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婺剧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唯一号: 112231020220000272
机构名称: 武义县婺剧团
文件路径: 1122/01/object/PDF/1122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1198.pdf

机构描述

武义县婺剧团由原武义县昆剧团(即并县前的宣平昆剧团)和原武义县婺剧团合并而成。属差额补助全民所有制文化事业单位。 县婺剧团是县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1984年3月,金华地区文化局还在武义召开了专业剧团体制改革现场会,并有7省17个市的文化主管部门、艺术团体到武义交流改革经验,文化部《文化工作通讯》刊载过武义县文化局的《改革越是深入,剧团越有生气》文章。此后至2002年间,先后编演了《双狮图》、《长乐宫》(1985)、《讨饭国舅》《梨园情话》(1987)、《白鲞娘》(1989)、《羊角湾的喜事》(1991)、《鹰之歌》(1992)、《胡公大帝》(1996)、《双忠义》(2001)等优秀剧目,1991年,团长周竹芳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称号。2000年后,戏剧行业不景气,婺剧团入不敷出。2003年2月,实行体制改革,安置在职职工42人,其中提前退养7人,买断工龄转换身份35人。对5名已退休人员和8名享受固定生活补助的定补人员向县社保处一次性办理了托管手续。改制后保留“武义县婺剧团”牌子,组建成“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民间职业剧团。以股份制形式成立了“武义县婺剧团经营有限公司”。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