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9》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6192
颗粒名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分类号: F249.27
页数: 4
页码: 211-214
摘要: 本文记述的2018年余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就业与劳动关系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内容

人事人才
  【概况】
  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30.8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过6000人,高技能人才2.85万人。2018年,全市接收高校毕业生6518人,引进紧缺急需人才73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48人、博士研究生91人),招考公务员104人,招聘录用事业人员151人,向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研究生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培养人选7人,为各类人才服务近万人次。
  遵循考录招聘制度,全方位打造“阳光”考录,实现制度“零缺失”、违纪“零容忍”、考试“零投诉”和监督“零盲区”,并推出人性化暖心举措,在事业单位招聘面试工作预案中新增关于特殊情况可设立流动面试试场的内容。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稳慎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科学核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加强规范津补贴核查和“吃空饷”整治等人事政策执行情况检查。
  建立“三服务”工作制度,全年通过走访调研、信息交流、部门会商、培训指导等形式服务企业40余家,人才40余人。根据人才各方面条件,精准推荐人才参与各类人才工程和荣誉选拔,5人获评杰出人才奖,9人获评有突出贡献专家奖,选拔出优秀中青年“百人计划”人才26人,1人入选省西湖奖,1人通过国家外专千人计划答辩。做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姚江英才计划”相关工作。出台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奖励实施细则和高校毕业生租房补贴实施细则,吸引更多人才到姚就业。与兴义市和望谟县建立专技人才交流互访机制,向两地派出专技人才48人,同时接收两地到余姚交流学习专技人才60人。
  【技能人才培训培养】
  做好余姚技师学院筹建工作,3月,经省政府批准,市技工学校(职成教中心学校)升级为余姚技师学院(筹),两校于9月完成全方位合并。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服务余姚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高技能人才培养、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技能大师带徒引领、技能竞赛选能匠等工程成效明显。全年培训高技能人才3926人,新增宁波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自主评价引领企业2家,5位技能大师与30名徒弟完成签约,130余人参加中式烹调师、育婴员、中式面点师等职业技能竞赛。
  【互联网经济人才招聘会举办】
  3月8日上午,作为第三届农村电商创业大赛的系列活动之一的“2018余姚互联网经济人才招聘会”举行。招聘会吸引了对专业技术开发、网络策划推广、互联网营销、贸易等各类专业人才有需求的一批企事业单位报名参加。主办方在入口处设置“扫码”环节,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需要扫描微信二维码进场。用人单位完善基本信息及招聘信息后,求职者只需注册简历即可获得岗位推荐。招聘会共有109家企业和800多名求职者进场,最终近300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
  【优秀中青年人才“百人计划”选拔工作启动】
  年内,市人社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启动2018年度优秀中青年人才“百人计划”选拔工作。“百人计划”是人才新政出台后实施的新一轮本土人才培养计划,计划五年内选拔100名左右优秀中青年人才进行为期3年的培养,培养期间给予每人项目科研经费3万元。选拔对象为全市各类组织中直接从事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或从事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注重选拔在余姚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中青年高层次人才,优先选拔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线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人才。此次选拔名额为25人左右。
  此前,余姚市已完成两轮5批共157名优秀中青年人才选拔培养任务,发放项目科研经费400余万元,其中30余名人才入选上级各类人才工程接受进一步培养。
  【“姚城工匠”“首席工人”和“技术能手”评选活动开展】
  年内,市人社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联合举办首批“姚城工匠”“首席工人”和“技术能手”评选活动。经过基层推荐、资格审核、社会公示、评委会联合审定等环节的筛选,叶金辉、汪涛获得“姚城工匠”称号,张科达等5人获得“首席工人”称号,韩培文等9人获得“技术能手”称号。此次选树的16名“姚城工匠”“首席工人”和“技术能手”均为来自基层一线的优秀职工,涵盖光电、机械、电器、新材料等行业。
  【余姚市新增一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年内,根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发函,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成为国家级工作站,这是余姚市第6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江丰电子自2012年建立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来,通过工作站联合高校等科研平台合作开发新产品60项,技术改造78项,成果转化25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9项,参与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8项。自建站起,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4.7亿元,其中新产品成果转化销售收入达9亿元,占企业总销售收入的64%,已培养3名博士后出站。
  (市人社局)
  就业与劳动关系
  【概况】
  2018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99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563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4%。扶持农村电商创业398人,农村电商创业带动就业2000人。新增创业实体1.9万家,创业带动就业9.5万人,创业企业一年以上生存率为87%,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585万元。新增大学生创业531人,建成高校毕业生实践基地86家,开发就业实践岗位1607个。受理投诉举报案件459件,其中立案77件、协调处理382件,为853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克扣的工资504.6万元。
  推进“一增两创”工作。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就业创业提质增量目标,通过一系列举措完成“全民创业乐业增收新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创业型区县(市)和“高质量就业社区(村)”推进活动,申报10个社区为宁波市高质量就业社区,其中3个社区被推荐为省高质量就业社区。就业创业联合会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共发展会员140人,举办13次创业者经验交流分享会,加大创业典型宣传力度,在《余姚日报》开设《创业带就业先锋谱》专栏,刊载创业故事20余个,并汇编成《创业·我们的故事》一书。
  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与兴义市和望谟县建立对口劳务协作关系,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多次组织人员赴两地考察调研,签订《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建立两地驻余姚劳务协作工作站。组织10家企业和2家培训机构赴两地开展劳务协作对接,举办专场招聘会并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当场达成就业意向120人,部分企业与当地职校达成校企合作意向,开展订单培训或定向培训。截至年底,成功吸纳149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到余姚就业,爱心岗位开发力度位居前列,完成东西部劳务协作考核任务。
  开展“余姚无欠薪”创建行动。成立防欠工作领导小组,抽调5名工作人员开展实体化办公,并将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和各成员单位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建设领域6项制度,先后出台11项制度。开展欠薪积案排查、制造业专项治理和工资支付检查,对在建工程6项制度落实情况开展4次督查,同时借鉴嘉兴做法实施“三阶段”验收,成效明显。实行部门联合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置欠薪隐患。对1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企业进行曝光,通告相关部门进行信用联合惩戒,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惩治格局。
  【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就业扶持】
  年内,举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就电商创业梦想”为主题的第三届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大赛,吸引65个项目报名参赛,在大赛期间专门推出创新创业高峰论坛、资本相亲会、互联网经济人才招聘会等活动,11个项目与投融资公司达成投融资意向共计5650万元。做好电商创业园区复评工作,对已获评的5家电商创业园从制度体系、服务功能、金融支持机制等方面进行考核。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力度,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电商的实际需求,分门别类提供课程,全年共有1702人参加培训。
  【全市创建“余姚无欠薪”动员大会举行】
  3月28日,全市创建“余姚无欠薪”动员大会举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森苗出席并讲话,同时与各有关单位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全市下发《关于深入开展“余姚无欠薪”行动的通知》,要求以创建“无欠薪市”为载体,以实施欠薪易发领域和重点环节治理为抓手,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部门联动、监管高效的治理格局,到2018年年底,基本实现“无欠薪”目标,确保企业工资支付依法规范、欠薪违法行为得到全面治理、劳动者按时足额领取工资、不发生因欠薪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市人社局)
  社会保障
  【概况】
  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2.95万人、21.82万人、15.17万人、36.52万人、26.5万人、27万人,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2%,工伤保险基本实现职业人群全覆盖。
  完善全民社保体系。企业退休(职)人员、被征地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障)待遇稳步提高。实施失业保险城乡一体化政策,全面实现“五险统征”和工伤保险7×24小时网上申报。建立与市民政局、市残联等部门和单位的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掌握贫困人员信息,深入开展社保精准扶贫工作。着力强化社保卡功能,在原7家银行38个服务网点基础上继续新增网点,方便持卡人就近办理社保卡业务,残疾人补贴通过社保卡金融账户进行发放。
  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制定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通知,并出台《社保基金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和《社保基金内控监督检查办法》。加强人员培训,邀请宁波市人社局到余姚授课。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分析和处理机制,根据省社保基金监管软件疑点信息分析,每月对涉及各类社会保险的预警结果经查实确认后进行整改并反馈,委托第三方对2015—2017年各项社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全面推行社保基金安全评估,由各经办机构对基金业务运行、支撑能力、内控制度、资产管理等指标进行自评。
  【“微服务”平台上线】
  6月15日,余姚人社“微服务”平台上线,成为省内人社系统首个综合性“微服务”平台。“微服务”平台以微信服务号为基础,结合微信小程序,打造以“最多跑一次”为核心理念的集微仲裁、微招聘、微培训、微查询、微举报、微发布6个大项、45个子项于一体的移动微服务平台,基本涵盖人社常用和高频业务。群众在手机端即可在线办理相关事项,减少跑腿次数,甚至实现“零次跑”。平台上线半年,访问量突破4万人次。
  (市人社局)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9

《余姚年鉴2019》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2018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2018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浙江省余姚市发展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