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活字典 岐黄国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999
颗粒名称: 中医活字典 岐黄国宝
分类号: K826.2
页数: 2
页码: 38-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任继学中医活字典,岐黄国宝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讲述了任继学有“中医活字典”的美誉,学生们说,有老师在,我们都不用翻书。
关键词: 中国 中医师 任继学

内容

任继学有“中医活字典”的美誉。学生们说,有老师在,我们都不用翻书。
  一次学术会议,任继学40分钟的发言竟然一口气点出了150本古医书和作者,话语既出,震惊四座。会后一个年轻人到图书馆一一查对记录,无半分差错。此后,一些知名不知名的大小专家都会小心翼翼地问:“任继学啊,关于某某问题那个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了的?”任继学对答如流,还会说:“《诸病源候论》的某某页上,回去看看。”同样,在一些答辩会上,有任继学在大家就变得很紧张,真正能让任继学满意那才叫功夫过硬。
  这自有任继学的天分,也源于他的勤奋。在北京中医学院读书时,任继学看遍了图书馆里的所有线装书,工作人员都知道,那个固定的座位谁也不要占,是任继学的,他每日准时来。
  任继学家里有3万藏书,且多是泛黄的古书,任继学不仅每一册读遍、批遍,还记得存放的位置。一次任继学的学生拿书借看后随手放到了别的书架,任继学查找时马上就发现:“小南征,借我的书没给我放到原位吧?”
  任继学经常在50分钟的讲座中,不用讲稿,滔滔不绝,胸有成竹。也正因如此的博闻强记,任继学做决策也格外果断。
  任继学一度非常繁忙,主持着多项课题,每周出四五次门诊,到全国各地出差讲学,著书立说忙到深夜,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献给了中医药。他为争取中医地位不断呐喊,为中医发展不知疲倦,布道南北,广育弟子。
  他培养了一批人,带出了一个团队,创建了一个学科,甚至影响了一代人。
  任继学在中医药界声望之高,可以从其他国医大师对其评价中窥豹一斑:
  南通朱良春说,任老精研医理,对中医学之奥意,说理透达,屡创新论,验之临床,疗效卓著。他反对“中医西医化”,但绝不因循守旧,愚与之交流切磋,得益甚多,敬仰殊深。
  广州邓铁涛说,我与任继学,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相隔数千里,而一见如故,情同手足,志同道合,真同志也。任继学博闻强记,脑中有个中医文库,临床上有套真功夫。
  北京路志正说,其独见令人开阔;思巧者当予效仿;言理者据之有物,发挥升华于其临证实践;突出了中医之优势,于后学多有启迪。
  浙江何任说,任继学造诣专深,毕生求索,议论新警,足以夺目。
  上海颜德馨说,中医学界之巨擘也。在学术上多有发明,如中风病见血不止血,重用“清”、“通”、“化”、“泄”之法,独辟蹊径,所治多验,为世所许。任继学刚正不阿,忠诚捍卫中医事业,在中医界久负盛誉。
  本文在采写的过程中,得到了任继学的夫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院院长宋柏林、党委书记张晓明、原党办主任郭玮、任继学的弟子黄永生、南征、王中男、宫晓燕、盖国忠、赵建军、刘艳华等,以及任继学的子女任喜波、任喜尧、任喜洁的鼎力相助,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走进国医大师》

出版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30位当代名老中医(民族医)成为首届"国医大师",中医药界欢欣而振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传统医学大师。他们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独到,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他们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超过55年,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誊;他们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无私传授学术经验;他们热爱传统医学,具有强烈的责任惑和使命惑。他们荣膺"国医大师",确属实至名归、水到渠成。

阅读

相关人物

任继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