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志(1988—2008)》编纂情况汇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218
颗粒名称: 《慈溪市志(1988—2008)》编纂情况汇报
其他题名: 在《慈溪市志》专家评审会上的发言
分类号: D630.1
页数: 4
页码: 132-1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2年6月25日《慈溪市志》主编龚建长在《慈溪市志》专家评审会上的发言关于《慈溪市志(1988—2008)》编纂情况汇报。
关键词: 慈溪市 市志 评审会

内容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下面我代表《慈溪市志》编辑部,就《慈溪市志(1988—2008)》(以下简称《慈溪市志》)志稿编纂基本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志稿编纂过程与编写方法
  《慈溪市志》编纂自2006年8月市政府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后启动。经调配人选,成立《慈溪市志》编辑部;落实责任,建立编采组织网络;明确体裁,保持《慈溪县志》体例;开展培训,提高编采人员业务素质;拟订基础纲目,组织材料收集工作;试写志稿,掌握志书编采基本情况;多次调整纲目,完善志书整体结构(基础纲目,用于引导材料收集、意见征询;编撰纲目,用于编写初稿、形成构架;总纂纲目,根据志稿编写实际,优化志书整体结构;送审纲目,根据总纂要求完善提高);不断上下互动,形成志书评审稿(编辑与主笔互动,收集资料,厘清细目,形成基本稿;主编、副主编与编辑互动,补充资料,按照规范修改成初审稿;编辑部与承编部门、编写单位互动,核实资料,吸纳反馈意见,修改形成送审稿)。其间,市政府数次召开地方志工作会议,分阶段部署;市志编辑部多次召开主笔交流会议,地图、照片专题会议,编辑部编务会议等,并专门邀请省及宁波市方志专家分别对基础纲目和试写稿件进行评议,以把握志书总体方向和基本质量。至2011年底,形成《慈溪市志》评审稿件。
  在《慈溪市志》稿形成过程中,曾经对市志定位做过调整,由原来的以续为主、通续结合调整为续志,由此也影响到纲目调整,如基础纲目的“围涂”编改设为“水利”编的章等。对编写方法也从实际出发做了调整,原来的编写方法是由编写单位提供基本材料,由承编部门形成以章为基础的初稿,再由统编部门承担编的统稿任务,形成以编为单位的初稿,然后由编辑部做总纂编辑,采编任务主要在下面;后发现实际上行不通,基本稿件不符体例、资料门类缺失较多、设节分目不够规范、统编任务难以承担等现象比较普遍,因而后来改为以部门为主体(以资料为主),以编辑部为主导,上下联动,编辑负主责的采编方法。这两个因素加上采编队伍经验不足,整体力量比较薄弱等原因,使整个志稿拖延了时间,也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志稿的整体质量。
  二、志书定位、结构与规模
  《慈溪市志》定位为1992年版下限为1987年的《慈溪县志》续志,以编下序方式与前志衔接。志书沿用前志编、章、节、目结构,中小编体形式,正文前设序(尚缺)、凡例、综述、大事记,并置彩色地图与照片;正文后设后记、索引等;正文设48编、193章、588节。《慈溪市志》评审稿件共分5册,第一册为凡例、总目、地图、照片、综述、大事记等,其中正文各编随文黑白地图与照片集中放置于第一册(部分编黑白照片还未收集或收集并不完全);第二册至第五册为第一至第四十八编文字稿;后记、索引还未形成。据志书评审稿件估计,《慈溪市志》版面字数约250万字,出版时拟分上、下两册。
  三、志书编章安排与基本思考
  《慈溪市志》共设48编,其编的排列大体分5个部类:第一至十编为基础地情部类,第十一至二十二编为经济部类,第二十三至三十二编为政治部类,第三十三至四十一编为文化部类,第四十二至四十八编为社会和其他部类。
  基于《慈溪市志》为1992年版《慈溪县志》的续志定位,秉承前志编章安排方式,基本以前志为骨架,结合市情发展情况做出相应调整。调整主要把握两条原则:一是保持志书门类齐全、结构完整,以较好地保存资料,起到存史的作用;二是从实际出发,突出时代特征与地方特色,以较好地反映断限内的时代特点和慈溪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的地方特色。与《慈溪县志》相比较,编数由28编增加至48编,编数增加幅度较多,其中以拆分《慈溪县志》的合编为单编为主,如《慈溪县志》设《党派群团》编、《政权政协》编、《政法》编、《文化》编,《慈溪市志》分别析为《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3编,《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3编,《公安司法》《检察》《审判》3编,《文化》《广播电视报刊电子信息》《文物》3编;《慈溪县志》的《交通邮电》《财政金融》《经济管理》《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慈溪市志》均析为2编。其次,根据时代特点,以升格和增设方式,新设《土地》《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对外经济与贸易》《精神文明建设》《旅游》《社会保障》《民族宗教》等编和《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乡规划》《城市管理》《国有资产》等章,意在突出时代特征。反映慈溪地方特色的相对较弱,升格为编的主要是《农业产业化》《建筑房地产》,体现在设章层次上的有《围涂与土地开发整理》《外来暂住人口》《杭州湾跨海大桥》《铁路》(为地方铁路)《筑塘围涂》《调水引水》《慈溪精神与阵地建设》等,部分反映在《环境保护》编的《生态环境建设》章,《经济总情》编的《经济结构》章,《农业编》的《渔业生产》章、《盐业生产》章,《科学技术》编的《高新技术专利》章等。《慈溪县志》的3个特色编《成陆围涂》《盐业》《三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或因断限时间关系,或因产业消失等,没有形成新编,《筑塘围涂》《盐业生产》相应降为章,另从补遗角度增设《文献》编。
  之所以这样安排,有这样几方面考虑:一是坚持以类为编的设编原则,以存史为重点,比较全面地反映断限内慈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方位发展。为此,《慈溪市志》共设图65幅,设表500张,其中1988—2008年(含1954—2008年)的通表190张,用以保存整体面貌和大量数据;全志设193章588节,节下设大目1666条、子目1822条,数量较多,目的在于存史比较全面。二是通过编、章、节不同层次的升格,以较好地突出断限内改革、开放、发展、稳定为重点的时代特征和慈溪地理、资源、产业、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特色。三是为弥补慈溪发展思路、改革进程、发展主体和建设重点不够突出的缺陷,在《中国共产党》编专设《重要决策与重大活动》章,在《人民政府》编专设《政务运作与重要政务》章,相对集中地记述断限内慈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决策、运行过程与重要政务;同时在《经济总情》编单设《经济结构》章,加强《城乡建设》编,以突出慈溪民营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等特色和重点,并专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编等,便于发挥志书的资政作用。四是专设《精神文明建设》及文化部类各编、《居民生活》编等,比较详细地记述断限内文化建设、文明进展的工作和成果,并注意文化的传承,努力发挥志书的教化功能。
  四、《慈溪市志》的不足和后续工作
  《慈溪市志》评审稿件的形成,立足于慈溪市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由各承编部门提供基础材料稿,编辑部对承编部门志稿着重就体例规范、纲目体系、资料详略、记事表述和体现时代特征与地方特色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并对稿件形式进行统一,形成市志评审稿件。尽管评审稿件经编辑部与编写单位多次自审与互审,限于水平和时间,不足之处显而易见,如断限时间离评审时间较长,地方特色发掘不足,部分门类可能尚有缺失,重点有待进一步突出,打印稿件比较粗疏等。
  《慈溪市志》评审稿件形成后,编辑部根据志书比较粗疏的实际和宁波市地方志办公室意见与市政府决定,近三个月主要在做两项工作:一是核对稿子,重点是数据与文字,由编辑负责,逐编进行;二是开展把《慈溪市志》下限延至2011年的编辑工作,采用编辑部与编写单位互动形式进行,由编辑部对原稿做出编辑提示,由编写单位根据要求和实际情况做出延补,最后仍由编辑部统一编辑。这两项工作都在进行中,进展比较顺利。
  以上汇报是《慈溪市志》编辑部的工作、想法和一些体会,供专家们评审时参考。评审会后,编辑部将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建议、指正做专题研究,对《慈溪市志》做进一步修改、提高。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慈溪市志》编修全过程和辑录相关资料编纂,卷首配有与修志工作密切相关的彩色照片,前置编纂回顾、编纂记事,正文由文件辑存、讲话发言、专家评审、论文选录、修枝慢谈、修志掠影六个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人物

龚建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