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非生產人员,充實生產隊领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1418
颗粒名称: 减少非生產人员,充實生產隊领導
分类号: F325.2
摘要: 鞍山鄉鞍山農業社在正社过程中,通过贯澈民主办社和勤儉办社方针,合理地缩减了非生產人员五人,并从社管会中抽出九个党員和四个骨干充实生產隊的领導。采取这些措施后,隊的領導力量大大加强了。从而增强了搞好生產的信心和决心。同时通过縮減非生產人员,减少了社內一部分不必要的开支,社员们也都表示满意。在这以前,鞍山社的領導曾存在着“头重腳輕”的现象,主要骨干都集中在社管会一级,因而削弱了隊的領導,使工作陷於被动。另一方面是非生產人员过多,全社有五个主任和六个会計脫產,加上26个隊会計半脱產,增加了社内开支,社员反映:“燥地鴨太多了”。
关键词: 鞍山乡 生产队 农业社

内容

鞍山鄉鞍山農業社在正社过程中,通过贯澈民主办社和勤儉办社方针,合理地缩减了非生產人员五人(其中付主任二人、会計三人),并从社管会中抽出九个党員和四个骨干充实生產隊的领導。
  采取这些措施后,隊的領導力量大大加强了。全社三十个生產隊長当中,有党员10人,团员2人,非党骨干18人,他们都是领導生產的能手,工作積極,威信高,因此深受社员羣众欢迎,大家都說:“人手強了,办法有了。”从而增强了搞好生產的信心和决心。同时通过縮減非生產人员,减少了社內一部分不必要的开支,社员们也都表示满意。
  在这以前,鞍山社的領導曾存在着“头重腳輕”的现象,主要骨干都集中在社管会一级(象全社28个党员申有17个担任社管委员),因而削弱了隊的領導,使工作陷於被动。另一方面是非生產人员过多,全社有五个主任和六个会計脫產,加上26个隊会計半脱產,增加了社内开支,社员反映:“燥地鴨太多了”(意思是不生產的人太多了)。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地名

鞍山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