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地活出自身价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时代见证 慈溪农民报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949
颗粒名称: 真实地活出自身价值
分类号: I25
页数: 15
页码: 250-2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农民企业家宓月华的生平事迹和奋斗史。宓月华是慈溪协和医院的董事长,同时也是慈溪第一家大型私立幼儿园的董事长兼园长。慈溪协和医院是浙江省第一家非营利性、严格按照国家二级甲等标准建造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坐落在慈溪市北部的开发区内,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设计床位400张,总投资约1.5亿元,目前前期到位约1亿元,拥有进口四层螺旋CT,进口CR等国内一流医疗设备,其直线加速器,伽玛刀等填补慈溪医疗器具空白的大型设备也已在计划引进中;拥有30余位高级职称,博士及一大批主治医师等人才。
关键词: 报告文学 慈溪市 当代

内容

作为一个女人,我不想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很累;但既然“上帝”赋予我生命,我就必须真实地活出我自身的价值。
  ——主人公宓月华
  一、文静大女孩的“天使微笑”
  初次接触宓月华,作者的感觉中她还是一个文静的“大女孩”。
  那日宓月华穿着一件翠墨色的西服(大概是医院行政人员的工作服),秀发任意地挽成一个“马尾巴”髻,蓬松地系在脑后,脸色红润,脸上现出两个甜甜的酒窝,举止端庄娴静,始终天使般地微笑着坐在她的办公室里。办公室里洋溢着一种女性特有的芳香,很整洁、也很秀气。
  宓月华把作者迎进她的办公室,一双美丽的丹凤眼天真地望着你,眼珠的瞳仁清澈明亮,似十几岁的少女那般羞涩、充满好奇。
  宓月华是慈溪协和医院的董事长。慈溪协和医院是浙江省第一家非营利性、严格按照国家二级甲等标准建造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坐落在慈溪市北部的开发区内,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设计床位400张,总投资约1.5亿元,目前前期到位约1亿元,拥有进口四层螺旋CT,进口CR等国内一流医疗设备,其直线加速器,伽玛刀等填补慈溪医疗器具空白的大型设备也已在计划引进中;拥有30余位高级职称,博士及一大批主治医师等人才。真正做到“医技一流,设备一流,服务一流”的办院宗旨。宓月华拥有这家协和医院的全额资产权。同时,她又是慈溪第一家大型私立幼儿园的董事长兼园长。
  宓月华介绍完这些,面对着作者又开始她娴静、甚至有些腼腆地“天使微笑”。她这种微笑的表情非常真诚,好如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那种发自内心真诚的微笑,同时她的微笑中又带有一种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内涵,只有心地坦诚的人才能发出这种微笑。从这种微笑的含义来看,倒像作者是这家大型医院的董事长,而她只是来采访的女记者。因此,作者对宓月华的第一印象仿佛是事情完全倒了一个个儿。但作者不是协和医院的董事长,董事长是宓月华。这就使采访的“进入”有些困难。
  宓月华无疑是不太习惯面对这种场合的。她说:“我不喜欢别人对我的采访;因为我不习惯别人对我的职业和从事的事业提问,我只活给自己看,不喜欢别人赞扬和批评,我在乎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而不是用文字写成的结论。”
  她想了想,也许她觉得这样的采访开头似乎不大友好,于是她补充说:“还是你们提问吧,我有什么说什么,这样可能会使我自己觉得自然一些……”
  作者问:“你以前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怎么会想到搞医院?”
  宓月华想了想说:“怎么说呢?因为我是个女人吧!对一个人搞事业来说,不可否认,女人与男人有差距的,不承认这个差距不行。当然,现在时代不同,男女都一样,男人能办到的事,女人也同样能办到。国家改革开放后,中国也涌现了许多女强人,女企业家,但我总觉得做女强人很难,也很累。当然我办医院也难,也累;但我总觉得这是个女人做的工作。小时候看小说、看电影,每当小说的情节和电影镜头出现女医生、女护士的时候,我的心就会特别的激动。小说《林海雪原》里不是有个白茹吗?我对她的情节是看了又看,电影《上甘岭》中也有一个女护士,她唱的《一条大河波浪宽》,动听极了,也美极了!她是坐在‘坑道’里唱的,环境很残酷,但歌却很美,给人一种内在震撼的力量!现在回想起来我都很激动。那时候我觉得女医生、女护士是世界上最崇高、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我多么想自己长大了也当一个女医生和女护士。人们不是说“白衣天使”吗?天使是个多么受人喜爱的职业。所以我办医院,在潜意识中可能与小时候的理想和追求有关,而且我是个非常女人化的女人,我总觉得一个女人选择职业,最好的就是当教师和当医生。当然,小时候我也有过当演员,特别是当歌唱家的梦。我中学毕业后,读的就是幼儿师范专业,在幼师班中我的歌唱得特别好,可说是全班的‘尖子’吧!因此我的音乐老师陈成达特别喜欢我,叫我毕业后进一步深造,但后来我却没有继续深造。一是当时的环境不允许,二是我自己的追求目标发生了变化。因为随着人的年龄增长,特别是女孩,有些想法是会改变的。总之,我觉得女人与男人不同,女人选择职业与自己从事的事业最好能安定一些,特别是成家和有一定的年龄后,有了家庭与孩子,女人就不希望长年奔波折腾,渴望有个安静的环境。如学校与医院就比较适合已经成家的女性就职。而且从人的性别特点来说:男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强一些,处理问题比较理性。而女人适合形象思维,办事情主观的东西多一些,适合于做一些感情细腻一些的工作。我这样说,不是看不起我们女性,我认为我对我们女性自身还是比较了解的,女人天生是感情型的‘动物’,具有与男人不一样的母性与爱性。象医院、学校一类职业,我们女人比较喜欢一些;也比较容易做好!这些工作同样重要,做好了对人类同样可以做出贡献……”
  “但办慈溪协和医院,对我说起来却是突然萌发这个念头的。以前我是喜欢这个职业,但却没有想到由自己来办一家医院,办医院与职业是两回事,因为这是一份事业。我萌发这个念头在2000年的一个春天,那天我在市人民医院看病,看到一批医生、护士穿着白大褂,神色紧张地簇拥着一位头部缠着绷带、身上输着液体的病人,七手八脚地把他扛上一辆省第一人民医院的救护车,而家属却成群地跟在担架后面啼哭。弄得人蛮辛酸的。我这人非常感性,看到别人哭自己也会感伤,甚至掉眼泪。这时,我听到一个医生在喊:‘快,迟了就来不及了。’当时我就想,既然来不及了,为什么还要上救护车去杭州呢?于是我就到门诊室去问一个老医生。老医生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医院的医生水平是可以的,但设施跟不上;如果我们自己有设施,这样的病人就不必转院了!’回家后,我脑海里一直抹不掉这个印象,那个老医生的话也不断在我耳边回想。于是我的脑子里突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如果我能办一个设施、医疗服务都完善的医院,那我们慈溪的病人就不必舍近求远去省城了。那次后我就决定要用我自己的力量,在慈溪办一家设备一流,医技一流,服务一流并能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的民营医院……”
  明确了密月华办院目的,作者询问宓月华办民营医院有关政策和服务宗旨的一些问题。
  作者:“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你办的协和医院性质为民营,这在开办手续,营业服务上有矛盾吗?”宓月华:“当然有!按我们国家的体制,医院、学校,包括新闻、文化都是社会公益的事业单位。以前私人有办诊所的,但只是诊所,说穿了是‘个体郎中’,私人不能办医院。但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大环境的改变,国家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家事业单位的医院就满足不了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而‘个体郎中’又不具备现代医疗的条件。所以出现了私营医院或称民营医院。这是国家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说过,只要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不要计较企业的姓‘资’、还是姓‘社’。私(民)营医院代表着社会先进生产力,它的出现是对全民事业单位医院的一种“冲击”,涉及到国家医疗事业改革这个敏感的话题。就目前现状来说,私(民)营医院的审批手续很复杂,说穿了国家允许竞争,但又保护国家医院的利益。私(民)营医院只是以全民医院的一种补充,是一种尝试性质的改革,政府并不推广。我们‘协和’是浙江省第一家大型私(民)营医院。不是别人办不起,而是审批手续复杂,因此‘协和’也是试验性的。医院定性为非营利性,也就是说,是一种民营公益性的社会机构。目前国家与民营企业投资医疗性事业,在大政策的背景下是符合投资导向的,政府也鼓励投资。但投资建造一座中等规模的医院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涉及到中国整个医疗性体制改革。因为投资不是赞助性的行为,赞助把钱放进去交给国家公益事业医院去用就是,最多冠一个名,没有实质性的管理权。它管理得好不好你就没有权利过问,由此产生许多体制上造成的问题。但投资是要实际营业的,与国家全民医院会产生一种竞争的行为。包括医疗质量、医疗设备、服务行为等。但医院又不是纯粹性的企业,不能以获利为主要目的,她的功能是在社会公益服务性的前提下适当取得效益,发展国家医疗事业,服务于社会公众。在这个角度说,私(民)营投资医院同样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行为。由于许多政策界限的不明确,在审批手续上就产生许多歧义。1、没有模式,经验可以借鉴;2、产权与管理权限不是很明晰。3、医疗卫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许多地方政策空白,实际操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作者:“慈溪协和医院建立,由于设施与医疗技术、条件在慈溪可算一流,势必与其他医院特别是市人民医院这样的大医院产生行业竞争,你是怎么看待这种竞争的?”
  宓月华:“竞争是必然的!人才、设施、服务态度,我们要各方面做得比全民医院更好,才能把协和医院的品牌打出去。从‘协和’建院的半年多时间的发展势头来看,我认为很好,但实际状态的竞争是长期的,不光是医疗技术与设施,而且更重要的是优质服务。市人民医院是慈溪市的中心医院,也可说是协和医院的老大哥,他们已经办了50多年,具有非常丰富的实际管理与服务的经验。我们协和医院才刚办起来,各方面都还处在摸索阶段,是一个刚开始学会走路的小妹妹,脚步还很稚嫩,所以我们许多方面得向他们学习。但是学习并不是不开展竞争,在改革开放年代,每个行业都在产生激烈的行业竞争。竞争是客观的,必然的,同时也是正常的,慈溪现在有100万人口,加上外地民工,总共超过150万人,光是慈溪市人民医院和其他全民医院,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医疗卫生的社会需求。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不光‘协和’,还有其他民营企业加入医疗卫生这个行业,届时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协和’只能以自身的办院宗旨,不断完善自己和规范各方面的行为,才能参与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至于目前,协和医院从办院时间来看,只是市人民医院和其他全民医院的小妹妹,我相信市人民医院和其他全民医院会以老大哥的胸怀,来扶助我们这个小妹妹并正确地对待竞争。因为我们都毕竟在共同进行这项事业,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是一个母亲生养的亲兄妹,无非是体制不同罢了……”
  作者:“你办协和医院投入了多少资金?非营利性的办院宗旨能做投资回报吗?”
  宓月华的脸上又洋溢起娴静的“天使微笑”,她说:“投资计划1.5亿,首期约已投入1个亿,其中建院址达5000多万元,其他设备,人才投入也约有5000万元。至于投资回报,我刚才说过,办医院不是办企业,医院的性质是社会公益性的,我批出来的执照上是非营利性医院,因此,我没想过投资回报,至少现在还没有,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可医院的经营目标是有的,这要看实际操作情况。医院办得好就会产生盈利,但如果光是为投资回报,那我就不会投资医院。在慈溪,最赚钱的是搞房地产,其次是三产服务业;仅为赚钱我就不会办医院。投资医院我就没想过赚钱和投资回报,就是能回报,她也不可能像办企业一样地挣钱。”
  作者:“协和医院由你个人投资,你一次性投资那么多钱,可以问你这些原始积累是如何形成的吗?”
  宓月华:“这是非常私密性的问题,超出我们今天谈话的范围;我不想作具体的回答。但我可以告诉你们两点:一是慈溪协和医院系私营性质,我是法人与董事长,可以说这投资款主要是由我出资的,当然这里面包含部分银行贷款。二是我个人这些投资款来源是正当的,没有说不清楚的钱……”
  作者笑:“我们又不是反贪局的,你也没有什么贪可反?我们想说的是你真不容易,这么年轻就拥有了这一大笔财富,而且投资公益事业从这个角度说,你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女企业家。开个玩笑,也可以说是慈溪具有慈善心的第一“富婆”……”
  宓月华也笑,仍然是“天使微笑”。她侧着头、有点幽默且带有一种小女孩调皮的神情揶愉说:“你们不知道在慈溪,连扫马路的老大爷与老大娘穿着个破棉袄,银行里都存放着几十万,几百万元的钱哩!我有钱,是我们慈溪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嘛!但我不算第一富婆,在慈溪,比我有钱和具有慈善心的女企业家有的是,我不是富婆!”
  宓月华真是个充满女人味的女人,说话文静,聪明内敛,做事扎实,不张扬、不虚伪、不矫情。在她身上,洋溢着一种现代女性的明朗向上和传统女子的谦和温婉的美德。作者不由赞叹,100万慈溪人和50万外来民工有这样一位具有“天使微笑”的医院董事长真是一种福份。
  二、成长:弱女铁肩垦荒牛
  “雄心胜霄汉,弱女铁肩,九五起始千秋换,教育卫生蔚大观,苦难垦荒牛……”,这是一位作家和宓月华长谈后即兴词作《浪淘沙,弱女铁肩》的上半厥。
  宓月华说:“人家夸奖我哩!因为我是女人,所以有一点成绩人家就会夸我,可我知道这是在鼓励我,我哪能有铁肩?还垦荒牛……这董事长的担子挑着我都够累的。”
  1967年,宓月华出生在慈溪宓家埭童家。那里是革命老区,山青水秀,有两个透明清澈,似宝石般晶莹、水波荡漾的杜湖和白洋湖。宓月华的父亲宓志良,母亲名叫顾金珠。宓志良15岁在上海参军。那时候在抗战后期,宓志良是在上海读书时加入进步团体的。大家经常在一起宣传“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抗日言论。一次,团体被暴露了,学校被日伪警察查封。宓志良和大家一起逃出来,跑到江苏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参加了抗日队伍。很快日本鬼子就投降了,于是宓志良随部队北撤至山东,在1948年又打回来,参加了淮海战役。全国解放后,宓志良抗美援朝去了朝鲜。因此,宓志良给小时候的宓月华讲过不少革命斗争的故事。宓月华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参加朝鲜的“白云山战斗”。关于这次战斗,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到过。但父亲说:“作家是浪漫主义的,实际战斗远比魏巍写的还要残酷。冬天朝鲜下大雪,白云山的雪可以埋到大腿根,有的地方齐腰深。人走路一脚踩下去,后脚就拔不出来。那次战斗是父亲那个连队入朝后最残酷的一次战斗!为了守住阵地,连队组织反击,反击前每个战士都抱着必死的决心,相互交代:“我牺牲了你把我埋在雪里,不要让美国鬼子的狼狗把尸首吃了……”但往往一个班反击,结果都整个班的牺牲。由于战斗空隙时间短,父亲宓志良所在连活着的人连埋战友的尸体都来不及。这样打了几天几夜,接到撤退的命令,一个连已经全打光了。最后还剩下两个人,一个是连队的指导员,腿已受伤,不能走路。一个就是宓志良,他是班长,眼看着敌人又冲上来,指导员把一挺机枪交给宓志良,说:“你赶快从后山滚下去,把机枪拿走,不能留给美国鬼子。”说完指导员自己抱着一捆拉开了弦的手榴弹,纵身扑向已经冲进战壕的美国兵。随着“轰隆”一声,手榴弹爆炸了。宓志良在弥漫的硝烟中含泪离开阵地,怀里抱着机枪滚下山崖。他跳下山崖就昏迷了,但当他醒过来时,他看到前面雪地上有人爬动,赶紧跑过去,看到正是断了一条腿的指导员,在雪地的树权边艰难地挣扎着。原来指导员把手榴弹丢出去,爆炸的气浪却把他推下崖来了,大难之中拣回一条命。当下两个战友一见面,抱头大哭。两人哭累了,相互搀扶着,连走带爬地回到志愿军和人民军的阵地。在途中还俘虏了两个已负了伤的美国兵……
  宓志良每逢说到这里,就会激动得手舞足蹈,他对童年的宓月华说:“记住,这就是战斗。战争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暴烈的行动。没有革命前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和平解放!”
  事隔许多年后,宓月华到上海哥哥宓海华处打理商场的生意,听到人家说“商场”就是“战场”。宓月华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童年时给她讲过的故事。
  宓月华的母亲顾金珠,也是解放前夕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没直接打过仗。解放后顾金珠是上海第一代的公安干警,肩负上海解放后维持秩序和镇压反革命等多项“重任”。可她的处境却比父亲宓志良要艰难得多,连宓志良后来都受到她的牵连,以至许多事永远无法说清直至“四人帮”粉碎后,顾金珠才平反昭雪回到上海。原因是1953年,上海出了个“潘、杨事件。”中央定性为“反革命集团”,由于潘汉年和杨帆的关系,公安局在内部进行“肃反”,顾金珠不幸也涉及其内。顾金珠后来对她的儿子宓海华,女儿宓月华说:“谁能想到,他们怎么可能就是‘反革命’呢?潘汉年是上海市的副市长,而杨帆则是公安局长,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我就不相信他们是反革命!”顾金珠又说:“那次涉及到的人很多。我因为说真话,也被卷入其内,说起来很冤,我是共产党的公安干警,怎么会去反对共产党?”为此,宓志良与顾金珠属“内控人员”,双双被“下放”到宓志良的祖籍慈溪宓家埭进行劳动改造。
  宓月华出生时,宓志良与顾金珠已在慈溪劳动改造了十年,顾金珠的老家也在慈溪,宓月华出生后一直住在外婆家,及到她读小学时才接回宓家埭父母家。
  在宓月童年的记忆中,除了父亲宓志良的故事,还有外婆唱给她听的许多童谣。在那些月满星斗的夏日的夜晚,外婆会带着她在外面“乘风凉”,一边打着芭蕉扇一边与她一起数天上的星星,口里还念着当地的童谣:“青石板,石板青,青石板上钉银钉……”外婆在上海也有家,外公解放前是上海的中型资本家,家底很殷实,所以外婆也给宓月华讲上海的故事,她讲外公解放前是怎样做生意的?赚了钱又怎样捐给慈善总会。她说外公虽然是资本家,被政府没收了财产,但外公没有罪恶,因此外公也是好人!因此在宓月华的记忆中,童年的故乡是一条潺潺流淌的水溪,流淌着外婆与父母的无尽爱意。童年的故乡又是一首浪漫的田野牧歌,回响着山峦与小溪叮咚作响的音乐。
  1983年,宓志良与顾金珠都分别在上海落实了“政策”,带着儿子宓海华回上海。其时宓月华已考上慈溪长河幼师职教班。宓志良与顾金珠临走前与宓月华商量,要她弃学跟父母一起到上海去。顾金珠说:“孩子,你跟着我们也吃了不少苦,多年一直受人歧视。现在党给我们落实了政策,你还是跟我们一起回上海吧!”
  宓月华说:“我不要去,我喜欢留在慈溪。”
  顾金珠说:“我们都走了,你一个人怎么办?”
  宓月华说:“我还有慈溪的同学和宓家埭的隔壁乡邻们。他们都对我很好!再说,我还在读书,我不愿离开学校。”顾金珠想了想,叹了一口气说:“也好,我们在上海安定下来,等你幼师毕业了再来接你。”她回头征求宓志良的意见:“你说好吗?”宓志良了解女儿,宓月华从小就很独立。她个性坚强,读书有韧劲,会料理自己的生活,便点头让宓月华留在慈溪。
  宓月华在长河职校,读书成绩和各方面都很优秀,尤其是音乐,是班级里的尖子,很受班主任老师的器重。由于她天性开朗,为人诚恳,做事坦荡,在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处得不错。这样转眼过了两年,宓月华毕业了,可她没有应父母的要求去上海,而是招工被分配到了慈溪第一棉纺厂当幼儿教师。
  慈溪第一棉纺厂厂址在东埠头,地处慈溪东南,也属于比较偏僻的革命老区,当年新四军三五支队就在这里打游击,与日本鬼子周旋。慈一棉虽处偏僻的山中,但风景却出奇地秀美。宓月华很快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她在慈溪第一棉纺厂一干就是四年,一直没有回到上海父母的身边去。
  宓月华说:“说起来,当时慈一棉的幼儿园,还是我筹办起来的。那时幼儿园有40多个孩子,就我一个幼儿教师。工作的艰苦可想而知,没有大型的教具,也没有器具和设备,我一个人忙前顾后,全部得自己干,好在慈一棉当时那些领导很信任我,把这40多个孩子交给我这样刚从幼师毕业的大孩子,领导与家长都很放心。第二年我就担任科室团总支书记,厂团委的委员,在一千多工人中,也算一个小干部了。1986年,我才满20岁,就被评为宁波劳动模范。可以说,我在慈一棉幼儿园里是干得很出色的。”
  宓月华很快在慈一棉有了“意中人”,男朋友(也就是她以后的丈夫)叫施唯能。说起施唯能,宓月华说:“让我怎么介绍呢?他在男人中可算是个好男人,概括起来优点只有四个字,‘忠厚老实。’当时他在慈一棉后勤线工作,也是厂里的团干部,比我更不会说话。我开始对他也没有感觉,是小姐妹帮我牵的线,说他很忠厚的。我说:男人忠厚就好,能保护女人。于是我俩就开始接触了。他果然忠厚,与我见面时连说话都脸红,每次见面都是我向他说,他却像个闷嘴葫芦很少开口。就这样接触次数一多,我就喜欢上他了……”
  父母亲在上海落实政策后各方面都比较顺利,母亲顾金珠几次来人来信,劝宓月华去上海去发展。她对宓月华说:“上海毕竟是大城市,你一个人留在慈溪有什么发展的?”但宓月华却一直没有答应。她对顾金珠说:“妈,我长大了,你让我自己选择生活好不好?”
  宓月华对作者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慈溪。上海太大、太吵,我是一个生性比较沉静的人,不大喜欢太喧哗的生活。而且我认为我在慈溪,凭自己的努力也能作出成绩来。”
  1988年底,宓月华由她表哥牵线介绍关系,想调到浒山来工作。浒山是慈溪的县城,各方面的生活条件都比在东埠头好。但慈一棉的领导不同意,因为他们缺少像宓月华那样负责任的幼儿教师。
  最后宓月华通过努力,还是与“男朋友”施唯能一起调到县印染厂。由于县印染厂没有幼儿园,宓月华要转换工种,厂领导把她送到上海学习。
  当时宓月华的哥哥宓海华,已经在上海下海经商做生意。他做的是“公家”的生意。因为父母亲落实政策后与部队的“关系”,宓海华在1985年起就在空军政治学院(时称二军大)管理“三产”。那一年他们租下了上海一家展览馆(沪东工人文化宫,)搞地方产品家俱展销。由于缺乏人手,宓海华就叫在上海学习的宓月华去“帮助工作”。因为是自己哥哥的事,宓月华高兴前往。没想到她这一“帮忙,”就帮出了兴趣。宓月华说:“我真没想到,做生意原来很有趣。一家大型家俱展销场地,由几家家俱生产厂家联合展销,我哥哥是进货组织营销的,又是主办单位负责人,没时间呆在展厅,内部由我帮助管理。我哥的单位不出资金,但每销出一套家俱,我哥的公司就得10%—13%的分成,由于组织工作做得好,生意就非常兴隆,有时候一天能卖出几十套家具,我忙得数钱都来不及。那些日子里我很兴奋,我想,钱原来很好赚。我虽然忙得不亦乐乎,可却把这个展销馆管理得井井有条。当然开始也忙乱,我当时还是一个小姑娘,商家都不一定看得起我。表面上对我嘻嘻哈哈,背后在对我打马虎眼。可我把制度订出来,他们就没办法哄骗我了,慢慢地就进入轨道。我哥与我开玩笑:‘你可真行呀,我没想到,原来你还会做生意?’我说:‘任何事情只要负责任,就没有什么做不好的!’这家展销馆除我哥的‘二军大’外,还有其他一些单位共同合作的。钱是赚到了,但合作关系却很难处理,因此只合作了一年,就散伙了。我哥又去忙其他生意。我也学习期满准备回慈溪,哥劝我留在上海,可我还是回来了,因为我觉得我还是在慈溪发展好。”
  1990年,月华与施唯能结婚了。婚礼举行得很简单。对宓月华来说,她觉得自己已经到了24岁,该有个家庭了,于是她就向施唯能提出结婚。宓月华对作者说:“实际上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人,天性都是贪图安逸的。希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对女人来说,也许钱不是主要追求的目标。追求的是一份宁静美满的生活。我也是一个女人,我同样不能脱俗。至于我后来办幼儿园,创建协和医院,实际上是这个时代,慈溪这片土地给予我的一个机会。我与普通女人不同之处在于,一般女人结婚后相夫教子,容易满足于小家庭的生活了;而我,无论婚前与婚后,我总想真实地活出自己的价值。一个人一辈子不容易,除了自己的生活,得对社会有一份贡献。我当然也希望幸福安定,但除了这份属于自己的幸福安定的生活外,我一直在想创造点什么?而且是创造点女人的什么?来填补自己安定的生活。如果说追求,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的追求。这也许就是我与一般没有追求的女人不同的地方,是我以后做事业的必要条件……”三、“我的创业平淡但却艰辛”
  宓月华说:“慈溪近几年发展很快,尤其是1988年撤县建市以后,市区人口迅速膨胀,从过去5—6万的市区人口,一下膨胀到10多万人;现在已经发展到连外地人口约有20—30万人,在国内也可算一个中等城市了。市区人口的膨胀首先是带来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随即社会设施、社会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休闲业等第三产业的迅速掘起,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向。我在九十年代初就敏感地感觉到这个契机,因为我在慈一棉搞过幼儿教育,又是慈溪长河幼师的毕业生,因此有许多亲朋好友经常为子女的幼托的事找我商量。这样的事一多,我脑子中就有了这个念头。既然社会那么需要幼儿教育,我是幼师毕业的教师,现在企业当工人学非所用,为什么不能自己出来办一个幼儿园呢?这事酝酿了好久,终于,1992年9月,我索性打报告向印染厂辞了职,砸破了‘铁饭碗’,走出厂门筹办了一家大、中、小班配套的幼儿园。那年,我刚好26岁。人已经开始成熟了,我觉得大家都在为慈溪经济建设作贡献,我没有别的能耐,又是一个女人,办幼儿园也是对‘四化’建设作贡献,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总归可以的吧!”
  作者问:“你办私营幼儿教育家庭支持吗?社会上怎样看法?”
  宓月华说:“我丈夫虽然有些看法,但凡我已经决定的事,他总是支持我的。可社会上当时确实风言风语不少。因为这是慈溪第一家大型私立幼儿园,有些政策界限还不是很明确。当时社会上主要有两种议论,一种是说我傻,放着印染厂铁饭碗不捧,安耽米饭不吃,偏要自己去折腾。对这种说法,我的回答是:我办私立幼儿园也是为社会作贡献!否则,企业女职工上班带孩子多不方便。为了解决印染厂这些女职工的实际问题,我办起幼儿园后一下带走印染厂的二十多个孩子,他们就没话说了。还有一种说法,说我办幼儿园是为了赚钱,慈溪人总体比较大气,但也有度量小的人,你要做事业,他总归不开心。对这些闲言碎语,我是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我办幼儿园钱总归是要赚的!否则我出了资不求回报,做‘活雷锋’呀?企业辞职了又没有工资,我喝西北风去呀?可我赚钱有尺度,赚得合理合法,与公办幼儿园公平竞争,遵纪守法,符合政策,我又怕什么?这种话听多了,我就不怕!包括我后来筹建协和医院,社会上闲话也不少。但长长的手难掩别人的口,听多了我就不理睬他们了。一个人尤其一个女人,你要办事情,闲话总归难免的。最好的办法是把耳朵堵起来,由人家说什么?我走自己的路!”宓月华办私营幼儿园办了两年,两年后扩大了规模。当时城市房屋开发公司造居民新村,宓月华投资150万元,与开发公司合作创办慈溪市金山开发幼儿园。性质是股份制,宓月华占51%,控股,开发公司占49%。但实际上月华还是独资,因为开发公司这钱没有到位,只挂了一块牌子,后来到位了,一年后宓月华就把这钱还掉,还支付利息。她用自己投资的150万元钱买了2000平方米的房子,扩大了幼儿园的规模,学生增加到400多人,教师有20多名。
  宓月华说:“你们一定又要问我,这150万元的投资款是从哪儿来的?我只办了两年的金山幼儿园,能有那么高的收入吗?我丈夫也只是普通的工人。是的,为了这150万元的投资款,我当时是伤透脑筋的。可这时我家庭的情况也发生变化,一是我父母办理了退休手续,他们和我哥哥宓海华都在慈溪浒山镇买了房子,而且他们的退休金不菲薄。二是我不是提到过我外婆吗?老人家晚年真是好福气,政府退还了解放初期公私合营外公在上海大华路一套别墅的钱。这套别墅如果现在还在,价格起码上千万元,但在1992年只退给我外婆100万元。100万元在那个时候已经是很多钱了,老人家把这些钱交给我母亲保管。因此,我要扩大幼儿园的规模,需要150万元的投资款,首先是自己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包括房子,全家搬到我父母家里,和父母一起住在60平方米的面积里,又向父母与哥哥借了一些钱,才凑足了这个数。所以,我办事业,最支持我的人是我父母,包括外婆。当然,那时我还投亲靠友进行筹款,向亲戚、朋友借过一些钱,当然数量都很少……”
  慈溪市金山开发幼儿园开学后,宓月华是白天黑夜都扑到幼儿教育上了,她以幼儿园为家,和教师、学生打成一片,为提高教育质量而努力工作。1996年,宓月华患上严重的胆道炎,还并发中耳炎,可为了孩子和事业,她顾不上去医院治疗。因为是宁波市第一私营办学的幼儿园,宓月华推行教育制度改革和私营办学经验引起上级教育部门的重视。她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教育》和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其个人的采访录还被选入《中国改革者风采》大型系列丛书。
  1998年,宓月华又出资以141.8万元买下慈溪园丁幼儿园作为金山开发幼儿园的分园,由浙江省幼儿师范学校校长张绍济亲笔题名。买下园丁幼儿园后,宓月华以她一套私营幼儿园的管理经验与市场化办学理念,对该园进行大张旗鼓的改革和宣传,并对场地进行装修,提高办学环境与条件,使该园迅速走上市场化经营的轨道,并以优异的教学质量和金山开发幼儿园一起相继评上“市一级幼儿园”和“特色幼儿园”等称号。为此,作为私营办学的优秀工作者,她代表宁波市参加了国家教委在南京、北京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法》立法研讨会,担任了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幼教部副主任,赴深圳参加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交流论文,成为慈溪市“五四”奖获得者,担任市政协委员、宁波市青联委员……
  随着事业的发展,使宓月华的内心充满憧憬,宓月华说:“不敢想的人永远不会成功,但只想不做的人,也永远不会成功。要做事业,要会想,还要会做,才能取得成功。”在这个理念指导下,终于,她于2000年开始问鼎中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
  这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又是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慈溪这块土地上产生了许多这样的第一批敢吃螃蟹者,宓月华只是其中的一个。曾经有人为宓月华担心(包括作者,至今虽然在写宓月华的事迹,但心中也不免为这个敢想敢干敢为的文弱女子捏着一把汗,毕竟是一亿多资金的投入呀!如果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作者一直追问宓月华这么巨大的投资来源何处的原因所在?曾有人问:“这么大的投资,改革失败怎么办?”宓月华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从2000年秋开始,宓月华紧锣密鼓地开始慈溪协和医院的筹建工作,为此,她自费去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学习经验,后又到香港、美国、日本等国考察。回来后宓月华形成思路,一边物色办院人才,一边筹资集钱,历经两年,终于一幅宏伟的蓝图在她心中形成。作者可以想象,一个年轻女子,这其中多少酸甜苦辣,经历了多少磨难曲折,其中艰辛,恐怕是作者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应该说,宓月华是强者,她的强大是她独自决策并一手筹建,直至今日作者采访她时,她虽然还在为医院的设备与人才忙碌着,但她却抽出时间接待作者,娴静地如天使般地微笑着,并不直接诉说这许多年来她追求的脚步与艰辛。宓月华说:“过去的已经过去,你要成事,总会有艰难曲折。许多事用语言是表达不清楚的,我只能表达两点,一是在中国女人办事比男人难,因此经历的艰辛,可能比男人还多;二是教育、卫生、文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至今为止国家改革界限并不明确,属于试验阶段。所以我办私立医院可说比别人办企业还难。”是的,仅这两点,已经够宓月华艰辛的了,但宓月华今天只用微笑来回答作者的提问,她说的很轻松:“我只想真实地活出自己的价值!”
  在宓月华的努力下,2001年3月9日,市计委在接到市卫生局报告后迅速立项。
  2002年11月16日,宁波市卫生局收到慈溪相关的正式报告。
  2003年3月18日,省卫生厅正式作出批复,同意设立——慈溪协和医院。
  2002年6月6日,对宓月华来说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慈溪协和医院在慈溪市城北开发区正式奠基。这天天刚亮,宓月华就单独一人白衣白裤,纤弱的身子驾着一辆助动车来到现场。晨风吹来,她有些凉意,不由缩了缩肩膀。这是一块荒草林立、乱石成堆,苍蝇蚊子飞舞,还有几个臭水坑的土地。四周围还都是灰蒙蒙的,没有色彩,没有建筑,可就是为了这块60多亩的土地,宓月华跑了多少趟,费了多少周折。想到一年后有一座钢琴式外型的门诊和住院大楼将拔地而起,宓月华的眼睛湿润了。毕竟是弱女子,在这还是原始空旷的荒地上,宓月华掩面而泣。
  一个人一辈子,很难有几次动真情的时刻,为这幢将要建造的大楼,宓月华动了真情。多少日理想憧憬,多少日冥思苦想,多少日一筹莫展,多少日踌蹰徘徊,每天太阳都是从东方升起,每天太阳又都是从西边下山,她一次次地寻觅,一次次地追求,一次次地失望,一次次地重新站立,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摔倒、爬起,挣扎在艰辛追寻的道路上,现在都凝聚在她哗哗如自来水流淌的眼泪中了……
  终于,太阳又从东方升起,血红色的霞光在东方的地平线上跳跃,在这块待建荒地的南面,是一座如旭日初升般蒸蒸日上,朝气蓬勃的新型城市,充满活力,充满阳光,充满朝气,充满希望。宓月华仿佛从这座新兴的城市中获得了力量,她停住了哭泣。
  立即,在预约的时间里,领导与群众向她走来,她心中涌上一股暖流。在会议程式中,宓月华用她那柔弱的双手,阳光灿烂地为未来的慈溪协和医院铲上了第一锹土。
  作者问:“你的协和医院外型为什么设计是钢琴式的?”
  宓月华很阳光地微笑,说:“我喜欢钢琴,因为我曾经迷醉过音乐。我希望我的病人在我的医院里,能听到一种钢琴的天籁之音,从而获取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一种女人天真、质朴、本性的浪漫。
  2003年12月,慈溪协和医院建成并正式对外营业。对宓月华来说,可以说是初尝胜果,但她未来的路还很远很长很艰难又很阳光。这家浙江省第一家大型私立医院。按宓月华的标准必须做到医技一流,设备一流,服务一流。2003年12月上旬,她出席了在香港举办的中国医院改制院长香港论坛会议,领略到了中国改制医院运作的成功经验和面临挑战的种种应对策略,受益匪浅。会议期间,她积极寻求世界知名医疗合作伙伴,与香港安美癌科治疗中心达成合作意向。她还有很多发展的计划与理想,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求、去实施。
  梦是虚无缥缈的,而宓月华的梦却是真实的,因为她把梦演绎到真实的精神世界里了。
  宓月华仍在天使般地微笑。笑得安详、笑得真诚、笑得阳光!
  采访即将结束,作者提问最后一个问题:“宓董事长,按时下的流行说法,您是一位成功人士,请问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宓月华又是娴静地笑着回答:“什么成功人士?我现在还根本谈不上成功,如果一定要我回答的话,我可以谈点心得体会,在慈溪,你要取得成功,一是敢为天下先,抓住政策机遇,走在改革大潮的前头;二是学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光脚踩铁钉,仍能阔步前进;三是团队精神,只要有一支拉得出、打不烂、拖不垮的专业团队,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知识出处

时代见证 慈溪农民报告

《时代见证 慈溪农民报告》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选择了18位农民企业家,作为慈溪100万农民追求者中的代表,从而来展示整个中国沿海地区25年中农民生存环境的变化。

阅读

相关人物

宓月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