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2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5511
颗粒名称: 经济和社会发展
分类号: F127.55
页数: 5
页码: 41-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9年余姚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具体介绍,主要介绍了经济总量、财政收支、农业、农村、工业、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贸易、旅游、对外经济、交通、邮电、银行、保险、科技、教育、人才、文化、卫生、体育等。
关键词: 余姚市 社会发展 地方经济

内容

【经济总量】
  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6.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7.74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4.08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4.44亿元,增长6.6%。三次产业之比为4.1∶56.9∶39。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3948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2022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028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4537美元)。
  【财政收支】
  201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78.13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税收收入162.8亿元,增长4.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23亿元,增长6.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2.59亿元,增长6.3%,其中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等民生支出96.5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8%。积极贯彻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2019年,全市累计减免税收25.27亿元,其中为企业减税20.03亿元,为居民个人减税5.24亿元。
  【农业、农村】
  2019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其中,完成农业产值52.08亿元,增长1.6%:林业产值4.54亿元,增长3.9%;牧业产值8.89亿元,下降3.2%:渔业产值6.57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2亿元,增长8.8%。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069公顷,增长1.4%,粮食总产量17.43万吨,下降0.4%。生猪存栏下降45.5%,出栏下降6.7%;家禽存栏下降12.5%,出栏增长4.4%。全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累计103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达11家。
  2019年,新增美丽乡村合格村28个,创建宁波市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和美丽乡村风景线2条,新增浙江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4个。全年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83个,行政村覆盖率为90%。新创建宁波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4个。污水治理取得新进展,全市110个首创项目年底全面完工。
  【工业、建筑业】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82.66亿元,增长10%,增速位列宁波各县(市、区)首位。分行业看,在32个行业大类中,22个行业增加值同比上升,增加值总量排名前十的行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325.06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4.9%,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96.6%。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68.41亿元,居各行业之首: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45.7%,增速居前十位行业之首。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765.68亿元,增长9.9%。其中出口交货值为479.19亿元,增长11.2%。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93.58亿元,增长35.2%,其中利润总额147.91亿元,增长54.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4%。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146家,占企业总数的11.6%;亏损额4.5亿元,同比下降8.9%。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5.6%,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03.22亿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1.26亿元,分别增长29%和16.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3.1%和63%。“246”重点培育产业增加值、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时尚产业增加值、17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2%、14.4%、25.2%和2.1%。全市“机器换人”成效显著,全年规上工业企业资产同比增长11.9%,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同比下降6.8%,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达18.6万元/人,同比增长17.9%,人均创利税9.4万元,同比增长45%。
  2019年,全市有资质建筑业133家,劳务分包2家,其中二级及以上资质企业53家。全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81万人。
  【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
  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2.2%,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投资分别增长12.7%、12.2%和54.6%,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下降21.6%。商品房销售面积17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7.4%。
  2019年,推动14个道路工程建设,南兰江路一、二期,西石山路道路改造工程,碧桂园配套道路新建工程等10项工程完工。全力推进拥堵路口改造,中山路和文山路路口、四明西路和开丰路路口、新西门路和北兰江路路口三个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加快推进各类停车场(位)建设,累计完成各类停车位建设4800个,其中公共停车位3459个,专用停车位1341个。改造8个老小区约35万平方米。完成棚改面积12.6万平方米。完成姚江公园绿道、中山河沿岸、溪凤河沿岸、沈家闸江沿岸等13条绿道建设,共建设绿道14.44公里。在市政设施养护方面,2019年共计维修人行道31446平方米、沥青路面25110平方米、混凝土板块880平方米,沥青灌缝231684米。
  【贸易、旅游】
  2019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1340.49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批发业销售额836.94亿元,增长0.1%;零售业销售额503.55亿元,增长11.5%。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72亿元,增长7.4%。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商品类别分,服装类、日用品类和文化办公类商品增速较快,分别增长61.9%、59.6%和46%:汽车类和石油类分别下降6.4%和16.8%。年末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达281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67.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96亿元。
  2019年,举办四明山旅游节、中国余姚杨梅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共计40多项子活动,且余姚作为唯一的县级市,参加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节目录制,扩大了余姚旅游的品牌影响力。2019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63.6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18.1%。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共接待游客440.6万人次,同比增长13.6%;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6.12亿元,同比增长17.5%。余姚市渔绿园农庄入选省乡村振兴案例典范。罗汉谷健身步道、大应农庄成功创建为宁波市休闲旅游基地。老柿林客栈、山水之间、依山不舍3家民宿被评为银宿。悠悠农场、渚上农庄、东篱农场、久远生态农庄入选省采摘旅游体验基地。
  【对外经济】
  2019年,全市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942.84亿元,增长14.9%,其中出口598.74亿元,增长10.8%:进口344.1亿元,增长22.6%。三资企业和贸易流通企业分别完成出口173.05亿元和79.14亿元,分别增长9.8%和2.3%,自营生产企业完成出口346.55亿元,增长13.5%。机电产品出口438.04亿元,增长11%,占全部出口比重为73.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1.54亿元,增长57.3%。欧美市场仍然是出口的主要地区,其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9.3%,其中对美国出口下降4.4%,对俄罗斯出口额增长7.4%;“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出口额167.32亿元,增长31.2%,在出口总额中占比为28%。非洲、亚洲、大洋洲出口额分别上升8.9%、33.8%和5.7%,北美洲下降3.7%。全年新增对外贸易经营备案登记企业639家,累计达6416家。自营出口实绩企业2653家,比上年净增166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10家。
  2019年,全市完成实到外资3.11亿美元(商务部口径);余姚市外实到内资101.68亿元,同比增长22.8%;宁波市外实到内资100.26亿元,同比增长11.3%;浙商创业创新实到资金70.18亿元,同比增长6.2%。新引进注册资本2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含增资)25个:新引进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38个(统计范围仅包括落地产生实际投资的项目)。
  【交通、邮电】
  2019年,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238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33144万人千米;公路货运量1359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41550万吨千米。新增及优化城区、城乡共25条公交线路,更新混合动力公交车131辆;扎实推进ETC推广应用,截至12月31日,全市共完成ETC发行量约28.6万辆,全市在籍车辆安装率达82.9%。年末出租汽车拥有量352辆;城区公交线路23条,投放运营车辆306辆:城乡公交线路94条,投放运营车辆392辆。年末小型汽车保有量336751辆,其中私人小汽车285908辆。
  2019年年末,全市有固定电话用户25.2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5.84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1.35户: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5.06亿元: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46亿元,增长22.4%。
  【银行、保险】
  2019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70.42亿元,增长7%。年末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03%,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32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大型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1家、邮储银行1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l家、村镇银行1家。
  2019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8.46亿元,同比增长8%。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7.3%:赔付支出8.99亿元,同比增长13.8%。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14.27亿元,同比增长8.7%;赔付支出2.74亿元,同比下降0.3%。
  【科技、教育、人才】
  2019年,全市完成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投入51.5亿元,增长25.3%;新认定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市本级51家,宁波市级1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家;累计拥有各级研发中心40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2家、宁波市级138家、市本级212家;新认定宁波市级企业研究院5家,累计拥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宁波市级企业研究院19家;新增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165家,累计拥有143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1家,累计拥有201家,3家企业列入了浙江省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百强;发放科技创新券273万元;发放“科技贷”22415万元,同比增长783.5%;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宁波市级“2025重大专项”7项,实施宁波智团创业项目15项、市本级科技创新重大专项11项;余姚市光电信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列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名单;列入省级星创天地1家、宁波市级星创天地4家;入选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个,宁波“3315计划”团队5个、个人3人;列入国家引智项目1项、宁波引智项目5项,入选宁波海外工程师21人:新增专利申请9896件,授权6765件,其中新增发明专利申请2102件,授权473件;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宁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2019年末,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308所,在校学生总数15.73万人,15年教育普及率为99.68%。其中,普通高中10所,在校学生1.1万人;中职学校6所,在校学生0.89万人;初中26所,在校学生2.82万人;小学81所,在校学生6.89万人;幼儿园184所,在园学生4.02万人;特教中心1所,在校学生165人。年内全市投入建成学校共7所,投资2.5亿元。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初升高比例均达到100%。全市通过浙江省标准化学校评定学校105所,占全市现有义务段学校总数的98.1%。全市拥有省数字化示范学校3所、宁波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29所。全年共实施教育基建项目32个,投入资金3.3亿元。
  2019年,全市新增各类人才2.79万人,年末全市人才总量达33.63万人,比上年增长9%。其中,新增博士、博士后63人:新落户院士项目3个,新入选省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2个、宁波“3315系列计划”人才(团队)8个,新评选市“阳明学者”6个。新建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新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新增高技能人才5512人,新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9家。
  【文化、卫生、体育】
  2019年,“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累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4900余场,受惠85万余人次,普及率达71%;公共文化配送409场:四明阁天天演365场:送电影下乡3058场,观众43万多人次;公益基地电影放映300场次,观众4万多人次。市图书馆“四明系列”阅读品牌活动共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40场次。已建成图书驿站23家,图书馆接待读者63.5万人次,图书借阅98.3万册次。余姚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王阳明故居等教育基地共接待观众约120万人次。通济桥被核定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增至8处。市公共文化中心项目完成桩基工程。
  2019年末,全市实有病床3649张,卫生技术人员7677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3028人,注册护士3284人。按常住人口统计,每千人床位数、卫技人员数、执业医师(含助理)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3.08张、6.48人、2.56人和2.77人;基层就诊率达到67.7%,县域就诊率达到86.3%。全市适龄儿童“七苗”覆盖率93.9%,免疫预防服务质量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与管理,实现孕产妇零死亡,全年户籍人口婴儿死亡率为0.5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48‰,均稳定在较低水平。全年全市无偿献血10423人次,献血总量319万毫升,用血6881人次,用血总量263万毫升,无输血安全事故发生。
  2019年,成功创建省“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工程。完成省、宁波、市三级体育民生实事工程的社区(村)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11个、新建晨晚健身练点19个、灯光篮球场14个、健身步道6条等。宁波市规模最大的乡镇级全民健身中心泗门镇全民健身中心落成。完成《2019年度余姚市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成绩汇编》,注册浙江省运动员36人,宁波市注册运动员1064人,向上输送优秀体育苗子58人。全市体彩销售额逾2亿元,筹集公益金约900万元。
  【居民收支、社会保障、慈善事业】
  2019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502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988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11元,增长8.9%。按一体化城乡住户调查新口径统计,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1.68∶1。2019年,余姚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626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096元,增长4.6%。
  2019年末,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包含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4.51万人(其中待遇享受人数为17.67万人)、48.43万人、32.51万人、36.89万人,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1.19万人(其中待遇享受人数为11.62万人)、5.49万人(其中待遇享受人数为4.1万人)和43.7万人,本市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89%和99.54%。2019年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38处,床位9185个,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数为57.8张。社区服务设施3234处。全市共有低保对象6635户8338人,每月支出低保资金614万元。
  2019年,全市慈善总会募集善款6669万元,增长2.9%:全年救助支出61l1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至2019年年底,全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已达91894万元,累计救助支出78472万元,受助54万人次。2019年末,全市有网站注册志愿者5.38万余人,共开展各种市级志愿服务活动15场。
  【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2019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4天,比率为80.5%,PM2.5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下降5.4%。保护地表资源,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I类水体比例(省控断面)和工业固废利用处置率均达到100%。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实现100%,回收处置农药废弃包装90吨,回收利用废弃农膜318吨,建成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5条。
  2019年,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5起、死亡13人,按可比口径,事故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2.4%和58.1%。全年立案查处食品安全各类违法案件276件,其中大要案78件,罚没款200.57万元。主要药品安全抽检合格率为100%。全年受理刑事案件1348件,审结1377件,判处罪犯2138人,分别同比上升1%、5%和14.9%: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2515件,审结12690件,同比分别下降16.3%和15%;受理行政诉讼案件81件,审结86件,同比分别下降22.9%和11.3%。加大对社会高度关注的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酒驾(包含醉驾)、涉黄赌毒等犯罪案件共596件。坚决惩治腐败、不作为、滥作为,审结受贿、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犯罪案件8件。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20

《余姚年鉴202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余姚市全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基本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基本结构为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首设《特载》《专记》《大事记》《市情概览》;百科设24个类目;卷末设《组织机构及其领导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文件选编》《索引》。

阅读

相关人物

市统计局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