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农业·农村·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8》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5856
颗粒名称:
农业·农村·水利
分类号:
F327.55
页数:
9
页码:
137-145
摘要:
本文记述2017年,余姚市农业、农村、水利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概况、农业机械化、农村工作、水利建设、水政水务、水文、防汛抗旱。
关键词:
余姚市
农业
农村
水利
内容
农业
【概况】
2017年,全市种植小麦2800公顷,亩产约260千克,比上年增加57千克。早稻种植面积约4133.3公顷,亩产460千克,属历史高产年份。晚稻面积约15733.3公顷,亩产约570千克。蔬菜实收面积约为17533.3公顷,同比减少3%,总产量70.8万吨,同比增加23.6%,总产值1O.54亿元。林业可实现产值9.53亿元,其中茶叶产值1.67亿;杨梅产值3.8亿元,增幅5.6%。全市水产产值约5.47亿元,水产品总产量2.35万吨,均较上年略有增长。尚存海洋渔船27艘,捕捞量为1400吨。全市全年肉类总产量约为2.86万吨,同比减少14.6%;畜牧业产值7.2亿元,同比减少31.4%。
全市改造和新建绿化面积约385.27公顷,新植珍贵树种24.6万株,完成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约273.07公顷。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森林村庄6个、省级生态文化基地1个。
创建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十百千”工程示范主体,建设示范区1个、示范点14个。开展第四轮畜禽综合治理,拆迁关停畜禽养殖场700家,拆除棚舍面积32.1万平方米,投入财政补偿资金8195.45万元。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线上监控,落实市、镇、村三级联动网格化监管员401人,生猪存栏50头以上、牛存栏5头以上养殖户,实现线上线下全程监控。集中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80吨,销毁60吨。
申报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评定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创建宁波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家。申报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宁波级6家,余姚级8家。组织各类农业培训班、观摩会50余次,受训2350余人次。新申报无公害产品20家,完成无公害产地换证48个,无公害产品换证68个。
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约1.98万公顷家庭承包经营耕地的实测工作(实测面积约2.1万公顷),占应测面积的99.8%。完成测绘村数222个,占99.1%。审核签字确认农户数13.95万户,签字确认率90.9%。完成公示村数202个,占应公示村数的90.2%。完成合同签订农户数1.95万户,占应确权农户数的12.7%。完成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批42个。农信担保业务覆盖18个乡镇(街道),50余个行政村,在保余额4296万元,同比增长27%。
组织三期农技人员继续教育班,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观摩会50余次,受训人数2350次,组织开展大型农业科技下乡5次,接受咨询800次,共发放各类资料1300余份。
【罗氏沼虾养殖拉开序幕】
3月21日,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奔赴市青丰水产养殖场,现场指导开展罗氏沼虾第一批苗种放养,利用锅炉加温保持大棚水温在25℃~26℃,进行中间培育,提高苗种成活率。此次,共放苗320万尾,5月投放到外塘进行高效养殖。市青丰水产养殖场于2016年开始尝试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在南美白对虾产量不高的情况下,收获罗氏沼虾每亩175千克。
【市智慧渔业在线监测系统服务试点通过现场验收】
6月19日,市水产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点安装于市冷江鳖业有限公司的一套智慧渔业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效果用哈希多参数水质分析仪进行比对,认为该系统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可有效反映所测池塘养殖水体水温、溶解氧和pH值的实际情况。在线实时监测智慧渔业系统的建立,使养殖户通过现场监控中心,或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信息终端,实时掌握养殖水质环境、水产行为、气象等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息及水质预警信息,并可以根据监测结果,实时调整控制设备和饲料投喂设备等。
【市首本林权不动产登记证书发出】
6月27日,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窗口为大岚镇后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颁发林权不动产登记证书。这是全市首本林权不动产登记证书。余姚成为宁波市第一个实施土地、房屋、海域、林权“四证合一”不动产登记的县(市、区)。5月起,全市开展林权不动产登记准备工作,在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与农林、测绘等相关单位沟通协调、调查摸底,并进行多次交流研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颁证。
【渔船固定式定位仪安装】
7月,市渔政管理站在泗门渔船临时停泊点对全市27艘海洋小型渔船安装了新一代“渔船固定式定位仪”。它由太阳能供电、GPS定位、移动无线网络传输组成,具有不可拆卸功能,实现一机一船的身份识别,对在港渔船的实时定位监控,同时,能够提供船舶一年的航行里程统计数据,管理伏休期船舶情况、船员身份管理等。
【《四明湖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通过评审】
8月30日,《四明湖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由市农林局组织召开。评审会上,国家林业局华东院就《四明湖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规划工作的总体建设思路、总体目标、功能区划、主要内容、保障措施、项目效益及实施计划进行汇报。与会领导和专家听取汇报后与编制小组人员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经专家组讨论研究决定,《四明湖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评审通过。
【中泰(余姚)生态农业园项目签订土地租赁协议】
12月25日上午,中泰(余姚)生态农业园项目在市农林局举行土地经营权租赁合同签约仪式,项目由市现代农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与泰国正大畜牧投资(北京)有限公司签订。中泰(余姚)生态农业园作为市政府重点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对接协商,双方达成合作意见。生态农业园位于余姚市滨海现代农业先导区,规划经营土地面积2000余公顷,总投资17亿元,项目定位“江南海田·生态绿洲”,目标打造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
2017年底,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2%。年内出台《余姚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成立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各乡镇(街道)作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责任主体。
河姆渡镇开展茭白草有机化利用,由余姚信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该镇试行茭白草有机化利用。全年累计收集处置茭白草5000余吨,加工生产的有机肥直接销给山区的茶农、果农。加强姚北片种植区域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姚北3个大型牛羊养殖场累计消纳农作物秸秆1.68万吨。
(市农林局)
农业机械化
【概况】
2017年,市政府出台《余姚市农机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余姚市创建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实施方案》等农机化发展指导性文件。全年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25.18万元(报废更新补贴4.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07.60万元,宁波市资金220.13万元,余姚市资金193.35万元,引导农户投资2130万元,受益农户348户,开展农机专项资金监督检查3次。截至年末,全市实现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3%,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4%,高效植保机械化率65%,机械化烘干率81%。成功创建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市),成为全省首批成功创建的2家示范县(市)之一。
全年补贴购置农业机械462台,其中特色产业机械255台。推广无人植保飞机14台,无人机总量达到20台;引进新型筑埂机5台;推广山区适用小型水稻脱粒机70台;引进、试用热风炉烘干设备5台,完成首期热风炉应用技术培训30人:开展超级稻机械精量穴直播示范应用553公顷;首推水稻插秧施肥一体机使用技术试验;开展不等距8行水稻插秧机作业对比试验。三七市镇田螺山农机合作社、阳明街道芝丰农机合作社完成宁波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333公顷;马渚镇庆德农机合作社实施水稻机插“1+N”叠盘育供秧示范项目,年供秧大田面积267公顷;黄家埠镇实现高粱收获机械化作业率超过50%;低塘街道、黄家埠镇、河姆渡镇建成粮食烘干联合输送装置4套。全年组织各类农机培训80期,培训各类农机化人员5017人次,其中列入市政府十项民生实事工程的新型农机实用人才培训809人次。举办宁波市首届农机中级维修工培训班,21人取得资格证书。秸秆机械化处理、资源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加快新型农机示范推广 助力特色农业增效》项目获2017年度政府工作创新三等奖;成功创建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成为“2017年余姚市智慧城市建设十件大事”之一。
全年市财政安排50万元,用于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智慧农机示范基地及农机化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创建油菜和西兰花农机农艺融合点各1个;建成核心面积26.6公顷的鲜玉米和毛豆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区各1个;实施宁波市农机科技推广项目2个;首次引进竹笋烘干设备1套,单日可加工春笋5000千克,降低生产成本近50%。宁波市下拨40万元,用于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以及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的创建工作,新建智慧农机装备示范基地4家,农机化作业与应用基地6家。全年完成“企社共建”合作社3家;拓展碾米、包装等农机经营服务产业链合作社7家;建立“2+N”农机综合服务中心4家;5家宁波市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农机维修网点从三级资质升格到二级。全市共有农机合作社71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6家,合作社联合社、联合会各1家,农机维修网点62家,农机服务组织承担全市90%以上农田机械作业。全年共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机械72台次,完成跨区作业面积5134公顷,收入700万元。
全年共开展上路检查140人次,检查拖拉机312台次,纠正违法驾驶行为107人次。检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单位86家次,发现隐患25起,整改率100%。登记外籍拖拉机63台次,驾驶人58人次,处罚拖拉机驾驶人违法行为23起,暂扣证件17本次,暂扣脱检拖拉机6台、无牌拖拉机1台,纠正违章驾驶行为84起,受理拖拉机违法消分考试6人次,发放安全宣传资料500余份。开展农田农机作业检查46人次,检查作业农机62台次,免费实地检验农机2300余台次。全市农机安全事故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以内。公开“最多跑一次”事项7项,印发办事服务指南5000份,累计办理审批服务事项1400余项。开展“一次不用跑”服务事项,全年共办理“一次不用跑”服务事项2156件。办理政策性保险纯农田作业拖拉机1672台、联合收割机435台,补贴资金27.4万元;办理政策性报废拖拉机194台、报废补偿资金54.9万元。
【首个以合作社为主体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成】
1月初,由齐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实施单位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在牟山镇粮食功能区内落牌,这是余姚市首个以合作社为创建主体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示范区共建面积346公顷,具备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等功能,示范区实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3%,机耕、机收率100%,机栽率77%,机械植保率71.4%,秸秆还田率99%,机械烘干率79%。
【浙江农业之最水稻机插擂台赛举行】
4月19日,浙江农业之最水稻机械插秧擂台赛在马渚镇瑶街弄村举行,来自浙江各县市的24支代表队参加角逐。参赛选手们用统一规格的六行9寸机机型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在一块面积约为0.23公顷的方块田内进行比赛。比赛还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评委们,通过对选手们的参赛作品的株距、插秧深度、平均每穴株数、邻间行距、漏插率、漂秧率、直线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比。最终评出一、二、二等奖若干,分别获得5000元、3000元、1000元奖金和“浙江省水稻机械插秧技术能手”称号。余姚人余军林用时26分30秒完成0.23公顷的机插作业,综合得分93分,获得冠军,成为此次浙江农业之最。
【水稻插秧施肥一体机使用技术试验成功】
6月7日,宁波市首推的水稻插秧施肥一体机使用技术在阳明街道的市芝丰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试验成功。此次试验是利用装配在久保田高速插秧机上的龙舟同步精量施肥机的联合体,在机插秧的同时创造性地完成施肥。此次试验融合农机和农艺,通过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技术与水稻机插常规施肥技术的对比试验,探索适合宁波地区农艺需求的水田节肥增效技术。该试验属中央财政扶持试验项目,分5个试验田块。项目通过对插秧施肥一体机的性能测试、秧苗生长情况的跟踪、产量的比对,评定其作业质量。
【3个示范项目通过考核验收】
9月27日,由鸿盛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的鲜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和康绿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的毛豆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通过专家组考核验收。11月14日,由庆德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承担的水稻机插“1+N”叠盘育供秧示范项目通过专家组考核验收。专家考评组现场查看相关机械设备,听取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对项目资料进行查阅核对,认为3个项目资料齐全,示范面积和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项目要求,示范效果明显,3个项目均达到优秀等级。
【2个宁波农机科技推广项目通过验收】
11月22日,由市农机局年度申报的2个宁波市农机科技推广项目通过专家组考核验收。2个项目分别是鹿亭高山竹笋专业合作社承担的《春笋机械化烘干技术的引进应用》及宁波市姚江源机械有限公司承担的《夏秋茶加工关键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专家组通过听取情况汇报,查阅文件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两个项目验收材料齐全,资金使用规范、合理,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各项要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
【余姚市创建成为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
12月5日,由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副调研员蔡朝永带队的考评验收组,到余姚开展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创建考评验收工作,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通过余姚创建浙江省“机器换人”示范市考评验收。余姚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为宁波市唯一。
(市农机局)
农村工作
【概况】
2017年,全市新增美丽乡村合格村27个,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和美丽乡村风景线2条(通过初验)。年内农业综合开发推进。新启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4个,治理面积2060公顷,共有7个贷款贴息项目符合资金结算要求,获得贴息资金442万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进展。制定“1+12”抓落实行动方案,各子方案均落实到位,并按规定时间节点推进。选派第十一批农村工作指导员392人,其中宁波市派26人(包括4名科技特派员),余姚市派166人(包括92名金融指导员),开发区及乡镇(街道)200人。组织农指员参加宁波市“最美农村工作指导员”评选活动,7人获得宁波市“最美农村工作指导员”荣誉称号。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展开试点。明确垃圾分类“3+1”模式(即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79个村开展垃圾分类,并在鹿亭乡、大隐镇15个村试点农村生活垃圾机器堆肥。污水治理取得进展。全市114个首创项目年底完工60个(年度目标任务为50个)。36个村世行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基本完成竣工验收及审计。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进入入户登记阶段】
1月1日起,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进入正式入户登记阶段。此次农业普查主要目的是查清农村地区“人、地、业、居”新情况,普查标准时间点为2016年12月31日24时,主要对象为全市境内的农业经营户、农业经营单位、居住在农村且有确权(承包)土地的住户,列入农业普查范围的村(居)民委员会、乡镇(街道)等。经过前期的清查摸底,此次农业普查全市共设1972个普查小区,普查对象16.8万户,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1545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单位1260余家,入户登记持续到3月。
【28个政策性农险品种开设】
2017年,全市新开设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28个,总险种达70个,在全国率先实现主要农产品保险全覆盖。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农民群众战胜自然灾害、实现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2016年,余姚在全省率先推出茶叶、杨梅气象指数保险,使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达到42个。其中,种植业参保52287户,保险金额7.9亿元,保费收入2920万元:养殖业参保49户次,保险金额2.9亿元,保费收入680多万元。在战胜三次台风和小麦赤霉病等灾害中,种植业理赔3010万元,养殖业理赔680多万元。2017年,全市推出榨菜、樱桃气象指数保险和甲鱼养殖保险,新开设的28个农险品种中,各类农业机械机损险、人员短期意外险、第三者责任险达到13个,为全国最多。此外,还增加农业从业人员短期人身意外险、家庭农场综合保险等新品种。
【农林产业项目首批补助发放】
根据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四明山区域发展生态旅游和农林产业奖励实施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市农林局、市财政局公布首批列入补助的农林项目名单,大岚天雾茶厂在新昌新开设瀑布仙茗经销门市部、屹诚花果专业合作社精品经济果园观光园和蓝莓种植基地建设、鹿亭乡白鹿村农业精品观光园建设、梨洲街道屹立茶厂新品种茶叶基地建设等一批项目得到总额45.56万元的补助,这是余姚市鼓励四明山区域生态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之一。
【四明山区域污水零直排工程全面启动】
8月,随着乡镇污水收集工程(四明山区域四乡镇)项目通过立项审批,市山区污水零直排工程全面启动。项目涉及梁弄镇、四明山镇、鹿亭乡、大岚镇共4个四明山区域乡镇,计划铺设DN75~DN300污水管约162千米,修复雨水管道约8千米,新建人工湿地处理设施27处、污水提升泵站15座,预计投资1.49亿元。该工程由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负责立项和资金筹措,具体项目建设委托各乡镇实施。
【余姚市创建成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
9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17年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名单,市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榜上有名。余姚是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全国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县市,已形成榨菜、西兰花、青刀豆等特色和优势蔬菜产业,年出口额超2800万美元。2016年12月起,市政府启动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推动、全民行动”的工作机制,建成企业诚实守信、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学有效、产业配套完整的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
【加强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新政出台】
年内,市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明确市、乡两级政府耕地占补平衡责任,提高建设高质量水田价格标准,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通知》自2017年11月1日起执行。
【农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启动】
年内,市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该行动计划的目标要求是:到2020年,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农机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持续开展,农机安全预防机制、农机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健全,农机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显著提升,较大以上农机事故有效遏制,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平稳向好,与2017年相比,全市农机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要分别下降30%。同时,明确主体责任,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农机手安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加强拖拉机年度检验和报废淘汰,上道路拖拉机存量下降至1200台;农机安全生产检查监督制度健全,农机安全防控能力和事故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互通加强,平安农机建设进一步深化。
(市农办)
水利建设
【概况】
2017年,在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全市提前开工建设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陶家路江三期整治工程和城区堤防三期加固工程,基本建成城区堤防一期、二期加固工程,陶家路江二期整治工程,城北圩区候青江泵闸工程及四明湖水库下游河道(余姚段)整治一期工程。四期围区横塘南块造地工程全面完工,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四期工程完成临海北块土方吹填加高工程。在面上水利项目方面,实施宁波市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整治农田灌排河道9.58千米;完成5个乡镇(街道)、8个村的农民饮用水提升工程,受益人口8080人;完成河湖库塘清淤235万立方米;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27.4公顷,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开展镇(村)级水环境整治,完成黄家埠水环境示范镇二期建设和9个村级水环境整治;完成小曹娥片区的2条断头河打通工程;加强生态调水工作,全年累计调水11658万立方米。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接受水利部督导检查】
5月26日,水利部督导组张永健一行对市2017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督导检查。此次督导工作,通过座谈会、工程资料查阅及实地检查等方式开展。督导组认为余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起步早,推进有力,对余姚采用“先建后补”“建管一体化”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给予肯定。
【姚江干流防洪整治工程项目档案通过验收】
11月,由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水利局、余姚市档案局组成的工程档案专项验收专家组对姚江干流防洪整治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专项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检查后,验收组组长毛凌翔在反馈会上对该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给予肯定,同时对后续需完善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最后,验收组专家一致同意姚江干流防洪整治工程项目档案验收通过。
水政水务
【概况】
2017年,全市涉及水利部门办理的审批件均实现“最多跑一次”目标,并全面开通网上申请服务及快递寄送服务。基本构建完成“2+2+X”水利工程标准化政策制度体系,完成78个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超额完成原定计划,其中省定的34项目标任务全面通过验收。年内按照新标准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建立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的河道保洁季度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抓好“无违建河道创建”工作,加大水政执法力度,全年共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60余起,其中立案查处1起,拆除涉水违章建筑2886平方米,恢复水域面积8705平方米。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宣传活动开展】
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届“中国水周”。3月18日上午,市水利局在泗门镇汝湖公园组织党员、团员等志愿者开展“加强水域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户外宣传活动,通过现场咨询、播放视频、分发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水法知识宣传。活动过程中,市水利局为市民分发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展示近几年全市查处的占用河道、乱倒泥浆入河、非法取水、危及水利工程安全等案例。
【《基于生态环境的水闸群联合优化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省水利科技创新奖】
3月20日,省水利厅公布2017年省水利科技创新奖项目名单,由市水利局与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共同承担的《基于生态环境的水闸群联合优化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二等奖。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水闸生态调度创新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开展以来,已发表论文10篇,培养了2名硕士研究生,6人晋升职称,其中3人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双溪口水库通过标准化管理省级验收】
1O月26日,省水利工程标准化验收组对市双溪口水库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进行考核验收。经过水库工程实地考察、资料查阅和质询、听取创建汇报、验收评定等考核步骤,双溪口水库标准化管理以91.5分通过考核验收。
【隐溪河创建宁波市“五水共治”典型示范河道通过验收】
12月13日,市水利局会同市发改局等相关部门对创建宁波市“五水共治”典型示范河道的隐溪河进行验收。根据《宁波市五水共治办领导小组办公室治污水工作组关于要求报送典型示范河道的通知》,2015年,市水利局确定大隐镇隐溪河作为宁波市“五水共治”污水治理典型示范河道。位于双溪口水库下游的隐溪河,是大隐的母亲河、双溪口水库的主泄洪河道,起点位于双溪口大坝,终点位于隐溪河姚江出口,全长5757米,途经3个行政村。大隐镇根据总体方案,主要完成三大新建项目:隐溪河堤防绿化美化工程,河道清淤工程,防汛通道、护岸及附属工程建设。
水文
【概况】
2017年,全市水雨情特征总体正常,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降雨总体偏多;二是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梅汛期多于台汛期;三是梅雨偏重,入梅和出梅偏早,梅雨量偏多;四是台风影响次数与常年持平,局部影响较重;五是双台风在同一地点登陆,间隔时间短,历史罕见;六是台风登陆最远,影响历史罕见;七是水库水势基本平稳,蓄水安全;八是河网水位受台风影响,出现超正常水位,汛情明显。
雨情 2017年,全市面平均年降水量为1681.9毫米,较常年同期(1519.5毫米)偏多10.7%,相比前两年有所减少。据全市80座遥测雨量站实测资料统计,各站年降水量在1300~2100毫米左右,为降水偏丰年份。从降水时空分布看,总体表现为南多北少、汛期多于非汛期。其中陆埠、梁辉水库南部山区和大岚等部分地区最大,绝大部分站点在1700毫米以上,个别站点超过2000毫米,最大站为梨洲街道张公岭站,降水量为2097毫米;姚江和滨海平原地区相对较小,绝大部分站点在1600毫米以下,个别站点低于1400毫米,最小站为丈亭镇烂蛇弄站,降水量1327毫米。
水情 2017年,全市水库、河网水情总体正常,除第20号台风“卡努”影响期间,部分河网出现超保证水位和部分小(一)型水库出现超警戒水位外,其余绝大部分时间均维持在汛限水位以下运行。4座大中型水库除梁辉、双溪口水库在短时略超警戒水位外,四明湖、陆埠水库全年均保持在汛限水位以下运行。四明湖水库年最高水位15.65米(5月3日),梁辉水库年最高水位45.05米(12月3日),陆埠水库年最高水位46.14米(10月22日),双溪口水库年最高水位63.53米(4月13日)。相比水库,河网水情发展较为明显,特别是西上河区部分河网和姚江干流,在“6·11”梅暴雨、“9·23”强降雨和台风“卡努”影响期间,河网水位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且涨幅较大,防汛形势较为严峻。
防汛抗旱
【概况】
2017年,全市重视防汛防旱工作,在汛前开展安全检查和整改。一方面防范强降雨袭击。6月9日进入梅雨期后,全市降雨过程增多,降雨强度增强,出现2次较为明显的强降雨过程,分别于6月12日23时30分和6月24日14时启动防汛Ⅳ级响应。防指办及时通过电话、短信预警平台向有关防汛责任人发出预警信息,要求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巡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排除,确保安全。另一方面防御台风影响。2017年汛期,台风“纳沙”、“泰利”和“卡努”对全市产生外围影响,其中第20号台风“卡努”影响期间,全市普降暴雨、大暴雨,过程面雨量为152.1毫米,整个影响过程从10月14日至17日持续三天。水库因前期水位均较低,水情平稳,全市4座大中型水库均保持在警戒水位以下运行。
【山洪灾害防御救援演练开展】
7月11日上午,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在梁弄镇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防御救援演练”。此次演练主要有山洪预警发布、危险区域人员转移、溪道除险、应急救援、医疗急救、救灾物资输送、受灾人员安置等内容,民兵水上应急分队,水利抢险服务队,梁弄镇镇、村干部服务队(梁弄镇人民政府),市长三角公益救援中心,战狼户外公益救援队,梁弄镇医疗救护队6支抢险救援队伍参加演练。
【市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大纲通过审查】
8月9日,省水利厅、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宁波市防指办、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余姚市水利局、市防指办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对市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大纲进行审查。与会专家听取洪水风险图编制承担单位的汇报,并进行讨论,一致同意余姚市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大纲通过审查。会议认为承担单位提交的编制工作大纲技术路线正确,洪水风险分析方法合理,工作内容全面,符合余姚实际,可作为下阶段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的依据。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2017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2017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浙江省余姚市发展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