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图书馆
武义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义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工程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60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工程管理
分类号:
F426.91
页数:
4
页码:
243-246
摘要:
本节记述武义县工程管理,(一)型水库和一批重要小(二)型水库建成,水库管理工作,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开展综合经营的指示,各水利工程单位实行经费包干和经营承包责任制,正努力扩大工程的综合效益,逐步向生产经营型发展,开创工程管理的新局面面。
关键词:
武义县
水利管理
工程管理
内容
清及民国初期,官、私塘堰依乡规民约管理。30年代浙江省推行征工办理小型水利工程后,乡镇行政参于水利工程管理。民国23年(1934),武义各乡镇普遍组织水利公会,次年颁行《武义县各乡镇修浚塘池暂行办法》040年代,政府施行《水利法》,民国33年浙江省第四区各县实行强制修筑塘坝水井,次年推行国民义务劳动兴办水利,民国35年,武义有重点工程水利委员会2处(南郊乡八百坝、双岩乡马昂护岸),保证责任灌溉利用合作社4处(周宅、南湖、家山乡第二保、明招乡第二保),工程完工后,由以上组织负责养护管理。
建国以后,1951年,贯彻实施省农林厅颁发的《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养护暂行办法》,武义动员人工33万工,修塘堰堤渠1535处,受益田10.2万亩;宣平修塘堰堤沟3012处,受益田2.77万亩。1953年,两县建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武义于沿江堤段组织防汛抢险大队,以确保堤身安全。1956年,武义订定《武义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养护暂行办法》6章14条。其时两县跨村跨乡受益工程普遍组织水利委员会和工程管理养护委员会,由副乡长专管水利,武义五四建设坝、寺后垄水库、宣平石头潭堰等工程均建立有较好的规章制度。
60年代初,清溪口、溪里、大院后3座小(一)型水库和一批重要小(二)型水库建成。为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及时纠正1958~1960年间重建轻管的现象,1962年县人委向各区、社转发《清溪口水库养护管理制度》,县水利局蹲点溪里水库,重点抓小(一)型以上水库管理工作,以推动全面。清溪口水库是年建立灌区代表会议制度,选举产生工程管理委员会,发展综合经营,向受益区征收水费水谷,以落实专管人员的工资报酬;工程的日常检查养护、安全蓄水运行,亦均走上正轨。全县是年建立汛期汇报制度,由供销部门储备毛竹、麻袋等防汛物资,次年设江河报汛站5处,水库报汛站7处。1964年,全县6座小(一)型以上水库开始编报蓄水运用计划。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型源口水库及一批技术难度较大的小(一)型水库上马,沿江电灌迅速发展。由于多年来干旱多于洪捞、建设重于管理,许多面上小型塘库普遍存在标准偏低、质量较差、管理不善、威胁安全等问题。1973年,遵照全国水利管理会议部署和省有关通知,县革委会组织水利干部和技术人员20余人,配合各区、社负责同志40人及300多个大队的主要干部,密切结合防汛防旱工作,在3~5月开展水利大检查,重点检查工程安全、工程效益和工程管理工作。据统计,全县蓄水1万立方米以上塘库650处,大坝基本标准的300处,溢洪道太小的378处,无溢洪道65处,坝身单薄、坝坡陡有滑坡危险的190处,已经大坝裂坍滑的24处,大坝严重漏水150处,放水设备失灵98处,涵洞断裂漏水堵塞121处,因渠道未配套不能发挥效益的21处。通过检查,共列出重点险库96处和存在一般问题的险工94处,分别提出措施,组织紧急抢修。嗣后,于每年汛期以前,结合防汛防旱工作,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对全县所有水利工程进行一次检查,已形成制度。中型水库由市(前为地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委托县水利电力局检查,区、乡属小(一)型水库、小(二)型水库、电灌站由水利电力局会同区、乡行政领导人检查,村办水利工程由乡人民政府会同村行政领导人检查,及时总结经验,表扬先进,发现问题,对病险水库和管理不善工程,采取措施,限期抢修险患和改善管理工作,以确保工程安全运行。1973~1976年,县委领导多人经常亲临险库工地,现场指挥,各区、社层层发动,召开各种现场会、经验交流会300多次,动员资金劳动力处理险库175处。1978年后,又按部颁标准(SDJ12—78)对现有蓄水工程进行了一次校核。除继续处理病险工程外,对中型源口水库和2座重要小(一)型水库(大院后、车门)提高防洪标准,进行了保坝工程。1982~1986年计完成除险加固工程96处。1985~1986年,通过对全县83座土坝进行蚁害普查。发现蚁害20座,经培训力量,施放毒饵,予以消灭。历年来,针对部分工程在建设中由于盲目蛮干、急于求成而造成隐患的状况,全县在排除病险、加固保坝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小(二)型以上水库不曾出现过垮坝事件,小(一)型教隆寺水库、车门水库及一批村办水库均已转危为安。中型源口水库经保坝工程后,已能排泄1000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全县所有小(一)型水库均达到500年或10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其他小型蓄水工程也都已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保安要求。
现在,全县小(一)型以上水库和重要小(二)型水库均建立汛期降雨量、库水位观测制度。县防汛防旱指挥部有报汛站24处,其中规定向省、市、报汛的3处,源口水库于每年汛前要编制控制运用计划,确定逐月上、下限蓄水指标,7月上旬严格控制下限水位,保证伏秋旱灌溉用水,8~9月控制上限水位,留出一定数量库容滞洪,以减轻下游洪涝灾害,汛末注意拦截尾洪,为冬季顶峰发电供水,经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批准后,严格执行。源口水库并于坝上安装沉陷、位移和大坝浸润线观察设备,为工程管理提供科学数据。
1978年5月,省水利厅在绍兴召开浙江省水利管理工作会议。武义县桃溪区水管所代表曾出席会议,并获省水利管理先进单位的奖状。
80年代的水利工程管理,在加强工程安全管理的前提下,以完成工程续建配套,尽速发挥效益,开展综合经营,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更好为地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服务为中心。1982~1986年,续建完成方坑、松溪、水碓坑、大湾、南源等9座水库,渠道配套的重点在源口、清溪口两大灌区,打通灌溉隧洞1350米,新开渠道250.1公里,浇筑渠道混凝土防渗体148.9公里,新建电灌站67处,增加蓄水量1991万立方米,增加有效灌溉面积0.38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0.77万亩。1982年,为贯彻实施《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暂行条例》,订定《武义县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实施办法(讨论稿)》一种,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相应建立和健全以各种岗位责任制为主体的有关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1985年,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开展综合经营的指示,各水利工程单位实行经费包干和经营承包责任制,正努力扩大工程的综合效益,逐步向生产经营型发展,开创工程管理的新局面面。
知识出处
《武义县水利志》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武义县水利志,其中包括了大事记、概述、自然条件、灌溉工程、防洪工程、防汛工程、农田建设、小水电、水利管理、水产、基础工作与施工、水利科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