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5》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4715
颗粒名称: 司法行政
分类号: D926.1
页数: 2
页码: 136-1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2014年普法与依法治理、司法所建设和人民调解工作和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司法 行政

内容

【普法与依法治理】
  探索余姚特色普法模式。依托“余姚干部党员学习网”“姚江讲坛”“中青班”三大平台,公务员法律学习内容占到1/3以上。全市各行政村(社区)实现法制宣传阵地全覆盖,全体农村法律顾问参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保障依法选举。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德育教育课程,在全市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各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实践和创建活动,近万名学生接受法制教育。在“小餐厅大课堂”试点的基础上,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举办全市流动人口法律知识竞赛,共编印下发《流动人口法律知识150问》15000册,100余家规模企业参加比赛。
  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把“五水共治”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六五”普法重要内容,并列入“市长学法”计划。编印下发“五水共治”法律知识折页22000余册,挂图1150余套,法律汇编手册和折页3500余册。通过“余姚普法”微博平台,开展“五水共治”有奖互动,点击率近60万次。制作“三改一拆”公益广告短片,在全市大型LED广告屏及400余块楼宇广告屏上多时段播放,并借助手机短信平台、电台等媒介增强活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服务“平安余姚”“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发放法制宣传伞、环保袋、果盘、围裙等12万份,组织普法志愿者等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
  构筑依法治理整体格局。开展集中清理和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社会稳定为中心内容,公安、质监、城管、工商等部门加强执法监督检查,解决环境污染、违法占地、食品安全、社会恶势力、学校周边秩序以及城镇脏、乱、差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动态管理,拥有全国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村”16个,宁波级“民主法治示范村”41个、社区10个,余姚级“民主法治村”178个、社区17个,民主法治村达标率达89.4%。
  【司法所建设和人民调解工作】
  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意见》,加快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步伐。以星级司法所创建为抓手,司法所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队伍素质、基础装备水平等方面显著提升,司法所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年度梁弄镇、低塘街道、河姆渡镇创建五星级司法所,黄家埠镇创四星级司法所,四家创三星级司法所,星级司法所创建率达45%以上。
  人民调解工作。年度召开全市第八次人民调解工作会议,配套修订出台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实施办法和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组织开展全市人民调解协议质量检查。加强调解组织和调解员队伍管理,指导开展人民调解员选任调配和登记备案,分两批对新任人民调解员进行岗前业务培训。全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278件,调解成功13731件,调解成功率为96.17%,开展排查922次,预防纠纷667件,防止群访11起182人次。
  【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服务中心工作。协助市委、市政府开展“三改一拆”行动配套措施的制定和政策解释工作;对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开展合法性审查;对违章建筑拆除和旧城区改造的具体方案,协助开展法律论证等。围绕“五水共治”中心工作,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公证和法律援助等资源,组建“五水共治”法律专家顾问团,为党委、政府“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重大项目、规范性文件等开展法律论证,为“五水共治”提供风险预警、矛盾调解、公益诉讼等方面的法律服务。
  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全市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全部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在265个行政村和35个社区形成法律顾问全覆盖。各级法律顾问全年共修订涉法文书63件,处理群体性纠纷32件,开展法制宣传100场次,配合调解纠纷322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875人次,代理诉讼事务40件,帮助54名群众获法律援助,协助处理其他涉法事务102件。
  拓宽法律服务市场。联合塑料城管委会在塑料城设立法律服务工作室,每周指派律师为塑料城周边商家免费解答法律咨询,出具法律意见。在参与海事海商、金融证券、涉外非诉讼、重大项目、公司重组上市等高端法律服务领域比率逐步扩大,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同时加强队伍管理,建立与公安、检察、审判等部门的律师行业监管跨部门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现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在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通过“法院案卷倒查”模式加强对案件的质量监管。
  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公共法律服务窗口,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公开承诺等服务制度。制定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制作指南折页下发各公共法律服务各网点,在余姚日报专版专题介绍市公共法律服务模式,覆盖城乡三级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年法律服务中心共办理援助案件1115件,解答来电咨询1640件,接待来访3187批、4048人次,引导有偿法律服务157件,提供社区矫正咨询服务218人次,分流调处矛盾纠纷125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318万元。
  【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三查”专项行动。以安全稳定为第一要务,在全市部署开展以“执法案卷大评查、执法工作大检查、执行情况大排查”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矫正“三查”专项行动,评查执法程序是否合法、检查执法环节是否规范、排查监管措施是否到位。通过三查行动,对5名违反监管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实施治安处罚,对34人次给予警告处分。结合“2·14”案件开展案件大剖析,组织各司法所及工作人员查找分析本辖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问题牵引整改、以案件带动监管,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全年共接收矫正对象590人,减少681人,完成审前调查242件,进行警告58例,治安管理处罚5人,对2名对象提出收监建议。截至年末,全市共有在册社区矫正人员587人。
  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监管工作。按照“见其人、闻其声、知其行、有记载”的目标,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监控、重点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配合乡镇街道对候选人资格进行联审,审查出3名不符合候选人资格的对象。加强在选举期间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控,防止社区矫正人员在选举中参与闹事等情况发生。
  【机关队伍建设】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基层联系点”“五联五促”“万名干部联万户”结对帮扶等活动,共召开座谈会21场次,谈心75人次,解决司法所难题5件,帮助35户农民解决生产、就学、就医、就业难题。全局文件数量、会议数量大幅下降,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购买赠送得到有效遏制,“三公”经费较上年下降近70%。重新制定《局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局机关作风建设规定》《局机关干部职工考勤办法》以及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一系列制度。
  机关全面建设。利用培训会议、远程指导、上门辅导、检查监督等途径,开展司法行政管理平台的应用和推广。启动社区矫正监管指挥中心建设,制订市监管指挥中心的方案和司法所分中心的建设方案,已完成项目的场地装修和部分设备进驻。
  推进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健全和规范执法基础台账,对执法台账进行及时、如实填写,做到一案一档。重点开展社区矫正执法监督检查,成立社区矫正执法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共办理社区矫正执法监督案件65件,其中警告58件,治安处罚5件,撤销缓刑2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组织人员参加行政执法持证培训,行政执法持证达23人。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5

《余姚年鉴201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4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