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湖農埸連作稻畝產1024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3625
颗粒名称: 黄湖農埸連作稻畝產1024斤
分类号: F324.1
摘要: 國營黄湖農場積地因地制宜地擴種連作稻,實:大面積改制,獲得了高額丰。今年,全場181畝連作稻,:均每畝產量1024斤,畝畝到「千斤田」。因,該場从本身的具體條件出發逐年擴大連作稻,而且每年都現了畝產「千斤」以上的高額產紀錄。第一是选用良種。他們今年的播種期:早稻在4月初,晚稻在6月中旬;一是落谷稀播。早稻本田播種量每畝10斤到14斤,毛秧田每畝160斤到185斤;晚稻本田播種量每畝12斤,毛秧田每畝80斤。第五是抓緊耘田。今年他們晚稻都耘了四次,並在「立秋」前耘出第一遍,第二遍田在8月15一17日耘出,做到了「緊耘」、「精耘」。
关键词: 黄湖农场 扩种 连作稻

内容

(本報訊)國營黄湖農場積地因地制宜地擴種連作稻,實:大面積改制,獲得了高額丰。今年,全場181畝連作稻,:均每畝產量1024斤,畝畝到「千斤田」。
  黄湖農場早在一九五二年就始試種連作稻,並在第一年就得了高額丰產,平均每畝達到050斤。這一事實對全體員的啓發鼓舞很大,一致肯定連稻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實現面積高額丰產的主要途徑。因,該場从本身的具體條件出發逐年擴大連作稻,而且每年都現了畝產「千斤」以上的高額產紀錄。
  黄湖農場的連作稻所以能够得大面積高額丰產,主要是抓住了以下五个關鍵:
  第一是选用良種。他們早、晚兩季品種搭配是這樣的:早稻選用早熟耐肥的品種,如「503」,佔80%,火稻佔4%,「有芒早粳」佔16%;晚稻选用生長期長、适應性强的品種:如「紅懸粳」,佔60%,「猪毛簇」佔40%。
  第二是培育壯秧。培育壯秧的主要關鍵有二个,一是适時播種。他們今年的播種期:早稻在4月初,晚稻在6月中旬;一是落谷稀播。早稻本田播種量每畝10斤到14斤,毛秧田每畝160斤到185斤;晚稻本田播種量每畝12斤,毛秧田每畝80斤。
  第三是合理密植。今年密植的规格,普遍做到直六横五,每業本數8-9本至10一12本。這樣做了以后,與附近黄山社的粗枝浪植對比,要增產8.98%。
  第四是合理施肥。他們施肥的方法,早稻掌握下足基肥,早施追肥,一般每畝壅河泥4-5船,綠肥200斤,施追肥7-8斤;晚稻掌握早施追肥,后期增施穗肥,時間第一次在「立秋」前后,第二次在「處暑」前,施肥量每畝7-8斤,穗肥5斤一畝。
  第五是抓緊耘田。今年他們晚稻都耘了四次,並在「立秋」前耘出第一遍,第二遍田在8月15一17日耘出,做到了「緊耘」、「精耘」。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