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勞動一分收 反稻增產有苗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0518
颗粒名称: 一分勞動一分收 反稻增產有苗頭
其他题名: 同光社6隊掀起秋季增產節約運動
分类号: F327.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同光社第6生产队的社员在台风和大水侵袭后,对晚秋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感到沮丧和缺乏信心。但通过党员和队长的引导,他们回忆并总结了以往的经验,认识到只要努力,迟种的反稻也能增产。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种好秧田、及时耘田、施肥、清除杂草、合理灌溉和做好治虫准备等,并实事求是地修订了增产指标和劳动定额。
关键词: 余姚县 反稻 秋季增产

内容

編報人說:
  反稻有條件增產嗎?同光社6隊社員響亮的囘答這個問題:「只怕不努力,不愁難增產」。的確,能否增產關鍵在於下段一系列的培育工作。有些人不分析情况,盲目叫喊「有種無收」,這是沒有根據的。只有那對待晚秋作物心悔意懶,不抓緊培育的勞勤態度,才是招致減產的危險病症。
  「一分勞動一分收」。要學習同光社這個隊社員的積極精神,把頭腦冷靜下來,正確分析一下有利條件和困難,多想些增產辦法,把秋季增產節約運動掀起來。
  爲了激發廣大社員的勞動熱情,以積極的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修訂晚秋作物包產指標,合理調整勞動定額,貫澈獎懲制度,也都是必要的,各地可以攷慮。當然,在修正包產指標時,要根據各社的具體情况,不能把同光社的指標數字,照搬照套。
  河双鄉同光社第6生產隊,在台風、大水侵襲后的一段時間中,不少社員認为遲种的誤了季節,早种的吞走了秧苗;草盛土殭,有种無收。对搶种補种、田間管理心悔意懶;对秋收分配消極悲覌。勞動出勤率日日下降。
  为了尋求反稻增產門路,中共党員苏小友和隊長符登仁,於15至16日先后与小組長和全隊社員進行了反覆的研究。大家先囘憶、總結了以往的經驗。符登仁說:「記得在入社前,我一个人种反稻來不及,到立秋后三天才种下,后來因为耘田施肥、灌水把結,每畝也收到300斤。」「遲种反稻也能增產」的事实,打消了社員的定局思想。社員嚴后千説:「这样看來,只怕不努力,不愁难增產」。全体社員也提出了「早耘一刻是一刻」「种一株、活一株、收一株」的口号。
  接着,就根据晚秋季節和災后生長特點,采取了以下几条办法:(一)18日前种好18畝秧田反稻,補好40畝缺孔。(二)迅速轉入耘田,在22日前耘好头遍田,做到什草拔光,缺孔補好,倒苗扶直,稻根挖到。(三)及時施肥,田荒的隨耘隨施,基肥不足、田不荒的先施后耘。(四)清除田間什草,耘一遍、刈一遍,以草肥田;有利於沿边稻的生長。(五)合理灌溉,保牢二寸水头,今年种得遲,防止过早擱燥。(六)做好治虫準备,發現在那里,消滅在那里。在此基礎上,大家又实事求是的修訂了各類反稻的增產指標:要求台災前种下40畝每畝達到420斤,台災后种下的70畝每畝280斤,24畝秧田反稻每畝240斤。
  最后,還修訂了耘田等勞動定額,規定了20%超工獎。男包耘田,女包刈野草。
  增產根据和办法有了,包產指標和勞動定額也修訂了,又有超工獎勵,社員的增產信心和勞動積極性自然也大大提高了。18日止,結束了搶种補种,19日全力投入耘田施肥;妇女和10歲左右的兒童5天中刈了野草12000斤,並壅到了反稻田里。秋季增產節約运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燮標
责任者
符登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