代表,苏荣扎布一直不忘发挥表率作用。从医60年来,他从来都是坚持辨证治疗,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开处方,并且按照蒙医传统的方法“包药”。“蒙药不像中药,每次可以10克、15克的开,我每次都是开0.2克、0.5克。”蒙药自古以药效猛烈著称,因此,每次在给病人开处方过程中为药量反复斟酌,是用0.1克?还是用0.5克?这是苏荣扎布临床工作的常态。
  在谈话过程中,苏荣扎布总是反复地对记者说,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医药学发展迅猛,“蒙医也是传统医学,要把蒙医的财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007年,苏荣扎布被评为“内蒙古首届十大杰出人才”自治区政府向他颁发了证书及20万元的奖金。拿到奖金的苏荣扎布没有给自己,留下一分钱,而是直接把钱捐给了内蒙古医学院和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学院作为医疗教学科研的基金。
  苏荣扎布为蒙医药事业呐喊的声音从未停顿,即使在国医大师颁奖典礼上,苏荣扎布也把“国医大师”这个荣誉归结于国家对蒙医学乃至民族医学的关心和支持。“我没有多大成就,但是给我‘国医大师’这个荣誉可以让年轻一代有了奋斗的目标。”
  今年80岁的苏荣扎布,从马背行医到今天的国医大师已经整整60年了。由于苏荣扎布患有糖尿病多年,每次说话时间长便会缺氧头痛,记者不忍打扰。苏荣扎布最后对记者说,自己已经老了,希望“年轻一代能把蒙医的经典著作学好,还要多学学现代的医疗科技,让这些技术更好地为蒙医服务”。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走进国医大师》

出版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30位当代名老中医(民族医)成为首届"国医大师",中医药界欢欣而振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传统医学大师。他们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独到,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他们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超过55年,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誊;他们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无私传授学术经验;他们热爱传统医学,具有强烈的责任惑和使命惑。他们荣膺"国医大师",确属实至名归、水到渠成。

阅读

相关人物

苏荣扎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