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5》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5100
颗粒名称: 医疗卫生
分类号: R199
页数: 3
页码: 240-2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2014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44家,核定床位2776张,有卫生技术人员5523人,其中医生2784人,注册护士2503人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医疗 卫生

内容

【概况】
  2014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44家,核定床位2776张,有卫生技术人员5523人,其中医生2784人,注册护士2503人。按照户籍人口统计,每千人口拥有床位3.32张,卫技人员6.6人,医生3.33人,护士2.99人。医疗机构门急诊总量935.6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3.19%;出院总人数9.12万人次,增加4.95%;平均住院床日8.4天,减少0.22天。全市平均期望寿命80.52岁,常住婴儿死亡率下降至2.15‰,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7.95/10万,住院分娩率达100%。
  【公立医院改革】
  医院内部管理。出台《关于完善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的指导意见》和《医疗卫生单位班子成员双排双考制度》,对医疗服务能力、运行效率、群众满意度等核心指标和提高领导班子管理能力进行政策引导。各公立医院探索或引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市人民医院开展JCI国际认证工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继续实施绩效管理与全成本管理项目。
  “名医名院”工程。新增与上海胸科医院、上海九院、湖州三院(原省精神病院)的紧密型学科合作,全市5家市级医院已与全国11家三甲医院的15个学科进行签约合作。年度共有13项新技术填补市内空白,如市人民医院骨科的颈椎骨折脱位切复椎管减压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术、市人民医院胸外科的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及肺袖状切除术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成为全省县级医院中唯一的区域专病中心,并与妇产科同时通过省龙头学科中期评估。
  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趋势。以降低药品、耗材等成本为重点,加大对费用控制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控制医疗机构门诊、住院均次费用。市级医院门诊均次费用183.36元,比上年增加2.94%;每出院病人住院费用8065.57元,增长3.51%;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均次费用59.72元,增加1.82%;每出院病人住院费用2251.24元,增加2.22%。鼓励公立医院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按规定比例配备和使用,市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上升至26.02%。
  【市镇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试点改革】
  城乡联动工作。组建5个由市级医院为龙头,联合若干家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疗联合体,联合体内实行人员、技术、设施、管理等资源共享和互动。市中医医院对丈亭中心卫生院的骨伤科进行托管,中医专家对联合体内2家卫生院的基层中医医生进行师带徒;市三院和阳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联合体,医务人员实行流动,绩效分配机制实行统一。深化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市临床检验中心增加至576个检验项目,医学影像会诊中心年会诊片子4万张左右,心电图会诊中心扩面工作继续向村级医疗机构延伸。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全市15家卫生院全部创建成为“浙江省等级乡镇卫生院”,其中低塘、马渚、丈亭、临山、陆埠等5家中心卫生院创建成为甲等特级卫生院。梨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为全市第19家宁波市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数字化覆盖率达95%。推行家庭医生“契约式医疗服务”,全市家庭医生签约人数14万人,其中60岁以上、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孕产妇、0~6岁儿童签约率分别达53.68%、71.28%、98.02%、97.79%。
  村卫生室综合改革。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有204家完成标准化建设,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纳入新农合门诊实时结报定点医疗机构,完成率达90.27%,被评为年度政府创新工作二等奖。推行乡村医生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市镇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试点改革相关工作经验,在省委《改革信息》和省政府《专报信息》上进行专题介绍。
  【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市二院迁建工程预计在2015年春节前完成主体结构结顶,市中医医院迁建工程土建已挂网招标。梨洲街道、朗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和鹿亭乡卫生院后勤保障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康复医院筹建工作有序进行。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完成核定投资额的180%。加大民营医院引进力度,牵头拟订《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若干意见》,与中国医疗集团(CHC)初步达成合作办医意向。
  医疗业务量。全年市级医院门急诊总量439.51万人次,增加9.58%;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总量496.12万人次,增加16.59%。全市出院人次9.12万人次,增加4.97%。市级医院平均住院床日由上年的8.84日下降至8.57日。
  医疗质量管理。推进实施电子病历、单病种质量控制等工作,扩大临床路径的病种范围。加强抗菌药物和大输液的规范管理,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12个质控组织考核标准进行重新修订并下发,药事和急诊质控中心对全市医疗机构进行处方点评和医院急诊建设的培训。加大医疗核心制度执行力度,规范诊疗行为,注重医疗风险控制和医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发生。
  中医药事业。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市中医医院的“省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和推广基地”为平台,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共推广13个常见病种的14项适宜技术。除四明山镇卫生院外的所有卫生院和71.7%的村级医疗机构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市人民医院马伟明、姜宏伟分别被评为省级名中医和省级基层名中医培养对象。
  【公共卫生服务】
  卫生应急。全年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22种,13189例。面对年初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市卫生局承担市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通过加强疫情监测、暂停主城区活禽交易、普及预防知识、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等措施,使全市的H7N9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开展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全市无暴发疫情发生。针对西非地区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与公安、商务等部门建立境外人员到余姚情况通报制度,各医疗卫生单位组织应急准备,严防疫情输入市境,共对11名来自尼日利亚来华(归国)人员进行健康监护,结果均正常。巩固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市)创建成果,尚未创建卫生应急示范乡镇(街道)的8个乡镇街道均参加创建工作,年内开展防台防汛医疗救援等卫生应急演练4次。
  疾病防控。艾滋病人治疗覆盖率达100%,结核病初始涂阳病人治愈率达85.2%。全市刚满周岁户籍儿童七苗覆盖率达97.01%;流动儿童七苗覆盖率达92.98%。阳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家接种门诊接受省五星级和四星级的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评审。成功创建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在低塘、黄家埠启动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启动“千名医生进农村(社区)管慢病”活动,通过“百场健康讲座进社区”,举办讲座370余场次,开展健康咨询活动107次,参加群众1.5万余人。全市高血压规范管理率82.91%,糖尿病规范管理率83.23%。为91万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0.94%,档案实时使用率76.6%。开展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工作,对全市9691名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窝沟封闭,封闭率99.2%。
  卫生监督执法。在强化日常卫生监管的基础上,先后组织开展卫生监督专项检查或整治活动17次。共监督12355户(次),行政处罚193起,立案金额330759元。重点开展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的规范工作,以及依法执业守护健康活动,对全市医疗机构进行分级监管。继续加大非法行医打击力度,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取缔无证行医56家(次),立案处罚40起,移送公安机关刑事侦查6起。
  妇幼保健。开展“妇幼保健规范年”和“妇幼保健走亲”活动,提高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和产科抢救成功率,实现全市孕产妇零死亡目标,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率为2.87‰和2.15‰。落实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分娩产妇叶酸服用率达99.67%,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97.16%。妇女健康提升工程进展顺利,11.7万名妇女参加体检。开展婚检、产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婚检率达98.52%,产前筛查率97.15%,新生儿疾病、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分别为99.39%、99.53%。在宁波市妇幼健康技能竞赛中,获4个项目中3个项目的第一名;在省级比赛中,2人获省级项目二等奖。
  精神卫生、爱国卫生、无偿献血。继续对所有服药精神病人提供补助,发放专项救助卡共3619张。全市精神病人规范服药率71.8%,规范管理率96.2%。同时,通过提高市精神卫生中心病床周转率、将部分病人送周边兄弟医院住院、可出院病人及时送往户籍地等措施,使精神病人住院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梁弄镇、三七市镇分别启动国家卫生镇、宁波市级卫生镇的创建工作,马渚镇、大岚镇分别通过省级卫生镇和宁波市级卫生镇复查。继续开展院前急救工作,急救中心出车总数14546次,长途转运855次。全市无偿献血8031人次,献血总量243.7万毫升,无输血安全事故发生。
  【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科研教育管理。开展基层卫生院市级特色学科(专科)评选活动,马渚中心卫生院眼科等8个学科入选,进行为期3年的重点扶持。鼓励卫技人员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培训各类人员1381人次。全系统发表论文151篇,其中在SCI杂志中发表4篇,一级杂志发表论文29篇。科研项目19项,其中厅级科研项目2项,地市级科研项目3项,县市级科研项目12项。马渚中心卫生院、三七市镇卫生院完成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攻关科技项目”卫生课题——“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子调查”子课题。
  人才队伍建设。新提任局管干部18人,其中40岁以下年轻干部8人。创新干部考评制度,拟订下属单位领导干部“双排双考”考核制度。完成新一轮岗位设置调整工作,调整岗位2000余个。开展卫生引才工作,招录卫技人员156人,其中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1人。制定《市级医院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下派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并结合“百名专家下基层解民忧”活动,有149名医生下基层服务。注重本地人才培养,择优录用10名余姚籍应届高考生委托宁大科技学院开展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培养,继续与温医大合办临床医学研究生班,2人被评为全市第二轮首批优秀中青年人才。
  卫生信息化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顺利进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共享交换平台、慢性病诊疗指导中心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市级医院预约挂号平台投入使用。临床检验报告网上查询功能开通使用,“余姚医疗”手机APP软件开发成功。
  【余姚发现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1月24日,省卫计委公布余姚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是宁波市发现的第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患者杨某某,女,76岁,住城区某街道,退休在家。于1月17日下午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20日收住入院。经流行病学调查,判定密切接触者19人,均实施医学观察。
  【中医泰斗赵炯恒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
  2月14日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市中医泰斗赵炯恒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市卫生局邀请宁波、余姚两地中医学会的专家、赵炯恒的亲属、生前好友、弟子及市内部分中医业内人士共30余人,举办赵炯恒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暨学术经验交流会。赵炯恒1914年生于陆埠镇,早年启蒙于浙东名医吴涵秋门下,后赴苏州国医研究院深造,学成返甬襄佐吴涵秋悬壶、办学,后参与创建余姚县中医院,历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从医近60年,发表论文20余篇,编撰《晚馨斋临床浅得》一书,被评为浙江省名老中医和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2000年去世。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5

《余姚年鉴201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4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沙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