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2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5584
颗粒名称: 农业·农村·水利
分类号: F327.55
页数: 9
页码: 135-1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9年余姚市农业·农村·水利情况的具体介绍,主要介绍了农业经济、农业产业化、农村经营管理、水利建设、水政水务、水文、防汛抗旱等。
关键词: 余姚市 农业 水利建设

内容

农业经济
  【概况】
  2019年,全市稻麦种植面积为23933.33公顷,总产量15.69万吨,同比增加1.5%。蔬菜实际收获面积17200公顷(除蚕豌豆、马铃薯),总产量约59.0万吨,比上年减少7.9万吨,总产值约9.7亿元,比上年增加1.1亿元。11个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方通过专家考评,陆埠鼎绿生态农庄生产大米获得宁波“甬优杯十大好稻米”之一,承办了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华东片区现场观摩会,建设完成规模种粮家庭农场5家、多彩田园美丽农业基地5个、省放心菜园1个。2个粮油作物平台列入浙江省、宁波市两级的早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马渚镇瑶街弄村的油菜示范基地测产以亩产241.92千克打破了“浙江农业之最”纪录。引进新品种128种,其中春花作物4种、早稻28种、晚稻82种、榨菜等经济作物14种。全年供应常规早稻良种24.67万千克、常规晚稻良种30.07万千克、杂交稻3.52万千克、小麦种子6.75万千克。
  全市水果种植面积约为10000公顷,主要以杨梅、柑橘、桃、樱桃为主,总产量约为9.5万吨,基本与上年持平,总产值5.19亿元,较2018年提高8.3%左右。组织开展了“余姚樱桃王”“余姚杨梅王”擂台赛,选送的葡萄获得“2019年浙江农业之最葡萄擂台赛”一等奖,蜜梨获“2019浙江省十佳梨”。指导创建省级“五园”示范基地、省级农民田间学校各1个,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2个。余姚杨梅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春茶产量3380吨,比上年增加5.6%,产值2.04亿元,比上年增加11.0%。其中名优茶685吨,比上年增加5.4%,产值1.72亿元,比上年增加6.2%。制定“余姚瀑布仙茗加工工艺数字化技术规程”2个,定制茶叶冲泡工艺标准1个,改植换种4.07公顷,重修剪约38.8公顷,创建省级生态茶园1个。
  年末,生猪存栏8.3万头,同比减少48.8%,全年出栏20.3万头,同比减少21.3%:家禽存栏110万只,同比增加5.8%,出栏150万只,同比增加1.4%;牛存栏1942头,同比增加19.5%,出栏1395头,同比减少21%。全年肉类总产量2.2万吨,同比减少21%:禽蛋产量4200吨,同比增加10.5%:牛奶产量3400吨,同比减少41.4%。畜牧业产值8.87亿元,同比增加13.3%。
  1月,“余姚甲鱼”被评为“2018全国绿色农业十佳水产地标品牌”,并入选当年《中国渔业年鉴》。
  2019年,申报省级农机示范合作社6家,宁波市级农机示范合作社4家,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2家,农机库房建设6家。农机库房安排预算100万元,按每家10万元计算可以补助10家。全市有全国农机示范社5家、省级农机示范社16家、宁波农机示范社17家,规模居宁波第一。三七市镇田螺山农机合作社的“农事一站式服务”模式获农业农村部肯定,成为全国第一批70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余姚上塘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余军林当选中国农机协会和《中国农机化导报》主办的雷沃杯“全国二十佳理事长”。
  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8%,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实现100%,回收处置农药废弃包装64吨,废弃农膜回收试点完成回收利用318吨,建成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3条,榨菜皮处置工作全面推进,建成省级美丽牧场3家,宁波市农牧对接绿色循环体3家,渔业“三战”行动持续发力。
  【农业科技下乡服务】
  3月下旬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总站、农机管理站、畜牧局、水产中心、种苗管理站、农科所等单位的30余名科技人员组成市科技下乡服务团,分别到市马渚斗门村、临山镇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泗门镇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河姆渡罗江菜市场、低塘街道成校5个乡镇(街道)开展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此次活动分为现场宣传、现场培训、现场发放三项内容,来自5个乡镇(街道)的镇村干部,种养殖户等共计10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春季农林技术、备春耕生产培训班。活动现场参加学员有180人左右。
  【余姚榨菜成为宁波市首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月17日,农业农村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下发关于认定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二批)的通知(农市发(2019〕2号),经区县(市)申请、省级推荐、部门初审、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认定84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其中浙江2个,余姚市余姚榨菜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为宁波市第一个入选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国家级重点农机研发项目试验示范基地落户余姚】
  4月10日上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蔬菜智能化精细生产技术与装备研发》余姚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在泗门镇菜富通果蔬专业合作社举行,该国家级重点农机研发项目试验示范基地正式落户余姚。该项目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持,包括14家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农机制造企业参与项目实施,在余姚试验示范基地内,重点推进包括机械收获在内的榨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甘蓝及毛豆生产全程机械化等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授牌活动期间,还召开了基地建设对接交流研讨会及榨菜机械收获、甘蓝机械化旋耕起垄直播一体机现场演示观摩会。
  【直播油菜百亩方再创“浙江农业之最”新纪录】
  5月29日,浙江农业之最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到位于余姚马渚镇瑶街弄的省冬季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对该基地的油菜产量进行了测产验收。经现场测量,该直播油菜百亩方平均亩产252.55千克,打破了余姚在2015年创下的亩产235.2千克“浙江农业之最”记录。
  【宁波市农机修理工和农机驾驶操作员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9月21日,2019年宁波市农机修理工和农机驾驶操作员职业技能竞赛在余姚技师学院开幕。此次竞赛由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宁波市农机总站、余姚市农业农村局承办。各县(市、区)8支农机参赛队的120余人参加活动。经过两天的理论考试、技能操作等环节的竞争,余姚代表队的蒋朋获农机维修组一等奖,刘艳获三等奖,朱涛获农机驾驶操作组一等奖,罗群超获二等奖,蒋朋和朱涛2人同时获得“宁波市技术能手”称号,余姚市农业农村局获“优秀组织奖”。
  农业产业化
  【概况】
  2019年,全市建成美丽田园示范基地4个、现代农业庄园3个、特色农业强镇1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2条。整合本级财政近7000万元,细化14只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品质品牌创建等九大类项目的资金补助办法。建成榨菜新品种选育基地1个、杨梅采摘观光示范点(村)40个,新建四明山特色经济作物基地超过26.67公顷、精品基地12个。新增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余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共创建培育省级示范农场2家、宁波市级示范农场5家、余姚市级示范农场7家。统一印制并发放家庭农场台账和销售凭证,进一步规范管理。培育和申报省级示范社3家、宁波市级示范社2家、余姚市级示范社1家。完成3个专业社功能提升项目的验收,补助资金62.7万元。选聘乡土专家18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余人、农创客40余人。
  推进正大余姚中泰生态农业园项目建设,完成二期土地交付,实施土壤改良种植水稻1666.67公顷。组织实施榨菜标准化示范基地(166.67公顷)建设,研究试验榨菜种植机械化应用,重点研发榨菜收割机。
  全市完成农业承保保费6045.11万元,较上年增长6.2%。全年赔付6600余户次,涉及23个险种,合计赔款4993.9万元。开发试行鸡蛋期货价格指数保险,险种累计达到67种。
  共计监督抽检农产品70余批次。开展了农业投入品监督抽检工作。着重对全市农资批发主体进行抽检,从投入品经营店随机抽取被抽检对象,共计完成投入品抽检101批次。办结行政执法案件3起,其中农药案2件、肥料案件1件,共计涉案货值1635元,罚没款14635元。
  【品牌战略实施】
  年内,创建四明山区域农业公用品牌,成功注册“四明臻货”文字商标;余姚榨菜列入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品牌价值73.39亿元,获全省“最具影响力十强品牌”;余姚杨梅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并获省“最具历史价值十强品牌”;茶叶产业被认定为省示范性全产业链;余姚甲鱼获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2个、绿色食品2个;参加国内外重大展会20余次,各类优质农产品在中央电视台、各大卫视等主流媒体宣传推介。
  【农业执法巡查】
  全年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绿剑”春夏秋季、农药、肥料专项执法检查等多次专项执法行动,对辖区内农业投入品经营门店、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主体进行执法巡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492人次,检查各类主体711家次。其中,绿剑执法行动检查各类主体557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184次;推进“浙政钉”掌上执法活动,掌上执法通过随机抽查、专项检查、巡查检查等形式检查154户次,出动执法人员308人次。巡查内容主要包括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的经营和使用情况等限用农药的退市情况,农业投入品经营台账,农业生产台账,信息化监管系统使用情况等。
  【甲鱼全产业链高峰论坛举行】
  1月23日,第六届中国甲鱼节·甲鱼全产业链高峰论坛在余姚举行。中国渔业协会、余姚市相关部门的领导及水产专家、杭州市龟鳖行业协会、省内外甲鱼养殖和经销大户、余姚市甲鱼养殖大户等50余人参加了此次峰会。论坛以甲鱼全产业链发展为主题,重点开展现状展示、专家把脉、企业交流合作等活动,为大家提供一个政产学研企交流融合的平台。
  农村经营管理
  【概况】
  2019年,全市完成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现场验收,新增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特色精品村4个,宁波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8个、合格村28个。抓好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工作,完成2018年度建设任务3条、2019年度任务2条。实施省农技推广基金会新农作试验项目1个、余姚执行部2019年度试验项目12个,申报省基金户农技推广平台项目1个、新农作试验项目1个。全市竣工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共计7个,建设面积1966.67公顷,高效节水建设面积226.67公顷。
  全年申报省善治示范村23个,同时横坎头村申报创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完成剩余古路头和最良村2个村的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股权管理系统。先后纠正和完善土地确权信息不准农户4735户,新签和完善承包合同3851份,建立和完善档案5515户,累计下发、补发、换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5670本。全市已发放权证124674本,占应发放权证数的96.5%。完成全市279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换证赋码工作。完成2018年度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筹资筹劳审批52个。
  全市225个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村覆盖率达90%,大隐、小曹娥等5个乡镇建成厨余垃圾处理终端,创建省级垃圾分类处理示范村2个;生活污水治理进入扫尾阶段,首创项目110个村实现全面完工,单体式项目完成2000余户治理任务。
  【四明山区域发展】
  2019年,共计安排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项目30个,计划投入市县两级财政资金7144万元,已全部开始实施。共计复验历年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项目19个,下拨资金2102万元。共计实施村庄整治提升项目3个,通过市级复验7个,累计完成村庄整治项目69个。此外,认真做好下山移民扫尾工作,共完成下山移民158户、484人。
  【村级“三资”监督管理】
  在原有“三资”管理平台基础上增加“三色预警”模块(根据不同情况亮起“红黄蓝”三色预警灯),实行市、镇、村三级动态实时管理。通过扩展监管应用功能,对包括账务处理、原始票据及资产负债率监管,支出及现金超标监管、经营合同监管、整改情况监管等内容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已在泗门镇开始试运行。同时,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数据录入,重点开展村级经营性资产及合同进行盘点和清理,开展全市经管工作业务培训和新型经营主体业务培训2次。
  【国家“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核查任务完成】
  4月13日,国家“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核查组在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副巡视员孙帮群的带领下,对余姚“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进行现场核查验收。
  按照随机抽查名单,核查组分别对4个问题点位进行现场核查。在下午组织的“大棚房”问题内业资料审核复查工作中,核查组对余姚组织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的组织机构、领导部署、专班行动、排查落实、整治整改、宣传保障、专项督查、一宗一策等工作台账资料给予高度认可。在随后的核查意见反馈会议中,核查组对余姚组织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一致通过余姚“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核查任务。
  【四明山区域特色经济作物发展计划启动】
  4月16日,市府办印发《四明山区域特色经济作物发展计划(2019—2020)》,并开始实施。该计划立足区域内现有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以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多态融合为发展原则,通过“做优一批、培育一批、开发一批、拓展一批、融合一批、确定一批”等多元化途径,形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多业态融合的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发展新格局。
  【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举办】
  9月9—10日,余姚市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在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开班。培训班的授课专家、教授围绕“乡村文化景观建设”“城乡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与乡愁经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内容进行专题讲授。市委副书记叶枝利、副市长楼鼎鼎出席开班仪式。
  【余姚接受省美丽乡村示范县检查考评】
  9月18日,由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调研员董丽波任组长的省美丽乡村示范县检查考评组到余姚检查考评。检查考评组一行先后赴梁弄、大岚等地检查“多彩四明山”风景线,赴泗门镇谢家路村、海南村和小曹娥镇曹一村、南新庵村检查美丽乡村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听取余姚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汇报,观看余姚美丽乡村创建视频,检查台账资料等。检查考评组对余姚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周乃君)
  水利建设
  【概况】
  2019年,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方面,姚江城区段堤防加固工程(三期)基本完工,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瑶街弄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西横河泵站出口涉铁工程、35千伏电力管线下穿萧甬铁路涉铁工程完成,陶家路江三期整治工程完成I标段1.5千米河道主体部分施工,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四期工程、四期围区临海北地块造地工程、四期围区横塘块地力提升工程按目标推进。防冲保滩抛石丁坝应急抢险工程经市政府批准后即刻开工,在40天内基本完成抢险任务。
  开展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基本完成97个村级水站规范化标准化改造,新增受益人口9.3万人。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创新经验得到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副部长田学斌的批示,并登上水利部“农村饮水红榜”,还得到宁波市副市长卞吉安两次批示肯定。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全市区域内实际灌溉面积为28400公顷,全市农业用水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积极开展晓鹿大溪、杏山湖的“美丽河湖”创建,晓鹿大溪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杏山湖被评为宁波市“美丽河湖”。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成立小水电清理整改联合工作组,编制完成《余姚市小水电清理整改实施方案》,结合全市小水电站实际,对全市75座小水电站逐站制定整改方案,并完成14座小水电站清理整改任务。
  【二期围区湖北块造地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1月16日上午,余姚市二期围区湖北块造地工程竣工验收会议召开。会上,验收委员会认为工程设计合理、施工规范,工程质量合格、财务管理规范、投资控制合理,工程初期运行良好,符合竣工验收标准,同意该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余姚市二期围区湖北块造地工程是余姚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位于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二期围区内。工程初步设计批复概算总投资6127.84万元,新增耕地346.09公顷。
  【一线海堤西段堤脚防冲保滩抢险工程开工建设】
  7月25日,市一线海堤西段堤脚防冲保滩抢险工程开工。开工以来,建设四方紧密合作,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措施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并加快施工进度。该工程位于钱塘江余姚岸段临江一线北顺堤冲刷较为严重的余上界堤至临海浦新闸滩涂范围内,通过对四期工程滩地地形资料的分析,结合已有的抛石丁坝布置,工程对上述冲刷最为严重的范围内布置4座丁坝并对部分冲刷破坏严重的堆石棱体进行修复补强。工程概算投资约1900万元。
  【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瑶街弄枢纽挡洪闸闸门完成拼装】
  12月31日下午,随着最后一块闸门组件的拼装完成,国内单孔最大直升式平板闸门(45米)顺利完成总体拼装。瑶街弄枢纽工程采用三闸联建,单孔挡洪闸45米直升式平面闸门为国内最大,尚未有先例。闸门宽45.8米,高8.3米,厚3.8米,重340吨。
  水政水务
  【概况】
  2019年,市水利局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向“零次跑”迈进,全年办理审批事项198件。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全面完成2019年水土流失治理任务面积7.2平方千米;严格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制度,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达到100%。加快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成功入选水利部公布的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开展无违建河道创建工作,完成7条、共55.22千米的无违建河道建设。年初,根据宁波市委主要领导就水库周边环境保护问题的指示,对全市55座水库进行实地检查,对发现的33处问题全面落实整改。2019年,处理各类河道涉水案件31起,拆除涉水违建面积1873.7平方米,恢复水域面积773.5平方米。
  【水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开启】
  3月19日下午,市人民检察院与市水利局举行水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启动仪式暨第一次联席会议。两部门以文件形式出台《关于在水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检察院驻市水利局检察官办公室正式挂牌。余姚建立的检察、水利水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在宁波市开了先河。
  两部门建立的水行政执法联动机制,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检察、水利各自职能,加强协作配合,推进水政监察工作,有效保护水域,维护正常水事秩序,努力服务美丽余姚建设。
  【全力整治水库周边环境成效初显】
  春节以来,余姚按照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对全市55座大中小型水库周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排查整治。一是迅速行动抓部署。2月4日,根据宁波市委主要领导就水库周边环境保护问题的指示,市水利局紧急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对全市水库周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研究。随即对水库管理范围内的乱堆、乱建、乱排等问题启动两轮排查工作。2月8日,完成第一轮排查工作。2月17日,完成第二轮排查工作。
  二是立行立改抓整治。为确保整改到位,市水利局分两组对全市55座水库进行实地核查,共发现问题36个,均督促完成整治。
  三是完善机制抓长效。明确管理机构,落实管理经费,推进水库信息化建设,在全市水库内56个重要位置安装视频监控,实现远程管理。积极推行水库管理服务社会化,通过面向社会公开采购的方式,引入专业技术主体对水利工程进行专业性运行管理。至4月底,全面清理垃圾堆积和废弃物堆放问题31处,共431.5平方米;擅自占用水库周边区域种植问题1处,共26.7平方米;擅自占用水域进行建设问题1处,共120平方米,全市55座大中小型水库全面完成划界工作。
  (张洁)
  水文
  【概况】
  2019年,全市水雨情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降雨偏多,属降水偏丰年份;二是台风(强降雨)影响次数偏多,过程雨量较大,影响较重:三是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山区大于平原,汛期大于非汛期;四是入梅、出梅偏迟,梅雨期偏长,梅雨量偏多;五是阶段性持续降雨天气偏多,降水量超历史同期:六是水库、河网水位上涨迅猛,洪水位偏高。
  【雨情】
  2019年,全市面平均降水量为2091.9毫米,较常年同期均值偏多34.3%,比上年同期偏多333.7毫米,为自1964年以来历史第三,也是自2012年以来,连续第8个丰水年。
  从降雨空间分布上看,总体为南多北少,其中南部山区降雨在210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超过2600毫米;中部姚江平原及北部滨海平原地区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下,部分地区不足1600毫米。据全市8个国家基本雨量站实测资料统计,最大站为四明山镇梨洲站,降水量为2671.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6.4%,仅次于2015年的2876.1毫米,位列历史第二;其次为大岚镇夏家岭站,降水量为258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6.8%:最小为临山镇临山站,降水量为1804.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3.3%。
  从降雨时间分布上看,2019年全市各地降雨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降雨时程分配较不均匀,年初降雨为历史所罕见,梅雨及台风暴雨天气次数为近年少有,10月至12月中旬又经历明显的少雨过程。据统计,2019年,全市各地降雨(雪)天数在150日以上,其中四明山区降雨(雪)天数超200日,最大降雨(雪)天数在四明山镇梨洲站,达211日。2019年,梅汛期全市面平均降水量为566.9毫米,占汛期总降水量的40.1%,较常年同期均值偏多14.2%;台汛期全市面平均降水量为847.8毫米,占汛期总降水量的59.9%,较常年同期均值偏多61%。全年除入汛后至入梅前,汛后至12月中旬,其余时期降雨均较常年同期偏多。
  【水情】
  2019年,全市水库、河网水情态势总体正常,绝大部分时间均处于中或中高以上水位运行。年初持续阴雨天气偏多,出现一定程度的春汛,致使水库、河网水位相对偏高,尤其四明湖、梁辉和陆埠3座水库均出现全年最高水位,并在短时间内出现超警戒运行。入梅后,强降雨和台风暴雨偏多,全市水库、河网水位均出现明显的上涨,特别是平原河网水位在第七轮梅雨、“20190902强降雨”、“利奇马”台风和“米娜”台风期间,均出现大幅上涨,水库、河网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警戒水位。尤其是平原河网姚江干流在这4次强降雨过程中最高水位均突破保证水位,余姚站最高水位达3.13米,与2015年“灿鸿”台风时期最高水位并列历史第二高水位;丈亭站最高水位2.96米,超过2015年“灿鸿”台风最高水位,跻身历史第二高水位,仅比2013年“菲特”台风时期最高水位低0.08米。
  (张洁)
  防汛抗旱
  【概况】
  2019年,全市经历7轮强降雨过程,“丹娜丝”“利奇马”“玲玲”“米娜”4个台风影响余姚。其间,市水利部门加强监测,及时预警,共发出调度单68份,通过短信预警平台发布水雨情预警短信共2352批次、150739条,有效保障了各项防御措施的落实,最终实现安全度汛。
  防御强降雨期间,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2次,对四明湖等4座大中型水库实施预泄,共预泄水量1426万立方米。四明湖水库等4座大中型水库共拦蓄水量2022万立方米:河网方面,共排水10217万立方米。
  台风防御期间,市水利部门启动水旱灾害防御IV级应急响应3次,Ⅲ级应急响应2次,II、I级应急响应各1次。4次台风防御过程中,平原河网累计预排水量6932万立方米;“一大三中”水库累计预泄水量4513万立方米。受台风影响,强降雨发生后,四明湖等4座大中型水库充分发挥防洪功能,对入库洪水进行全拦,累计拦蓄水量6629万立方米。通过科学调度、精准调度,全拦后4座大中型水库略超或接近汛限水位,实现了蓄满未泄的调度目标。在减轻全市的防洪压力的同时,充分保障了全市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水利工程汛前大检查开展】
  3月4—8日,市水利局组织开展全市水利工程汛前检查督查工作。在各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有关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市水利局组织8个检查组,分别由市水利局局领导带队,会同当地政府,对全市21个乡镇(街道)、中意宁波生态园、市经济开发区的水利工程防汛备汛情况及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检查督查。
  检查过程中,检查组共发出意见反馈书20份,提出整改隐患问题40项,要求有关乡镇(街道)和单位对防汛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市水利局在水利工程汛前检查督查的基础上,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全面梳理,对存在的问题逐个督促整改落实,并落实整改责任单位和承办科室以确保各项防汛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市水旱灾害防御调度会商小组第一次成员会议召开】
  6月28日下午,市水旱灾害防御调度会商小组在市水利局召开第一次成员会议。会议总结回顾前段雨水情,分析研判后期气象、水文发展形势,对近期强降雨防御工作进行部署。
  【防汛防台应急综合演练举行】
  7月23日下午,市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举行了2019年余姚市防汛防台应急综合演练。演练模拟了余姚受台风暴雨影响,主要分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演练、水上应急抢险演练、危化企业应急抢险演练三个部分,演练了受灾民众转移安置、救灾物资调拨分发、塌方被埋群众救援、水上巡查、抢险分队队形展示、孤岛救援、绳索救援、翻舟自救、应急排水、危化管道泄露处置、现场疏散、环保监测等项目。
  (张洁 刘志伟)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20

《余姚年鉴202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余姚市全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基本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基本结构为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首设《特载》《专记》《大事记》《市情概览》;百科设24个类目;卷末设《组织机构及其领导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文件选编》《索引》。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