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图书馆
武义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义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灌溉配套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58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灌溉配套工程
分类号:
S274
页数:
11
页码:
149-159
摘要:
本节记述武义县灌溉配套工程,指灌溉渠道及渠水通过的隧洞、渡槽、倒虹吸等各类重要建筑物。
关键词:
武义县
灌溉工程
配套工程
内容
灌溉配套工程,指灌溉渠道及渠水通过的隧洞、渡槽、倒虹吸等各类重要建筑物。
建国以来,由于兴建大量灌溉工程,并因灌区多属丘陵山区,地形复杂,渠道工程十分浩大、艰难。如中型源口水库,设计渠道总长121.804公里,有大小建筑物511处。1976~1979年间,配套工程总投工137万工,完成土石方89.3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防渗体3.3万平方米,仅开挖通水89.3公里,建成大小建筑物174座,通水长度占73%,建筑物处数仅为总数的34%。
全县小(一)型水库的渠道配套,由于许多年来主体工程建设一批紧接一批,各工程建设单位,全力投入主体工程建设,许多都未配套成龙。1978年前,全县已建成的11座水库,仅修渠道54.2公里,而且塌方、淤积、渗漏严重,水利用系数仅40~50%。
为了能使已兴建的灌溉工程迅速发挥效益,1981年,县内开始全面抓小(一)型以上水库工程的渠道配套,并致力于建设混凝土防渗渠道,以期获得较大的灌溉效益。
1986年5月止,全县主要灌溉工程,总长498.414公里的设计渠道,已达到流水通畅的有279.909公里,浇砌好混凝土防渗体的有137.497公里。其中设计主要建筑物120座,已竣工使用94座。灌溉渠道建设总投资约758.04万元。
以上渠道的衬砌类型,有干砌块石现浇混凝土防渗墙、预制混凝土防渗面板贴面、混凝土预制块砌面、浆砌块石4种。其中现浇防渗渠道约占85%,预制防渗面板贴面和预制块砌面渠道约占10%,浆砌块石渠道较少。
通过建设混凝土防渗渠道,已获得多方面效益。如车门水库1984年对全长5.1公里渠道进行全线整修、衬砌、并浇捣防渗体后,库水利用率从原来的40%提高到85%以上,并因此扩大灌溉面积11%。东垄水库全长11公里渠道,原来需2天2夜才能放水到下游田片,搞好防渗体后,只要20小时就可到达渠尾。由于浇砌混凝土防渗体,渠道管理工作量减少,上四堡水库放水员由9人减少到3人,东垄水库则由18人减少到4~5人。并且,防渗渠道维修工作量少,一般不会因淤积、塌方影响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便于专人承包等方式进行管理,较好地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
目前,灌溉配套工程量仍然很大,由于渠道配套未完善,致使灌溉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仍是制约粮食生产水平徘徊不前的原因之一。据县内水利条件较好的源口、清溪口、白阳片3个商品粮生产基地统计,要完善灌溉设施,特别是渠道工程,仅土石方工程量就达49.93万立方米,尚需资金666.48万元。其他各灌区渠道配套工程亦非常迫切。1986年,浙江省设立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武义县为全省18个发展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其主要内容之一,即为加速灌溉配套工程建设,并由1名副县长分管,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县水利部门负责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当年投入源口、清溪口、白阳片3灌区的资金即达162.6万元,其中自筹72.6万元,渠道工程建设十分迅速。
谨简记各灌区渠道工程情况,并附表以供查考。
源口水库渠道 设计干渠4条,支渠4条,干支渠总长121.804公里,内隧洞31座、渡槽7座、倒虹吸14座、跌水1处,共长10.036公里。受益范围,有武义江以西白姆、王宅、后树、要巨、桃溪滩、寺前、履坦、俞源、陶宅、大田、溪里、壶山12乡(镇)耕地8.8万亩,经济园地2.35万亩。
渠道布置:总干渠自一级电站尾水至四级电站,长6.223公里,经发电控制的灌溉流量8.0米3/秒,直接受益田4137亩,其中自库口北去的白姆支渠长3.7公里,受益田810亩;自森草坞坑南去的下杨支渠长3.715公里,受益田2520亩。北干渠从0+260桩号进水,穿越麻阳港,自白鹭溪左侧行经白姆、要巨、桃溪滩、寺前、履坦5乡,于叶长埠村入武义江,长31.556公里,设计流量3~1.5米3/秒,受益田25138亩、旱地1003亩、经济园地3750亩。中干渠接四级电站尾水,穿越麻阳港,从熟溪与白鹭溪之间行经王宅、要巨、壶山、寺前、履坦5乡(镇),于五虎山附近入武义江,长33.1公里,设计流量5~1.5米3/秒,受益田33812亩、旱地2793亩、经济园地10070亩。其中自伍仙亭分水的岱石支渠(在草马湖入熟溪)长8公里,受益田2342亩;自陈兴岭分水的石龙头支渠(在后桑园入白鹭溪)长2.4公里,受益田1763亩。南干渠接总干渠,穿越乌溪、古竹溪、双坑溪、于莲塘口对岸入武义江,长33.1公里,设计流量3~1.5米3/秒,受益田18961亩、旱地2231亩、经济园地8640亩。
工程于1969年开始测量、规划,1975年1月计划就绪,4月着手设计,11月正式动工。县成立渠道工程指挥部,组织群众性兴修水利与常年专业队伍结合进行施工。先期工程为总干渠、中干渠及北干渠隧洞。1977年秋,水通到大田乡岱石。1978年,中干渠全线通水,灌溉面积3万余亩。1986年4月,通水渠长88.672公里,衬砌完成31.067公里,内竣工隧洞30座、渡槽6座、倒虹吸11座、跌水1处,计长8.141公里,有效灌溉面积6.5万亩。是年,需继续开挖33.132公里,衬砌76.907公里,内主要建筑物5座、1.896公里,总工程量22.83万立方米,工程总概算346.38万元。当年即落实资金67万元,内水库自筹16万元。工程建设,正加快进行之中。
重要建筑物:在黄垄渡槽、乌溪渡槽、车园渡槽.3处。
黄垄渡槽位于中干渠。下游受益田1万余亩,设计过水流量1.5米3/秒。全长125米,横跨上松公路处的双曲拱钢筋混凝土结构,净跨70米,钢丝网U型薄壳槽身每节长度有5米和10米两种,槽身、排架、拱肋、小拱板预制拼装。1976年秋动工,1977年10月竣工。
乌溪渡槽位于南干渠。全长335米,设计过水流量2.5米3/秒,灌溉面积2万亩。钢筋混凝土肋拱结构,高15米,8孔,每孔跨40米,钢丝网薄壳U型槽身每节5米,水泥浆砌块石支座,槽身、排架、拱肋预制拼装。1977年12月动工,1979年6月竣工。
车园渡槽位于南干渠。全长165米,设计过水流量1.5米3/秒。钢筋混凝土箱拱结构,4孔,每孔跨40米。1979年9月动工,1981年7月竣工。
源口灌区小(一)型水库渠道 源口灌区除中型源口水库外,尚有小(一)型水库5座。其中位置低于源口水库的,有要巨水库、教隆寺水库、溪里水库3座;双源口水库、上四堡水库的受益区比源口水库干渠位置要高。
位于源口水库下游的:要巨水库干渠2条,其中北干渠2.18公里,南干渠3公里,仅衬砌完成南干渠1.3公里;教隆寺水库南、北干渠2条,总长5公里,仅衬砌完成1.5公里;溪里水库干渠1条,长2.14公里,仅衬砌1.25公里。
受益区位置较高的:双源口水库干渠1条,沿上松公路东行,防渗渠道全长11.2公里;上四堡水库干渠2条,北干渠去良宅,长3.5公里,南干渠去陶宅,长5公里,1983~1984年,衬砌完成北干渠1.363公里,南干渠1.701公里。
清溪口水库渠道 清溪口水库扩建中型后,设计东、西干渠各1条、支渠12条,干支渠总长69.401公里。另配套电灌渠2条,长4.76公里。西干渠接主输水洞出口,至泉溪乡湖沿村,全长10.121公里,设计流量1.8~0.4米3/秒。东干渠接副输水洞出口,至芦北乡荒塘水库,全长14.630公里,设计流量1.8~0.4米3/秒。水库受益泉溪、桐琴、项店、芦北4乡(镇)田27369亩、旱地2975亩、经济园地5294亩。灌区在水库下游,武义江南岸,土地连片集中,两条干渠恰如两条细长的手臂,将灌区合围其间。12条支渠基本上垂直于干渠,向北延伸,其中西干渠上5条,东干渠上7条。主要渠道建筑物,有西干渠的车苏倒虹吸、西陈倒虹吸,东干渠的兰芝隧洞、郭村倒虹吸、乌石头倒虹吸、车门头涵洞6座,计长922.5米。
工程于1983年着手规划,是年冬开始挖干渠。1986年5月,西干渠已开挖7.12公里,衬砌0.5公里,东干渠已开挖10.1公里,衬砌0.58公里,渠道建筑物已完成兰芝隧洞开挖209.5米、小型渡槽43座、公路桥3座、机耕桥11座、人行桥115座、涵洞2处。是年,为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6~8月间进行了清溪口水库渠道工程的初步设计,合计尚需完成土石方及混凝土衬砌工程量9.65万立方米,工程总概算161.35万元。当年即落实资金52.6万元,施工进展十分迅速。
白阳片灌区渠道 白阳片灌区位于武义江右岸,包括茭道、邵宅、白溪3乡,人均占有耕地较多,为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有小(一)型水库4座。
方坑水库设计干渠1条、支渠2条,干支渠总长40.6公里,内主要建筑物8座、2105米。干渠出内八仙后东行,于董村以东取弯南行,至朱王村;设计流量2.0~0.6米3/秒,长30公里。支渠布置:下茭道支渠自干渠4号隧洞分水,西去王路头村,设计流量0.3米3/秒,长8.2公里,上坑支渠在干渠下游,设计流量0.2米3/秒,长2.4公里。1986年5月,未完工程有干渠15公里、下茭道支渠7公里、上坑支渠2.4公里,内隧洞2座,倒虹吸2座,计长1070米,未完工程量4.65万立方米。
东湖水库设计干渠2条、支渠1条,干支渠总长28.48公里,内主要建筑物3座、360米。北干渠自副坝输水洞进水,经王大路去金畈村,设计流量0.8米3/秒,长7.65公里。南干渠自主坝输水洞进水,去白洋渡入武义江,设计流量0.8米3/秒,长14.63公里。茭塘支渠位于北干渠,去县林场入白阳仙洞溪,设计流量0.4米3/秒,长2.7公里。1986年5月,水库尚续建,渠道工程处初始状态,未完工程量4.50万立方米。
石井岗水库设计干渠2条,总长8.3公里。西干渠经石井口村、湖塘沿村入小溪,设计流量0.2米3/秒,长3.2公里;东干渠于朱村附近折转东北去毛村弄,设计流量0.2米3/秒,长5.1公里。1986年5月,未完工程有西干渠2.9公里,东干渠4.6公里,工程量0.555万立方米。
万石院水库设计干渠1条,支渠1条,干支渠总长24.5公里,内主要建设物6座,611米。干渠西行后,沿小白溪左岸过墩前,弯道黄杜村,至莲塘口,设计流量0.8米3/秒,长13.4公里。深塘支渠自库口去大歪塘水库,设计流量0.1米3/秒,长1.6公里。1986年5月,未完工程有干渠8.8公里、支渠1.1公里,内隧洞1座360米,未完工程量2.90万立方米。水库另有配套明招寺电灌渠1条,欲取库水入小白溪,然后由电灌提水送宽口垄水库,增加宽口垄水库灌溉水量,渠长9.5公里,未完工程量0.28万立方米。
桃溪片灌区渠道 桃溪片灌区主要包括桃溪、泽村、坦洪、云华4乡(镇),属宣平山区,有小(一)型水库4座,较大小(二)型水库1座。
大院后水库主要通过河道输水,以获得濒溪农田的灌溉效益。渠道1条,长1.35公里,其中衬砌渠长0.3公里。
东垄水库渠道与百丈泄水库渠道,互相连通。东垄水库干渠1条、支渠5条,干支渠总长23.795公里,内主要建筑物4座,443米。干渠经玉堂源去西塘村,设计流量0.5米3/秒,长8.122公里,以下有汤弄畈支渠、里坞源支渠、大树头支渠、天堂岭支渠。电站渠道与百丈泄水库东干渠连通,设计流量0.5米3/秒,长2.223公里。1986年,已挖未衬砌干渠1.65公里、支渠0.3公里,未做干渠3.199公里、支渠12.1公里,内渠线改隧洞1座、158米,未完工程量3.33万立方米。百丈泄水库东、南干渠各1条,东干渠接东垄水库电站渠,设计流量0.4米3/秒,长3.03公里;南干渠通向小(三)型洋山水库,设计流量0.3米3/秒,长1.82公里。两条干渠共有主要建筑物6座、376米。1986年,未完工程有东干渠0.542公里、南干渠0.32公里,工程量0.21万立方米。
松溪水库设计干渠3条、支渠11条,干支渠总长19.505公里,内主要建筑物8座,1507米。总干渠设计流量0.6米/秒,长1.845公里。东干渠自松溪倒虹吸去内坞底,设计流量0.55米3/秒,长1.034公里,下分叶村支渠(东)、松树下支渠、麻车源支渠。西干渠接总干渠,至叶村I号隧洞出口,设计流量0.52米3/秒,长3.627公里,以下有叶村支渠(西)、黄泥山支渠、凤丘凹支渠、隔溪支渠、坊塘支渠、外源支渠、种子源支渠、顺源支渠。1986年,干渠全部完成,支渠已挖未衬砌0.624公里、未做9.153公里,内未衬砌隧洞1座272米、未挖隧洞2座192米,未完工程量2.43万立方米。
小(二)型南源水库,为坦洪乡骨干灌溉工程,设计干渠2条,支渠4条,干支渠总长21.3公里,内主要建筑物4座、539米。北干渠去白岩,西行至陈村,设计流量0.3米3/秒,长4.35公里,有洪村支渠1条、长8.4公里。南干渠设计流量0.4米3/秒,长0.9公里,下分上坦支渠、黄干山支渠、塘齐支渠。1986年,未完工程有干渠3.15公里、支渠13.6公里,内主要建筑物3座、525米,未完工程量3.73万立方米。
柳城片灌区渠道 柳城片灌区包括柳城、大源、西联、新塘、竹客、三港、大溪口7乡(镇),总人口4.2万人,耕地3.01万亩,仅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3座,水利条件差,灌溉渠道少,易旱农田多。
车门水库设计干渠1条、支渠2条,干支渠总长10.3公里,内主要建筑物2座、102.1米。干渠南去前湾村,设计流量0.2米3/秒,长6.6公里,白水脚支渠0.2公里,下湖源支渠3.5公里。1983~1984年,已建成防渗干渠5.1公里、支渠0.8公里。1986年,未完工程有干渠1.5公里、支渠2.9公里,其中需衬砌干渠1.3公里、支渠0.9公里,未完工程量0.27万立方米。
小(二)型的乌溪源水库、将城坑水库、下种坑水库,现有通水渠长7.588公里,其中防渗渠长4.20公里。为扩大灌溉效益,设计添建渠道4.5公里,其中衬砌渠长2.25公里,未完工程量0.26万立方米。
此灌区多山少田,地形复杂,靠工程措施解决干旱缺水较困难。为改变贫困山区面貌,因地制宜地推进水利建设,拟近期兴建小(二)型梁家山水库和内铺水库,总蓄水量83万立方米;开挖直坑至壶源隧洞848米,可建成自流引水灌渠3.088公里;并就现有灌溉设施添建小(三)型水库、电灌站、堰坝的渠道18.58公里,其中衬砌渠长10.42公里。加上现有的13.4公里渠道和梁家山水库渠道,渠道总长34.98公里,内防渗渠长23.82公里。以上工程实施后,有0.48万亩易旱田和0.04万亩岭水田可得到改造,除竹客、新塘、三港3乡外,灌区的用水条件将有很大改观。
新宅片灌区渠道 新宅片灌区包括新宅、明山、宣武3乡,高山峻岭,农田稀少,有较大小(二)型水库2座。
水碓坑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700亩,解决少妃、岭下汤两地5500余人的生活和消防用水,渠道2条,长13.47公里,其中衬砌渠长10.1公里。
建坑水库现有防渗渠道1条,长4.835公里,内主要建筑物7座、814米,灌溉面积有李村以下菊溪沿岸农田850亩。
知识出处
《武义县水利志》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武义县水利志,其中包括了大事记、概述、自然条件、灌溉工程、防洪工程、防汛工程、农田建设、小水电、水利管理、水产、基础工作与施工、水利科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