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插秧巧用兵誓闖四月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6899
颗粒名称:
插秧巧用兵誓闖四月关
其他题名:
皇桥队羣策羣力找出解决劳力不足七大竅
分类号:
S359.2
摘要:
本文报道了慈城公社妙山管理区皇桥生产队在春耕插秧运动中,通过制定插秧小段计划,解决劳力不足的困难,建立生产责任制,提高生产效率的情况。
关键词:
插秧运动
计划
慈城公社
内容
(本报訊)慈城公社妙山管理区皇橋生产队在基本結束春耕的同时,按照插秧不過四月关的要求,充分发动依靠羣众,通过排農活、算用工、排勞力、挖潛力,解决季節緊、任務重与勞力不足的矛盾,在此基礎上,制訂出了插秧小段計划。
制訂插秧小段計划的过程是解决節季緊、任務重与勞力不足的过程,也是改進生产管理,建立与健全生产責任制的过程。这个队根据四月十八日开始插秧,保證綠肥田插秧不過四月关,密植每畝六万叢的要求,首先排出这个階段的農活和用工數。一排一算,发水、鋤田耖耙、平田插秧、運肥挑料等十三項农活共需要五千八百五十九工,按現有实际參加农业生产的勞动力,全队整半勞力三百五十七人,以十三天計算,只能出四千六百四十一工,欠缺一千兩百十八工一这个矛盾怎么办呢?队領導出了几个題目:要不要双千斤?要不要扣除插秧不过四月关?勞力不足有沒有潛力?怎樣克服?发动社員放鳴辯論,你一句、我一計,相互啓发,找出了解决勞力矛盾的七大竅:①精簡后勤人員,加强生产第一綫;全队現有后勤人員四十五人,經妥善安排,从食堂調出六人,幼儿班調出三人,共九人可解决一百十七工;②根据小忙大搞,大忙小摘的原則,适当減少工、副业人員,从土化肥厂,旱作队和畜牧場調出二十二人,可解决兩百八十六工;③充分发揮級外勞力的作用,动員老年、讀書儿童、敎師等四十八人參加生产,抵十六个正勞力可解决一九八工;④使用插秧机插秘,全队十部插秧机,每部六人要求日插五畝,可比手插提高工效一倍,解决三百九十工;⑤在大忙期間,提倡早晚抓緊,适当增加勞动时間;如发水、鋤田、灌苗田水、打平耙、拔秧等农活都在晚間、淸早進行,可多出勞力三百工;⑥合理使用勞力,進行科學分工,做到人盡其材;⑦推广劉祖标、袁雪芬的快速插秧法,不斷提高操作技朮水平;在全队开展一个日插超畝的高工效插秧運动,培養訓練出兩百个男的、八十个女的插秧能手,要求日插分別达到五万叢、三万叢以上。找出了上述七方面竅門,共可解决一千三百工,这樣,不但解决了插秧勞力不足的困难,而且全队还可多出八十二工。
为了切实保證插秧小段計划的实現,在安排勞力的同时,他們还建立了“六定、一獎,的生产責任制,確定勞动定額,把农活分配到人,釆取日記、段獎的办法,規定凡是超額完成定額的,獎給超过部分的百分之五十工分,全队还决定撥出一部分獎勵費。对插秧旣快又好的小队发給錦旗和現金。
制訂計划和改進管理后,社員們反映很好,大家的干勁也比前更高。胡仁劉說:“計划不排沒方向,計划一排心里亮。”原來担心勞力問題不能解决的社員也反映:“只要干勁高,办法巧,不怕四月关过不了。”現在大家都按照小段計划,緊張地投入了生产行动,为了使秧苗跟上早插需要,計划制訂后的第二天,全队就有四十多个社員在規划早插的秧田里進行重点加工培育,普遍施上了每畝十五担的人糞料。
知识出处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