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屎崗水庫工效提高八方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5147
颗粒名称: 牛屎崗水庫工效提高八方多
分类号: F425.3
摘要: 本文主要报道了大岚山公社丁家畈管理区牛屎崗水库工地通过工具革新和贯彻“五定”责任制,提高了工效,加速了水庫工程的进展。
关键词: 工具革新 责任制 大岚山公社

内容

(本报訊)大嵐山公社丁家畈管理区牛屎崗水庫工地,大搞工具革新,貫徹“五定”,改進工地管理,建立責任制。工效由原來的三方左右,提高到八方多,大大加速了水庫工程的進展。
  这个水庫自开工以來,工效一直不高,化了160多工僅挖了一条溝,主要原因是民工干勁不够足,出工遲早不一,工具革新沒有推行,仍釆用肩挑人,影響了工效的提高。工地領導在公社党委具体的幇助下,一方面在工地上发动干部民工对“如何提高工效”、“要不要技朮革新”开展鳴放辯論,叧方面干部分工深入工地,与民工一同參加勞动,改進工地管理,建立了任務到人的生产責任制,改變了工地面貌,工效迅速提高。
  現在該工地已用手拉車、牛車運士,用滾筒土,基本上已消滅肩挑人〓,这樣不但干活輕便,減輕勞動强度,而且工效高、質量好。在改進工地管理,建立責任制方面,他們着重地貫徹了“五定”。五定的內容是:定出勤人數,各生产队保證按公社党委規定的人數,天天按时出工;定工具,除工具推定专人負責保管外,还定人使用,不隨便亂丟或損坏;定工效,手拉車每部配備四人,每車規定拉500斤,每天完成40方;牛拉車配備6人,每天完成90方。每天每人平均要求达到10方;定地段,按照分配人數,划好地段,做到步調一致,不使混亂;定質量,隨时由专人檢查評比,保證不翻工不漏水。
  工具改革和貫徹“五定”責任制后,工地生产秩序正常化了,民工做到每天按时出工,按时收工;另方面由于領導干部的帶头生产,也進一步鼓舞了民工們的勞动積極性。民工魯月才說:“过去做的忙煞,空的沒有事做,現在任務到人,責任明確,办法眞好。”
  現在,这个工地上民工們,为达到平均工效10方以上繼續苦干、巧干。“大家比干勁、賽高低,不顧風霜雨雪,冰地凍,力爭早日把水庫建成,提早蓄水”。这已成为大家的行动口号。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魯才鈿
责任者
金自强
责任者
黃國錢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