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农业•水利•气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7》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5355
颗粒名称:
农业•水利•气象
分类号:
F327;F426.92;P4
页数:
8
页码:
117-1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2016年的农村工作、农业、水利、农业机械化、2016年气候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农业
水利
气象
内容
农村工作
【概况】
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61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73元,增长8.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1,连续9年保持逐步缩小态势。全年农村指导员共帮助所驻村镇落实经济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289个,直接或间接争取落实扶持资金3018万余元,走访贫困户2400余户,争取捐赠物资价值176万余元。
年度市农办结合宁波市调研题库,确定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构建、农经农技队伍建设、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农村多层公寓安置情况为4个重点调研方向,形成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提升农村环境卫生质量的几点建议、推进城区街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议、完善村级组织运行经费保障制度思考、全市推进“三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新时期促进农村居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对策建议、四明山区域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目标、“十三五”时期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探析等10个对策建议和思考,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起草《“十三五”时期余姚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关于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网络体系几点意见》《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实施方案》《2016年余姚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指标任务分解》《2016年度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减负化债工作的意见》《余姚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申报及审查方案》《余姚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管理飞行检查实施办法》等近10个政策文件和制度措施,促进“三农”改革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
上年度遗留的2个中心村、3个特色村和11个市级精品村创建项目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和审计。新增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1个,累计4个;一般村4个,累计14个。出台《“十三五”时期提升农村品质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开展27个“美丽乡村”合格村、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2个示范乡镇以及2条精品线创建工作。出台《推进全市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建设,深化全民共建“美丽家园”实施意见》和《关于实施村级组织基本运行经费保障的通知》,落实保洁经费。全市有69个村申报创建“美丽村庄”,涉及农户近6.4万户,其中创建“美丽庭院”1.7万户,已完成第二轮实地指导考核和对2015年创建对象的复评。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年内实际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村54个,计划受益农户4.19万户。其中45个村完成建设,实现接户38611户,累计投入资金3.59亿元,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并通过住建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国示范县(市)复核。
【“三位一体”改革】
会同供销等部门制定《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实施方案》和农合联筹建方案。完成市、镇两级农合联组建,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全市已有镇级农合联17个、市农合联办事处4个,各类会员共725个(其中市级会员代表114个)。探索开展五种类型的农合联运作模式,即黄家埠镇依托齐昌渔业资金互助社提供为农服务;临山镇依托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提供为农服务:泗门镇依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为农服务;三七市镇依托田螺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提供为农服务;梁弄镇发挥市社作用,挖掘基层社资源优势,拓展深化为农服务范围和内容。
【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工作】
协助旅游部门制定民宿管理试行办法、特色农业精品线认定办法和四明山区域实施乡村旅游奖励办法等配套政策措施,评选梁弄“特色小水果”、大岚“万亩高山云雾茶”、马渚“赏花摘果+垂钓休闲”、临山“江南葡萄沟”、三七市“梅乡竹海”、牟山“环湖休闲农业”、黄家埠“红色通道生态休闲”、梨洲“绿水青山观光农业”、朗霞“千亩梨花”、泗门“万亩加工型蔬菜+美丽乡村”等10条农业精品线。鹿亭乡中村新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增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五星级企业各1家,新增省级农家乐精品村1个、农家乐特色点3个、四星级农家乐经营点3个、五星级农家乐经营点2个、五星级生态休闲健身点1处,9家农家乐(农庄)成为宁波市职工疗养点。全年农家乐休闲旅游接待游客528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5.34亿元,分别增长20.5%和22.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全市土地确权工作涉及21个乡镇(街道)、265个行政村(此外已“村改社”的14个社不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工作)、17.88万户承包户、2.66万公顷承包土地(其中应确权面积2.30万公顷)。截至12月20日,全市二轮土地承包摸底调查完成村227个,占全市行政村的85.7%;调查农户125418户,占全市农户数的70.1%。共有169个村处于土地测绘阶段,完成承包土地测绘户数10.88万户,占总数的60.9%;完成承包土地测绘面积1.61万公顷,占总数的60.7%,占应确权面积的69.9%。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
年内全市共立项土地治理项目3个,已完成初设进入公开招投标程序;上年立项的5个在建土地治理项目,有2个项目工程已基本完成,其余3个项目均已完成工程量的65%以上;4个在建的产业化经营补助项目,已有1个通过验收。制定出台《余姚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申报及审查方案》,实行自下而上联合逐级申报的方式进行操作,上年申报的5个产业化贴息项目已获贴息补助资金。
(市农办)
农业
【概况】
2016年,全市早稻种植面积0.39万公顷,晚稻种植面积1.56万公顷,小麦种植面积0.27万公顷,油菜种植面积0.13万公顷。全年林业总产值62.55亿元,其中茶叶总产量7500吨,产值3.5亿元,竹笋产值1.80亿元,水果产值5.95亿元。全市生猪总存栏16.1万头,减少26.2%,出栏31.2万头;禽肉类总产量3.4万吨,减少5.6%,禽蛋产量5500吨。全市水产品淡水养殖3543公顷,海洋捕捞产量1567吨,实现渔业生产总值5.46亿元。
全市改造和新建绿化面积371.33公顷,其中珍贵树种造林修复233.33公顷,沿海基干林带新建和修复提升50.67公顷。全年共计47.8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种植各类苗木63万余株。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6个。全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面积433公顷,成灾率0.69%,清理病死松树13849株。编制《余姚市森林美化彩化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先后完成泗门镇小路下村美丽森林村庄建设、黄山儿童公园改造工程、古乍线改造工程、骨干河道姚江城区段改造工程。
创建省级农业产业集聚区1个,组织实施主导产业示范区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3个。完成先导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榨菜博物馆、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申报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建标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1333公顷。组织申报“宁波市农业三区农田基础设施项目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3个,开展治理1420公顷。全年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3950余万元。组织举办第七届中国余姚河姆渡农业博览会,现场销售额7280余万元。
开展畜禽养殖场第三轮关停搬迁工作,关停搬迁养殖场174家,拆除面积7.63万平方米,落实补助资金1967.8万元。完成猪场生态化治理266家、规模牛场生态化治理3家。处理养殖环节病死猪7.5万头,集中无害化处理其他病死动物及产品170吨。建立全市畜禽屠宰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生猪定屠场的监督管理。
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3333公顷,推广商品有机肥1.5万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7333公顷,实现化肥减量450吨、化学农药减量39.8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03%。完成农业废弃包装物回收计划,回收农药瓶110.89万只、农药袋307.37万只,共计近50吨。
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完成追溯体系建设59家。全市21个乡镇、街道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样本检测6785个。依托市食品检测中心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已自行检测样品2130个,合格2127个,合格率99.9%。新增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0家。
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培训体系,重点围绕水稻、蔬菜种植、水果、生猪、中华鳖等产业,发布主导品种80个、主推技术39项,遴选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496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5个。开展各级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现场会50次,受训3200人次,组织开展大型农业科技下乡5次。新评定规范农民合作社1家,创建国家示范性农民合作社1家,对53家规范社、12家宁波示范社进行复评和监测。推荐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5家、宁波市示范性家庭农场6家。
出动农业执法巡查1010人次,检查农资店400家次,其中检查种子经营店106家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8起。查处林业行政及信访案件41起,其中林业行政案件26起,行政处罚26人,刑事立案1起。制止违章用火170余起。以打击电力捕鱼为重点,累计收缴电力捕鱼装置411套、渔船2艘、违规渔具176件。立案查处渔业资源类案件6起,清理网具300余套,在姚江流域投放各类鱼苗近2500万尾。
在小曹娥镇试点基础上,制定《余姚市关于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的实施方案》《余姚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有关政策问题处置参考意见》。成立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乡镇(除街道外)成立乡镇业务指导组127个,工作人员696人;成立村级调查组648个,工作人员2492人。截至年末,已完成实测原承包土地面积17420公顷,占应测面积的79.52%。全面推行农信担保业务,依托农户、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四位一体”的风险利益共担机制和低利率贷款、低门槛准入、高标准服务的经营模式,发放贷款60笔,总金额3300万元。
【市海域使用权首次挂牌出让成功】
11月30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编号为“余海新海出33号”“余新海出34号”“余新海出36号”“余新海出37号”四宗填海造地工程项目海域使用权成功挂牌出让。此四宗出让海域位于余姚滨海新城核心区内、余姚大道西侧,面积共计31.4102公顷,成交价总计11526万元,出让期限50年,由中意(宁波)生态园控股有限公司竞得海域使用权。此为新《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全市首次以招拍挂形式对海域使用权进行出让,挂牌出让方案经省海洋与渔业局报省政府批准,由市政府负责,指定市海洋与渔业局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规划局组织挂牌出让,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实施。
【智慧畜牧业体系建设】
全市智慧畜牧业建设始于2010年,根据智慧系统“养殖—屠宰”“养殖—无害化处理”两条逻辑主线,推广应用畜禽生产管理、物资管理、动物检疫、无害化处理、规模牧场生产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多个子系统。2016年,全市21个乡镇、街道已全面推行智慧畜牧业系统,共收录畜禽养殖户1700余家,其中散养户全部纳入乡镇属地管理,另有17家规模牧场单独应用智慧畜牧业系统;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14家,动物诊疗机构13家,生猪定点屠宰场3家;县、乡两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128人,其中官方兽医52人。年度系统内全市生猪、家禽、牛羊存栏205万余头(羽):佩戴生猪、牛羊耳标20万余只:县级下拨口蹄疫疫苗208万毫升、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34万头份、猪瘟疫苗130万头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113万毫升,共强制免疫342万头(羽)次。
【“余姚甲鱼”获“2016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12月,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指导,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的“2016中国水产品品牌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发布30个区域公用品牌和50个企业品牌名单,“余姚甲鱼”获“2016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植物工厂首批无土栽培蔬菜试种成功】
11月,位于临山镇滨海现代农业先导区内的全市首个无土栽培植物工厂——“好碧园”植物工厂第一批无土栽培的生菜、青瓜等蔬菜开始采摘。该植物工厂于9月开始试运营,因其特殊的栽培模式,杜绝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且生产过程中不施用农药,第一批蔬菜刚采收就销售一空,虽然售价远高于市场同类产品,但仍供不应求。
【余姚品牌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
2016年,全市开展电子商务的农业龙头企业有40余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大户等经营主体50余家,合计近100家。其中“银树食品”“备得福榨菜”“冷江鳖业”“康绿蔬菜”等7家经营主体的农副产品网络销售额超200万元。在渠道上,除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等零售平台以及阿里巴巴等批发平台外,还有微信、微博、农民信箱等移动新媒介,尤其是通过姚商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商交易的经营主体已有110余家(户),“冷江鳖业”甲鱼销售量连续多年保持同类产品天猫平台交易量首位。
【“古树名木保健”专题活动】
2016年,市农林局启动“森林医生服务年”活动,由市森防站组织开展“古树名木保健”专题活动。全市现有登记造册、挂牌的古树名木683株,其中一级古树58株、二级古树101株、三级古树524株。市森防站对这些古树名木的病虫危害情况和养护情况进行系统登记造册,完成古树名木保护档案,尤其对树龄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名木量身制定保护措施。
【《浙江余姚维管束植物种质资源》出版】
1月,由市林技总站历时5年编著的2015年度宁波自然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金项目《浙江余姚维管束植物种质资源》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收录植物167科1361种,从药用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古树名木资源三个方面对全市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专题介绍。
(市农林局)
水利
【概况】
2016年,市水利局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总受益面积1467公顷,总投资3248万元。开展四明山片区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涉及8个乡镇(街道)、18个村,受益人口4000人,总投资2730万元。新增高效节水喷滴灌面积67公顷。完成泵站更新改造7座,水库山塘整治14座,河湖库塘清污(淤)225万立方米。对4条小流域实施治理,打通断头河4条,完成黄家埠水环境示范镇一期建设和8个村级水环境整治。先后出台《余姚市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资金补助办法》和《余姚市水利工程运行维修养护管理办法(试行)》,被省水利厅以文件形式下发在全省进行交流推广。
全年办理水行政审批事项209件,其中办理取水许可13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183件,涉河涉堤(含占用水域)审批13件。清理占用水域类障碍7505平方米、网箱25只、鱼箔18只、沉船17只、船只17艘。排查蓝色屋面、立面面积25379平方米,整改蓝色屋面795平方米,拆除蓝色立面16000平方米。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45起,清除围堰26处,恢复水域面积7665平方米。第14号台风“莫兰蒂”和第17号台风“鲇鱼”期间,通过短信预警平台发布水雨情预警短信1847批次,近12万条。
4月15日,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四期的最后一个地块——临海北块龙口合龙,标志全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暂告一段落。年度四明湖水库等2座大中型水库、向家弄水库等10座小型水库、中村供水站等6座供水站、大岚电站等3座电站,以及夏家岭雨量站、蜀山大闸,共计24项水利工程完成标准化创建工作并通过考核。其中四明湖水库、梁辉水库通过省级验收,蜀山大闸、向家弄水库、寺前王水库、姚岭水库、车厩水库通过宁波市级验收。
【市行政服务中心水利窗口正式对外服务】
8月29日,市行政服务中心单独设立水利局综合审批窗口,主要承担办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审批、涉河涉堤建设项目审批(含占用水域审批)及水库大坝、水闸注册登记备案等一系列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审核转报以及其他行政权力中的年检、备案等行政审批权力事项。8月31日,大隐镇新建道路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通过审批,成为市行政服务中心水利窗口正式对外服务后办理的第一个审批项目。
【2016年水利工程标准化划界任务完成】
年内市水利局共对水库、山塘、农饮水工程、水闸、水文测站等五大类21项水利工程进行划界测量,并以工程图纸的形式明确后上报市政府,同时在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内设立界桩和禁止类行为公告牌,实地落实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截至9月,除四明湖水库划界方案尚报省政府审批外,梁辉水库、陆家岙山塘、蜀山大闸、中村供水站、桃花岭水厂等19项既定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方案均已获市政府批复,共计完成35项。至此,余姚市已率先在宁波市县(市、区)中完成2016年水利工程标准化划界任务,同时提前实现“十三五”水文测站划界限权目标,进度名列全省前茅。
【《喷滴灌效益100例》出版】
由奕永庆、沈海标、劳冀韵等撰写,中国工程院院士茆智和省水利厅厅长陈龙分别作序的《喷滴灌效益100例》,年内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余姚市“经济型喷滴灌技术”的第三部专著,共30万字,介绍典型农户、院士专家、各级领导对经济型喷滴灌的评价,简述此项技术的创新内容,重点以访谈形式记录全市平原、山区、畜牧场共100例喷滴灌效益调查,还辑录以《余姚日报》记者为主的42篇新闻报道,再现过去15年喷滴灌带来的效益。
(市水利局)
农业机械化
【概况】
2016年,全市共计投入农机购置资金3986.9万元,累计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45.5万元(报废更新补贴5.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56.1万元,宁波资金204.4万元,余姚配套资金179.7万元,推广各类农机2000余台(套)。拥有水稻机械化穴直播机15台套,先后引进笋干烘干机、喷杆式喷雾机、鲜玉米收获机、筑埂机等新式机械。全市农机总动力达62.1万千瓦,各类农业机械保有量超10万台。截至年末,全市实现水稻机械化耕作水平99%、机械化栽植水平80%、机械化收割水平99%、机械化植保能力76%、机械化烘干能力80%、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90%,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全年安排农机库房项目资金50万元,新建农机库房2664平方米。实施宁波市级合作社发展项目9个,争取项目资金63万元,培育农机作业服务公司3家,创建全国农机示范社1家、宁波市级农机示范合作社3家、农机区域性服务中心2家、维修示范合作社1家。全市现有农机合作社70家(其中部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宁波市级示范合作社8家,余姚市级规范化合作社44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5家、合作社联合社1家。
全年开展上路检查896人次,检查拖拉机1216台次,纠正违法驾驶行为137人次。检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单位87家,共发现隐患31起,整改率100%。登记外籍拖拉机126台次,驾驶人124人次,受理拖拉机违法销分考试12人次。新考拖拉机驾驶员68人,换证1121本,在册拖拉机驾驶员3587人,持证率92.1%。新上牌拖拉机134台,在册拖拉机4252台,上牌率90.3%。新上牌联合收割机49台,在册联合收割机469台。办理政策性保险纯农田作业拖拉机1696台、联合收割机439台,保险金额分别为16.08万元和11.1万元。办理报废补偿政策性拖拉机138台,核发拖拉机报废补偿资金58.2万元。共组织各类农机培训86期,培训各类农机化管理、技术、作业服务人员4598人次,其中列入市政府十项民生实事工程的新型实用农机化技术培训项目完成3178人次。
【早稻机械穴直播对比试验】
4月12日,市农机推广中心与宁波农机推广中心联合开展早稻机械穴直播适应性对比试验。试验现场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机械穴直播、手直播播种、机械插种三种栽培方式对比试验,试验期间对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各个生长环节进行全程观察并进行数据记录,最后根据实收产量结合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判早稻机械穴直播技术优劣,确定全市推广重点。
【3个宁波农机科技推广项目通过验收】
11月8日,由市农机局年度申报的3个宁波农机科技推广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3个项目分别是姚江源茶机有限公司承担的“高效节能电磁感应茶叶烘干机的研制”、志苗霉干菜专业合作社承担的“霉干菜烘干机械化技术的示范”及田螺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承担的“粮食烘干机进出粮及筛选设备的改进及示范”。专家组通过查阅相关项目资料,观看相关视频文件,经质询和讨论,认为各项目均已完成项目合同书规定的各项要求及预定的建设内容。
(宋献林)
2016年气候
【年度气候特点】
2016年为“厄尔尼诺”影响年,超强的“厄尔尼诺”事件造成全市气候总体异常,灾害性天气频发、重发,灾害损失相对较重,综合评价气象灾害影响程度中等。年内主要气象灾害有冬季强冷空气(寒潮)、低温雨雪冰冻、雾和霾;春季连阴雨、暴雨;夏季冰雹、雷电(雷雨大风)、短时暴雨、高温;秋季连阴雨、台风、龙卷风等。主要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量和年降水日数偏多,年日照时数偏少。
【主要气象要素概述】
气温 年平均气温18.0℃,比常年偏高1℃,为历史同期第五高。各月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偏高,出现少有的正距平年。其中,10月和12月分别偏高2.2℃、2.4℃,均为历史同期第二高,2—4月、7—8月均偏高1℃及以上,其余各月偏高幅度在0.1℃—0.4℃。年极端最高气温38.8℃,出现在7月29日,全市除海拔700米以上地区外,极端最高气温均在35℃以上;年极端最低气温﹣7.0℃,出现在1月25日,南部山区年极端最低气温普遍在﹣10℃以下。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1792.0毫米,比常年偏多约25%,为历史同期第四多。降水时间分布也不均匀,1月、4—6月、9—11月多于历史平均值,其中9月偏多近1.8倍,其他月份偏多1—7成;而其余各月偏少1—6成。全年主要强降水集中在4—9月,其中9月最多,达447.0毫米。全市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北部偏少,中南部偏多,雨量中心位于陆埠水库一带。
日照 年日照时数1701.3小时,与常年的1867.4小时相比,略偏少0.9%,属正常年景。从时间分布上看,2月、3月、7月、8月偏多,其余月份均偏少,其中10月由于连续阴雨,月日照时数仅41.4小时,为历史同期最少。
其他 2015—2016年度结冰终日为3月11日,终霜日为3月12日,降雪终日为2月14日。2016—2017年度初霜日12月16日,结冰初日12月17日。
【主要气候事件】
一月强寒潮影响,冰冻重积雪深 1月20—25日,受“霸王”级强寒潮影响,全市出现近30年来第二冷的低温天气,并造成全市性降雪、严重冰冻、大风和山区严重积雪。全市过程雨雪量30—70毫米,平原地区最大积雪深度0—2厘米,山区积雪深度20—46厘米,最大值出现在梨洲街道上王岗村,46厘米。23日9时起,气温降至0℃以下,并持续51小时,25日早晨平原地区气温降至﹣6℃—﹣8℃,四明山区﹣10℃—﹣14℃,国家气象站﹣7.0℃,为近30年第二低。
梅季略提前,梅雨量偏少 6月11日入梅(常年6月14日),7月1日出梅(常年7月9日),梅期20天,国家气象站梅雨量202.1毫米(常年240毫米)。梅期较常年偏少5天,梅雨量较常年偏少约16%。全市平均梅雨量214.4毫米,最大值出现在大岚镇华山水库站,264.8毫米。入梅后,以间歇性过程性降水为主,强对流天气多发。梅期共有两轮连续降水过程,分别出现在11—13日、24—29日,期间日照偏少明显。
夏季强对流多发,大风冰雹频现 出梅后,强对流天气多发,常伴有局地短时暴雨、雷雨大风和强雷电、冰雹等,其中7月5日全市大部分区域出现强对流天气,朗霞街道一带出现小冰雹,丈亭水厂站最大降水量达72.0毫米,另有6个站出现8级大风,最大值出现在三七市镇幸福村,19.9米/秒(8级)。7月18日,全市出现强对流天气,梨洲街道梁辉水库站最大降水量达86.3毫米,另有3个站出现8级大风。29日下午,城区出现强对流天气,局地伴有小冰雹,南雷路与笋行路十字路口附近一房屋屋角遭雷击。
初台风晚,影响台风多,“莫兰蒂”严重影响
受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年内台风比往年来得要晚些。第1号台风“尼伯特”于7月3日8时在美国关岛以南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起编时间早于1998年(7月9日)第1号台风“NICHOLE”,为历史第二晚初台风。全年共有4个台风对余姚影响较大,分别为1号台风“尼伯特”、14号台风“莫兰蒂”、16号台风“马勒卡”和17号台风“鲇鱼”。其中“莫兰蒂”“马勒卡”“鲇鱼”均发生在9月,“莫兰蒂”影响最大。
受“莫兰蒂”影响,9月13日8时至16日20时全市过程面雨量229.1毫米,最大陆埠水库站348毫米,其次梁辉水库站321.4毫米,国家气象站274.4毫米。全市过程风力普遍在5—7级,最大黄家埠横塘站16.9米/秒(7级)。根据风雨潮综合评估,“莫兰蒂”台风对余姚总体影响为较重影响等级。台风暴雨造成全市河网水位处于高水位,水库处于中高水位,四明山区发生局部性地质灾害:造成部分地区农田受淹、农业设施受损及作物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损失较大;暴雨导致部分列车临时停运、公交线路停运或改道。
9月连阴雨、局地小龙卷先后影响 9月11—19日,出现年内最长过程的连阴雨天气,期间累计降水量286.7毫米,日照时数仅13.5小时,其中11日和14—17日无日照。
同月28日中午,受第17号台风“鲇鱼”外围飑线影响,城区、马渚等地出现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中11时30分左右,城区部分区域遭受短时间龙卷风袭击,具有明显的漏斗云特征,并伴有明显的旋转,家私城北部广告牌为东西向倒伏,对面马路门卫板房为南北向倒伏,符合龙卷风的旋转特征。据调查统计,此次过程造成阳明街道舜水北路、丰山路、西石山北路等区域遭受短时间龙卷风袭击,部分广告牌、行道树、岗亭等受损较为严重。家私城内一个高达20余米、立柱直径约1米的大型广告牌被吹倒,广告牌压在旁边的停车棚和仓库上,一辆小轿车被压,7间仓库中的4间屋顶被压破,3间仓库屋顶上的钢块被吹翻。马渚镇马漕头村也受到龙卷风袭击,造成30余户房屋不同程度的破坏。此次过程无人员伤亡报告。
夏季高温频发 高温日数达31天,较历史同期偏多1.5成。梅雨间隙时段内的6月15日、21—24日和30日,中北部平原地区出现高温天气,其中21日海拔450米以下地区全部出现高温天气,国家站37.3℃;21日为国家站入夏后首个高温日。7月19日至8月2日出现持续性晴热高温天气,其中7月20—23日和26—29日出现连续≥38.0℃的高温天气。持续晴热高温导致部分山区灌溉用水不足,影响露天作物生长。
(说明:本文采用的常年气象资料,年代平均值取自1981—2010年,极值取自1961—2015年)
(市气象局)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2016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书稿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2016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浙江省余姚市发展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