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河竹器厂趕制夏收農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7629
颗粒名称: 橫河竹器厂趕制夏收農具
分类号: F427.55
摘要: “前方要什么,后方有什么三前方要多少,后方有多少”。这是橫河公社竹器厂職工提出的口号。这个斤的職工,排除万难,主动及时地生产了數量众多的夏收农具也得到了公社党委和当地羣众的讚揚。至六日,全公社早稻收割的农具應需修补工二万五千工,現已完成一万六千七百八十二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五千四百八十六工。由于他們主动及时,羣众反映良好,民主管理区五一生产队社員反映說:“竹器厂提早給我們修舊,我們可安心生产了”。他們按照國家批准的計划,抽出十五个職工,采取自砍、自背、自挑、自來解决。最近,他們通过調查摸底,早稻收割前全公社还需制新三千工,修舊七千工,决心鼓勁施巧的办法,力爭按期完成
关键词: 横河竹器厂 夏收农具

内容

“前方要什么,后方有什么三前方要多少,后方有多少”。这是橫河公社竹器厂職工提出的口号。这个斤的職工,排除万难,主动及时地生产了數量众多的夏收农具也得到了公社党委和当地羣众的讚揚。
  至六日,全公社早稻收割的农具應需修补工二万五千工,現已完成一万六千七百八十二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五千四百八十六工。在制新方面,公社佈置的一千張篾簟,已完成一千〇〇四張,六百双竹籮也完成了四百十双;此外还制新了楊梅籮六千六百七十双。目前,有一百六十五工人(占全厂職工80%),分片包干地分布在全公社六十个生产队;至今,已完成修补的有二个管理区,卽將完成的也有十个生产隊。由于他們主动及时,羣众反映良好,民主管理区五一生产队社員反映說:“竹器厂提早給我們修舊,我們可安心生产了”。
  这个厂在完成上述任務中,是克服了不少困难的。首先是原料(毛竹)的不足。怎么办呢?他們按照國家批准的計划,抽出十五个職工,采取自砍、自背、自挑、自運來解决。並注意節約用竹,在不影響質量的前提下,積極利用篾白、慶料,如毛竹根,过去只劈二層,現在劈三脣。这樣,原料利用率要比过去提高一倍、面臨的叧一困难是,設备簡陋,技朮落后,勞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为了突破这个困难,職工們发揚了敢想敢做的精神,改進工具設备,大鬧技朮革新。將擱起好几年来使用的劈篾机,作了改裝,目前已投入生产,工效要比前提高四倍多,对加快修造农具進度起了很大作用。
  最近,他們通过調查摸底,早稻收割前全公社还需制新三千工,修舊七千工,决心鼓勁施巧的办法,力爭按期完成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羅松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