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5》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5012
颗粒名称: 质量技术监督
分类号: F273.2
页数: 2
页码: 204-2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4年余姚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检测机构改革、质量强市建设、质量安全监管等。
关键词: 余姚市 行政 质量安全

内容

【概况】
  2014年,市质监局实施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理清上下二级事权关系,界定机构职能,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减少内部工作流转环节,梳理和公布306项行政权力事项,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并开展食品监管职能的划转、交接等工作。同时,建立权力运行公开机制,推进“阳光工程”建设,对决策程序、办事流程、“三公”经费、强制检定等信息以及全年作出的116件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网上公开,并加大对问题企业和问题产品的曝光力度。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推进窗口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梳理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重新编制《办事指南》,制作岗位文书、项目表格、内外部流程图等图文资料;压缩审批时间,平均办件提速80%左右。推进行政审批“两化”工作,在全省首推组织机构代码证停止年审制度;在全宁波率先开发应用县一级独立的代码信息库;联合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施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审批、统一发证”的“多证联办”新模式,简化审批流程。局代码窗口被评为宁波市质监局代码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并首次获评全国组织机构代码“文明服务窗口”,是宁波各县(市、区)局中唯一获奖的窗口。
  【检测机构改革】
  对质检、计量两所进行整合,设立市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政府招投标第三方验收工作为重点,接收政府采购项目137个,涉及总标额6142.64万元,一次性验收合格率为74.63%,挽回财政损失1626.37万元;新建X光、B超、心脑电图机、氧气呼吸机等多个医疗机构在用计量器具检测项目。在食品监管职能划转前,站好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最后一班岗。自中心成立后,累计完成各类检测任务11197批次,上半年通过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验证和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被列入《“国家认可实验室名录”》,标志市食品行业从此拥有国家认可的实验室。
  【质量强市建设】
  实施“三大战略”。一是实施名牌战略,开展优秀品牌培育创建工作,帮扶“铜钱桥”以2.42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年度中国品牌价值榜;全市新增宁波名牌17个、省名牌7个,新增数列宁波第二;规模以上企业名牌产品销售产值占比为42.1%,高于上年水平(41.6%)。二是实施标准化战略。全市企业参加国家和行业标准起草且已发布或实施的共有21项,其中为主起草国家标准2项;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率经测算高于56%。推动“LED道路照明灯具”宁波市级块状产业标准化重点项目和5个宁波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指导文山创意广场、东方智慧仓储物流2个宁波市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完成立项。三是实施质量管理战略。发动15家实力型和成长型企业参加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免费培训及导入;组织21家企业开展卓越绩效沙龙活动、16家企业开展卓越绩效孵化基地活动;连续第10年开展市长质量奖评审,共19家企业获奖。
  质量平台建设。开展“余姚市质量强市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加快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系统完善等工作,利用平台为全市区域质量状况分析、政府决策、产业转型升级等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其他有价值的参考。发挥各类质量宣传平台作用,在宁波市质量强市信息专栏累计投稿80余篇,数量居各县(市、区)第一;在“余姚质监12365”政务微博上发布各类信息491条;围绕民生定期在余姚日报上刊登《质量小报告》专栏24期;新开通“余姚质监”公众微信号,累计发布88期;面向大众开展现场宣传服务活动10余场,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配合地方中心工作。参与“五水共治”,作为辉桥江“河长制”的对口联系部门,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牵头制订实施方案,多次进行实地踏勘,组织、协调、督促相关街道及部门开展辉桥江“一河一策”的综合治理。同时配合各乡镇(街道)及部门联合检查河道沿岸的污染源,整治取缔23家无证豆腐小作坊、l家猪油炼制黑窝点、1家电解铜作坊和3家地下轧棉厂。促进节能增效,对3家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能源审查;推荐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确定为浙江省第五批能源计量示范单位;指导全市首个块状行业能源计量数据应用行业推进项目“余姚市水泥行业能源计量应用项目”通过专家考评。推进特种设备节能工作,配合开展禁燃区燃煤锅炉淘汰,指导帮扶低效工业锅炉开展节能改造,共淘汰高能耗煤锅炉33台,新装燃油燃气锅炉18台、生物质锅炉13台、余热锅炉7台。
  【质量安全监管】
  基础领域监管。全年巡查企业1102家次,发现问题120家,问题处置率100%。对22个乡镇(街道)和8个市直有关部门的特种设备协管员、172名村(居)协管员和604名企业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一线巡查协管能力。加大执法打假力度,突出对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质量问题多发领域的集中整治,共开展专项执法行动36次。全年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办案108件,罚没款160余万元,捣毁非法生产窝点19个,受理各类举报投诉171件,无行政复议败诉和行政诉讼案件发生。加强与公安、环保、安监、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开展联动近1.50次,形成部门联动机制。
  重点领域监管。对全市83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进行监控,对262家企业的1492份3C有效证书进行梳理,确定取暖器、减压阀等5类重点监管产品和儿童服装、汽车配件等10类重点关注产品,依据产品风险等级、企业信用等级、质量保证能力等实施分类监管,定期撰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报告。同时对396家重点使用企业和151台重点监控设备进行监督检查;累计发现并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357项;处置严重事故隐患报告17份;举办作业人员培训班13期,培训899人。多次联合卫生、旅游、教育等行业主管部门,对医院、学校、酒店等场所开展节前检查,发现并整改隐患23项,并组织开展大型游乐设施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探索监察、检验、稽查三方联动机制,建立以乡镇(街道)为单元的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定期通报制度,把“四有乡镇”规范化工作纳入到政府层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
  民生领域监管。开展执法为民行动,把执法整治和监督抽查的重点倾斜到群众反映强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先后举办农资、网购产品、汽车配件等“质监执法惠民系列专项整治行动”28次,监督抽查家用电器、插头插座、玩具、纸巾等日用消费品172批次。创新电梯监管模式,对全市6家电梯维保单位进行综合量化考评;组织开展“网民看看看之电梯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在全国首创小区电梯楼道志愿者活动,发挥小区居民自治力量,已在3个社区招募并培训志愿者近400人。加强民生计量监管,组织开展“放心计量进市场、健康计量进医院、准确计量进油站气站、公平计量进万家、诚信计量进企业”活动,重点对65家加油站的610支加油枪、23家粮站的45台机械秤、9家液化石油气充装站的40台灌装秤、280台超市电子秤、16792只天然气燃气表和3000余只冷水表进行强制检定,对各乡村卫生室、社区卫生站的307台血压计进行免费检定及维修,确保计量准确,让老百姓放心。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5

《余姚年鉴201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4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