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掃盲戰綫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6544
颗粒名称: 在掃盲戰綫上
分类号: I247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两个主人公——郑维华和郑根茂的故事。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克服了困难,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为人民多出一分力。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正能量,展现了勤劳、坚韧、好学、进取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 文学 当代 小说

内容

这是反映低塘公社鄭巷管理区的一个優秀民師鄭維華和一个干部学員鄭根茂在掃盲運动中所表現的事迹。它充分說明了在掃盲工作中,以能者为師,加緊勤学苦練,是十分正確和重要的。編报人的話
  菜梗当断鰻
  鄭維華是一个已有兩个孩子的媽媽,大孩六歲,小的还在她的懷里吃奶,家里还有一个瞎眼的妹妹,丈夫在姚江工地。
  去冬轟轟烈烈的全民徹底掃盲運动展开了,她的小队里很快地辦起了民校,队干部点將就点着了她,請她当民校敎師。起初,她有过顧慮,認为孩子拖牢沒有工夫,自己又只讀了兩年書,吃不消。后來,队干部向她講了队里沒有識字的人的困难,又加上她的丈夫有信來叫地積極參加这个運动,于是也就挑起了这付担子。
  鄭維華当敎師了这个消息傳出去以后,社員就講笑話了,說什么一菜梗当斷鰻,醃菜杆当白切肉」。她聽了自然很難过,但仔細一想:为什么菜梗不能当斷鰻呢?就抓緊自己的学习,一休息就揑着一本識字敎本不放,把不認識的字和不懂义意的字,划出來問輔導老師,全懂了,还要讀几遍。
  每天吃好夜飯,她就上民校在黑板上淸楚地寫上今夜要学习的字;散学囘家,还要准備好下一課書。几天以后,社員都稱贊她敎得好,都說她了不起。
  开学的第五天晚上,她一跨進敎室就說:「学习前我先敎你們一只歌。」接着她就張大嘴巴歌开了,学員們睜大了眼睛看着她,暗暗地說:「她又敎字,又敎唱歌,眞了不起」。
  鄭維華动員了瞎眼的妹妹上民校讀报組聽报,抱抱孩子,当她敎完了一堂課,就佈置学員寫字,自己到讀报組邊給小孩子吃奶,邊讀报,吃好奶,报也讀好了。
  鄭維華这樣勤懇地工作,学員們非常敬佩。
  天下无难事
  鄭根茂今年三十七歲,自幼養成勤勞习慣,种田下地都有一手,人人都叫他勞动能手。
  自从公社化后当上了作业組長,工作多起來了,任務一个接着一个要他去完成,这对一个沒有文化的干部來說,碰到困难確实不少。有一次人家小孩病了,請根茂同志打證明書買藥。而他不会寫,只会講,只好請会計去寫。他心里对沒有文化感到困难極了,从此他立志要讀書識字,提高了自己文化水平,为人民多出一分力。
  他說:一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在党正確領導下,他現在經过半年的勤学苦練,从一字不識橫划的人,終于在今年三月份摘掉了文盲帽子,識字兩千以上。由于他不放松空隙时間,做到醫不離身,身不離書,上課堂終是他早到遲退,飯前、飯后,睡覺前,起床后,在筆記本上一遍又一遍寫,遇到不認識的字見人就問。有一天在开大会前,就寫了三八四个字,不但会前今后学,而在工地田間休息时,他也总是看書寫字。他說:「活到老,学到老,生产沒有一天間斷,学习也一天不能間斷」。他現在已学会了寫簡單通知、便条、看报及做会議記錄。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周似銳
责任者
毛漢英
责任者
鄭維華
相关人物
鄭根茂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