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地名传说》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4431
颗粒名称: 大天井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
页码: 166-167
摘要: 本文收录的方新收集整理传说故事。内容反映了大天井名字由来情况。
关键词: 大天井 名字 由来

内容

龙山镇方家河头村是一处山清水秀别有洞天的世外桃源。村子三面环山,山上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大天井就坐落在这样的一个古树参天,景色宜人的环境中。
  储水不足二百立方米的大天井,却别有一番来历。相传是明朝嘉靖年间,平倭将军戚继光所挖的。
  一天下午,戚将军带领部分军队从慈城翻越夹岙岭,巡视沿海驻军。到达方家河头松柏林已是人渴马乏,准备稍息片刻。刚一下马,只见一报马从龙山方向飞驰而来。见戚字大旗飘扬在松柏林口,知是戚将军率部在此,立即翻身下马,拜见并呈上紧急报告。原来龙山驻军在当天中午捕获伪装的倭寇船只,审问之下得悉今晚有五六百名倭寇将在龙山登陆,敌人先派遣此倭寇船先行登陆,在半夜时分海边焚烧火堆接应倭船,企图里应外合,进行抢杀烧掠。戚将军阅毕立即下令去召集各部迅速前来参战,由于时间关系,晚饭一律在松柏林中吃,这时难煞了炊事兵,一下子要准备五六百人的伙食,松柏林中却仅有一小水潭,怎么办?有人提出把原有的小水潭挖得大一些便于取水。说挖就挖,二会儿水潭中突然冒出一股清泉来。原来是一个碗大小的地下泉穴,竟涌出有一尺多高的喷泉,这样就解决了饮用水问题。
  饭毕,部队立即开拔,这时夜幕降临。抵龙山后戚将军立即作战斗部署。他采用两旁埋伏诱敌深人的战略,听到炮声切断倭寇后路,不许一人逃海。半夜时分,倭寇从海滩上岸,果然中计,忽然间炮声齐鸣,一霎时灯火高举,杀声四起,“戚将军到”口号声冲破静寂的夜空,一场与敌人白刃战开始了。戚家军仇恨冲天,以逸待劳,敌人心怀鬼胎,摸索前进,一下措手不及,进退无路,结果全部消灭。
  戚将军班师到松柏林休息,将士们纷纷谈论这次战斗胜利的原因,是吃了这里泉水做的饭,使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有助于消灭敌人。戚将军听了这番议论,觉得很有道理,就和方家河头村的族长联系,然后下令挖井。这消息一传开,围观之人很多,工程进展较快。后来又冒出两股地下泉,三股清流汇在一起,水源已经充沛。挖掘工程结束,又用垒石砌勘。完工之时,有一村民脱口而说,村前有一口小天井,这口大得多了。戚将军说:“这口就叫大天井,好不好?”在场的军民大声欢呼着,大天井就一直流传到现在。
  大天井原来面积不大,几经修挖现在面积约一百平方米左右。原来水质醇纯,水清见底。大夏天要是你满身流汗时只要把两只脚伸入水中,会立刻感到一股彻骨的寒气环绕全身,汗水也马上停止;冬天早上,井上总是笼罩着一层薄雾,别处河塘、水沟结了冰。大天井的水却有温感,几百年来是村民洗涤之处,除大旱年禁止洗涤用,作饮水外,水源终年不竭,新中国成立前还兼作周围一部分稻田用水。如一个人不停地摇车车水,水也不会浅下去。

知识出处

慈溪地名传说

《慈溪地名传说》

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

本书精选出的138个地名传说,分四辑,分别涵盖了第一辑镇、村、街道、社区,第二辑山、水、岭、潭,第三辑寺、庙、宫、庵,第四辑桥、路、楼、场等类别,代表了当今慈溪的镇村、河流、山脉、桥梁、湖泊、道路和建筑物等,他们存在历史、文化、社会、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意义,都带有一定的历史事件相关联的,或是与历史人物相关联的。它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歌颂美好的人和事,鞭挞丑恶的思想、行为和现象。

阅读

相关人物

方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