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指向那里他奔向那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6425
颗粒名称: 党指向那里他奔向那里
其他题名: 記余姚通用机器厂青年炉工、共青团員馬炳炎
分类号: K825
摘要: 在党的親切教導下,在大躍進熔爐的鍛鍊下迅速成長起來的千千万万个靑年工人,共产主义思想和建設祖國的本領,都比任何時期提高了。余姚通用机器厂爐前工馬炳炎同志就是千万个靑年工人中的一个。馬炳炎同志今年还只有二十四歲,他原來是竹椅手工业者。馬炳炎同志來工厂还不到一年,調过四五工种可是他不論做雜工、爐前工或輔助工,从不討價还價,到处都很安心,沒有聽到他埋怨一聲。去年七月間,余姚全城也卷入了全民煉鋼鉄的高潮,馬炳炎同志積極響應了党的号召,愉快的接受了党交給他建造小高爐的任務。厂党委派馬炳炎同志去宁波学習煉鋼技朮。馬炳炎同志工作一貫是積極虛心、踏实苦干的。
关键词: 余姚县 机器厂 馬炳炎

内容

在党的親切教導下,在大躍進熔爐的鍛鍊下迅速成長起來的千千万万个靑年工人,共产主义思想和建設祖國的本領,都比任何時期提高了。余姚通用机器厂爐前工馬炳炎同志就是千万个靑年工人中的一个。
  馬炳炎同志今年还只有二十四歲,他原來是竹椅手工业者。几年來,在祖國建設事业的火熱斗爭中,他在迅速地成長着,一九五六年他光榮地參加了共靑团,一九五八年又光榮地參加了共产党;一九五七年被評为县手工业先進生产者,去年又評上了年度工业社会主义建設積極分子。
  去年五月,隨着工业生产的飛躍发展,他原工作的陸埠竹椅生产社决定抽調十余个社員去支援余姚机械厂(这个厂后于去年八月与鉄工厂合併为通用机器厂)。当时不少社員,由于考慮工資問題,不願意去。馬炳炎也考慮到家里有九个人,而只有一个年邁的父親分担家庭开支,經濟壓力並不輕,但他考慮到自己是个共靑团員,是个县先進生产者,党指向那里,我就應該奔向那里,雖然領導上沒有打算調他去支援,但他堅决向領導表示態度,要求參加工业建設,毫不猶豫帶头地报了名,影響了其他社員。
  到机械厂以后,不熟練的勞动要比熟練的勞动來得艱難,同來的十个人有厭熱的,有怕做鑄澆工的,也有提出要囘家的。青年人不聽党的話怎么行呢?他內心上有点激怒,但是当他想到自己是个共青团員的職責时,就耐心下來,主动的接近了他們,每当空余就細心的开導他的同伴,加上党对他們的敎育,終于使他們安心下來了。
  馬炳炎同志來工厂还不到一年,調过四五工种可是他不論做雜工、爐前工或輔助工,从不討價还價,到处都很安心,沒有聽到他埋怨一聲。
  去年七月間,余姚全城也卷入了全民煉鋼鉄的高潮,馬炳炎同志積極響應了党的号召,愉快的接受了党交給他建造小高爐的任務。造高爐不同于堆一層土灶,对于只略知毛竹性能而分不淸生鉄还是熟鉄的馬炳炎來說,確是个難題。但他聽到各地小高爐大顯威力的消息以后,也就不甘示弱,日夜苦干,建了拆,拆了建,这樣拆拆建建,建建拆拆,高爐終于建成了。为了懂得煉鉄技術,他旡數次的放棄了休息时間,去人和鑊厂、鋼鉄厂学習煉鉄技術。当他連試四次流不出一滴鉄水時,心里急得像油鍋滾一樣,日夜守在爐旁。有一次为了堵塞气眼,被煤气熏昏了,經再三勸說,才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又出現在爐旁,終于在第五次試驗中流出了第一爐鉄水。困難好像有意向他挑戰似的,一天,突然熱風爐破了!怎么办呢?,在一位浙江大学的学生啟发下,他連干了三十六小時,制成了一只兩隔層的熱風爐,繼續投入了生产。
  煉鉄关攻破了,煉鋼的任務又來了。厂党委派馬炳炎同志去宁波学習煉鋼技朮。一个高小未畢业的人,在短時期內要掌握複雜的煉鋼技術,確实是件艱巨的任務,但这些困難都敗于馬炳炎的堅强意志和頑强的毅力,坩鍋煉鋼很快地成功了;燃料沒有,用白煤燒鉄也成功了。現在,只要是爐灶冶煉工作,他都能比較熟練的操作了。
  馬炳炎同志工作一貫是積極虛心、踏实苦干的。現在他調到鑄工車間做輔助工,你一進門,就可以看到他舉着重二十四磅的鎯头,使勁地在敲鉄或者挑鉄。最近他表示要在一九五九年更大的躍進中,拿出更大更足的干勁,更細更多的辦法,創造更出色的成績。來报答党对他的培養和关懷。到党需要的地方去!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胡森海
责任者
馬炳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