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2016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7》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5465
颗粒名称:
2016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分类号:
F127.55
页数:
6
页码:
239-2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在2016年的紧扣“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逐步提升,社会民生继续改善,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关键词:
余姚市
2016年
经济
社会
内容
【概况】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围绕稳中求进总基调,紧扣“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逐步提升,社会民生继续改善,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综合数据】
地区生产总值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7.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15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6.8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5.07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之比为5.1∶54.9∶4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597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5954美元)。
财政收支201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39.11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16亿元,增长7.8%。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1.3%和6.8%,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下降43.7%和7.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3.69亿元,增长1.2%,其中教育等民生支出74.37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达79.4%。
就业和再就业2016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37万个,5541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1316人。全市有3272家企业进入市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发布就业信息41035条,12057人达成就业意向。稳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年新增创业实体12450家,创业带动就业74700人,新增大学生创业29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207个。全年完成技能人才培训0.39万人;各级投入农民培训资金共383.6万元,完成各类农民培训1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8%。
市场价格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涨幅比全国、全省农村平均水平分别低0.3和0.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涨跌呈“七升一降”格局:食品烟酒类上涨3.2%,衣着类上涨2%,居住类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9%,医疗保健类上涨1.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9%;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5%。
【农业、农村、气象】
农业生产 201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69.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其中,完成农业产值48.32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3.84亿元,增长0.4%;牧业产值10.8亿元,下降1.1%;渔业产值5.87亿元,增长1.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3亿元,增长22.1%。据粮食生产统计监测数据显示,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9万公顷,下降3.5%,粮食总产量19.45万吨,增长0.7%。生猪存栏、出栏分别下降12.8%和1.6%;家禽存栏、出栏分别下降31.7%和7.2%。全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累计114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达15家。现代农业生产建设进一步推进,新建宁波市级标准化粮食功能区标准化区1333公顷,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组织实施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6个,完成先导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榨菜博物馆、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
新农村建设 2016年共申报宁波市美丽乡村合格村2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示范乡镇2个,美丽乡村风景线2条。培育中心村2个,建设特色村3个。共组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43个,其中PPP项目40个、乡镇自建项目3个,受益农户3.59万户。
气象 2016年,全市总日照1701.3小时,总降水量1792.0毫米,全年平均气温18.0℃;全年降水天数167天,最长降水天数9天(9月11日至9月19日);最长连续降水量为286.7毫米,日最大降雨量156.0毫米(9月15日);年极端最高气温38.8℃(7月29日);年极端最低气温﹣7.0℃(1月25日);无霜期总天数278天。
【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9.18亿元,增长8.1%。分行业看,在31个行业大类中,18个行业的全年增加值呈上升态势,行业发展普遍向好;占比前十位的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17.4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0.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5.7亿元,居各行业之首;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5.7%,增速居前十位行业之首。全年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增加值87.97亿元,增长5.6%;重工业181.21亿元,增长9.3%,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1∶1.92变化为1∶2.0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354.4亿元,增长5%。其中,内销为987.5亿元,增长4.7%;出口交货值为366.9亿元,增长5.8%,出口增速高于内销1.1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5.37亿元,增长18.7%,实现利税总额115.6亿元,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91家,占企业总数的7.8%;亏损额2.75亿元,下降12.9%。
工业创新转型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40.2%,提高3.4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10.98亿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6.05亿元,分别增长24.3%和1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41.2%和50.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2.1%,提高0.2个百分点。“机器换人”自动化技改不断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增长5.1%,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上升0.2%,劳动生产率达13.38万元/人,增长6%,人均创利税5.75万元,增长11.7%。
建筑业 2016年,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167.24亿元,比上年增长3.2%。2016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71.6万平方米,下降8.6%。全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6.3万人,比上年增加0.52万人。
【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4.9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民间投资265.86亿元,下降30.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5.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72亿元,增长38.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8.13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8.12亿元,下降1.3%。三次产业投资额之比为1.5∶47.5∶51。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37亿元,下降1.1%。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0.27亿元,下降25.8%,商品房销售面积125.97万平方米,增长17.8%。
城市建设 2016年末,中心建成区面积50.54平方千米,比上年扩大1.3平方千米。全年对舜南新村、南园新村、丹凤新村等老小区进行整治改造,改造面积35万平方米。努力推进11项道路工程建设,四明西路(箐江路—直江路)污水管道新建工程、北滨江路东延三期工程完工,启动实施新建北路改造、金山路一期新建工程等一批道路建设改造项目。全年公共自行车累计租用量达178万次。公园绿地方面,完成谭家岭路、南雷南路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和主要公园绿地内的水体、水池整治工作。排涝治污工程方面,完成中心城区排涝工程一期,城区污水纳管一期、二期工程,大隐镇污水外排管工程,富巷新村泵站改建工程等项目。
【贸易、旅游】
贸易业 2016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144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056.17亿元,增长14.4%,零售业销售额390.42亿元,增长17.5%,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17亿元,增长11%。限额以上社会零售业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单位实现零售额143.92亿元,增长23%,农村单位实现零售额3.06亿元,下降1.3%;分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增长36.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2.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8%,汽车类下降12%。年末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达232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10.3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51亿元。
旅游业 201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2.61亿元,分别增长10%和11%。全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共接待游客528万人,增长20.5%;直接营业收入5.13亿元,增长17.3%。成功举办中国余姚杨梅节、四明山旅游节“花开四明”篇、“水悦四明”篇、“枫动四明”篇及“新春到余姚,猴年行大运”等40余项节庆活动。创建国家级品牌3个、省级品牌12个、宁波市级品牌4个。鹿亭乡中村村创建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香泉湾山庄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戚海庄园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企业。四明山镇大山村成为省级农家乐精品村,青港渔绿园渔庄、久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牟山湖华馨园休闲农庄成为省级农家乐特色点,香泉湾山庄、戚海庄园成为五星级省级农家乐经营点,青港渔绿园渔庄、久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牟山湖华馨园休闲农庄成为四星级省级农家乐经营点,香泉湾山庄成为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戚海庄园成为省果蔬采摘基地,余姚市水上人家农庄成为省级休闲渔业精品基地。鹿亭乡中村村成为宁波市农家客栈(民宿)集聚村,柿林村、大山村成为宁波十大特色民宿特色村,戚海庄园成为宁波十大休闲庄园。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 2016年,全市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93.11亿美元,增长4.8%,其中出口65.89亿美元,下降3.1%;进口27.22亿美元,增长30.4%。三资企业和贸易流通企业分别完成出口20.63亿美元和11.31亿美元,分别下降8%和9.5%,自营生产企业完成出口33.95亿美元,增长2.7%。机电产品出口47.27亿美元,下降3.2%,占全部出口比重为71.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26亿美元,增长4.6%。欧美市场仍然是出口的主要地区,其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60.8%,其中对美国、俄罗斯的出口额实现1.1%和5.6%的增幅;对非洲、亚洲、大洋洲出口额分别下降11.5%、3.8%和5.8%。全年新增对外贸易经营备案登记企业364家,累计达4388家。自营出口实绩企业2182家,比上年净增122家,其中超五百万美元企业297家,超千万美元企业140家。
招商引资 2016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9个,合同外资9.55亿美元,增长0.2%。实到外资5.03亿美元,增长9.3%。新批现代服务业项目22个,下降4.4%;新批国家鼓励类项目18个,下降21.7%。余姚市外实到内资73.79亿元人民币,增长2.9%;宁波市外实到内资63.80亿元人民币,增长1.8%;新引进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内资项目(含增资)8个,增长100%;新引进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内资项目11个,增长22.2%;浙商创业创新实到资金42.16亿元人民币,下降26.8%。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 2016年,完成公路客运量308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37883万人千米;公路货运量1012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02206万吨千米。截至年末,境内各类等级公路里程1941.22千米,其中一级及以上公路196.88千米,高速公路41.99千米。境内铁路营业里程80.7千米,拥有火车站点2个。全年共对31条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新增公交线路4条,完成大隐、梁弄两大公交首末站场新建及火车站公交站场改造,临山、鹿亭、大岚和河姆渡公交站场建设全面启动。年末出租汽车拥有量460辆;城区公交线路21条,投放运营车辆314辆:城乡公交线路81条,投放运营车辆349辆。年末小型汽车保有量251093辆,其中私人小汽车212984辆。
邮电业 2016年末,全市共有固定电话用户27.5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8.05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2.67万户。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3.82亿元,下降0.7%。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37亿元,增长8.0%。
【银行、保险】
银行业 201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76.07亿元,比上年增长8.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03.46亿元,下降3.7%。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5.14亿元,下降58.9%。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32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大型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2家,邮储银行1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家;非银行金融机构44家。
保险业 2016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2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20亿元,增长7.4%;人身险保费收入12.47亿元,增长21.1%。赔款和给付9.76亿元,下降0.8%。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7.21亿元,下降0.5%;人身险赔付支出2.55亿元,下降1.4%。
【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 2016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级计划项目3项、宁波市级(省级)计划项目64项;已立项26项,其中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项目2项、宁波市重大项目9项、宁波市智团创业项目等其他项目15项。余姚市人民医院心肺脑复苏实验室被认定为宁波市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机构不断壮大,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研发中心1家、宁波市级11家、市本级25家;累计拥有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1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8家、宁波市级99家、市本级174家;新增宁波市企业研究院1家,累计拥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宁波市企业研究院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家,累计拥有139家。新增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177家,累计拥有978家。新增专利申请7310件,授权4978件,分别增长7.4%和1.1%;其中新增发明专利申请2019件,授权675件,占专利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7.6%和13.6%。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全年组织各类合作活动5次,征集企业技术难题50余项,牵线60余家企业与高校院所洽谈;签约合作项目40项,技术合同金额9217万元。
教育事业 2016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35所,在校学生总数15.12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0所,在校学生1.04万人;中职学校7所,在校学生0.87万人;初中30所,在校学生2.78万人;小学83所,在校学生6.71万人:幼儿园205所,在园学生3.69万人。年内全市投入建成学校2所,投资7.3亿元。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小学升初中比例为100%;初中升高中比例达99.16%。全市通过浙江省标准化学校评定学校111所,占全市现有义务段学校总数的98.2%。数字化校园达标学校总计103所,其中优秀级学校18所,达标率80.5%。全年共实施教育基建项目32个,投入资金2.3亿元。经过两轮公办幼儿园建设,实现乡镇(街道)公办园全覆盖的目标。
人才开发 2016年,全市新增各类人才0.8万人,年末全市人才总量达26.4万人,比上年增长3.1%。其中,新增博士、博士后21人,总量达118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人,省“千人计划”专家3人,宁波市“3315计划”人才2人、团队2个。引进国外人才27人,总量达138人。新建院士工作站1家,累计10家。新建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累计5家。新增高技能人才2038人,总量达2.75万人。新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家。
【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建设 组织举办第六届全民读书节、第二十二届四明山电影节、2016年余姚市农民器乐演奏大赛、纪念建党95周年和长征胜利80周年等主题文化活动。实现“书香余姚”全民阅读数字服务平台的上线运行,免费提供100万种电子图书、8700万篇报纸文章、3亿条中文文献数据的阅读资源。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完成各类演出配送425场次,四明阁“天天演”全年演出365场次,市电影公司完成农村电影放映配送3000场。组织开展周末课堂85期。市图书馆共计接待读者超20万人次,个人外借图书近55万册次。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余姚博物馆、王阳明故居等文物开放点共计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开展2016年度余姚市企业文化中心建设工作,评选示范性企业文化中心6家,新创建企业文化中心5家。
卫生事业 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2016年末,全市实有病床3251张,卫生技术人员6174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2344人,注册护士2521人。按常住人口统计,每千人床位数、卫技人员数、执业医师(含助理)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3.22张、6.11人、2.32人和2.50人。全市适龄儿童七苗覆盖率93.07%,免疫预防服务质量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与管理,实现孕产妇零死亡,全年常住人口婴儿死亡率2.1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47‰,均稳定在较低水平。全年全市无偿献血8084人次,献血总量245万毫升,用血3822人次,用血总量191万毫升,无输血安全事故发生。“健康余姚”微信公众门户正式运行,多数医院建立微信公众号,开通微信预约、就诊提醒等功能。积极推进挂号实名制、基层医疗机构云医院、医院自助服务等措施。
体育事业 完成创建省级体育先进单位26家,新建或改建篮球场34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1平方米。全年共承办第三届全国气排球邀请赛等国家级赛事3场,浙江省春季少儿围棋段位赛等省级赛事5场,宁波十峰登山大联动暨宁波市群众登山大会(青虎湾岗站)等宁波级赛事8场,重点举办“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和第十二届机关运动会等全民健身活动。残疾人运动员王益楠在里约残奥会中获3金2铜;组队参加2016浙江省女子体育节,获单项团体一等奖5个、个人一等奖19个、总团体二等奖;组队参加宁波市青少年体育竞赛,获29金51银20铜,夯实青少年竞技体育基础。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参赛成绩喜人,如陆埠镇干溪村在2016年泰国国际门球锦标赛中夺冠;精武协会在第十四届世界精武武术文化大会中获23金9银2铜等。向上输送优秀体育苗子17人,其中李玲参加在多哈举行的亚洲室内田径锦标赛,获第一;虞佳如在第十七届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中获100米栏冠军和4×100米亚军;闻人云涛在克罗地亚跆拳道公开赛中获女子49公斤级金牌。全年体育彩票销售收入2.13亿元。
【人口、居民收入、社会保障、慈善事业、行政区划】
人口 2016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306332户,户籍人口83768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55374人;户籍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102.5;18周岁以下人口103012人,60周岁以上人口213958人。2016年,全市出生6164人,在出生人口中,男性3169人,女性2995人,男女性别比为105.8∶100。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7.36‰和6.89‰,自然增长率为0.47‰,比上年上升0.67个千分点。2016年末,全市流动人口登记在册人数为544527人,其中男性300619人;未成年流动人口84348人,60周岁以上流动人口9384人。
居民收入 2016年,余姚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93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31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89元,增长7.9%。按一体化城乡住户调查新口径统计,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1.71∶1。
社会保障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年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7.19万人、37.25万人、22.9万人、31.64万人、22.51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比上年末分别净增16083人、12863人。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人数分别为32万人和16.9万人,市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2.85%。
2016年,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32个、床位6581个,社区服务设施3096处。全市共有低保对象10010户、12793人。每月支出低保资金712万元。
慈善事业 2016年,全市慈善总会募集善款6022万元,比上年下降9.4%;全年救助支出5272万元,下降18.7%。至2016年末,全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已达67649万元,累计救助支出55845万元,受助43万人次。2016年末,全市共有网站注册志愿者5.38万人,2016年,共开展各种市级志愿服务活动10场。
行政区划2016年末全市共有6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1个乡,265个村委会、19个居委会和37个社区。
【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生态建设 全市共有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镇(街道)9个、宁波市级生态村186个。治污水方面,全年共查处涉水企业46家,罚款金额309.35万元,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完成陆埠和梁辉两大水库的年度饮用水源评估,完成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9块保护区界标和道路警示牌标识牌的维护更新。淘汰黄标车217辆,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80天。
“平安余姚”建设 2016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1起、死亡56人、受伤29人,按可比口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1.2%、6.7%、9.4%。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含生产经营性火灾)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2起,死亡12人,受伤2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59起,死亡44人,受伤27人。未发生水上交通、渔业船舶生产安全事故,也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加大食品药品检验力度,食品安全评价抽检合格率98.5%,药品监督抽检合格率98.4%。全年共立案查处食品安全各类违法案件136件,其中大要案84件,罚没款392.79万元。全年共办理交通肇事案件98起,移送起诉91起;查处交通违法623963起,其中现场查处80930起;重点违法中,共查处饮酒后驾驶778起、醉酒驾驶483起。全年共受理刑事案件1841件,审结1890件,分别下降7.2%和上升1%,判处罪犯2538人;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2758件,审结12876件,分别下降7.5%和上升3.5%;受理行政诉讼案件109件,审结110件,分别下降13.4%和12%。加大对社会高度关注的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醉驾、涉黄赌毒等犯罪案件共843件。坚决惩治腐败、不作为、滥作为,审结受贿、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犯罪案件18件。(4)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均指常住居民收入。
附注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批发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住宿业,年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餐饮业,年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2016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书稿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2016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浙江省余姚市发展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