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2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5672
颗粒名称: 文化遗产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3
页码: 228-2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9年余姚市文化遗产情况的具体介绍,主要介绍了概况、巍星路窖藏考古成果特展举办、姚剧《王阳明》在浙江多所大学上演、“非遗·风物主题市集”举办、通济桥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明故里”和“阳明故居”商标获国家认可等。
关键词: 余姚市 文化 文化遗产

内容

【概况】
  2019年,余姚市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申报文本和宣传片呈报至浙江省人民政府。配合规划等部门做好“阳明古镇”项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的前期调研。举办2019余姚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系列宣传活动仪式暨“博物馆进社区”主题活动,发布《名城之歌》。
  积极做好河姆渡遗址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完成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项目单一性来源采购,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签订合同,规划编制组完成对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和鲻山遗址现场踏勘。完成考古勘探和河姆渡原始生态园生物多样性调查两个项目招标。配合做好考古发掘工作,巍星路窖藏考古发掘项目获2018度浙江省考古重要发现。加强对余姚市建设用地出让考古前置管理,完成国土部门46处出让地块关于地上文物保护和地下文物考古调查和勘探的意见反馈,完成《余姚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划拨)考古前置实施方案》的起草。10月,正式开始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同时配合做好河姆渡文化核心区考古调查。
  充分发挥文博宣教功能,余姚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王守仁故居等教育基地共接待观众约120万人次。余姚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8次,其中巍星路窑藏考古成果特展吸引观众超7万人次。博物馆宣教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完善、丰富,春节期间推出“阳明故居过大年——金猪闹春送祝福”系列活动,其中参与“寻找阳明像”活动的游客10万余人次。王守仁故居举行首届小学入学新生“开笔礼”活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开发“七千工坊”大课堂深受学生喜爱。出台《促进余姚市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加大对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力度。
  文物保护工作扎实开展。10月16日,通济桥被核定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姚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增至8处。实施15处文保单位(点)的抢修或维护保养工程。做好文物消防安全检查、督查、督办,认真落实各项安全工作措施,发挥人防、物防、技防的综合作用,确保安全无事故。9月,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余姚召开“智慧文保”工作现场会,余姚市文物保护所的“智慧消防工程”作为优秀案例向全大市文博单位推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完成第六批余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和宁波市级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三位一体”评估。组织非遗项目参加第十届中国余姚·河姆渡农业博览会、宁波“阿拉非遗汇”、“甬上风华”宁波非遗精品展等活动。依托艺术联盟举办剪纸、竹编、粉塑等非遗课堂200多期。举办“姚剧文化周”、“阿拉非遗赶集会”元宵活动、非遗进景区等形式多样的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余姚土布制作技艺衍生品(梅兰竹菊)入选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推荐名单,木偶摔跤参加“非遗薪传”浙江传统舞蹈展演展评活动,姚剧参加“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展演活动。姚剧《王阳明》赴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演出,深受大学生观众好评。姚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沈守良口述史由浙江摄影出版社正式出版。
  【巍星路窖藏考古成果特展举办】
  1月31日,“宝见古城”宁波·余姚巍星路窖藏考古成果特展在余姚博物馆开幕。31件(组)青铜器、瓷器、铁器、锡器等出土文物在经过一系列发掘、提取、清理、修复、论证工作后与市民见面,展览持续到5月31日。作为宁波市域范围内首次发掘的古代窖藏遗迹,巍星路窖藏的发现发掘,是余姚城市考古的里程碑事件,被评为2018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之一。1月25—26日,央视《探索发现》栏目聚焦余姚巍星路窖藏发掘。
  【姚剧《王阳明》在浙江多所大学上演】
  5月8日,由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姚剧历史剧《王阳明》登上浙江大学紫金港剧场的舞台,这是该剧首次走进高校。该剧已获得8个奖项,还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地方戏之窗》栏目全剧播出。5月9日,该剧在浙江工商大学进行了演出。
  【“非遗·风物主题市集”举办】
  6月15日,由市文广局主办的余姚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之“余姚非遗·风物主题市集”在万达广场举办。活动现场设置文化创意、传统美食、互动非遗、旅游推介、智能科技等区域,汇集20余家参展单位。
  【通济桥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月16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共计762处),余姚通济桥榜上有名。通济桥位于余姚市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姚江上,与北首的舜江楼同为余姚城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是余姚城垣城楼残存的遗迹,反映余姚双城格局及姚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通济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初名德惠桥。经四毁四建,元至顺三年(1332)改筑石桥,更名为通济桥。现存桥梁为雍正九年(1731)重建,为陡拱式三孔二墩石桥,体势庞大,有“浙东第一桥”之称。至此,余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
  【“阳明故里”和“阳明故居”商标获国家认可】
  4月9日,余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阳明故里”和“阳明故居”商标通过,是为余姚阳明文化传承工作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为保护利用阳明史迹,余姚分期修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阳明故居,布置三个基本陈列,并向市民免费开放,修缮布展了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阳明先生讲学处中天阁。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20

《余姚年鉴202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余姚市全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基本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基本结构为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首设《特载》《专记》《大事记》《市情概览》;百科设24个类目;卷末设《组织机构及其领导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文件选编》《索引》。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其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