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和睦的新家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5942
颗粒名称: 團結和睦的新家庭
分类号: C913.11
摘要: 不久前,安徽省朗溪縣的几个人民公社,看到了許許多多团結和睦的新家庭。这里介紹的几个团結和睦的新家庭,都是在人民公社化以后成長起來的。幸福公社有一个老奶奶,叫張秀好。她認为媳妇吃穿都是婆家的,所以媳婦的一切都應該受婆婆管。媳妇肖玉蘭的工資等級,在全家是最高的領的工資最多。公社成立不久,肖玉蘭參加工业生产,張秀好在縫紉組工作。人民公社成立后,他們全家都進食堂吃飯了。孩子進了幼儿園和托儿所,一个十來歲的小女孩上了小学。他的妻子也在食堂当了炊事員。这樣,王宗甫就不再罵妻子“光吃不做”,妻子也不再怪丈夫“不管家務事”了。去年年底,社里得到縣里丰产獎勵,王宗甫全家添了新衣,制了新棉被。
关键词: 人民公社 家庭关系 团结和睦

内容

不久前,安徽省朗溪縣的几个人民公社,看到了許許多多团結和睦的新家庭。这里介紹的几个团結和睦的新家庭,都是在人民公社化以后成長起來的。
  婆媳相互敬爱
  幸福公社有一个老奶奶,叫張秀好。人民公社成立前,她学习和工作都很積極,就是有一个缺点,对媳妇好擺婆婆架子。她認为媳妇吃穿都是婆家的,所以媳婦的一切都應該受婆婆管。过去合作社每次付工分錢時,一齊拿回家交給婆婆掌管。媳妇買根針綫,都得三番五次向婆婆要錢,婆媳倆常为此吵架。
  人民公社成立以后,按勞評工資等級,並把工資发給社員自己。媳妇肖玉蘭的工資等級,在全家是最高的領的工資最多。張秀好才逐漸認識到自己过去的想法不对。內心里認識到自己过去对媳妇的態度錯誤,因此婆媳漸漸地好了起來。
  公社成立不久,肖玉蘭參加工业生产,張秀好在縫紉組工作。肖玉蘭知道她婆婆身体不大好,便節省出兩塊錢給婆婆用。婆婆覺得媳婦搞工业比在家生产辛苦,而自己在食堂里吃飯不要錢,又有工資,于是又把媳婦給的錢買了襪子送給媳妇。媳妇看到婆婆对自己好了,每逢回家,就帮助婆婆做这樣做那樣的。一次,張秀好趁媳妇在家時,就把工資合在一起給媳婦做了一套衣服。臨走時,張秀好又鼓勵媳婦好好工作,肖玉蘭也关照公婆好好保養身体。
  姑嫂关系改变
  汪振鳳家有五口人。哥哥、嫂嫂和她自己都參加勞动,日子过得挺好。可是,过去这家人却經常鬧得誰也不理誰,小姑不理嫂子,媳婦又不理婆婆。
  这是什么原故呢?原來振鳳的母親已經六十多歲了,跟前只有振鳳这一个閨女,对她不免有些偏心。可是媳婦蔡春鳳对此不樂意。她認为振鳳这么大还不出嫁,將來还不是要当哥嫂的養活?而汪振鳳却認为,这是我的家,吃的飯是我家的;对嫂嫂也就不滿意。就这樣,有時吵咀吵得厲害了,春鳳就气着跑回娘家住几天。
  去年九月間,南丰公社成立了。在队里,春鳳与振鳳都評七級,婆婆在食堂里当炊事員,一家人都有了活干,各人都有了工資。春鳳除完成自己的任務外,还抽空幇助婆婆和其他老年人燒鍋、打雜,受到了許多人的稱贊。婆婆看到自己的媳妇受到稱贊,心里也很高興,开始認識到媳妇吃婆家,穿婆家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而春鳳見小姑的工資和自己一般多,吃的也是她自己勞动得來的,心得的疙答也就解开了。每当食堂加餐婆婆把分給自己的好菜揀給媳妇,媳妇又讓給小姑。小姑也总把好菜揀給小姪子。一家人吃飯時,都是樂津津的。
  姑嫂倆的关系變好以后,她們在勞動中互相鼓勵,互相幇助。后來春鳳工作受到表揚,振鳳也被評为縣里的二等勞动模范。在生活中,她們都是互相关懷,团結得如同親姊妹似的。
  夫妻不再吵嘴
  王宗甫,是东門渡南丰大队的队員。在高級农业社时,他家生活雖然已有很天改善,但因为孩子多,勞动力少。他的妻子四十多歲,因被家務事和孩子拖着,小能參加勞动。生活遇到困难時,夫婆埋怨妻子光吃閑飯不干活,妻子也怪丈夫不帮家里做活儿。夫妻倆常爲此吵嘴。
  人民公社成立后,他們全家都進食堂吃飯了。孩子進了幼儿園和托儿所,一个十來歲的小女孩上了小学。他的妻子也在食堂当了炊事員。这樣,王宗甫就不再罵妻子“光吃不做”,妻子也不再怪丈夫“不管家務事”了。去年年底,社里得到縣里丰产獎勵,王宗甫全家添了新衣,制了新棉被。由于妻子參加了勞动〓生活一天一天好起來,夫妻的感情也好起來。孩子們看見爸媽和气了,也都过得快快活活的。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張秀好
相关人物
肖玉蘭
相关人物
汪振鳳
相关人物
蔡春鳳
相关人物
王宗甫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
朗溪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