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5》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4911
颗粒名称: 财政·税务
分类号: F812.7
页数: 7
页码: 178-184
摘要: 本文介绍了2014年余姚市财政、国家税务、地方税务、招投标等概况。
关键词: 余姚市 财政 税务

内容

财政
  【概况】
  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7.68亿元,增长8.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1.34亿元、467.55亿元、298.79亿元,分别增长5.3%、8.8%、8.5%。全市财政总收入119.43亿元,增长12.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81亿元,增长8.7%。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0.47亿元,增长7.9%。全市财政运行情况良好,财政收支平衡。
  【组织财政收入】
  实施电信业“营改增”,开展建筑、房地产项目纳税评估和建筑项目税收清理核查。推进税收征管改革,新设纳税评估科。开展纳税评估,共处置数据监控异常信息22620条、税收风险点1553户(次),补征税费1.02亿元。开展税收执法监察,对12341条税收执法疑点数据信息进行核查。加强反避税工作,对110户企业进行反避税调查。加强国地税和供电、国土等第三方涉税信息协作,开展“以地控税”工作,查补房土两税2950万元。加强规费征管,开展社保费规范征收、残保金政策调整、建筑业工伤保险费征缴工作。全年地税部门合计征收各项税费109.19亿元,增长23.0%。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54.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的占比达96.8%。全市非税收入2.10亿元,比上年下降10.7%。
  【支持经济发展】
  支持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推进年活动和“五水共治”等重点工程建设,增加有效投入。加大财税扶持力度,支持防范化解企业金融风险,实施“助企强企、稳增促调”及其他各项财税扶持经济政策,拨付各级财政扶持企业政策资金5.5亿元。加大减税轻费力度,贯彻实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工业企业社保费减征等政策,全年各项减税轻费16亿元。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建立完善相关支农政策,制定家禽业发展的扶助政策、饮用水源地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资金管理办法、农村污水治理资金补助政策、精品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调整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办法。全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安排1350万元资金开展四明山区域村庄整治提升;安排4000万元资金支持中心村、特色村、农村精品线等建设;安排2500万元资金用于四明山片区的供水保障能力提升。支持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投入7000万元资金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安排1000万元补偿资金支持四明山区域生态屏障建设;拨付900万元资金用于水源地保护;安排4000万元资金治理废弃矿山。
  【支持社会事业发展】
  全年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63.60亿元,增长11.6%,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9.0%。全市教育支出15.45亿元,增长14.9%。医疗卫生支出9.87亿元,增长31.3%。农林水事务支出13.26亿元,增长56.4%,其中防洪整治、堤防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增支4.30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4.03亿元,增长15.1%。住房保障支出9367万元,增长13.8%。
  【财政改革】
  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与公务卡改革,在6个乡镇(街道)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和扩面,开始乡镇(街道)工资统发准备工作。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全市财政总预算、部门预算、乡镇(街道)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全部通过单位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推进政府采购,扩大电子商务政府采购范围,通过政府采购节约资金1551万元。
  【财政监管】 加强公务支出管理,对公车上牌按规定实施指标证管理制度,制定实施全市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管理办法和政府性项目装修标准。对上年市本级政策性项目资金进行绩效评估,并在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压缩本年度政策性项目56个、资金3亿元。加大结转结余资金清理力度。开展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对28个重点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其中10个项目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价。配合开展财政同级审、“三公经费”审计以及上级土地出让金专项审计,整改落实审计意见。加强财政监督,对上年涉农涉企政策资金进行“回头看”,开展财经纪律专项治理工作。加强会计管理,组织举办余姚市首期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班,《中国会计报》在头版刊登此做法。
  【投融资管理】
  配合投资公司拓宽融资渠道,筹措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加强债务监管,制定实施市本级及乡镇街道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排摸各投资公司资产情况,明确投资公司债务总额管控目标,建立债务每月预警分析制度,加强偿债准备金调度和管理。按照上级规定和上年债务审计口径,对2014年底的存量债务进行清理甄别。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对融资基建项目实施集中核算、集中支付。
  【国有资产管理】
  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调查摸清国有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全市82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12年财务会计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定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处置管理办法和罚没物品管理、处置暂行办法。
  【助推“机器换人”技术改造】
  为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年度市财政在整合企业技术改造政策和资金的基础上,加大补助力度,助推全市工业企业“机器换人”技术改造。补助政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列入市“机器换人”重点专项的,在享受本市技术改造政策的基础上,给予上浮2个百分点的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300万元。二是对列入重点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研发试点的项目,按实际设备和研发技术投入额给予20%的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500万元。三是对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攻关项目的,按实际设备和研发技术投入额给予30%至50%的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20万元。
  (市财政局)国家税务
  【概况】
  2014年,全市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63.76亿元,增长15.05%;实现财政总收入59.32亿元,增长15.74%,其中组织税收直接收入53.43亿元,增长41.16%;办理免抵调库5.89亿元,下降56.04%,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为全市纳税人办理各类税收优惠超10亿元,其中实施“营改增”试点改革为企业减负2亿元;办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进项税额抵扣6.73亿元;办理高新技术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小微企业等各类减免税1.52亿元,全市90%以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享受减免税优惠。开展出口退税“同心同力促发展”专项行动,通过开通VIP通道等举措,办理出口退税38.94亿元,总量位于宁波市第6位。实施税务行政审批改革,精简办税流程,优化涉税事项106项,其中待办转即办6项,审批改备案38项,下放审批权限8项,减少办税流转环节24项,取消办税事项24项,合并6项,实现纳税人当场即办事项占总事项的75%以上。执行《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通过规范9大类72项306个办税流程,做到办税一个标准、服务一把尺子,打通服务纳税人“最后一公里”。提速多元化办税平台,推出网络购买普通发票、车购税自助缴税、“甬税通”手机办税平台等新举措,让纳税人便捷办税。
  【推进法治税务建设】
  执行《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建立本级税务指导案例库;加快推进全程说理式税收执法,覆盖一般处罚环节和管理环节;开展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实施税务处罚案件听证,有效预防税务行政争议。加强税收执法监督,组建执法督察专项队伍,开展新一轮重点督察,发现并纠正6个方面81个违规执法疑点数据。整顿税收秩序,推进依法稽查,优化稽查服务,形成以企业自查促广度,重点稽查促深度的双轨稽查工作新格局。全年共计发动企业自查182户,补税692万元;开展专项检查201户,查补3033万元,其中突破查补税款100万元以上大要案3件。
  【深化风险管理建设】
  出台《税收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健全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机制,完善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引进税源一体化风险管理软件,加强风险分析识别应对,全年补税入库7465万元,调整应纳税所得额2.8亿元。加强日常征管数据监控和清理,税务登记信息完整率、财务报表采集率等五项指标均居宁波前列。推进纳税评估规范化建设,完善评估工作流程,强化案头细化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索审议工作底稿制度,加强联合建模,共完成评估户数1041户,补缴税款1.27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加强各税种管理,推进“营改增”试点扩围,跟踪企业运行情况,撰写的《“营改增”两年对余姚经济的影响分析》获市长奚明批示。开展增值税税控系统打通整合项目试点,开展农产品收购发票、海关缴款书核查,实施羽毛行业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加大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力度,加强后续管理和监控,开展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专项清理,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继续开展国际税收管理和大企业管理工作,促进大企业健康发展。强化信息管税,加大管理创新工作力度,局6个项目全部被宁波市局评为优秀项目,其中有两个项目被评为推广项目,排名宁波全大市各单位前列。
  【电信业“营改增”试点】
  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自6月1日起,全市有5家电信业企业被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这5家企业分别为中国移动通信、中国电信及中国联合网络通信等三大电信运营商和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余姚市广联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一般纳税人企业从这5家电信企业购买服务,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从而为购买电信业服务的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起到减税的作用。地方税务
  【概况】
  2014年,全市地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109.19亿元,增长23.0%,其中税收收入57.85亿元,增长10.2%;教育费附加收入2.28亿元,增长22.9%;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5.39亿元,增长49.8%。
  【税收特点】
  共享税增长快于地方税。全年共享税入库20.83亿元,增收4.42亿元,增长26.9%,高于税收增幅16.7个百分点,增收贡献率达82.5%;地方税入库37.01亿元,增收0.94亿元,增长2.6%,回落12.2个百分点。
  制造业支撑税收增长。全年制造业税收入库19.64亿元,增长31.4%,高于税收增幅18个百分点,增幅较高主要原因是上年受台风影响基数较低。
  房地产业税收增幅明显下降。全年房地产业税收入库12.28亿元,增长7.0%,回落17.3个百分点,增幅回落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地产企业新增欠税金额较大、土地增值税清算入库减少及上年同期基数较高。
  跨年度、一次性税收入库金额较大。全年跨年度、一次性等税收入库12.42亿元,占税收收入的21.5%,其中跨年度税收入库7.56亿元,一次性税收入库4.86亿元。
  【税源分析】
  营业税。全年入库15.86亿元,减收1.21亿元,下降7.1%,主要是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房地产业、建筑业营业税分别下降15.4%、3.5%。
  企业所得税。全年入库9.68亿元,增收2.33亿元,增长31.8%,增收贡献率达43.6%,主要是房地产业增收较多,增收2.33亿元。
  个人所得税。全年入库11.15亿元,增收2.09亿元,增长23.0%,主要是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7.2%、25.8%、38.5%。
  其他税收。全年城建税入库3.68亿元,增收7063万元,增长23.8%;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分别入库3.05亿元、4.14亿元,增收1.70亿元、1.85亿元,增长126.3%、80.9%,主要是上年受灾减免形成较低基数;土地增值税入库3.40亿元,减收1.49亿元,下降30.5%,主要是上年同期基数高、房地产业低迷及清算入库减少;耕地占用税入库1.02亿元,减收2030万元,下降16.6%,契税入库4.32亿元,减收6405万元,下降12.9%,主要是跨年度入库减少及上年高基数。
  【税收管理与服务】
  执行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各项灾情减免,支持企业灾后恢复生产。实施结构性减税,推进电信业“营改增”。贯彻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支持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全年地税部门共减免税费5.12亿元。
  税收法治建设。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完成83项地税行政权力梳理工作。开展47项地税行政审批事项和12项地税便民服务事项的梳理,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专栏上进行公布。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组织执法证年鉴和新录用公务员执法证的培训、考试。
  征收管理。推进税收征管改革,新设纳税评估科,将征管科和纳税服务科合并为征管服务科,二分局拆分为二分局、四分局。组织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共受理7863人,补税632万元。完成22个房地产项目的土地增值税清算,补缴土地增值税6766万元;对15个房地产项目布置开展清算。根据涉税风险点推送情况,开展纳税评估,共处置数据监控异常信息22620条、税收风险点1553户(次),补征税费10248万元。开展税收执法监察,对12341条税收执法疑点数据信息进行核查。加强反避税工作,共对110户企业进行反避税调查。加强智慧财税建设,数据质量平台第二批规则正式上线运行。加强国地税和供电、国土等第三方涉税信息协作,开展“以地控税”工作,查补房土两税2950万元。加强规费征管,开展社保费规范征收、残保金政策调整、建筑业工伤保险费征缴工作。
  纳税服务。推进纳税服务体系、服务平台、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化建设,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和第23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组织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组织开展纳税50强及重点骨干企业走访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税务稽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对房地产业、建筑业、中介(服务)业、重点税源企业等行业实施重点检查。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查获发票违法案件50件,查处假发票258份。实施电子查账,凡是会计核算电算化的企业均采用查账软件实施税务稽查。全年共检查纳税人65户,入库查补税费1022万元,组织企业自查129户,自查补缴税费3951万元。
  (市地税局)
  招投标
  【概况】
  2014年,市级平台共完成612项工程的招标、交易任务,成交总额69.39亿元,其中487项招标项目涉及预算金额60.97亿元,中标金额56.68亿元,节减资金4.29亿元,节减率7.04%;完成各项政府集中采购任务2154项,成交金额12304.23万元,比财政批准预算节减1414.08万元,节减率10.31%。除实施集中采购的项目外,还完成分散采购项目234项,涉及预算13320.78万元,实际成交12021.64万元,节约资金1299.14万元,节减率9.8%;完成产权交易项目67项,出让底价7384.32万元,实际成交8053.43万元,增资669.11万元;完成国土交易项目24项,成交价32.09亿元。在完成原有公共资源项目交易的基础上,市级平台探索新项目,将教育系统校服采购、寄宿制学校入驻超市经营资格定点入围采购、各公立医疗卫生单位打印机耗材定点入围采购、市征地拆迁(征收)审计单位入围招标等不同特点的项目纳入统一平台,新进场项目均取得预期效果。
  【完善监督管理手段】
  贯彻市府办文件精神,组织代拟一系列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组合拳”文件,并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实施,共同整治招投标“顽症”,扶持本地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完善村级工程招投标办法。实行重大项目招标法定代表人到场制度等“四大措施”,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资质挂靠、转包、违法分包”行为。学习借鉴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处、阿里巴巴集团电子商务操作和1688平台B2G模式经验,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的通知》,扩大电商政采的范围和规模,发挥电商政采时间短、价格低的优势。全年共完成电商采购项目186项,涉及财政批准预算130.91万元,成交114.10万元,节减资金16.81万元,节减率12.84%。与市财政局、质监局联合印发相关文件,对10万元以上的货物开展第三方检测验收工作。
  【打造为民服务平台】
  电子化操作普及应用。整合重组业务流程,网上操作涵盖日常招标文件签收、核准等环节。推进“快服”模式通道,在办公自动化设备、空调等协议采购项目和询价采购项目,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以电商为契机,扩大采购范围、简化办事流程、提高采购效率,实现“一体化”操作。运用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基本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的电子档案整理,“一键搜索”给档案电子化整理带来便利。形成“点面结合”的业务系统格局,以市级网络平台的电子化功能为支撑,实现乡镇(街道)招投标分中心与市级平台数据的互联共享。
  指导帮助分中心建设。采用分中心主任例会等形式进行指导帮助,通过招投标工作QQ群开展互动交流,开辟方便快捷的服务沟通新平台。此外,市级平台还加强对分中心在控制邀请招标方式等方面工作的检查指导,使基层工作推进规范有序。通过市镇两级平台的努力,各分中心操作日趋规范。全市21个乡镇(街道)分中心累计完成各类工程招标、物品采购、资产处置1130项,成交金额98963.06万元,通过工程招标,节减资金6017.59万元,通过集体资产处置,增加集体收入18.89万元。
  配合服务工作。结合市“六大百亿工程攻坚年”和“五水共治”重大项目的安排,印发相关重大项目建设招投标服务责任分工的通知,发送至各项目单位及主管部门,明确牵头领导、责任科室,提前与各乡镇(街道)、主管部门进行对接和沟通,建立并实施重大项目招投标工作配合责任分工、提前介入服务、绿色通道预约、主动走访跟踪等制度,推进全市各项重点工程建设。
  【市招标投标协会成立】
  4月,市招标投标协会成立,成员由代理机构、建筑企业、招投标分中心及个人会员组成,46家机构和7位个人成为首批会员。旨在搭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桥梁,给社会组织之间创造一个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平台,推动社会组织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并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招投标秩序,规范招投标行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招投标市场方面起积极作用。
  (杨凌云)
  工业国有资产经营
  【概况】
  余姚市工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2002年市级经济主管部门机构改革后仍保留的市政府直属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原工业系统企事业单位改制的后续工作和遗留问题的处理,负责原工业总公司受托范围内的资产及债权债务的管理和清理,负责原工业系统离退休人员和离岗退养人员的日常管理等等。公司下属市工业投资公司、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
  【国企改制后续问题处理】
  精减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初审。已累计为7022人办理初审手续,约占全市3/4。其中,有历史档案资料的人员2245人,无任何历史档案资料的人员4777人。
  其他国企改制遗留问题处理。落实原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政策,以及落实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提供各类档案和证明材料
  信访工作。全年接待和有效化解来人来电来信1000余人次。
  【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转贷服务。在上年转贷资金规模3.65亿元的基础上,经市政府同意向国开行融资扩充转贷资金1亿元,同时通过吸纳民营企业资金2300万元,使转贷资金规模达4.88亿元。对华鑫化纤、中塑国际、新峰实业、金和、中达、通迪等规模企业进行多次重点转贷扶持,实现转贷1100笔,金额140亿元,转贷金额比年初的100亿工作目标实现大幅度增长。全年通过转贷、投资、担保、国开行委托放贷,缓解企业融资困难994户次,帮助企业周转资金121.6亿元。
  投资服务。全年新增投资14户,金额2270万元;投资退出16户,金额2560万元;年末在投24户,金额4252万元。
  担保、放贷服务。扩大合作银行家数,拓展担保服务领域,服务重点逐步转向市政府导向的成长型、科技型企业和市政府扶持协调的困难企业。在担保方式上创新突破,积极向省、宁波金融系统争取,安装银行征询系统,加强风险防范。全年新增担保46户,金额16430万元;解保55户,金额19690万元;期末在保60笔,金额20440万元。
  (杨林蓉)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5

《余姚年鉴201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4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