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年鉴(2020)》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3638
颗粒名称: 农业
分类号: F3275.5
页数: 10
页码: 029-0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9年慈溪市农业的情况。其中包括综述、现代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等。
关键词: 慈溪市 农业

内容

综述
  2019年,慈溪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油菜籽播种面积0.44万公顷,下降3.9%;蔬菜3.07万公顷,增长0.4%;花卉苗木0.30万公顷,增长3.5%;果用瓜0.76万公顷,增长3.5%。全年肉类总产量2.54万吨,下降16.1%;水产品总产量4.57万吨,增长4.0%,其中,海水产品1.72万吨,增长0.6%;淡水产品2.86万吨,增长6.2%。年末生猪存栏17.60万头,增长4.3%,生猪出栏24.89万头,下降18.0%。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4.089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万亩。全市申报审核粮食种植面积为266026.03亩,合计下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527.25万元,受益农户75062户。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升级打造工程,持续实施“三村一线”建设。全市2个浙江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完成省检查组验收,2个宁波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完成村庄设计方案论证并推进创建工作。26个精品(示范)村155个子项目全面推进,已培育美丽宜居村110个,98个美丽宜居村已完成建设;累计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镇6个、特色精品村16个,宁波市美丽乡村示范镇5个、示范村11个、合格村124个。中横线精品线西段东段、南部沿山精品线提质工程完成建设,胜山镇、新浦镇2条镇级风景线打造基本完毕。现代农业园区完成省级园区创建各项工作,坎墩街道和逍林镇获省级果蔬特色强镇称号。12个农产品入选省级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入选数量居全省县级第一。
  现代农业
  【概况】 2019年,慈溪以改革促发展、以融合促发展、以创新促发展,攻坚克难突破一批困难事、硬任务,锐意进取形成一系列亮点、创新点,翻开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深入实施“强龙兴农”工程,构建农业龙头企业梯队,新增宁波农业龙头企业1家、慈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累计拥有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8家,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3家,慈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7家。全市累计经工商登记家庭农场1070家。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21家。开展全市“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印发《关于开展“大棚房”全面排查摸底的通知》《慈溪市“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方案》。全面清理整治61个上报“大棚房”问题,落实卫片核查整治问题13个,总拆除复耕类26个、涉及占用耕地33.468亩,通过国家大棚房核查组现场检查。
  【全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11月14日,首届全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慈溪举行。省委书记车俊,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分别作批示。省委副书记郑栅洁讲话,副省长彭佳学等领导参会。会议安排参观了海通食品集团、坎墩大学生农创园、崇寿镇傅家路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考察点,举行全省生猪增产保供开工仪式,展现了慈溪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提升了慈溪乡村产业影响力。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慈溪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浙江唯一的产业园。产业园覆盖市现代农业开发区及新浦、附海、观海卫、掌起、龙山五个镇部分地区,总面积15.5万亩,格局为“一核两带四区多园”。产业园以4万亩优质粮食和9.1万亩精品果蔬为主导产业,拥有出口蔬菜、鸡蛋、鲜食水果等3条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杭州湾现代农业研究院、沧海慈湖农创客基地、国际食品研发中心三大创新驱动平台,引入12家科研单位和16个专家团队,完成研发产品135款,在研项目39个,形成产业化项目28个,产值约6400万元。开展各类基建项目18个,完成投资约8500万元,其中,新慈湖区块已规划启动,正大现代农业特色小镇、正大中集农牧特种车辆项目、正大爱科畜禽养殖机械一期项目、正大饲料厂项目、瑞丰白玉菇项目二期等陆续启动建设,园区基础配套进一步到位、环境面貌进一步提升、农旅融合进一步深化。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全面推进省“12188”工程和宁波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慈溪市坎墩果蔬特色强镇和逍林果蔬特色强镇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新浦果疏特色强镇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投资5740万元,占总投资93%,周巷果蔬特色强镇入选2019年省级农业特色强镇创建名单。新增崇寿镇麦冬特色产业园等宁波市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4个,慈溪市紫星葡萄采摘庄园等现代农业庄园4个。桥头上林农园项目完成实施方案批复,周巷市级重点项目获准立项。白沙路新田地都市农业休闲园、胜山陆胜果蔬精品园等4个慈溪市级农业特色园区通过验收。
  【产业融合发展】 2019年,慈溪入选国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建示范县,依托蔬菜、蛋鸡两大主导优势产业,延伸拓展农产品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休闲观光等农业产业,深入挖掘农业生态、休闲、文化等多重功能,全面构筑全产业链农业,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正大蛋鸡通过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成为浙江省首家供应香港鸡蛋企业。
  【农业绿色发展】 2019年,慈溪成功创建为首批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龙山等4家省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和掌起等12家宁波市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通过验收。围绕绿色环境优美宜居、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绿色产品优质供给三大绿色目标,实施肥药两制改革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工程、土壤污染防治和沃土工程,建立农牧污染防治监测网络、智慧农资智慧畜牧监管平台和功能区规划保护制度,实现优质农产品比率大幅度提升、农田整洁村庄美丽成效明显、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水平提高、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减量增效、新型生态循环农作技术模式和设施设备大力推广,农业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建立。
  【农业品牌建设】 2019年,慈溪举办第六届(慈溪)环杭州湾绿色优质农产品博览会,组织参加中国(上海)国际食品与饮料展览会、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浙江农博会、宁波食博会等各类展示展销会。邀请都喜和中泰商会客商等13个企业参加上海举办的宁波市乡村产业招商推介会,现场达成合作意向项目24个,签约项目12个,签约金额33.2亿元。推出慈溪农产品整体品牌标志“慈农优选”和慈溪杨梅、慈溪葡萄、慈溪蜜梨3个区域公用品牌。“慈溪杨梅”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最具代表性的300个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一,“慈溪葡萄”“慈溪杨梅”“慈溪蜜梨”3个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2019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三大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近30亿元,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慈溪麦冬”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慈溪蜜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卡依之速冻绿花菜、恒康坚果炒货2个农产品企业品牌列入浙江农业品牌百强榜名单,企业品牌入选数量居宁波大市首位。新增无公害面积0.18万亩,无公害农产品25个绿色食品面积0.01万亩,绿色食品1个。全市有效无公害农产品260个,产量21.68万吨,绿色食品37个,产量2.53万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授权标志使用单位51个,产量15.95万吨。
  【政策性农业保险】 2019年,慈溪完成2018年度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结算和2019年度资金预拨。全年总承保户数4843户,保费收入5767.69万元,同比增加20.23%。新推出榨菜气象指数保险、葡萄气象指数保险和西兰花价格指数保险,为993户农户支付理赔款677.50万元。
  种植业
  【概况】 2019年,慈溪市作物播种面积7.73万公顷,面积稳中有升,作物总产量129.96万吨,同比增长2.05%,作物总产值22.98亿元,同比增长2.27%。粮食播种面积3.25万公顷,基本与去年持平,总产量17.569万吨,同比增长0.6%,产值6.0588亿元,同比增长1.5%。蔬菜瓜果播种面积3.1万公顷,基本稳定,总产量105.6512万吨,同比增长2.93%,产值15.0173亿元,同比增长3.3%。实施规模种粮大户种植补贴,对土地经营面积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或家庭农场,按大(小)麦或水稻实际种植面积给予每亩100元补贴。实行价外补贴政策,价外补贴标准每50千克早稻谷和小麦23元、晚稻谷15元;实行宁波市定种粮大户收购环节补贴政策,即按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实际订单收购量,在收购价外,再补贴每50千克早稻谷8元、小麦7元、晚稻谷5元。二项补贴合计早稻谷种粮大户31元;小麦种粮大户为30元;晚稻谷种粮大户为20元。继续实行市政府特别补贴,特别补贴按种粮农民与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签订1500千克以上订单粮食(稻谷)合同,并按实际投售粮食数量给予每50千克5元的补贴。
  【品牌建设】 2019年,全市创建2019年度种植业“五园”省级示范基地4个。坎墩玉兰果蔬农场“坎农”牌“黄妃”番茄获2019浙江精品番茄评选金奖,横河镇伍梅果蔬农场“伍梅山”牌“小兰”西瓜获2019年浙江精品西瓜评选金奖,坎墩玉兰果蔬农场“坎农”牌“提味”西瓜获2019年浙江精品西瓜评选优质奖。慈溪市瑞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甬菇园”牌白玉菇荣获2019浙江精品鲜菇。慈溪市绿惠果蔬农场“乐胃”牌和慈溪市桥头涌森蔬菜农场“天兴潭”牌“红颊”草莓获2019宁波市精品草莓评选金奖,慈溪市慈东草莓专业合作社“顺圣”牌“红颊”草莓、慈溪市凯未果蔬农场“莓你不行”和慈溪市坎墩街道慈丰果蔬农场“慈丰”牌“白雪公主”获2019宁波市精品草莓评选银奖。
  【高产示范创建】 2019年,全市6.28万亩耕地自实施“万元地”工程以来,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促进蔬菜设施栽培、多样化栽培模式和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发展,亩均产出超万元。“万元地”栽培模式主要有:“三茄类”—芹菜或花菜或莴笋或其他叶菜类、番茄长季栽培、茄子促早栽培加再生茄子、”三茄类”—秋黄瓜或其他瓜类、春秋两季大棚西瓜(甜瓜、黄瓜)或长季栽培、春季大棚西瓜(甜瓜、黄瓜、瓢瓜)—番茄、春季大棚西瓜(甜瓜、黄瓜、瓢瓜)—叶菜类、大棚草莓间套番茄(西瓜、甜瓜等)、大棚草莓间套黑皮藤茄、韭菜设施栽培、拱棚黄瓜(长豇豆)—秋长豇豆(黄瓜)—雪菜(榨菜)、拱棚辣椒—秋菜(甘蓝、迟绿花菜)、大棚葡萄间套蔬菜(叶菜类、根菜类和瓜类)等。龙山镇双马村和掌起镇五姓店村等地设立大棚草莓间套番茄(黑皮藤茄、西瓜、甜瓜等)模式示范点,横河镇东畈村设立春秋两季大棚西瓜(甜瓜)种植模式示范点,坎墩等地设立“三茄类”—芹菜栽培模式和水果型番茄、樱桃番茄栽培示范点,白沙路街道西华头村设立菜(辣)椒—叶菜栽培模式示范点,逍林农业综合开发区设多模式万元高产示范基地,周巷原小安片设立拱棚黄瓜(长豇豆)—雪菜(榨菜)栽培模式示范点,观城片设立拱棚鲜韭长季栽培模式示范点等。引进“红颊”草莓、南方哈密瓜系列品种、樱桃番茄千禧和浙樱粉1号、粉如意、水果型黄瓜萨伯拉、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品种等高效栽培品种,开展防止大棚次生盐渍化,蔬菜工厂化育苗、脆瓜嫁接育苗、“红颊”草莓育苗、大棚蔬菜高效栽培模式、蔬菜无害化防治技术研究、烟粉虱综防技术研究、南方哈密瓜长季栽培和秋季栽培等试验与示范。重点推广采用有机肥打底、深沟高畦、适当降密、肥水一体化管理、防虫网覆盖、应用瓜类嫁接苗、多层保温过冬等安全健康栽培技术。
  【种子管理】 2019年,全市创建宁波市级种质资源场2个。新品种推广面积扩大,其中推广早稻甬籼69、中早39品种533公顷,油菜浙油50品种2000公顷,浙油51品种2000公顷,小麦扬麦23、华麦5号品种2000公顷,南方哈密瓜160公顷,草莓红颊220公顷,蚕豆慈蚕1号800公顷及晚稻甬优1540、甬优7850、宁84、秀水14、嘉禾218等5800公顷。开展浙鲜9号、浙鲜12号等大豆新种的试验和示范引进试种筛选粮油、蔬菜、瓜果作物40余个新品种(组合),示范品种15个,展示新品种20个,展示面积12公顷,召开新品种信息发布和现场考察会15次完成储备水稻等种子3万千克,建立良种繁育基地200亩,收购良种5万千克推广供应良种7万千克,主要农作物,良种统供率75%以上。
  【农业标准化生产】 2019年,全市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2.7万公顷。蚕豆、菜豆、春大豆、晚稻、番茄、甘蓝、西兰花、花椰菜、大棚草莓、榨菜、雪菜、西瓜、水稻、油菜等18种农作物全面推行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示范推广效果,促进农产品按标准化规范生产。
  林业
  【概况】 2019年,全市林特产值10.94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6%(统计数据不包括竹笋)。其中花卉苗木产值1.46亿元,同比下降2.6%;茶叶产量2.02万公斤,同比下降10.2%,产值0.18亿元,同比下降4.8%;水果产量16.8万吨,同比增长5.1%,产值9.3亿元,同比增长3.6%
  【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2019年,慈溪市推行“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指导模式,下设三个杨梅、葡萄、梨产业专家组,落实7个产业示范推广基地,积极引导农户发展阳光玫瑰葡萄、翠玉梨、由良、红美人等果树新品种,新发展水果面积3350多亩。引进特早梅杨梅、新玉梨、蓝色红宝石葡萄等新品种10多种,组织落实杨梅、梨、葡萄、桃、柑橘等新品种和新型架式等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17个。积极实施“五联五送”服务活动,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帮助解决花期坐果、病虫害防治、温湿度调控等问题,累计下乡指导100多人次。开展引进外智交流活动1次,举办技术培训5次,召开现场观摩会2次,组织外地参观学习考察基地5次,参加人员750多人次。邀请日本专家冢平贞俊以及上海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等的相关专家开展梨新型模式生产技术、葡萄三膜覆盖生产关键技术、杨梅种植技术、红美人柑橘设施栽培技术等指导。承担“长江流域梨肥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现场交流会召开。组织杨梅、葡萄、梨等种植农户分别到兰溪市、海宁市、海盐县、安吉县梨基地和省农科院杨渡科研基地考察。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梨小食心虫迷向素等生物防治技术5000多亩,发放杨梅、葡萄、蜜梨农业地方标准和标准化生产模式图2000余份。同时中心同志下乡讲课累计20次以上。赴贵州黔西南州兴仁市、安龙县、晴隆县、黔东南州雷山县等地开展科技帮扶6人次。
  【林特品牌建设】 2019年,慈溪杨梅、葡萄、蜜梨、水蜜桃列入浙江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完成“慈溪杨梅”和“慈溪葡萄”两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续展注册工作。组织开展“慈溪杨梅”“慈溪葡萄”“慈溪蜜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前期检查和评估工作,对授权使用单位开展标志使用和质量安全监察。举行“慈溪杨梅”“慈溪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活动。开展“慈溪蜜梨”“慈溪葡萄”包装设计,推进母子品牌共同发展。“慈溪葡萄”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15.17亿元,位列第54位,“慈溪杨梅”品牌价值12.06亿元,“慈溪蜜梨”品牌价值2.7亿元,三大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近30亿元,比去年提升0.75亿元。“慈溪杨梅”获宁波市名牌农产品称号,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围“品牌资源力”10强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列2位。慈溪市和益博果蔬家庭农场选送的翠冠梨获浙江省十佳梨称号,获2019中国世界园艺博览会优质果品大赛银奖。慈溪选送的阳光玫瑰葡萄在宁波市擂台赛获二金二银。
  【科研项目活动与成果】 2019年,慈溪市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参与申报重大科研项目,下联农场、合作社、生产基地共同实施项目。主持或参与实施省市各级项目9个,宁波市创新创业项目“早熟、耐盐碱型杨梅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关键技术研究”、宁波市公益类重大项目“葡萄良种选育与产业化应用”“宁波森林野菜资源开发研究”和慈溪市农业科技项目“观赏桃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验收。开展阳光玫瑰栽培技术、梨园生草栽培、梨小食心虫迷向素、捕食螨防治等一系列试验研究。“葡萄品种改良与安全生产”获国家农牧渔丰收二等奖。
  畜牧业
  【概况】 2019年,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11.7亿元,同比增长16.2%。生猪饲养量42.3万头,其中存栏17.14万头,出栏25.16万头;家禽饲养量329.9万只,其中存栏187.7万只,出栏142.2万只;兔饲养量16.7万只,其中存栏6.4万只,出栏10.3万只;蜜蜂饲养量5.74万群,同比下降11.7%。当年生猪出栏平均价格为23.9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62.2%肉类总产量2.68万吨、禽蛋产量1.85万吨、牛奶产量0.14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6.3%、增长3.4%、下降6.3%;肉、蛋、牛奶产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8.2%、下降2.3%、下降12.5%。完成动物卫生监督二分所、三分所创建省级规范化分所。慈溪正大蛋业有限公司、慈溪市方鸿养猪场、慈溪市兴龙种鸡场等3家养殖场被评为浙江省美丽牧场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中心项目验收】 3月,年处理能力达1500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中心项目通过市级验收,实现病死猪100%无害化处理和其他病死动物有效覆盖。全年收集病死猪10.6万头,其他病死动物及产品280吨。
  【菜牛定点屠宰】 9月1日,慈溪市为规范畜禽屠宰管理,确保牛肉质量安全,开始试行菜牛定点屠宰,11月1日正式实施试运行,累计屠宰626头
  【畜禽养殖废弃物高水平资源化利用工作】 2019年,慈溪制定出台《慈溪市畜禽养殖废弃物高水平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通过宁波2018年度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考核。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引导畜禽规模养殖场采用节水型饮水器、干清粪工艺和发酵床养殖等设施设备,重点推广臭氧减臭和小分子水减臭技术。在掌起邹松青、孙继范猪场,方鸿猪场试点应用臭氧减臭技术,在龙山周伟江养猪场应用小分子水减臭技术
  【农牧对接绿色循环体创建】 2019年,慈溪市深化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根据《浙江省农牧对接的绿色循环体建设标准(试行)》要求,指导有关养殖场完善设施装备,强化绿色生产,有效落实生态消纳地,确保粪污全部资源化利用2019年慈溪市逍林章志丰养猪场“猪—沼—果蔬”农牧对接绿色循环体、慈溪市龙山伟红生猪养殖场“猪—沼—果蔬”农牧对接绿色循环体、慈溪市观海卫曙光牧场“畜禽—肥料—作物”农牧对接绿色循环体通过认定
  【生猪增产保供项目建设】 2019年,慈溪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生猪增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推进慈溪市金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出栏4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浙江创源种猪有限公司年出栏4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宁波金豚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年出栏种猪和商品猪3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浙江恒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年出栏6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慈溪市惠农生猪养殖场年出栏4.5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等5个生猪增产保供项目建设。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2019年,慈溪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则、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做好各类动物防疫物资发放。发放各类疫苗208.6万毫升和66.9万头份。检测各类血清8398份,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70%以上,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检测H7N9流感病毒核酸945份、非洲猪瘟病毒核酸1875份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 2019年,慈溪强化领导,周密部署,加强联防联控,建立健全指挥部成员联络员制度,做好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和协作,重点检查防控工作部署,生猪养殖场(户)疫情排查报告和监管,禁止泔水、餐余垃圾饲喂生猪,流通环节防控,餐厨垃圾源头管控,应急处置落实等情况。全面开展疫情排查,建立健全镇(街道)—防疫员(村)—场(户)级疫情防控责任体系,实行疫情排查日报告、零报告制。全年累计排查生猪6408.7万头次,未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现象。根据“百场示范、千场提升”行动要求,选取15家规模猪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抓好规模养猪场改造提升。出台《慈溪市生猪养殖场复养指导意见》,同时成立生猪复养评估小组,指导符合复养条件的生猪养殖场尽快恢复生产。
  【畜禽监管】 2019年,全生猪产地检疫26.8万头、家禽产地检疫305.3万羽;生猪屠宰检疫16.6万头,牛屠宰检疫共0.6万头,其中澳牛0.2万头,家禽屠宰检疫共197.6万羽;抽样检测瘦肉精0.5万份。强化省外畜禽调运备案制度,核准省外调入动物76.7万头(羽),调入食用动物产品12293.5吨。
  渔业
  【概况】 2019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8840公顷,同比下降9.47%。水产品总产量45724吨,总产值(包括苗种产值)156018万元,同比上涨4.01%、4.07%其中海水养殖产品产量15143吨,产值61759万元,同比略上涨0.54%、上涨0.85%;海水捕捞产品产量2024吨,产值8795万元,同比上涨1.25%、1.30%;淡水养殖产品产量17482吨,产值58356万元,同比上涨2.78%、5.68%;淡水捕捞产品产量11075吨,产值21984万元,同比上涨11.95%、10.49%。发放省渔业生产成本补贴金13.6163万元。其中发放国内海洋捕捞渔船渔业生产成本补贴10艘,计51000元;养殖机动渔船渔业生产成本补贴13艘,计85163元。实施传统池塘升级改造,推进养殖尾水治理。落实5家单位6个点的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示范试点,其中3家单位完成项目施工。投放滤食性好、能大量摄食藻类、净化水质的鲢鱼、鳙鱼大于10cm鱼苗56.18万尾,其中鲢鱼33.72万尾,鳙鱼22.46余万尾。
  【渔场修复振兴】 2019年,慈溪市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清理整治“绝户网”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宁波市“三打三整三提升”会议要求,做好渔场修复振兴。通过召开“一打三整治”、伏季休渔暨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深化“一打三整治”工作。通过网络推送《慈溪市农业农村局告广大市民书》,加大伏休宣传力度,在沿海设立固定宣传警示牌20块,对所有伏休船只进行检查,确保船进港、人上岸、网进仓。伏休期间开展联合执法检查5次,组织场外突击检查6次,查获违禁渔获物4600余公斤,清缴滩涂禁用渔具583顶(张)。查处10起海上非法捕捞案,其中9起通过行刑衔接移交公安部门处置。
  【水产品质量安全】 2019年,慈溪市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样监测。落实农业农村部、浙江省、宁波市及本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分解,按时序做好抽样、监测。抽样检测205批次,合格204批次,合格率为99.51%。开展宣传、培训活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11期,培训渔民447多人次,发资料1000余份,现场指导70多次。
  【国家级、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 2019年,慈溪市对照创建实施方案和创建标准,通过实地考核、逐项评价、严格把关、规范验收,扎实推进创建,不断扩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规模,新增1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家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推广】 2019年,慈溪市重点示范推广稻—小龙虾共作模式、稻—鳖共生模式、稻渔—农作物轮作模式等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集成创新关键技术并制定操作规范;集成熟化稻小龙虾共生、稻鳖共生等模式,开展标准化生产;申报稻渔种养行业标准1项,申报稻渔种养课题3项。指导创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6家,核心示范面积600亩;争创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1个;全市辐射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000亩以上,其中慈溪市现代农业园区稻渔综合种养企业9家,面积2315亩。组织举办全市稻渔综合种养培训班、现场观摩会4期,培训渔技人员、养殖业者160人以上。【南美白对虾养殖政策性保险】 2019年,慈溪市投保面积0.8364万亩,投保渔场(渔业专业合作社)9家,投保177户次,总保额3345.6万元,总保费267.648万元(其中投保人交费133.824万元,政府补助133.824万元),定损面积0.8364万亩,赔付总金额500.8404万元,赔偿比例187.13%。
  【海洋渔业环境监测】 杭州湾南岸的龙山码头、淡水泓、海黄山十一塘闸、水云浦十一塘闸、四灶浦十二塘闸、陆中湾东直塘、西三闸7个近海海水监测站位以及淡水渔业主要水源的徐龙鳗业、掌起渔场、五洞闸渔场、东山头渔场、五里渔场、附海渔场、新浦渔场、八塘江西段8个重点渔区水质监测站位,进行各2次采样监测;龙山码头、淡水泓、海黄山十一塘闸、水云浦十一塘闸、四灶浦十二塘闸、陆中湾东直塘、西三闸7个监测站位进行1次沉积物的采样监测。监测参数20项,获得监测数据255个,编制《2019年慈溪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工作方案》《慈溪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简报》2期和《2019年慈溪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总结报告》。
  农业机械化
  【概况】 2019年,慈溪市农机总动力33.13万千瓦有各类农机具105608台(套)。机械耕地,面积49.41万亩,农机化投入1728.24万元。创建成为浙江省农业主导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走访全市19家农机维修网点,重点了解各维修网点的维修场地、维修设施、设备、检测仪器是否继续符合原定设置条件;维修技术人员数量、资格认证是否合规;农机维修业务承揽是否存在超范围情况;维修记录建立情况,服务收费是否公开、明示;安全防护是否落实到位;农机配件是否充足,来源渠道是否合规等情况。全市二级维修网点3家,三级维修网点16家,农机维修实际从业人员38人,持证人员31人,持证上岗率81.6%
  【浙江省农业主导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 2019年,慈溪市不断深化农机供给侧改革,以提升机械化蛋鸡养殖为重点、突出绿色环保为理念、补齐薄弱环节为突破,持续深入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向更大范围拓展、更高层次提升,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农业主导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
  【农机推广】 2019年,慈溪市补贴各类农业机械617台(套),包括插秧机5台,水稻穴直播机23台,粮食烘干机3台,大中型拖拉机27台,收割机5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24台,旋耕机、耕整机等各类耕整地机械257台,排泄物清理设备、除臭设备等畜禽养殖机械37套,轨道运输机7台,其他机具229台。实施各级农机购置补助资金585.28万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360.85万元,宁波补贴资金92.18万元,慈溪配套132.25万元),受理农机购置补贴申请552份,受益农户388户。继续实行购机补贴APP系统,简化补贴操作流程。
  【农机监理】 2019年,慈溪市开展作,共新增备案12辆,外省籍变型拖拉机备案总量1446辆。开展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年检工作,全市应检验上道路拖拉机1240辆,检验合格1256辆,检验合格率101.29%。全市应检纯农田耕作拖拉机813台,完成检验647台,占应检总数的79.58%。全市应检联合收割机110台,完成年检109台,占应检总数的99.10%。农业科技
  【项目成果】 2019年,慈溪市大力支持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示范推广,2019年确定市级农业科技项目11个,涉及资金75.3万。沈群超获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宁波地区韭菜根蛆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宁波市实用技术推广二等奖,《菜用大豆产业提升技术创新与推广示范》获宁波市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奖三等奖。《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在绿色食品水果生产中应用示范与推广》《盐碱地水稻绿色生态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2个项目获浙江省农业丰收三等奖。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2019年,慈溪市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确定农技指导员119名,公开遴选出503户科技示范户,其中粮食蔬果类252户、林特水果类123户、畜禽类51户、水产类77户。发布慈溪市2019年度农业主推品种101个,主推技术39个。宁波海通时代农业有限公司、慈溪市坎墩玉兰果蔬农场2家单位被评为首批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组织开展惠农“五送”科技科普下乡系列活动,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000余份;全面推进中国农技推广APP的应用。
  【农技培训和大学生就业创业】 2019年,慈溪市继续实施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项目,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8期,培育高素质农民341人,完成部级高素质农民认定339人,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659人次;选送263人参加宁波市各农民学院中高级培训;全年共计开展各类农民培训8595人次,其中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培训340人,乡村创业创新人才培训915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317人,乡村管理服务人才培训560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610人,普及性培训5853人次;以农技指导员、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完成农林牧渔四线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累计培训143人次;共有180余名高校毕业生在农业领域就业创业,其中,56名在农业经营主体就业大学生和40名自主创业大学生享受政策扶持,兑现补助资金182万元。连续两年开展“百名优秀农创客”评选活动,共计评选55人;评选慈溪市“十佳农创客”10名,兑现奖励资金20万元。
  (马华银)

知识出处

慈溪年鉴(2020)

《慈溪年鉴(2020)》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载、大事记、总述、专记、农业、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邮政、金融、经贸、海关海事、功能区、旅游、综合经济监督管理、财政税务、城乡建设与管理、人物等类目,记述2019年度慈溪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