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栲栳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韵味桥头》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537
颗粒名称: 再登栲栳山
分类号: I266.1
页数: 2
页码: 110-111
摘要: 《再登栲栳山》是叶雅蜂所作的一篇文章,描述了米筛龙潭是位于浙江省慈溪市栲栳山上的一个神奇而迷人的碧潭,也叫王龙潭。它阔4米,深1.5米,长满青苔,清澈甘甜。
关键词: 桥头村 文学作品 叶雅蜂

内容

我又要登栲栳山啦!为了性情的释放,寻求心灵的回归,为了感受自然的邻近,享受原始的古朴和醇美,更为了童年的那一块无邪的圣地,重温无忧的乐园生活。
  站在白洋山脚下,抬头望去,浅褐色的岚气间山峰很多,其中最高的那一座便是栲栳山山峰了。这恢宏的山和着轻柔的蒙纱雾,还有那郁郁葱葱的树和竹林和谐地交织在一起了,静静地在这片远离喧嚣的世界快乐着自己。感觉如此稳重、亲切,像久违了的兄长。前面,一条幽静的小路蜿蜒地向前延伸,仿佛是舒展的肩膀,引领着我投入他的怀抱。路两旁的杨梅树,枝干嶙峋,冠盖如云,偶尔有几只调皮的鸟儿从头顶飞过,叽叽喳喳地在树梢间穿梭,点破了寂静,敲击着郁闷,使人身心皆宜。
  走着走着,些许有了些累意。这时,前面忽然出现了一块大大的平地,鲜活的小草扑满视野,不知名的各色小花轻轻在微风中摇曳。这也许就是父亲口中的下平岗吧。我真佩服大自然的神机妙算,仿佛知道你什么时候来了似的,事先安排好了花园般的栖息之地。我迫不及待地飞扑过去,把自己重重地摔倒在草地上,闭上双目,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赐予我的恩泽。抛弃尘俗的一切纷扰,心灵就这样被净化和清洗。生命原来可以让人如此纯净,如此忘我。
  休息够了,继续沿着山石小径攀缘。这里的山路没有刚才的平缓了,没走多久就已经是汗如雨下了。我驻足而望,凭记忆应该到了米筛龙潭了吧!果然,再往上走一段后,顿觉丝丝凉意渗入肌肤,身上的汗一下子收进去了。眼前的这个幽深的碧潭似乎一点也没有变,波光潋滟,绿气透人。第一次听到“米筛龙潭”这个名儿时,我觉得一点也不难理解。整个碧潭大致成圆形,很像我们农家使用的米筛。而据父亲说,这个碧潭里面有鳗鱼,非常精灵。有人曾尝试用电网捕捞都没有成功。想想这么多年了,这些鳗鱼也成精成怪了。这个龙潭也更添了灵气。想想刘禹锡的“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越发觉得这个名词的贴切了。但对于“米筛龙潭”这个名词,远没有我理解的那么简单,它还有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在很久以前,王家埭有父子两人,儿子名叫王龙,父子俩以砍柴采茶为生。有天清早,王龙父子从栲栳山挑着柴担回家,走到狮子山脚,突然天发大雾,十步之外不见人影,王龙只顾挑担赶路,哪知道丢掉了父亲。王龙又饥又渴,放下柴担来到龙潭捧水喝,刚蹲下身子,就觉头晕目眩,扑嗵一声掉入龙潭。其父返回寻找,只见柴担,不见人踪,万分悲痛。每年清明时节,王龙父亲总要拿着米筛,备下供品来到龙潭祭祀王龙。王龙沉入龙潭后,经多年香火沐浴,成为龙体,每遇大旱,老百姓祈求雨露,王龙有求必应,十分灵验。百姓感戴王龙好处,每年来龙潭时总要烧上几炷清香,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于是米筛龙潭又有了一个美名“王龙潭”。
  这个时候要是能下一场雨该多好啊!在这米筛溪边,搞一次野炊,重温那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的感觉该有多么惬意啊!
  跳出叫人迷离的龙潭,暂时逃离美丽的神话,追溯其源,那还得是壮观的栲栳飞瀑。春天,正值多雨季节,瀑布之势,万钧着急力,轰然而动魄。未见其目,先闻其声。走到近观看:巨大的悬崖,瀑布奔流,百米千丈,撞击着瀑槽中嶙峋不平的岩石,又被乱石激起,喷射到高空,散成无数道水帘,纷纷扬扬,四处飘洒下来,搅得满山飞雨,真是“岩泉晴喷中天雨,风中石乳作飞花”啊!
  栲栳山是慷慨的,你可以在她的怀抱里尽情放纵:采松花、摘茶叶、挖野笋;你可以捧一本书,躺在软软的草地上,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做,静静地坐在洁净的岩石上,看鱼儿、虾米在清泉中游动。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享受回归自然的快感,和那山、那水融为一体,聆听生命最原始的心音。

知识出处

韵味桥头

《韵味桥头》

本书收录的“桥头商人”篇所展示的14位企业家,是桥头企业界的杰出代表,他们创新创业的理念、抢抓机遇的意识、诚信务实的经营给同行以启示,也为桥头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新的机遇已经形成,桥头,这座天桥之镇,正借助大桥优势,在新世纪实现新的使命,展现新的姿态,谱写新的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叶雅蜂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