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伉俪风雨同行从徒弟、女婿到“张一帖”传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057
颗粒名称: 杏林伉俪风雨同行从徒弟、女婿到“张一帖”传人
分类号: K826.2
页数: 2
页码: 108-1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二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研究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张一帖远祖可上溯到北宋名医张扩。张扩之后人张杲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史著作《医说》的作者,张氏还著有《医流论》、《伤寒彻要》、《秘方奥旨》等书。世医传到了明代嘉靖年间的张守仁,对待患者不论贫贱均能悉心治之。将药物熬制后放置在茶水中。家传技术多传子不传女,创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加减法,辨证准、用药精、剂量重。
关键词: 中国 中医师 李济仁

内容

夫妻共同继承“张一帖”家传,先后调入皖南医学院工作,同被遴选为“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几十年来,二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研究上取得了累累硕果。
  定潭的“张一帖”源远流长,至今有450余年的历史,传了15代,被誉为新安医学第一家。张一帖远祖可上溯到北宋名医张扩,张扩之后人张杲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史著作《医说》的作者。张氏还著有《医流论》、《伤寒彻要》、《秘方奥旨》等书,影响深远。
  时光荏苒,世医传到了明代嘉靖年间的张守仁。由于他医术高超,常一剂而愈,始称“张一帖”。他以仁慈为本,对待患者不论贫贱均能悉心治之。特别是冬春流行病高发季节,将药物熬制后放置在茶水中,日夜无偿供应,村民和过
  路人因此受益。
  旧社会,家传技术多传子不传女。张根桂对祖传“末药”加以完善,创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其以“稳、准、狠”为特点,辨证准、用药精、剂量重,往往一二剂即起疴回春。国学大师吴承仕先生因患痼疾遍访京师名医皆不效,回家乡歙县以后,经张根桂医治而愈,感佩之余,特奉赠一联“术著岐黄三世业,心涵雨露万家春”。然而,张根桂唯一的儿子夭折,次女张舜华便立志学医。她勤学苦练,亲自上山采药、配药、尝药,以至诚至孝感动了父亲,多年后悉得家传,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张一帖”。
  作为徒弟,李济仁朝吟夜诵,勤于实践,与小师妹张舜华一起跟师抄方、巡诊,共同采药、制药。张根桂看在眼里,喜在心中。李济仁聪慧过人,老实能干,处理疑难杂症很有一套,令老师刮目相看,尤为欣赏。不久便把女儿许配给他,同时把家学也传了他,与张舜华同为“张一帖”的第14代传人。大概还有这样的君子协定,即未来李济仁的第一个儿子要随母姓张。
  解放后,李济仁夫妇二人先后调入皖南医学院工作,夫妻二人不仅在医术上继承“张一帖”,还继续着“张一帖”舍医送药的传统。几十年来,他们无论多么繁忙,每年都会定期返回家乡为乡亲们赠医施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李济仁夫妇还为国内外1万余人次的患者提供了“无偿函诊服务”。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走进国医大师》

出版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30位当代名老中医(民族医)成为首届"国医大师",中医药界欢欣而振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传统医学大师。他们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独到,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他们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超过55年,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誊;他们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无私传授学术经验;他们热爱传统医学,具有强烈的责任惑和使命惑。他们荣膺"国医大师",确属实至名归、水到渠成。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济仁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