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农业·农村·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9》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6115
颗粒名称:
农业·农村·水利
分类号:
F327
页数:
8
页码:
130-1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2018年农业、农村、水利等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农业
农村
水利
内容
农业
【概况】
2018年,余姚市建设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3个、现代农业庄园3个,梁弄百果园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镇旅游精品园区。发展林下经济40余公顷,培育杨梅专业特色村3个、杨梅采摘观光旅游点20个。余姚榨菜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评审,余姚甲鱼申报国家集体证明商标,余姚杨梅等优质农产品在中央电视台七套《乡村大世界》栏目宣传推介。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9个、绿色食品2个,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重大会展17次,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家、宁波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家、宁波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5家,培育乡土专家20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3人。第九届农博会暨第五届中国甲鱼节召开。2018年,在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余姚市以89.77的综合得分位列全省第二。
全年改造和新建绿化面积约315.13公顷,完成平原绿化约125.13公顷,实现四明山森林质量提升约163.33公顷,新植珍贵树种18.6万株。建设省级森林城镇3个、“一村万树”示范村3个、省级生态文化基地1个、宁波市级美丽村庄2个,创建林特体验园、森林健康养生园7个。
年内,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建设省级生态美丽牧场5家、引进新型养殖臭气治理装置DTS系统30套,完成规模场发酵床技术改造提升3家,完成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生态化改造29家,建成菜牛定屠中心并投入运营。
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8%,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100%,集中回收86吨农药废弃包装,处置85.68吨。创新实施主城区公共水域禁渔期制度,查处电捕鱼案件10起。推进渔业“三战”行动,开展联合检查10次,查获违禁渔获物250余千克。开展姚江船屋、违规渔具清理整治,清理网箱456个、地笼369个,整治姚江、慈江船屋49幢。
全力推进农村上地确权工作,通过省数据汇交和宁波验收,完成核对签字确认农户13.33万户,占应确权农户数的99.2%;完成合同签订村222个,占应签订村数的100%;完成合同签订农户13.03万户,占应签订农户数的97.1%,泗门镇湖北村完成权证发放。
【余姚榨菜入选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公示名单】
12月13日,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进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二批)公示,全国共有86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进入公示名单,其中浙江2个,余姚市余姚榨菜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为宁波市第一个入选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余姚市榨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我国最大浙式榨菜生产加工基地,已形成浙式榨菜独特的种植生产、加工工艺和规模化生产,榨菜产业年产值20.5亿元,占全国市场年产值的40%左右,形成相对集中榨菜种植基地约6666.67公顷,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家、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3家、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2家、省级骨干龙头企业2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71.87亿元。
【2018淡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开启】
6月12日,余姚市2018年淡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全市内陆水域中逐步实施。活动共放流了花白鲢、草鱼等鱼苗1000余万尾。增殖放流利用人工方法向天然水域投放鱼、虾、蟹等水生生物苗种以增加种群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渔业资源群落结构,从而达到增殖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目的。
【市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发】
5月29日下午,全市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发仪式在泗门镇湖北村举行,该村20名农户代表获新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副市长黄和庆出席仪式并讲话,泗门镇、凤山街道等10个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和湖北村村干部及承包户代表参加仪式。 【姚江水面清网行动开展】 根据宁波《美丽母亲河创建暨姚江水质提升攻坚行动方案》工作要求,6月26日,市渔政站派执法船对仍存在的姚江河道违规渔具、养殖设施进行摸底调查。27日上午,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人员、协调船只,对下姚江余姚段开展了一次全面清网行动,共清理网箱20余只、网笼50余个。27日下午,市政府召集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负责人举行清障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姚江流域违规渔具、养殖设施清理情况,研究讨论了清障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下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属地各乡镇(街道)继续做好宣传告知、沟通劝导工:作。同时,要求各有关部门继续开展联合清网行动,对各类违规渔具、养殖设施采取零容忍态度,一经发现一律清除。
【全市古树名木普查结果出炉】
3月,全市古树名木普查结果出炉,全市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完成。普查工作自2017年5月起,历时大半年,在乡镇(街道)摸底调查和2012年调查数据基础上,由市绿化办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每株古树名木开展普查建档。工作严格执行《浙江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操作细则》,利用多种手段提高树种鉴定、树龄估测水平,努力发现新增或以往遗漏的树木。在内业过程中,将每一株古树的坐标进行卫片定位比对并逐株修改,确保每一株古树经纬度坐标定位的精度。调查查得全市古树共747株,无名木,其中散生504株,古树群10个、243株:一级古树58株,二级古树101株,三级古树588株。与2012年调查结果相比,个体数量增加64株,古树群增加2个。同时,对古树进行建档。
(市农业农村局)
农业机械化
【概况】
2018年,余姚市创建成为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市),成为全省首批成功创建的2家示范县(市)之一。全年共计投入购机资金总额3097.68万元,累计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09.41万元,其中,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10.42万元,宁波市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3.29万元,余姚市级农机购置补贴配套资金195.7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503台(套),引进推广新型农机50余台(套),补贴受益农户及组织384个。
全年安排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项目资金83万元,实施宁波市级示范项目9个,培育农机作业服务公司2家、宁波市农机示范合作社2家、农机区域性服务中心1家、功能培育1家、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3家。落实省级合作社示范社财政补助资金12万元,创建省级示范社8家。新建智慧农机和农机化示范基地4个,实施宁波市农机科技推广项目1个、余姚农机技术试验应用项目2个。全年共落实农机库房建设资金86.6万元,扶持农机库房建设10家,农机合作社规范化率达到81.3%,居宁波市第一位。引导农机企业与合作社组成多元化维修服务网络,形成区域化、网格化、层次化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全年共开展上路检查149人次,检查拖拉机292台次,纠正违法驾驶行为109人次。检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单位94家次,共发现隐患31起,整改31起。登记外籍拖拉机67台次,驾驶人62人次。受理拖拉机违法销分考试9人次。年内发生拖拉机甲方死亡事故2起,比上年下降3:3%。道路外农机作业无上报事故,无其他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落实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工作,按照“八统一”要求,疏理审批服务事项和其他权力事项13项,全年累计办理审批服务事项4263件次,满意率99.3%,对偏远乡镇实现服务对象办理审批服务事项“一次不用跑”共计2127件次。落实农机政策性保险和拖拉机报废补偿政策,全年累计办理纯农田作业拖拉机政策性保险1729台,联合收割机政策性保险412台,核发保险金额27.6万元。办理拖拉机报废补偿162台,核发拖拉机报废补偿资金49.9万元。
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56期,培训各类农机化管理、技术、作业服务人员3640人次,其中,培训农机化管理人员120人次,培训农机化技术人员120人次,培训农机化作业服务人员3400人次。开展农机化发展交流调研活动,整理撰写调研课题11篇。
【全省农机化工作座谈会召开】
4月8—9日,全省农机化工作座谈会在余姚市召开。会议总结交流2017年工作成效,部署安排2018年工作重点。各市农业局分管领导、农机部门主要负责人及省农机局领导参加会议。会上,副市长黄和庆介绍了余姚市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先进经验和做法。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参观考察了三七市镇田螺山农机合作社、泗门镇康绿农机合作社、阳明街道舜丰畜禽养殖有限公司。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现场会举办】
4月20日,宁波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在余姚市芝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举办全市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现场会暨农机新技术培训班。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利用安装在高速插秧机上的同步精量施肥机,采用机械深施技术,定量、定点、定时将化肥施至秧苗附近泥土下面,在机械插秧的同时同步完成机械施肥。
【全国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演示活动举行】
4月25日上午,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在泗门镇康绿蔬菜(农机)专业合作社举行全国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演示活动。活动现场展示并演示了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相关机具,共有100余人参会。
【早稻收割打捆一体机现场作业演示活动举行】
7月13日上午,在马渚镇瑶街弄村吉生农机合作社承包田内,进行了一场早稻收割打捆一体机现场作业演示活动。该收割打捆一体机可实现早稻收割、稻谷脱粒、进仓出粮、稻秆粉碎、秸秆汇集、打捆吐出一气呵成。
【中国茶叶学会茶机专委会余姚服务站揭牌成立】
9月21日,中国茶叶学会茶机专委会余姚服务站正式揭牌成立,开启国家级学会高端智力服务余姚市茶产业的新模式。该服务站的引进,将为余姚市茶产业发展提供战略咨询、技术攻关、成果转换、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方面服务。
【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现场会召开】
11月22日,由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的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现场会在余姚市田螺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举行。与会人员参观了余姚市田螺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服务设施及装备,听取了余姚市及田螺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关于农机社会化服务有关经验的介绍。
【4个“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创建】
11月27日,市农机局组织专家考评组对2018年新创建的4个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进行现场考评。通过现场环境与机械装备查看及相关资料审核,考评组认定4个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创建合格,4个示范基地包括智慧农机装备示范基地1个、农机化作业与应用示范基地3个。
【3个农机科技推广项目通过验收】
11月29日,市农机局组织专家组对2018年度余姚市3个农机科技推广项目进行验收。3个项目为:由余姚市大盛水产养殖场承担的“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智能化管控系统的引进应用”、由余姚市富凯牧业有限公司承担的“牛场饲料制备投喂机械化技术的试验应用”、由余姚市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白枇杷果园小型机械化管理技术试验应用”。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文件资料、充分质询讨论,认为3个项目验收材料基本齐全,资金使用符合规定,完成了项目建设的预定目标。
(市农机局)
农村工作
【概况】
2018年,余姚市制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编制《余姚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18—2022年)》,成功申报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被推荐为省乡村振兴工作优秀市。年内,新增宁波市美丽乡村合格村28个、示范村5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和美丽乡村风景线2条。新增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3个。落实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意见》,全市38个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村全面完成“消薄”任务。
全年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25个(累计155个),实现行政村覆盖率58.5%,超出年度目标任务8.5个百分点;创建宁波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首创项目村完工90个(其中通过竣工验收40个),累计完成接户4.61万户,分别占项目村总数的81%和需接入农户数的61.2%;36个世行项目村工程全部完成运维移交和项目财务审计。
【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启动】
3月23日,余姚市发布《余姚市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方案》,随后召开全市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正式启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同时,建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领导小组,明确到2018年年底,村级信息服务站(益农信息社)覆盖全市80%以上行政村,每站至少配备1名信息员;建立起“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的推进机制。
【全市首个农耕文化展示馆挂牌】
年内,全市第一个农耕文化展示馆在低塘街道历山村正式挂牌。2016年,低塘街道历山村投入30余万元,在历山厢记弄张氏古宅聚和堂设立农耕文化展示馆,以传统农具、生产工具、部分生活用具等为主。2017年年初,该展示馆被市委宣传部授予“余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2017年,历山村结合村文化礼堂第二期扩建工程,投入80余万元,在村文化公园重新规划建设农耕文化展示馆。同时,历山村公开征集各类传统农具、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用于展馆陈列。该展馆有风车、石磨、牵车、箩等各类农业生产实物器具约200件。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通过宁波市综合验收】
9月29日,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95.22分通过宁波市综合验收,并被定为优秀等次。宁波市检查验收组分组赴市“确权办”和泗门镇湖北村、海南村、万圣村,马渚镇渚北村、乐安湖村检查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随后,各验收组召开碰头会,进行评分,并将验收意见进行了反馈,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农村淘宝”项目启动】
10月18日上午,全市召开“农村淘宝”项目动员大会。会上,市商务局、市旅游局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签订合作协议,“农村淘宝”项目在全市全面启动。会议要求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通过优化办理流程、引导物流企业在农村设立服务网点、推动“智慧支付”应用、加大优质内容宣传等措施,提升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积极性,吸引更多高层次电商企业和人才落户余姚,切实把“农村淘宝”项目建设成为一项惠农、便民的好工程。
【横坎头村首次亮相全国农交会】
11月11—12日,由农业农村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以“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湖南长沙举办。“浙东红村”横坎头村在浙江综合展区乡村振兴馆亮相。这是横坎头村首次亮相全国农交会,重点展示了“浙东红村”多年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思路发展农村旅游取得的成效。
(市农办)
水利建设
【概况】
2018年,在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方面,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的导流明渠兼临时航道工程建成并启用,瑶街弄调控枢纽主体工程全面实施:陶家路江整治三期工程完成1000米河道主体部分施工;姚江城区段堤防加固三期工程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围涂造地工程建设方面,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四期工程主要实施3个项目,完成临浦江水土保持绿化工程,横塘北顺堤标准海塘工程完成92%的工程量,湖北北块吹填加高工程及临时排水工程基本完成。临海北块造地工程分为两个标段,临海北Ⅰ标已完工,临海北Ⅱ标完成工程量的90%。面上水利项目实施方面,开展镇村水环境整治,基本完成泗门镇水环境整治(一期)和9个村的生态河道整治;2016—2018年实施清淤650万立方米,实现“十三五”的五年任务三年完成;出台《余姚市农民饮用水工程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完成投资580万元,受益人口2400余人;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公顷。
【城北圩区候青江排涝泵闸工程机组启动通过验收】
4月4日上午,宁波市发改委组织召开候青江排涝泵闸工程机组启动验收会议。通过现场检查工程建设情况,听取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和质量评定意见,会议认为余姚城北圩区候青江排涝泵闸工程的机组及辅助设备安装按批准的设计内容完成,施工安装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机组启动试运行正常,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技术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一致同意余姚城北圩区候青江排涝泵闸工程通过机组启动验收。
【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导流明渠兼临时航道具备通水、通航条件】
3月28日,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I标段导流明渠兼临时航道水下部分具备通水条件验收会议召开。会议认为,该导流明渠兼临时航道水下部分已按要求完成施工任务,工程质量合格,同意具备通水条件验收。
4月27日,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导流明渠兼临时航道具备通航条件验收会议召开。会议认为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I标段导流明渠兼临时航道已按要求完成施工任务,工程质量合格。制定了航道转换保障方案,落实了航道转换期间安全措施,布置了警戒船只,设立了警示标志灯,具备通航条件,同意通过导流明渠兼临时航道具备通航条件验收。
(张洁)
水政水务
【概况】
2018年,市水利局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工作,做好“八统一”标准化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全年共办理审批事项286件。全年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33起,拆除违章建筑2726.5平方米,恢复水域面积约1149平方米。“一大三中”水库管理单位落实昼夜水陆巡查制度,及时制止劝离向水库倾倒垃圾、钓鱼、捕鱼、烧烤、游泳等行为,确保供水安全。全年累计完成135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完成全部198个水利工程划界方案编制和界桩埋设工作。年内,获宁波第六届水利“大禹杯”金奖。
【水利工程限权划界工作全面完成】
8月30日,市唐田二级水库等128个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方案获市政府正式批复,全市“十三五”期间水利工程标准化名录内的水利工程限权划界工作全面完成。全市根据批复方案以及水利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工程结构、工程规模等实际情况,在水利工程划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设置界桩和禁止类行为公告牌,并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示公告。
【隐溪河入选宁波市级“美丽河湖”】
经过宁波市水利局和宁波市治水办(“河长办”)约3个月的筛选,宁波市首批15条市级“美丽河湖”名单出炉,余姚市隐溪河位列其中。隐溪河全线长5.76千米。近年来,大隐镇围绕“环境再升级,水质再升级,防洪标准再升级”的目标,对隐溪河进行了立体化的改造。2006—2018年,共投入资金4200余万元,在保留隐溪河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围绕河道景观、防洪砌坎、隐溪大闸等内容进行全面改造。
【“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开发与推广”获全国农业节水科技三等奖】
9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2016—2017年度全国农业节水科技奖颁奖大会上,市农村水利管理处主持的“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获得全国农业节水科技三等奖。
市农村水利管理处通过把技术经济学与价值分析方法应用于喷滴灌设计,创新理论,优化技术,形成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共获6项发明专利,并在2013年获国际灌排委员节水技术奖。该技术让工程造价从每亩1600~2400元降到每亩800~1500元,主要应用于竹笋、杨梅、水稻(育秧)等30多种作物,还创新应用于猪、兔、羊、鸡、鸭、鹅、鱼、石蛙、蚯蚓等养殖场降温、消毒、增氧。
(张洁)
水文
【概况】
2018年,全市水雨情特征总体正常,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降雨偏多,属降水偏丰年份:二是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山区多于平原,汛期多于非汛期;三是入梅偏迟,梅雨期偏短,梅雨量偏少:四是台风影响次数偏多,过程雨量一般,影响较轻;五是局地短时强降雨过程明显,短时降雨强度较大:六是年末连续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降水量偏多;七是水库、河网水情态势稳定,蓄水安全。
【雨情】
2018年,全市面平均降水量为1758.2毫米,较常年同期均值偏多12.9%,比上年同期略微偏多。从降水空间分布上看,全市各区域年降水量为1100~2200毫米(据全市84个遥测雨量站实测资料统计),总体表现为南多北少、汛期多于非汛期。其中陆埠、梁辉水库南部山区和大岚等部分地区最大,降水量在1800毫米以上,个别站点超过2100毫米,最大站为大岚镇夏家岭站,降水量为2167.2毫米;中部姚江平原地区相对较小,降水量为1400~1800毫米,城区余姚站降水量为1697.8毫米;北部滨海平原地区最小,降水量为1100~1600毫米,最小站为泗门镇老陶家路闸站,降水量为1143.0毫米。
【水情】
2018年,全市水库、河网水情基本正常,除第18号台风“温比亚”影响期间,水库、河网出现较大幅度上涨,4座大中型水库、部分小(1)型水库和部分河网出现短时超警戒外,其余绝大部分时间均保持在警戒水位以下运行。四明湖水库年最高水位15.92米(5月11日),梁辉水库年最高水位44.29米(3月9日),陆埠水库年最高水位46.51米(8月17日),双溪口水库年最高水位64.28米(3月7日)。平原河网特别是姚江干流余姚站和丈亭站共出现5次超警戒过程,分别是在5月8日、7月6日、8月17日、8月26日和9月17日,其中在8月26日强降雨期间,余姚和丈亭两站出现年度汛期最高水位,分别为2.26米和2.23米。
(张洁)
防汛抗旱
【概况】
7月以来,“玛莉亚”“安比”“云雀”等5个台风先后影响余姚。其间,市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指挥部及早部署,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5次,启动防台风Ⅲ级应急响应4次,发出各类通知文件29份,通过短信预警平台发布预警短信10700余条。应急响应启动后,各地各部门按照预案要求,开展各项台风防御工作。5次台风未对余姚造成大的影响,全市汛情平稳。
【防汛管理APP操作使用演练开展】
4月3日和6月21日,市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开展防汛管理APP操作使用演练。第一次演练过程模拟了2018年第4号台风“艾云尼”影响余姚的情形,市防指按照防汛防台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第二次演练过程模拟了2018年第7号台风“派比安”影响余姚的情形,市防指按照防汛防台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两次模拟演练中,镇级防指指挥和村级主要负责人收到响应消息后及时进行转发,村级工作组人员和网格责任人按照预案要求通过防汛管理APP上岗履职。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镇级防汛责任人、镇级防指成员、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村级防汛责任人、工作组人员和网格责任人共2900余名防汛责任人参加演练。
【余姚参加宁波市“防汛防台2018”实战演练】
7月18日上午,宁波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举行“防汛防台2018”实战演练。演练采用象山、余姚、江北三地现场演练方式,并通过防汛视频会商系统进行全程直播。演练模拟了第14号台风“飞燕”在浙江省中北部沿海登陆,正面袭击宁波,且台风登陆后,普降大暴雨,并恰逢沿海天文大潮,形成风、雨、潮“三碰头”。演练科目有台风灾害预警发布、岛上群众和海上养殖人员避险转移、防洪堤应急加高加固、水上船只漂移撞桥、人员落水等多种场景,其中余姚分现场演练的科目有防汛组合挡板安装、气囊支撑坝启用和在建工地深基坑透水抢险。市水利技术服务队、水利工程抢险队、排水公司抢险队、中车公司组合挡板安装队伍和市水利局、市住建局等部门有关工作人员共100余人参加演练。
(张洁)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9》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2018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2018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浙江省余姚市发展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