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诲人不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988
颗粒名称: 桃李芬芳诲人不倦
分类号: K826.2
页数: 2
页码: 24-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方和谦桃李芬芳诲人不倦在教育岗位上,方和谦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术上方和谦对学生毫无保留、无私奉献,在生活中对学生平易谦和、关怀备至。他培养的中专生、大学生、进修生和西学中医生,遍布海内外,许多都已成为中医药事业的栋梁和骨干。
关键词: 中国 中医师 方和谦

内容

1954年,方和谦结束了个体行医生涯,调入北京市卫生局中医科工作。两年后调入北京中医医院,兼任北京中医进修学校伤寒教研组组长。在教育岗位上,方和谦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考据求源、引经据典,他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内容逐字逐句剖析,深入图书馆,凡有关《伤寒论》的百家注解,如柯韵伯、尤在泾等人的著书均借阅过。《伤寒论》397条,每条都有自己撰写的讲稿。讲内科医案学时,他翻阅了《王旭高医案》、《薛立斋医案》、《名医医案》等大量医案,授课时将之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并结合临床实际,深入浅出,纵横贯通,令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从1968年到北京朝阳医院任中医科主任起,方和谦同时承担了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工作。为启发西医学生对中医的兴趣,他格外注重讲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学生评价他的课“文化底蕴丰富”,在课堂上他旁征博引、涉猎广泛,包括与中医学有关的诗词、歌赋都引用到教学中,频频引来学生钦佩的目光。
  在学术上方和谦对学生毫无保留、无私奉献,在生活中对学生平易谦和、关怀备至。他培养的中专生、大学生、进修生和西学中医生,遍布海内外,许多都已成为中医药事业的栋梁和骨干。1991~2008年,方和谦先后担任了第一、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7年11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建设“方和谦名老中医工作室”。为启发后学,方和谦不顾85岁高龄,主动请缨,在“名医大讲堂”中给学生和青年医师们系统讲解《伤寒论》。方和谦说,中医经典著作百学不厌,告诫学生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而且身体力行,活到老,学到老。
  他的弟子告诉记者,在生活中,方和谦是一个极有生活情趣的人:京剧、象棋、麻将样样爱好,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是一位美食家,在饭店遇到可口的饭菜一定要学为己用。方和谦认为药食同源,做饭和处方有异曲同工之妙:好菜讲究主料和辅料,放什么、放多少、怎么搭配,才能使菜品色香味俱全。逢年过节,他是家里的“掌勺大厨”。他烧得一手好鲁菜,“糟溜鱼片”、“红烧肘子”等拿手菜让尝过的弟子们竖起大拇指。
  方和谦思想开明,对新鲜事物乐于接受。年轻时曾学习日语4年,如今闲暇时喜欢读读日语,弟子们戏称老师的发音是“大阪味的”。80多岁的他还学英语,手机短信发得“很溜”。老人至今骑三轮摩托车上下班、载着老伴去菜场买菜,甚至还一度向往要拥有机动车驾驶证。
  采访即将结束时,方和谦对记者说:“医生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应该在内心修养和道德上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我现在80多岁了,越学越感觉自己的知识太少,甚至是一个小学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资料采集、传承、研究..”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走进国医大师》

出版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30位当代名老中医(民族医)成为首届"国医大师",中医药界欢欣而振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传统医学大师。他们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独到,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他们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超过55年,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誊;他们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无私传授学术经验;他们热爱传统医学,具有强烈的责任惑和使命惑。他们荣膺"国医大师",确属实至名归、水到渠成。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和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