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厂如火如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6626
颗粒名称: 電機厂如火如荼
分类号: F424.3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余姚电机厂的技术革新活动,包括工人利用废铜熔炼铜丝、使用土灶代替电介炉、木架手拉铜丝等方法解决生产中的困难,以及利用废物废料创造新设备等。
关键词: 工业技术 生产管理 技术革新

内容

(本报訊)余姚电机厂技朮革新百花齊放,开展得轟轟烈烈,革新的價値高效益大,对促進生产起了重大作用。
  这个月的職工認識到,要生产不斷发展,必須苦干与巧干結合起來,應当人人动腦筋,个个鬧革新。他們在生产电气設備时,缺乏銅絲原料,工人們就苦心鑽研,利用廢銅自己熔煉成銅絲。用土灶代替电介爐,酒盅代替熔銅鍋,木架手拉銅絲,經过四天試驗,終于制成了28号銅絲。解决了生产关鍵。金工車間由于車床小,車电动机馬达壳子“四瓜軋頭軋不牢,如新添一只“四瓜軋头”,須化七十元錢,又不能及時取貨。通過召开諸葛亮会集体想办法,釆用“四瓜軋頭”外軋外,搞好調車出肩,再用“四壁軋”打四个眼子,从而使小車床能車大机件,且还保證了精密度。在技朮革新中,他們还正視了設備不足的情况,提出了自己武裝自己的口号。电訊車間技工朱林昌,看到厂內冲电机不是,影響生产,利用廢物廢料,經过三天努力,制成了一只價値三百五十元的大号A、B兩用冲电机,在二十四小时內,可冲B电箱十六只,提高工效十六倍。靑年徒工朱堯明,也利用廢物廢料,創制了一支0.5伏特的电焊槍,使用證明,工效比前使用的0.75伏特申烙鉄提高十五倍,節約用申一百五十倍。在技朮革新中,还注意廢物利用,壓机車間工人黃長順等,看到在烘制膠木成品时廢料很多,为了減少这个損失,經集体研究,采用廢〓磨成粉后,再与未用过的膠木粉拌和,經多次試驗現已成功。歷來認为沒有用处的廢料,目前已摻入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这不僅为擴大原材料的利用打开門路,而且大大節約企业成本。工人張祥年还利用廢料,試制电喝机成功,擴大了新产品生产。
  目前,这个運动还在繼續深入,職工們决心今后凡在工具設備上碰到的困難,都靠自己來解决。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法男
责任者
朱堯明
相关人物
朱林昌
相关人物
黃長順
相关人物
張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