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709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运输
分类号: F572.885.5
页数: 15
页码: 600-614
摘要: 本章记述了慈溪市1988年到2011年交通运输线路的发展。包括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货物运输、车辆、船舶等几方面。
关键词: 城市交通运输 经济 慈溪市

内容

第一节 公路运输
  客运线路
  城乡(农村)客运线路 1988年,全市境内农村客运班线仅有浒山至周巷、观城、庵东、附海、古窑、东埠头等线路,大部分边缘山区、沿海一带无班车营运。此后,个体(联户)参与客运的车辆迅猛增加,市内客运大多为个体(联户)经营。同时客运市场出现跨行经营、供需失衡、车辆档次滞后、管理模式陈旧、沿海及边缘山区乘车难等问题,严重影响客运市场发展。1997—2001年加大运力和营运线路调整力度,相继开通(恢复)慈溪(浒山)至妙山、东营至杜岙、慈溪(浒山)至大山等山区农村客运班线,范市经东埠头至观海卫、范市至小施山、观海卫经古窑至范市等12条农村班线。
  照11—6 西三码头淤积情形(2007年)2002—2004年,客运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并将个体车辆向专业运输单位挂靠、吸纳、重组等,重新整合运力和优化营运线路。在原有19条农村班线基础上,形成以浒山为中心,周巷、观海卫为两翼向各镇行政村辐射的客运网络,按照东中西区域经营、公司化运作、冷热线捆绑模式,开行慈溪(浒山)至童岙、慈溪(浒山)至岗墩、浒山至庵东、周巷至西三、周巷至沧田等客运班线。境内班线增加至35条,营运客车增加至255辆。
  2005年始,按照衔接为主、并轨为辅的线路布置原则,加快发展城乡客运班线,完善各镇之间及通村三级客运网络,相继开通慈溪(浒山)经长埭村和鸣鹤至观海卫、新浦经附海至观海卫、浒山至杭州湾新区、观海卫至杭州湾新区、杭州湾新区内公交、浒山至杭州湾大桥等班线。2008年,共有农村客运班线43条,营运客车243辆,行政村通车率96%。
  2008年后,根据城乡公交一体化要求,增加和调整部分线路。增加线路为:杭州湾新区至崇寿线,金仙寺至五磊山风景区旅游专线,浒山北站至崇寿(六塘)线,浒山北站至附海线,浒山北站至西二线,古窑浦至长溪村线,慈东工业园区至范市线2条,杭州湾新区内公交1条等。调整线路为:浒山西至杭州湾大桥延伸至生态农庄,浒山南至淞浦线延伸至达蓬山旅游区,原坎墩线改为17路公交车,浒山至东埠头延伸至任佳溪,庵东至西二延伸至西一,东门外至灵峰浦延伸至金夹岙和太平闸,杭州湾新区公交调整2条等。
  2011年共有城乡客运班线50条,其中杭州湾新区、慈东滨海区工业园区、掌起、崇寿等地实行区内营运公交化,杭州湾新区公交单独编号。有营运客车312辆,行政村通车率100%。
  中长途客运线路 1988年初,跨县(市)、省(市)中长途客运车辆44辆,客座位2520座,主要是慈溪(浒山)至上海、杭州、常州、宁波等班车,每天营运96班次。1988—1995年,先后开通慈溪(包括乡镇)至塘桥、安庆、张家港等地班车,增开慈溪(包括乡镇)至郑州、合肥、南昌等地班车。1996—2000年,相继开通各乡镇至宁波客运班线,发班形式由以前始发站定时发车,改为流水发车为主;组客形式由单一站内售票,变为始发站站内售票,途中补员配随车售票员。新开慈溪(包括乡镇)至福州、常熟、景德镇、吕四港(江苏)、柳市、诸暨、湖州、嘉兴、临平、上虞、青岛、上饶、南京、横峰(江西)、石牌(安徽)、水头、东阳、兰溪、龙泉、新安江、芜湖、开化、大唐庵、石浦、无锡、龙游、青珠(宁海)等地班车,增开慈溪(包括乡镇)至宁波、上海、义乌、柯桥、上虞、绍兴等地班车。2001年,开通慈溪(包括乡镇)至盐城、金华班车。
  慈溪各点到宁波客运班车只进宁波汽车北站,班车从始发站开出后,实行途中招手上下客,方便旅客,但旅途时间增加。2002年6月,开行慈溪(浒山)至宁波南站的直达班车。2003—2007年,根据客流情况,开通慈溪(包括乡镇)至临泉、宿州、常山、长兴、千岛湖、三门、磐安、广丰(江西)、武义、平湖、江都(江苏)、毫州(安徽)等地班车,增开慈溪(包括乡镇)至杭州、宁波等地班车,慈溪至杭州、宁波的班车实行间隔8~10分钟发班,方便旅客出行。2007年,对至义乌班线进行快客改造。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后,调整至上海、江苏方向客运车辆的线路走向和班次,并对至上海、嘉兴等线路车辆进行更新,其中上海线的7辆客车首次采用全承载式高二级客车,班车由1小时1班改为1小时2班。2009—2011年,新开淞浦至长沙、慈溪至玉环、慈溪至昆山、慈溪至富阳等班线;慈溪至福州、温州、水头客运班线暂停营运。2011年,慈溪有正常营运跨省客运班线29条。
  客运量
  1988年,慈溪公路客运量993万人次,周转量2.84亿人千米。1988—2011年,客运量除1991年、2011年比上年下降外,其余年份均显增长;周转量除2011年比上年下降外,其余年份均显增长。1994年客运量与周转量增幅最大,比1993年客运量、周转量分别增长41.5%、78.0%。至2011年,慈溪公路客运量3005万人次,周转量15.31亿人千米。
  1988年初,慈溪站已开行的货运零担班车有浒山至宁波、杭州、上海、绍兴、南京、义乌、常州、曹娥等路线。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公路货物运输及代理以个体经营的“发包”“代办”等形式为主,货运市场比较混乱。1997年,建立以市货物配载中心为龙头、乡镇货运站为辅助的货运服务网络,规范货运市场。货运以零担货运和整车货运为主。整车货运以全市10个货运站和178家货运代理企业为基础,各经营户收集货物信息,与外省籍车队签订长期承运合同,以专线的形式委托外省籍货车承运。零担货运以市公路运输总公司为主,2000年始,公司购置80余辆厢式货车,开行32条货运零担快运线路,建立以浒山城区4个零担货运基地为龙头,5个乡镇零担站(房)为辅助,至2005年货发全国47个大中城市的货运网络。公司实行定时、定点、定车、定人、定线路的经营方式,采用昼集货、夜运输、晨配送、限时到货方法,实行区域快运和即时配送。长途货源主要为白沙的针织品、逍林胜山的鞋、坎墩崇寿的服装和遍布全市的小家电、轴承等,至2008年,发送货物到达26个省、市、自治区的85个大中城市。2010年5月,市公路运输有限公司调整经营方针,把零担车辆转让给个人经营,撤销零担站房,不再经营货物零担业务。
  2011年,全市有从事危险货物运输企业5家。市煤气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6月,为全市唯一一家经批准经营民用液化气供应的企业,经营危险货物运输以石油液化气、煤气为主,2008年配有专用槽罐车8辆;市民用爆破器材专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民爆物品储存、销售及配送业务,2008年配有公安部监制的专用厢式车5辆。
  境内汽柴油运输由中石化、中石油等供应商自行送货,慈溪不参与管理。
  货运量
  1988年,慈溪全年完成货运量23万吨,货物周转量3440万吨千米。2011年,全年完成货运量1420万吨,货物周转量22.52亿吨千米。
  第二节 水路运输
  海上客运
  1989年12月,市航运公司设立市气垫船客运站,利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退役的716Ⅱ型33客位全垫升气垫船,试航东一—平湖乍浦临时客运航线,航行距离17.30海里,航行时间45分钟,慈溪至上海的总里程缩短3/5,旅途时间减少1/2,重开市境海上客运历史。1990年6月,由于临时航道经营期满及716Ⅱ型全垫升气垫船客位较少,成本相对较高而停航。1992年6月,市气垫船客运站向航空航天部七〇一所租赁HT—901型50客位全垫升气垫船,在原航线投入试营运,1993年5月正式营运,每天上午1个航次。因旅客量快速增加,1994年1月开始,每星期一、三、日下午各增开1个航次,至8月租赁期满,累计航行925个航次,运送旅客4万人次,平均客座率86.5%。1994年10月,HT—903型“慈平”号100客位全垫升气垫船投入营运。1995年3月,“慈平”号气垫船增加18客位,计118客位。1996年客运量8.50万人次。1997年5月,气垫船航线调整为慈溪至金山客运航线,慈溪至上海旅程海上距离多6海里,陆上距离减29千米,总旅途时间节省20分钟。1998年,沪杭高速公路开通,公路客运快捷便利,旅客大量分流。其中浒山城区乘坐气垫船旅客1997年1.90万余人,1998年仅0.55万人。1998年7月开始,气垫船旅客量逐月快速下降,导致企业严重亏损,至9月暂停慈溪至金山航线营运。1999年5月,“慈平”号气垫船停航,客运业务停止,航线仍保留。1999年,旅客运输量0.80万人,旅客周转量28万人千米。
  2000年10月开始,“慈平”号气垫船主要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配套服务。次年新购入HT—903型“慈平2号”100客位全垫升气垫船,服务大桥外开展海上观光业务。大桥建设期间,年均客运量约5000人次。大桥通车后,观光和客运业务极度萎缩,停止营运。
  内河客运
  1988年后,全市陆路交通迅速发展,村村通公路,内河旅客普遍弃水路走陆路,加上内河航道窄、小、浅,客船难以通航,使得内河航线的客班船无法正常营运。1997年5月,最后1条内河客运航线慈溪周巷—余姚马渚撤销,至此,市境内无内河客运航线。
  海上货运
  境内沿海货物进出口主要在西三码头。生活、建筑等物资在码头装卸,仅食盐运量从1997年前的每年不足1万吨,最高上升到2002年的5.80万吨,食盐主要供应慈溪、余姚2市农民加工榨菜。
  1992年12月,市航运公司进行体制改革,公司所属外海航运分公司更名为“市海运有限公司”,为时全市唯一注册的海运企业,有货船7艘、908吨位,主要经营宁波、舟山、上海、福建、江阴等地沿海货运,货种包括食盐、黄沙、水渣、钢材、榨菜等大宗物资,年均货运量
  2.60万吨。1998年,西三码头完成扩建,第一家经营海沙的市海基建材有限公司成立,自备海运船舶“慈机5号”“慈机7号”2艘,主要承运北仑到西三的海沙。是年9月,慈溪市“万基”“祥和”“泰基”等经营海沙的有限责任公司相继成立,西三港区各公司拥有800~1500吨不等的自卸船,共8艘,总载重1.05万吨。2003年7月,市闽江建材有限公司成立,专门承运大桥建造用的闽江(福建)沙;至2006年共营运海沙62.80万吨。2004年8月,在500吨级西三码头成功装卸浙江国华余姚燃气发电有限公司的重280吨、长10.70米、宽5米、高6.30米的6件大型设备,为慈溪海运史上的唯一大件运输。
  2005年6月,龙山渔船码头扩建,成为东部海运货物主要集散地,由成立于2004年10月的市龙山渔港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该公司备有自卸船3艘,总载重2770吨,船籍均挂靠宁波市北仑区。除自备船外,还有镇海籍、舟山籍自卸船舶,船舶吨位在800~1500吨。主要承运北仑到龙山的海沙,月吞吐量平均2万余吨。2007年7月西三码头航道淤积后,龙山渔船码头的海沙运输出现供不应求局面。2011年,总吞吐量117.70万吨。
  内河货运
  1988年,全市内河货运量139万吨,周转量6451万吨千米。后陆上运输发展迅速,加上航道通航困难,水运货源弃水路走陆路,货运量逐年下降。1990年初,作为市境内河运输主要货种盐的运输弃水路走陆路,内河盐运业终止。1991年5月,市航运公司所属20多艘航快船全部停航,结束市内40多年用航快船舶承运日杂、食用品的内河航运历史。1997年全面停止航运,是年全市内河货运量8万吨,货物周转量283万吨千米。1998年后,慈溪注册船舶均转移到杭嘉湖地区营运,市境内河货运量不再统计。
  第三节 铁路货物运输
  市境铁路无旅客运输,全部为货物运输,以境外运入货物为主,境内运出货物数量较少,货场设计年运输能力为近120万吨。至2011年开通整车运输、零担运输、联合运输、包车运输、特种运输、集装箱运输。
  运量
  市境铁路自1997年2月开通营运至2011年,共计到发车皮16.48万个,合计货运量931.66万吨。
  第四节 管道运输
  现代管道运输作为一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场输送石油、煤和化学产品的运输方式,在慈溪的出现始于2007年。慈溪利用管道作为运输工具首先应用于自来水的输送与污水排泄,后也应用于居民供气。自来水的输送、污水排泄与居民供气并不属于现代管道运输,本节不作叙述,相关内容见第十编《城市建设》第二章。
  杭甬天然气输气管线慈溪支线工程
  2004年10月,全长242.93千米的杭甬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启动,向沿线输送东海天然气。2007年2月,杭甬天然气输气管线慈溪支线工程开工建设,同年11月完工,管线从杭甬天然气输气管线余姚分输站接口,穿越九垒山、萧甬铁路,沿余慈铁路北下,翻越桃花山,过童岙村,沿沿山公路至彭南村的横河门站,全长15.60千米。管道设计压力4兆帕,选用管径323.9毫米的1360钢级螺旋缝埋弧焊输送钢管。在横河镇彭南村白彭公路东侧建横河门站,2007年6月开工建设,11月竣工。横河门站设计最大流量每小时8万立方米;高压部分极限压力4兆帕,工作压力2.0~3.5兆帕;中压部分极限压力0.4兆帕,工作压力0.1~0.4兆帕。市财政投资2865万元用于管道铺设与横河门站建设。
  甬沪宁原油管网杭州湾海底输油管道
  甬沪宁原油管道工程全长666千米,从宁波大榭起程,途经宁波镇海,在慈溪半掘浦闸东侧开始穿越杭州湾海域,在平湖白沙湾白沙村登杭州湾北岸,经上海过长江,终于南京,主要用于输送进口原油而设计建造。全长53.50千米的杭州湾海底原油管道自2004年4月开工,同年10月建成,是甬沪宁管网关键性工程,也是中国口径最大的长距离海底原油管道。杭州湾海底输油管道由韩国现代重工株式会社施工建设。
  第五节 车辆船舶
  客运车辆
  农村客运车辆 1988—2011年,全市农村客运车辆发展经历3个重要时期,车辆从最初的“天目山”(三卡)、“农四轮”转变为普通中巴车,再发展到安装冷暖空调的中高级客车。
  1988年初,承担全市农村客运的车辆主要是“天目山”和“农四轮”。交通部门根据市民需求实际,1996年始停止办理“天目山”和“农四轮”的客运营运证。1997年全部淘汰营运的“天目山”和残疾人机动车。1998年,教场山汽车站至坎墩、崇寿的个体“农四轮”率先退出客运市场,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按“农四轮”和中巴车4∶1的比率投入普通中巴车。2001年1月,全市近400辆“农四轮”全部退出客运市场,由市公路运输总公司、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和市大通运输有限公司按“农四轮”和中巴车4∶1的比率投入普通中巴车。2002—2004年,62辆个体经营农村客运车辆经营期限到期,退出客运市场,行业管理部门经过服务质量招投标,确定市公路运输总公司、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市大通运输有限公司3家国有独资企业为市场经营主体,对农村客运车辆进行大规模更新改造,新增车型为国产“友谊”“牡丹”等中高级客车。2010年,客运车辆档次再次提升,使用“金龙”“宇通”等高级客车。
  中长途客运车辆 1988年初,用国产“解放”客车作为营运车辆,20世纪90年代改以国产“东风”客车作为营运车辆。此后经过几次更新改造,营运车辆档次不断提升。2011年,跨省际客运班车、省内长途班车以高档的桂林“大宇”、北方“金龙”、郑州“宇通”等为主,车内置有航空式座椅、电视机、双空调等。省际班车的车辆座位35~50座,省内跨地市班车的车辆座位19~40座。
  货运车辆
  1988年,境内货运汽车186辆,总吨位991吨。1997年3月,市公路运输总公司和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分别投入20辆0.5吨柳州“五菱”双排小货车,从事货运出租服务,车辆安装计价器、顶灯等设施。2000年,市公路运输总公司购置80余辆厢式货车,从事货运零担快运线路。2002年,市公路运输总公司20辆货运出租车纳入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管理,并统一更新为40辆双排座“江铃”皮卡车。至2011年,慈溪有货运汽车5710辆,总吨位2.43万吨。其中市煤气有限公司有8辆专用槽罐车、市民用爆破器材专营有限公司有公安部监制的5辆专用厢式车从事危险货物运输。
  内河客运船舶
  1988年初,慈溪有投入营运的内河客轮6艘,均为水泥结构机动船,共有客位374个。1993年后,续有内河客船报废或转行。1997年后,无内河营运客运船舶。
  货运船舶
  1988年初,市境有货运船舶1080艘,净载重8977吨。后市境陆路货运逐渐取代水路货运,至1997年全面停止水路货运,是年货运船舶82艘,净载重1131吨。2002—2007年,市月发航运有限公司相继从江苏泰州造船厂、温岭市海域船厂、浙江绍兴水乡造船厂等分别新建或改建钢质液货船计18艘,总载重3849吨。其中最大载重为“浙慈溪货0060”号的345吨,最小载重为“浙慈溪货0025”号的105吨。船舶主要承运上海—萧山、上海—绍兴等线散装危险化学品(液碱)。2008—2010年,报废6艘船舶。2011年,有货运船舶12艘,净载重2224吨,均不在市境内营运。
  气垫船
  716—Ⅱ型33客位全垫升气垫船,船长17.94米、宽7.72米、深0.47米,由沪东造船厂制造,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退役船舶,1990年购入,于试航时使用。HT—901型50客位全垫升气垫船,船长18.10米、宽7.70米、高6.60米,为航空航天部七〇一所自行设计制造,1992年慈溪通过租赁投入使用。HT—903型100客位全垫升气垫船,船长24.30米、宽8.80米、高7.70米,为航空航天部七〇一所设计,1993年委托广东航通高速船开发有限公司建造,1994年投入使用;1995年进行改造,增加18个客位;2001年再购入HT—903型100客位全垫升气垫船1艘。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