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年鉴2016》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2799
颗粒名称: 流动人口服务
分类号: D631.42
页数: 3
页码: 274-276
摘要: 本文介绍了2015年慈溪市流动人口服务概况、综合治理、提高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融合组织建设等。
关键词: 慈溪市 人口 流动

内容

【概况】
  2015年,慈溪市登记在册流动人口总数84.41万人,同比减少3.33万人,减少幅度为3.8%;其中16周岁以下流动人口11.79万人,同比减少了0.83万人,减少幅度为5.97%。【减量提质】2015年,慈溪市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有序调控流动人口总量推动素质提升的意见(试行)》。成立以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的流动人口“减量提质”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在全市相关会议上对“减量提质”进行工作部署,推进流动人口“减量提质”工作。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或副主任成员单位工作例会。开展流动人口积分制公共服务课题研究,探索慈溪流动人口积分制公共服务模式。在企业车间、客运车站、出租房屋、建筑工地、劳务市场、公复场所等地开展流动人口综合信息抽样调查,研究劳动力结构性变化。加强与流动人口集中输出地政府之间的双向服务管理协作,与四川省宜宾市以及筠连县、南溪区等地开展工作对接交接,并与筠连县签订“配合密切、服务互动、管理互补、信息互通、体制完善”的双向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全年与10个流动人口集中地政府建立双向协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加快实施“四换工程”推动工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在家电装配、轴承制造等6个行业开展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基础上,增加“喷漆自动化、检测自动化、数控加工自动化”等改造提升。全年,市本级在建“机器换人”技改项目359个,完成投资88亿元,减少劳动用工1.10万个左右;预计2015年全市规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4.10万元/人,同比提高10.1%;工业增加值用工为0.071人/万元,同比下降9%。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开展淘汰落后产能三年行动,综合运用限电、控贷等手段,倒逼“七小产能”、化纤等高耗能、废塑料、高污染的企业转型升级。按照“关、停、改、拆”的原则,实施“三合一、多合一”场所的专项整治,规范提升“低小散”产业。全市共关闭取缔“合用场所”1.29万家,强制拆除1429家,完成整改1.75万家,劝返低素质流动人口2万余人。推进市场园区建设,清理淘汰低层次地摊市场,取缔中心城区6个地摊马路市场。推进“个转企”工程,压缩流动人口在低端业态的就业空间,目前全市有2389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全市与流动人口集中输出地550多所职技院校建立长期协作机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3100多份,2015年引进各类职技院校毕业生2000余人。全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7.75万人,双证制成人高中、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培训1760人,各级成入学校(社区学校)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培训人次的12.2%。指导各级技能大师开展以师带徒方式培养技能人才,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宁波市级3家,市级3家。对5.20万名外来人员开展现代公民素质培训。定期对162家重点监测企业进行用工监测。全年初级及以上技能人数在外来劳动力的占比增长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在外来劳动力的占比增长1%。
  【综合治理】
  2015年,全市有流动人口综管员1595人,人均年投入经费4.73万元。全市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率96.4%,登记信息准确率90.2%,出租房屋信息登记率99.15%。运用“流管通”,实施“传统+科技”的双线程信息采集模式,配备“流管通”1467台。实行流动人口管理关口前移,重点对流动人口聚居点以及网吧、歌舞厅、公复场所等治安乱点、管理难点进行定期检查。2015年,流动人口刑事作案人员在年度流动人口的占比小于前三年平均水平。制定下发《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群租房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行动的通知》,成立市级专项督查组。对14.90万户、57.90万间出租房屋完成全面排查,发现存在各类隐患的群租房4687户3.29万间,其中涉及消防隐患问题突出的群租房3928户3.04万间。对出租房屋实施分类挂牌亮化管控制度。试点开展“出租房屋委托租赁”模式。实现“以房管人、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出租房屋治安责任书签订率100%。对拒不整改的出租房屋业主,采取行政罚款、停电停水等处罚措施。
  【提高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
  2015年,市流动人口局督促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租赁经营企业、建筑业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管理台账,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99%。实施“双网四色”监管,推行“片警制”网格化监管模式,对纳入网格的2.30万家企业的工资发放等用工信息进行采集。对工资发放情况实行常态化检查,督促企业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全年,开展劳动保障专项巡视监察9次,检查用人单位1.15万家,涉及职工46.70万人。依法处理47起用人单位欠薪事件,追发工资待遇1837.10万元,涉及人员399人。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329件,其中市本级877件,涉及劳动者1085人,涉案金额1753.54万元。劳动监察案件结案率100%,外来务工人员劳动仲裁案件结案率98.3%。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各类社会保险25万人。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先行参加工伤、生育保险,制定出台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办法,使更多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工伤保险体系。全市共有193个建筑施工项目9138人参保。2997家建工会企业基本实现参与创建全覆盖,其中5家获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表彰,宁波市级表彰50家。建工会企业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年市级和谐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提质增效覆盖面90%,外来务工人员工会会员率动态保持在95%以上。全年全市义务教育段流动人口子女就读4.02万人,同比减少4263人,减少幅度9.6%;其中新入学的流动人口子女5635人,同比减少1502人,减少幅度21.05%。推行流动人口免费服务“一卡通”,落实免费四项手术、免费孕怀情监测服务,国家规定的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覆盖率95%。全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率95.31%,流入成年育龄妇女登记率95%,流出已婚育龄妇女信息掌握率95%。发挥基层公共卫生网络作用,加强流动人口重大传染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子女免疫规划、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流动人口子女计划免疫接种率97.5%。制定出台《进一步推进流动人口集中居住项目的实施意见》,推进流动人口集中居住项目建设。设立财政扶持政策,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全年下拨财政补助562万元。将优秀流动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流动人口符合积分落户条件,可享受公共租赁房。
  【推进融合组织建设】
  2015年,慈溪市和谐促进会会员8.6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会员4.30万人,建设需求服务站504个。各村级和谐促进会共组织开展体育活动3851场次,义务巡逻9.80万人次,志愿者服务5.60万人次,矛盾化解3715场次。招募25名优秀流动人口担任和谐促进会专职驻会副会长,和谐促进会有人办会、有人理会。加强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对和谐促进会会长、副会长,和谐促进会骨干会员、联谊员进行法律法规、矛盾化解、安全监管、消防知识等培训。组建义务维修、治安巡防、文明出行、环境维护等8个市级流动人口志愿服务团。全市流动人口100人以上的286个村(社区)组建“流动人口志愿者服务队”,建成率83%,招募流动人口志愿者1万余名。组织开展“热爱新家乡、建设新慈溪”主题志愿服务行动及“小候鸟”关爱行动。免费开放村落文化宫、图书馆等场地,为“小候鸟”提供文化体育场所。开展暑期“小候鸟”安全隐患地毯式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年“小候鸟”意外死亡事故为零。组织1000余名优秀流动人口参与合用场所排摸巡查、宣讲政策等工作,上门劝导流动人口经营业主2500余次,开展就业帮助1000余人。组织流动人口进行巡河、清理等志愿活动,4000多名热心公益事业的流动人口成为“五水共治”志愿者。

知识出处

慈溪年鉴2016

《慈溪年鉴2016》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2015年度全市各领域发展变化状况,采用分类编纂法。卷首设“特载”“大事记”“慈溪概貌”“专记”。正文部分由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组成,其中条目为主要信息载体。卷末设“附录”“索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