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河公社干部全部扎營田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6794
颗粒名称: 橫河公社干部全部扎營田頭
分类号: D630.3
摘要: 本文主要报道了横河公社干部参加生产的风气和做法,以及这种做法对生产和管理的影响。文章强调了干部在生产中的带头作用,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 干部 生产 横河公社

内容

(本报訊)橫河公社干部參加生产已經形成了風气,到八日止統計,全社各管理区和生产队干部扎營在田頭的达三百二十二人。
  橫河公社干部參加生产的風气,是在公社領導的帶动下形成的。县五級干部大会結束后,公社办公室就連夜搬到橫河管理区三八生产队田头办公,裝上申話。公社書記和办公室人員白天參加生产,晚上也扎營在田头。公社的其他四个副書記,也分別在分工負責的片里扎營田头。公社干部和社員一起,同生产、同商量,发現問題,幇助研究解决。前些日子,公社党委書記董泰榮和社員在生产中,发現这个队制營養鉢進度緩慢,主要是工效不高;因棉花苗床管理工作做得不够好,已播种的棉籽腐爛現象比較嚴重;防治棉花紅鈴虫工作做得不徹底。他就帮助生产队干部总結了宋永寳一天制鉢二万个的先進經驗,釆取搞樣子的办法,改進了苗床管理、消滅了紅鈴虫。緊接着,召开全公社三百余人參加的棉花現場会,大家学习了宋永寳的快速制鉢經驗。沒有几天,全社每天每只制鉢器制鉢工效由五千个提高到一万个左右。公社副書記孫博安到龍南管理区同興生产队落戶后,就是大雨天的晚上,他还是堅持扎營在田头的草舍里。孫博安同志在白天生产中发現今年草子生長雖比往年好,但以畝产早稻双千斤的要求,肥料还是不足。因此,他就与社員研究了如何提高積肥工效,做到邊積邊運,从和老农漫談中发現,竹溪湖有大量干河泥可運,他就集中羣众的智慧,算了这樣一筆帳,一船干河泥可抵四船水河泥,如果每天一只船運六船,卽可抵上水河泥二十四船。孫博安同志含笑地向社員說:“哎,不簡單,大家腦筋一动,用去勞力相同,肥料就增加四倍。”細賬一算,社員个个心花怒放。当卽队分支書記帶領兩只河泥船到竹溪湖去運干河泥。公社干部扎營在田头,進一步鼓舞广大干部和社員的積極性,現在管理区和生产队干部一般都做到了半天生产半天工作,到田头扎營的人數一天比一天增加。社員反映說:“干部社長一条心,今年生产定躍進。”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孫博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
田头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