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9》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6204
颗粒名称: 文化遗产
分类号: G269.27
页数: 3
页码: 223-2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2018年文化遗产概况、《余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省政府批准、王桂凤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文化遗产 考古

内容

1月9日晚,由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打造的姚剧《王阳明》再次登上龙山剧院舞台与市民见面,为姚剧时隔27年再次晋京展演作一次汇报演出。
  【概况】
  2018年,余姚市继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中共余姚市委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余姚市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召开全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动员会。修改完善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文本和申报宣传片。举办名城之歌征集活动和申名系列宣传活动。配合规划部门做好历史建筑的挂牌、图则编订及第二批历史建筑公布工作。
  年内,召开全市文物安全工作会议,印发《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层层签订文物安全责任状,落实文物安全生产责任。完成阳明先生讲学处、通济桥和舜江楼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料编制及申报工作。加强文保单位“四有”等基础性工作,省文保单位成之庄和孙子秀墓的“四有”档案通过省文物局验收,完成沈氏宗祠等6处市文保单位“四有”档案,完成孙忠烈祠等4处文物建筑的测绘工作。划定并上报省保单位孙子秀墓、成之庄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完成国保单位《鲻山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和上报工作。实施鹿亭乡仙庆庙、龙泉寺大殿等8处文物保护工程。完成白水亭等14处文保单位(点)的局部抢修。
  做好文物藏品、古籍管理利用和非国有博物馆藏品登记工作。余姚博物馆修补完成馆藏古籍19部、60册,完成钱币清洗归类3000枚。指导完成四明山书画院、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等5家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备案工作。做好考古发掘工作,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工程完成前期工作。与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实施巍星路窖藏考古发掘,窖藏考古发掘为宁波市首次。配合做好姚江西分工程、长安西路西延工程、宁波—杭州湾新区饮水工程输水线路工程项目考古勘探。配合做好河姆渡文化核心区区域考古调查前期相关工作。6月,河姆渡遗址入选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推进文博研究宣教工作。举办以“阳明心学与文化自信”为主题的2018阳明心学峰会,举办“吾心自有光明月——阳明学与当代社会”学术沙龙,“阳明书屋”建成开放。完善龙虎草堂内《天下为主——黄宗羲生平事迹陈列》陈列布展。编印出版《梨洲先生行迹》《潮起东南——河姆渡文化图录》。参加宁波市级学术课题《王阳明大辞典》编写工作。启动中国史前遗址博物馆概览丛书《黄金稻现——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编写工作。余姚博物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定为二级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成为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余姚博物馆、王阳明故居及各文物开放单位全年共接待观众117万余人次。策划“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举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鉴古明心——文物专家现场鉴宝活动等集中宣传活动。余姚博物馆“文博小课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我快乐,我是河姆渡小传人”等活动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全年组织开展各类课堂宣教活动26次。全年举办“光华竞艳——硖石灯彩精品展”“相约阳明故里作品展”“远古回声——半坡遗址和半坡文化展”“海风山骨——福建昙石山遗址与昙石山文化特展”等临展14次。
  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做好非遗项目申报工作。王桂凤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莲花文书、戚继光的传说等7个项目列入第五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梁弄镇获评首批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实验)。完成姚剧、精武拳(械)技等8个表演类宁波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三位一体”考核评估工作。国家级非遗项目——余姚土布展示馆建成开放。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推出“展会+课堂”模式,举办以“非遗闹元宵幸福溢姚城”为主题的2018余姚市元宵活动、“翠韵乡竹·非遗传承”2018年余姚市风筝大赛等活动,并参加市第九届农博会、宁波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阿拉非遗汇”等非遗展示活动。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模式。举办“姚剧文化周”活动,广播电台播出《余姚山海经》姚剧大家唱栏目。同时,与余姚乐众传统文化传承体验中心合作,开展“四明匠心”项目;与织行合衣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余姚土布制作技艺名家工作室,对余姚土布衍生品进行设计和展示。
  【《余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省政府批准】
  2月上旬,《余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准。余姚市名城保护规划范围为余姚市域,总面积1501平方千米。历史城区范围为:以龙泉山区域为中心,东至三官堂河东侧约30~170米、东旱门路东侧约30米,南至舜水南路以南约30米,西至富巷北路、鸳鸯南路,北至萧甬铁路,面积约2.52平方千米。此外,《余姚市武胜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余姚市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准。
  【王桂凤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5月中旬,文化和旅游部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正式公布,余姚小曹娥镇的王桂凤榜上有名。余姚土布制作技艺是余姚的一项传统手工艺,也是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王桂凤是此项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也是继姚剧代表性传承人沈守良后,余姚第二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日”活动启动】
  10月30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日”启动仪式暨余姚中学王阳明“致良知”教育示范课观摩活动,市领导王娇俐、姚桂珍、王安静、朱卫东,宁波市文明办、妇联部门负责人和深圳阳明书院创始人、《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度阴山以及部分中小学校长、师生代表共800余人齐聚余姚中学,向王阳明塑像敬献花篮,行鞠躬礼,宣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阳明故里时代新人》倡议书,诵读《教条示龙场诸生》。
  【巍星路窖藏考古】
  7月20日,巍星路一排污管网建设工地挖掘出大量瓷器及钱币,宁波、余姚两地文物专家随后开始现场发掘工作。
  8月22日,市文保所发布官方情况说明,近一个月的室外发掘清理工作完成,出土的青铜、白瓷、青瓷等器物及大量钱币都已提取,转入室内文物清理及研究制订文物保护措施等工作。
  11月8日,余姚市召开“宁波余姚巍星路窖藏考古成果新闻通报会”,公布巍星路窖藏考古阶段性重要成果,发掘完整可修复小件文物31件,其中包括高丽青瓷、龙泉青瓷、青铜贯耳壶等一批珍贵文物。经专家论证,这些文物相对埋藏年代是宋末元初。
  巍星路窖藏是宁波地区首次发现并实施考古发掘的窖藏,是宁波历史上首次发现如此规模的宋朝青铜器。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9

《余姚年鉴2019》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2018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2018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浙江省余姚市发展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