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作風不同 生产相差懸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6539
颗粒名称: 領導作風不同 生产相差懸殊
其他题名: 余姚公社制伞雨衣厂超月計别25%麻袋繩索厂只完成月計别74%
分类号: F273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余姚公社的两个工厂——制伞雨衣厂和麻袋绳索厂在生产高潮中的表现。
关键词: 制伞雨衣厂 麻袋绳索厂 生产管理

内容

(本报訊)在决戰紅三月的生产高潮中,余姚公社的制傘雨衣厂和麻袋繩索厂由于領導作風不同,生产相差懸殊。制傘雨衣厂領導思想对頭,作風深入,依靠羣众,戰勝原材料不足的困难,使月計划完成百分之一百二十五点七,奪取全社工厂第一位。而麻袋繩索厂由于領導思想右傾,作風飄浮,措施不力,月計划僅完成百之分七十四点二,是全社工厂中完成計划最差的一个厂。
  制傘雨衣厂在完成三月份計划中,並不是輕易而舉的,当公社党委下达該厂一万八千元的产値指标时,部分工人認为指标太高;出現实报实銷的思想。同时,原材料发生困难,雨傘骨子沒有,桐靑油不多等等。針对这些問題,厂領導上一面組織職工开展了題为“产値要不要完成,能不能完成,原料不足怎么办”的辯論,一面深入实阮,參加生产,在生产中同工人相互研究,積極試用代用品。工人們在明確了完成三月份計划的重要性后,紛紛批判了原來的不正確想法,都說:“計划一定要完成,困难一定能克服”。这时,厂領導上又发动工人挖潛力,提措施,以解剖的方法,解决一道道難关。过去他們所用的雨傘骨子都向奉化買來的,而目前貨源缺乏,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他們就派人去奉化学习技朮,就地取材,自己制造。桐靑油不足一經多次試驗,用摻入三分之一的柿漆水代替桐靑油試驗成功,每疋布可節約桐靑油七斤至九斤,且提高工效一倍。此外,利用廢物廢料,擴大綜合利用,如把碎油布併起來做成圍身和荷包袋后,也使产値大大提高。
  麻袋繩索厂領導作風与制傘雨衣厂截然不同,思想右傾保守。对碰到的困难,不是很好发动羣众,依靠羣众解决,而是等待依賴。当公社党委下达該厂指标时,厂領導就大喊“上面不根据实际情况,任務太重,完不成”,說这困难那困难,計划遲遲沒有向工人貫徹,直至七、八日,才分配到車間,而且沒有发动工人充分討論研究,采取有力措施。由于領導上的態度不積極,有些工人干勁也不够足,每天有不少工人无故曠工、公社帮助解決的原料也不及時裝運。
  目前,麻袋繩索厂在公社党委的帮助下一認識有了提高,决心吸取敎訓,急起直追,爭取在四月份打个漂亮仗。制傘雨衣厂也通过总結三月份工作,乘勝猛進,要求在四月份取得更大勝利。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云芳
责任者
至耆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