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志基础纲目》编排说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5209
颗粒名称: 《慈溪市志基础纲目》编排说明
其他题名: 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发言
分类号: D630.1
页数: 7
页码: 91-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6月12日《慈溪市志》主编龚建长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发言情况。
关键词: 慈溪市 市志 会议

内容

一、《慈溪市志基础纲目》的编制与修改
  志书纲目是编写志书的框架和大纲,是志书总体设计的基本体现。经验证明,编排志书纲目,确定志书的框架和篇目,是整个修志工作的关键环节。因此,《慈溪市志》编辑部成立后,即着手拟定新编志书的纲目。我们在学习《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同时,回顾总结了我市首轮修志的成功经验,并外出考察,学习兄弟县市在新修志书过程中对纲目的设计思路及具体安排。在此基础上,拟出纲目草稿并在编辑部内部开展了充分的讨论,经过多次比较研究,形成征求意见稿。然后召开方志专家论证会,对设计思路与总体框架进行了论证,同时向市级领导、编委会成员单位、承编写作部门广泛征求意见,编辑部对这些意见进行整合,再次进行修改。可以说几易其稿,形成现在的《慈溪市志基础纲目》。需要说明的是,《基础纲目》虽然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但是在还未开展资料收集、尚未充分掌握资料的情况下编制的,只能力求合理。现在这个《基础纲目》作为各单位收集资料的提纲和编写初稿的依据,同时为今后的修正提高打好基础。要注意的是,《基础纲目》中没有列出市志正文中相关表格和随文照片,各部门单位应注意这方面材料的收集;材料收集也不能仅限于《基础纲目》的提纲,要全面收集、系统整理,不能遗漏,便于在资料收集后对《纲目》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根据一轮县志编修实践,市志《纲目》会有三次较大的调整。第一次是对《纲目》初稿的调整,编辑部拟出初稿后,征求专家和市级各部门的意见,修改后成稿,作为修志工作全面启动、广泛收集修志资料的纲目,即是现在发给各位的《基础纲目》。第二次是在资料收集完成后正式开始编写时,根据掌握的资料对《纲目》,重点是对《纲目》章、节的设置作适当的调整,以便全面反映真实史料。第三次是在总纂定稿时,从全志的角度对整个《纲目》进行适当调整,努力实现编章间合理衔接、整体结构完整。从原则上说,《纲目》的调整将贯穿整个修志过程,但为了保持修志工作的阶段安排,并在修改《纲目》时对各编各部分能够总体把握,在大的修改期间外一般不做临时性和部分性修改。
  这里还要说明一下,这次《纲目》(初稿)在征求各位领导、编委、专家和各承编部门意见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提供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一部分已经吸收采纳,但考虑到志书的整体安排和总的布局要求,还有许多意见、建议没有在《基础纲目》中反映出来,一方面要请大家谅解,一方面我们今后还要在具体的编写过程中与各部门做进一步的衔接和沟通,有的只能服从整体,有的在编写技术上加以处理,有的在进一步修改时再体现出来。
  二、《慈溪市志基础纲目》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十四条指出:“地方志的篇目设置,应合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际,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形式上不强求一致。”这是我们这次篇目设置总的要求。
  曾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的王忍之同志就续志篇目设置提出了六点应注意的事项,即“一要体现记述内容的主次和轻重;二要体现事情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轨迹;三要体现合理的领属关系;四要体现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五要体现相关事物的关联性;六要体现续和修的统一”。这是续志篇目设置的指导原则。这些要求和指导原则,也是我们拟定《慈溪市志基础纲目》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们在对《慈溪县志》纲目和兄弟县市的新修志书纲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拟定《慈溪市志基础纲目》的总体思路:立足志书定位,处理好与首轮志书《慈溪县志》的衔接;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两大特点,突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两个重点;科学分类,“横不缺项,纵不断线”。我们要求这个思路能符合《慈溪市续修地方志工作规划》的指导思想,也能贯彻篇目设置应遵循的总的要求和基本原则。
  三、《慈溪市志基础纲目》的编章结构与排列顺序
  《慈溪市志基础纲目》的设计基本沿用《慈溪县志》的编、章、节、目结构,分门别类,以类为编、以事立目;每编设无题小序作简要追溯,与前志相衔接;正文前为编前,设地图、照片、序言、凡例、目录、概述、大事记等;正文后为编末,置索引、后记等。正文各编是志书的主体部分,总体按照“横分门类、纵述史实,横不缺项、纵不断线”的原则,按行业、事业或社会分工,或事物属性划分门类。编下章节目的设置,也以所记事类归属为依据,层层划分。力求做到分类合理、归属得当。具体框架如下:
  全志整体上分为三大块:编前为全志之纲,地图直接展现我市区域位置和地理特点,照片直观展示我市宏观面貌和人文经济;概述记述市情总貌,以总摄全书;大事记为全书之经,纵述发展。正文各编为全书之纬,是全志的主体部分。索引压尾,以备检索。全志有纲有目,经纬交织,力图构成一个排列有序、内容系统的有机整体。
  主体正文各编,按小编体结构分类,共设48编。编的归类和排列,注重科学性和内在逻辑性,力求做到排列有序、层次分明。按照事以类从、避免交叉重复的原则,采取暗分大类、明分门类的方法。第一层次暗隐逻辑,以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为序,大体上以自然概况、基础环境铺底,接着分别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顺序展开。第二层次以具体行业、事业、社会分工或事物属性划分归类,按照先地理后人文、先经济基础后上层建筑的顺序排列。把“建置”“街道镇”“地理自然”“人口”“居民生活”“城乡建设”“环境与保护”“交通”“邮政电信”“水利”“围垦”共11编置于前面位置,即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和人文条件,这11编集中记述我市硬件环境,即生态环境、发展环境、居民生活环境,从而反映我市的基本面貌,展示慈溪特有的地域特色,体现区域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创业环境。经济部类共11编,第十二编“经济体制改革”和第十三编“经济总情”记述我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大势,统领“经济管理”“农业”“农业产业化”“工业”“建筑房地产”“商贸服务”“对外经济与贸易”“金融保险”“财政税务”等经济部类各编;农业为第一产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故排于前,大体以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为序。政治部类共11编,包括“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团体”“公安司法”“检察审判”“军事”“民政”“人事劳动”等编,为突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将“中国共产党”列于政治各编之首。文化部类共9编,设“教育”“卫生”“科学技术”“文化”“广播电视报刊电子信息”“文物”“旅游”“体育”“思想道德”等编。社会部类共5编,包括“社会保障”“宗教”“方言”“人物”“文献”等,最后是“专记”编。
  四、《慈溪市志》的设计思路把握和承编任务分解
  根据篇目设置的总体思路,我们在编排上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慈溪市志》与《慈溪县志》“通”“续”关系的处理
  《慈溪市志》的定位是《慈溪县志》的续志,同时也是一部独立、完整的志书。我们认为,如果纯粹是一部断代志式续志,前志已载内容从略或仅以无题小序的方式简要追溯、与前志衔接,凡有所追溯即要翻阅前志,势必影响志书的独立完整性。另外,志书中有一部分是必须以通志形式记述的,比如建置、区划、自然、民俗、方言等,作为基础地情,变动不大,如因前志已载而从略,既影响志书的独立完整性,也使志书价值和使用价值大受影响。因此,立足志书定位,在处理与前志的衔接时,采取以“续”为主、辅之以“通”的方法,把“通”的范围确定为有关地情的基础性资料,即主要在相对来说变化不大,而对一部志书又不可缺少,对读者来说使用频率较高的基础和人文这两大部类,“通”的编章不超过总编章的四分之一。具体到编章,我们把“建置”“地理自然”“交通”“水利”“围垦”“文物”“旅游”“宗教”“方言”“人物”“文献”等11编和“居民生活”编第四章“民俗”确定为通志形式记述。
  2.《慈溪市志》编章结构小编体的确定
  志书编写的几种结构体式各有优劣,之所以确定现在的编章结构小编体,是因为考虑到《慈溪市志》的定位是续志,是一部接续1992年出版、下限为1987年底的《慈溪县志》的续志,结构和编章的设置上应尽可能处理好与《慈溪县志》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而《慈溪县志》编章结构是中小编体,则《纲目》主体结构既要衔接《慈溪县志》的编章结构中小编体,又能体现发展以后的合理分类,因而采用小编结构。因此,编的设置从原县志的28编增加到现市志的48编。另外,从实践来看,编章结构比较适合县市级志书,为大多数县市所采用。
  3.关于《慈溪市志》的地方特色
  地方志书记载的是一个地方的地情人文、经济政治、社会民生,是一部地情书,因此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地方特色。在志书中体现地方特色是重点,但在安排和把握上却是难点。前志《慈溪县志》编修时,非常注意地方特色的突出,设“成陆围涂”“盐业”“三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等编,并在“农业”编中设“棉花”专章,来体现慈溪地域特点和产业特色。本轮志书编章结构在纲目编排时,对于地方特色既格外重视,又斟酌难定。现在的处理是:在续志断限内,我市的围涂仍有非常大的发展,因此,我们设“围涂”专编以体现慈溪的围垦文化。因为盐产地历史的结束、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盐、棉“两白”特产退出慈溪特色舞台,这是我市农业和盐业生产的历史性变化;同时,蔬菜、水果、水产和农业产业化成为我市农业新的特点,对此,我们增设“农业产业化”一编,并在“农业”编中仍设“棉花”章、“盐业”章,专设“蔬菜水果”章,记载反映农业产业的变化历史。此外,设“对外经济与贸易”编、“外来暂住人口”章、“杭州湾跨海大桥”章、“境外引水”章、“开发区工业区”章、“民营企业”章及“越窑遗址保护和开发”“慈溪大姓望族源流”“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等专记,力图分别反映慈溪经济特点、城乡建设、交通枢纽、青瓷文化、移民文化等特色。
  4.关于《慈溪市志》的时代特征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无不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志书也不例外。从这个角度说,志书的时代特征问题,我们并不用刻意为之。但是,从编志的目的来看,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全面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所处时代的特征。在把握体现时代特征的设计中,重点是突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两个重点。因此,在《基础纲目》设计上侧重以下几点:
  突出改革。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慈溪市志》断限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慈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产生巨变的基本动力,是我们所处时代的突出特点。完整反映改革开放进程,是本轮修志的基本任务。为此,在《基础纲目》的编订上,我们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反映改革开放。专设“经济体制改革”编以集中反映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进程,对政治体制改革等则采用分散记述,融入其他各编之中;同时在相关编中记述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改革情况。
  突出发展。发展是时代主旋律。《慈溪市志》断限内记述的20年,是慈溪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记述慈溪变化、发展轨迹,是本轮修志的主要目的。为注意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事物和新亮点,在《基础纲目》编订上,设立了“环境与保护”“经济总情”“农业产业化”“建筑房地产”“对外经济与贸易”“旅游”“思想道德”“社会保障”等编,并把“服务”“保险”等作为编题的组成部分,设立“开发区工业区”“水环境”“电子信息”“市场”“教育培训”“文化产业”等章及“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两个专记,来记载发展情况。把前志的“党派群团”一编分为“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团体”3编,把前志的“政权政协”一编分为“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3编,并设“信访”章等,以记载政治文明发展。与前志相比,编的数量有较大的增加,编章的名称亦有较大改变,其因素是为了突出发展这个主旋律。
  突出和谐。“和谐”已成为时代理念,社会发展要重视和谐,志书编写也同样如此。因此,我们在志书《纲目》编拟中,一方面重视志书断限内慈溪和谐社会建设轨迹的记载,力求展现慈溪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齐头并进、开发和保护两不偏废、经济社会和居民生活共同提高等和谐社会建设面貌;一方面在力求志书编章之间布局上的平衡。传统旧志重人文、轻经济,前志人文相对较弱;传统旧志重官员、轻民生,前县志虽有改变,但与政绩比,民生分量还显不足。因此,我们在编订《基础纲目》时,与前志相比,加大文化部类的分量,把前志“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合编分别拆分为两编,把前志“文化”一编拆分为“文化”“文物”“旅游”3编,增设“文献”编,使志书布局上达到经济、文化并重的目的。把前志“民政”编中部分内容析出另设“社会保障”一编,把“民情”编拆分为“居民生活”“宗教”两编,加大对社会民生内容的记载;专记列题时也考虑经济、文化并重,突出和谐的时代理念。
  5.关于《慈溪市志》的科学分类和承编任务分解
  志书的科学分类是门类归属合理的基础。篇目的设置自有其科学的分类方法,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是个难题。一方面,经济、人文、社会、民生的许多事务相互交叉渗透,许多事类难以截然分开;另一方面,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社会分工与科学分类并不尽相一致,这给事类归属的处理带来相当的困难。因此,《慈溪市志》的科学分类只能是相对的,具体编排中,编章结构没有与现行的管理体制完全一致,可能一个大的部门或单位没有专编甚至专章,而内容却分解在许多不同的编章中;有的一个相对小的部门或单位却设有专编;有时,一个编甚至一个章一个节却涉及许多部门或单位。举个例子,如“教育”编的“教育培训”章,就涉及很多部门和单位。自然,在《基础纲目》编订时,首先考虑分类相对科学的前提下,结合考虑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社会分工实际及志书编写的可操作性,对志书编章的安排作适当调整。同时,为突出某一事类或解决编排中的困难,往往做升格或降格处理,如“农业产业化”应是“农业”编中的一章,“杭州湾跨海大桥”应是“交通”编“交通道路”章“桥涵”节下的目,为加以突出,分别升格为编和章;“街道镇”应列入“建置”编中,因内容较多而单独成编。而有的可以单独成编,但为了相对控制编的数量,采取合编形式;有的要求在编下增加章的数量,便于容纳所有内容,而《基础纲目》也做了总体控制,希望通过编排技术的处理加以解决。说得明白一点,市志在编排结构的安排和承编任务的分解中,只考虑相对科学,不涉及哪个部门重不重要、有没有位子,这一点敬请理解和谅解。总的编排已作简要说明,具体的技术考虑不再细说。
  根据《慈溪市续修地方志工作规划》,编修《慈溪市志》按照内容设置,由市级各部门(单位)、有关行业管理协会及各镇街道负责组稿和供稿,为此,《慈溪市志》承编任务需要分解。为保证初稿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编设统稿部门,承编任务分解到章,涉及的相关部门或单位收集和提供资料。上面已作说明,《基础纲目》设计中以考虑科学分类为主,这给承编任务分解和承编单位收集资料、编写初稿带来了许多实际困难,一方面是机构设置的实际情况可能使有些内容没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分解,另一方面是有些内容需要很多部门、单位共同协调完成。总的说,承编任务分解的合理性是相对的。希望各承编单位积极主动地承担分编任务,各部门、单位加强合作交流和相互支持,确保修志工作顺利开展。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慈溪市志》编纂实录》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慈溪市志》编修全过程和辑录相关资料编纂,卷首配有与修志工作密切相关的彩色照片,前置编纂回顾、编纂记事,正文由文件辑存、讲话发言、专家评审、论文选录、修枝慢谈、修志掠影六个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人物

龚建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