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传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6》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4152
颗粒名称: 文化·旅游·传媒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9
页码: 180-1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5年余姚市文化·旅游·传媒情况的具体内容介绍,主要介绍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牟山湖旅游开发、四明山旅游开发、广播电视、《余姚日报》等。
关键词: 余姚市 文化 旅游

内容

文化事业
  【概况】
  2015年,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均通过国家一级馆复评。梁弄镇以及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机制列入第二批宁波市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名单。马渚镇、河姆渡镇翁方村被分别推荐申报省文化强镇、省文化示范村。全市15个村(社区)完成村落(社区)文化宫提升改造,7个企业成功创建企业文化中心。完成创建省级体育先进单位54家,新建或改建篮球场50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76平方米,基本建成10分钟城乡体育健身圈。
  围绕市第五届全民读书节、第二届百姓文化节和第二十一届四明山电影节,先后组织开展全市企业文化中心排舞精英赛、市民家庭阅读大展示、“五水共治,美丽余姚”征文比赛、示范乡镇街道图书分馆和示范农家书屋评选、青少年汉字听写比赛、四明阁欢乐大舞台“闹元宵、庆佳节”戏曲专场文艺演出、传统端午节暨杨梅节文化展示、中秋文艺晚会以及国庆戏曲7天乐等活动。组织参加宁波市第五届小品、小戏、曲艺会演创作比赛,曲艺节目《抗洪救灾唱余姚》、小品《选择》双双获奖。还组队参加宁波市农村文化礼堂在朗霞街道天华村欢乐大舞台举行的“村晚”演出和宁波市文广局举办的“五水共治”中小学生演讲比赛。全年赴海宁、三门、平湖开展文化“走亲”3次。市姚剧团、越剧团应邀赴上海、杭州、绍兴等地演出,还到诸暨、绍兴、温岭、余杭、上海等地开展营业性演出。
  年度公共文化中心引进民间职业剧团评级考核制度,启动面对面静态文化服务配送工作,完成各类演出配送420场次。市文化馆外借场地43次,受惠群众500余人次。四明阁“天天演”演出308场,受惠群众近5万人次。组织开展周末课堂75期,免费展览18期。市图书馆共计接待读者近15万人次,个人外借图书近40万册次。市新华书店打造手机移动端书城,继续开展“汽车书店”流动售书和免费送书送讲座活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先后举办全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业务、公共文化业务、农村文化礼堂和欢乐大舞台管理骨干、基层文化干部等各类培训班。开展全市优秀文化示范户评选活动,推荐申报宁波市优秀文化活动品牌和优秀基层业余团队,培育优秀基层文化队伍。
  年内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文本的撰写工作,启动拍摄制作申报宣传片,举办“相约5·18,相约临山卫——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和系列宣传活动。配合开展《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余姚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修编工作。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浙江省古籍普查,输入可移动文物数据5617条,完成古籍普查8608册。新增文物藏品41件。完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宗羲墓、大运河(余姚段)和田螺山遗址“四有”档案的修改和制作。完成前河头徐家、应家大屋、瓜瓞亭、叶氏宗祠和茅氏宗祠等文保单位维修工程的验收。确定山王庙、祝江大桥、鸡山学堂和谏议坊等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方案。配合开展渡头山太阳城项目的考古勘探。继续开展田螺山遗址出土文物的整理工作,对40件出土木质文物进行冷冻脱水。完成朱舜水纪念堂陈列改造。
  全年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余姚博物馆、王阳明故居等文物开放点共计接待游客95万人次。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在省第二届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做法推介项目评选中获最佳未成年人教育奖,并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系签订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协议。王阳明故居获“宁波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称号。课程《七千工坊》《文博小课堂》入选宁波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首批优秀课程。市文保所在“薪火相传——宁波市青年文物保护技能大赛”中获团体银奖。组织策划黄宗羲逝世32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胜国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与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合作签约仪式宾师——朱舜水生平事迹》文本专家座谈会。承办田螺山遗址山茶属植物遗存研究成果论证会。举办“姚江文博讲坛”2期,以及“穿越七十万年——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物特展”等临时展览20个。
  年内,余姚盘纽制作技艺、余姚风筝制作技艺列入宁波市第四批非遗名录,一人戏班和朗霞豆浆制作技艺被列为2015年宁波市非遗“三位一体”保护综合体(示范体)创建达标项目,精武拳(械)技被列为示范项目。组队参加第六届中国余姚·河姆渡农业博览会、第三届阿拉非遗汇·宁波市庆祝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和第七届中国(浙江)非遗博览会等活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沈守良自传《我的姚剧生涯》正式出版,还组织举办姚剧代表性传承人收徒仪式。
  政务服务网审批受理系统试运行,全年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29件,按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新设文化经营单位102家。先后出动文化市场监督管理执法人员1086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2605家次,开展联合执法15次,查处案件22起,罚款66400元。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全年演出430场,演出收入454万元。市新华书店实现图书销售额6805万元,利润680万元。市全民健身中心实现营业收入430万元。
  【市文保所列入第一批省级古籍修复站】
  1月,省文化厅公布第一批省级古籍修复站,全省共有2家古籍修复中心和11个古籍修复站获批。文物系统成员单位中获批的唯余姚市文保所一家,其余均为图书馆系统成员单位。该所现有古籍总藏量近36000册,其中善本古籍藏量965册,清乾隆六十年(1795)以前的古籍约6400册,有独立的古籍库房专门用于存放。
  【市文保所提前完成古籍普查采集和一审工作】
  市文保所自2012年开始实施古籍普查,至2015年10月底,提前完成古籍普查采集和一审工作。共向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上传数据2496条,普查古籍3120部34009册。普查数据已全部通过市文保所一审,其中780条数据通过省古籍保护中心二审。普查成果显示,馆藏古籍中可确定版本时间最早的为《鲍氏国策十卷》[明嘉靖七年(1528)影宋刻本,2册],《黄梨洲先生宋元学案元孙稺圭校补稿》《(乾隆)余姚志》《书瘾楼文稿》等12部古籍入选《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
  【首次举办“阳明文化日”活动】
  2015年10月31日,是王阳明诞辰543周年纪念日,余姚市首次举办“阳明文化日”活动。共安排包括阳明文化日礼贤仪典、王阳明遗墨特展、王阳明家训学研会、王阳明诗歌大型朗诵会、“知行合一,青春报国”演讲比赛、《王阳明的传奇人生》专题讲座、心学大师王阳明图书展、动画片《少年王阳明》展播、“王阳明的传说”故事会、“致良知与友人”微信大赛、阳明文化日纪实作品大赛等12项活动。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每年10月31日开展“阳明文化日”系列活动。
  【纪念黄宗羲逝世320周年学术讲座】
  12月29日下午,余姚市纪念黄宗羲逝世320周年学术讲座在余姚博物馆报告厅举行,宁波大学教授徐定宝应邀作《黄宗羲的文化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主题报告。本次活动由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承办。徐定宝从黄宗羲文化精神的历史背景和黄宗羲文化精神内涵两大方面,系统介绍浙东文化的发展过程和历史地位、对黄宗羲文化产生的作用以及黄宗羲文化精神的核心价值和深远影响。
  【余姚博物馆推出双休日免费讲解服务】
  自3月14日起,余姚博物馆推出一天两次的定时免费全程讲解服务。具体讲解时间为10点至11点,14点至15点。讲解内容为余姚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内容《烟水万人家——余姚古代文明展》。有意听取讲解的市民可与服务台工作人员联系,申请免费讲解服务。
  (方其军)
  文化产业
  【概况】
  2015年,全市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700余家,其中规模(限额)以上91家,亿元以上龙头骨干文化企业10家,初步形成以大丰实业、阳明188文化创意园、文山创意广场等具有龙头带动效应的企业(园区)。全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94万元,占全市GDP的4.52%。【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本年度编制《余姚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初稿)》,制定下发《关于推进余姚市文化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实施细则》,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引导资金,加强文化产业政策扶持,促进全市文化产业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
  【打造文化产业重点品牌】
  开展文山创意广场、阳明188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引进和培育一批市场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成长型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企业。同时,打造大丰制造、绿城设计等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重大影响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发展,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格局。
  【文化产业宣传推介】
  搭建文化招商和服务平台,举办文化产业项目对接会、交流会,通过宣传推介、组织参展、考察研修等途径,服务文化企业发展,打造“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新格局。
  (市文产办)
  旅游
  【概况】
  从2015年3月起,市旅游局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局)合署办公。年度旅游工作以建设文化旅游休闲胜地和新兴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一带四区”五大旅游功能板块建设,推进四明山区域运动、养生、创意、民宿等旅游新兴业态融合发展。把原先景区奖励仅对市外旅行社、住宿奖励仅对市内旅行社,调整为对景区、住宿奖励的全方位开放,实施并完善旅游企业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等奖励补助政策及实施细则。整合全市节庆资源,将原先所有节庆合并为四明山旅游节和中国余姚杨梅节两大节庆。先后策划举办“羊年寻福到余姚”、中国余姚杨梅节、四明山旅游节等五大系列40余项节庆主题活动,成功举办四明山樱花红枫节、“神奇大岚”茶文化节、梁弄樱桃节、余姚杨梅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11万人次,增长12%;实现旅游总收入92.6亿元,增长13%。继续开展“幸福家乡欢乐游”活动,参加市民超16.5万人次,还组织235人次的“小候鸟”第二故乡欢乐游以及特殊群体“一日游”活动。
  【旅游项目建设】
  本年度在建项目10个,总投资164.81亿元,完成投资额2.85亿元。其中已完工项目2个,包括投资6035万元的四明湖浮桥改造工程和总投资2000万元的香泉湾二期民宿项目。还先后完成民宿建设项目中的姚江源乡村客栈建设、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陈列布展提升工程,以及“唐诗之路”项目部分节点建设。四明山3个观景平台项目进入规划设计和招投标阶段,四明山地质公园创建国家级地质公园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正在推进。上王岗古道和陆埠镇兰山村休闲广场项目计划于2016年初完工。牟山湖休闲度假区高速公路两侧600米范围段已基本完工。启动河姆渡遗址三期开发项目,推进鹿亭中村古村落旅游开发建设。完成旅游景点交通指引标识体系建设,启动河姆渡遗址旅游标识系统设计。新建改造厕所18座,已完工12座。完成全市A级景区最大承载量测算及核定。调查梳理古道8条。完成余姚旅游微信公众号的设计并启动运作。
  【旅游招商引资】
  本年度推出总投资约132.8亿元的旅游招商项目12个,推出民宿招商项目14个。重点开展凤凰山庄和天下玉苑招商工作,由市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洽谈旅游投资项目,吸引投资商到余姚考察调研。其中,总投资6亿元的凤凰山庄开发为“太阳城”养老养生项目已签约,并完成项目注册,各项报批手续正在进行中。全年累计接待到余姚考察投资商十余批。四明山镇滑雪场、大隐勾践岭文化旅游区及民宿等项目招商进展顺利。
  【旅游规划编制】
  启动并完成《余姚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余姚四明山第一高峰青虎湾岗旅游概念策划。牟山、临山、四明山等乡镇以及鹿亭乡白鹿村、河姆渡镇罗江村等正在规划编制中,均能采纳有关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四明山生态旅游区建设】
  完成《加快推进余姚四明山区域旅游发展实施细则(初稿)》。培育乡村旅游发展示范镇1个、示范村6个、特色民宿3处,打造精品旅游线路3条。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项目,包括羊额古道修缮二期、姚江源茶园观光基地、柿林村旅游停车场等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约7000万元。召开“唐诗之路”余姚段旅游开发建设座谈会。启动四明山生态旅游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前期工作。
  【乡村旅游】
  制作完成《余姚农家乐乡村旅游指南》,组织农家乐业主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全年农家乐休闲旅游共接待游客438万人,增长22.68%;直接营业收入4.37亿元,增长20.05%。接待床位2674张,餐位20370个,分别增加473张和730个,直接从业人员4135人,增加287人。农家乐整体投资规模达40860万元,增加1030万元。九龙湾乡村庄园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推荐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香泉湾山庄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企业(园区),大岚柿林村被评为2015年中国最美乡村,宁波香泉湾创建为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梁弄百果园评选为省首届果蔬采摘基地。旅游商品创意设计作品“杨梅瓷盘”获2015年省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旅游宣传营销】
  电商合作平台从上年的2家增至5家。与新华网、人民网、浙江在线等知名网站进行线上合作,开发运行微信公众号。中国余姚杨梅节与南京、上海等地的微信大号进行合作。在上海正广和饮料瓶上打余姚旅游广告。开拓车载电视广告和上海小区户外灯箱平台。编印余姚旅游宣传四折页,制作余姚杨梅旅游推介PPT及余姚旅游形象宣传片。围绕高铁游、大桥游、山海游,开展旅游推介促销,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在继续巩固上海、宁波一级市场的基础上,拓展南京、苏州、无锡、杭嘉湖、金温台二级市场。成功撬动杭州市场,余姚成为西博会的分会场。规划一批不同季节的旅游线路,并适时推出捆绑产品。鼓励旅游企业抱团出击,抢占市场份额。
  【23.16万人次游客羊年寻福到余姚】
  2015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市旅游局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推出“羊年寻福到余姚”的新春旅游纳福活动,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全市共接待游客23.16万人次,增长5.75%;旅游总收入2.14亿元,增长5.94%。
  (陆扬)
  牟山湖旅游开发
  【概况】
  2015年,市牟山湖休闲度假区管委会按计划推进招商引资、规划编制、拆迁安置、基础配套等工作,全年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3.41亿元,其中用于征地拆迁资金2.39亿元,用于道路、安置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1.02亿元。
  【基础配套建设】
  本年度环湖大道一期(北)一标段杭甬高速两侧600米道路建成通车。还先后完成牟山湖东入口供水主干管建设工程、镇东路DN400管供水管道工程、镇东路综合通信管道工程、天然气、电力排管工程等配套设施。
  【拆迁安置工程】
  按照“拆一块,平一块,清一块”的分期节奏,砖瓦、大园2个自然村已基本拆迁完毕,牟山湖休闲度假区拆迁安置小区正有序建设。牟山湖安置小区计划总面积25.87公顷,在全市率先试行“限房价,竞地价”全面推向市场化运作模式。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5.53公顷,总投资约4.86亿元,已基本建成,二期工程也已开工建设。
  (黄炳全)
  四明山旅游开发
  【概况】
  2015年7月,余姚市四明山旅游开发建设办公室调整为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旅游局)管理,不再设置内设机构。全年区域旅游总人数2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亿元,分别增长12%和13%。
  本年度确定旅游招商项目9个,分别为四明山(东岗)森林休闲度假区、四窗岩风景旅游区、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营权整体转让、红枫谷休闲度假区、四明山(蜻蜓岗)运动休闲基地、四明湖度假村整体转让和四明山“低八度”系列民宿等项目。其中,四明山镇滑雪场、大隐勾践岭文化旅游区及民宿等项目顺利招商。全年有在建旅游项目9个,其中已竣工的有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主要场馆提升改造工程、宁波市韵芝堂生态观光工程二期、锦谷园生态农庄二期、四明湖浮桥改造工程、姚江源乡村客栈、四明山地质公园入园1.2千米道路及悬岩村至地质公园健身步道等项目,尚在施工的有罗汉谷户外运动基地、鹿文化产业园、鹿鸣书院等项目。
  开展《余姚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余姚四明山第一高峰青虎湾岗旅游概念策划。对接鹿亭乡政府,确定重点农业休闲旅游发展项目,编制《茅岗山旅游区概念性规划》;对接四明山镇政府,确立梨州村民宿集聚村为年度重点改造提升项目,联合红树林策划公司编制《702民宿发展概念性规划》;协助宁波市旅游局编写《十大观景平台建设规划》;与裸心谷创建者合作编写《四丰村民宿规划》。修改起草完成《2016年余姚市民宿管理办法》。协助鹿亭香泉湾和大岚四明山书画院参加省十大民宿评选,指导梁弄福隆山庄、702度假山庄、锦谷园等民宿点开展建设。联合大岚镇政府举办’2015大岚民宿经济推进会。
  风光摄影集《影像四明山》获余姚市画册类外宣品一等奖。联合余姚人民广播电台策划制作四明山旅游整体宣传系列专题,联合梁弄百果园拍摄农业旅游微电影《美丽的邂逅》。开展四明山地质公园创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前期工作。指导羊额古道、燕窝古道创建休闲旅游基地。赴东北、上海、杭州、南昌、武汉、昆明等地参加旅行社推介会和旅交会。先后举办四明山旅游节、四明山红枫樱花节、大岚茶文化节、丹山赤水柿子节、梁弄樱桃节、百果园蓝莓节、做一天小小新四军、四明山帐篷音乐节、四明之巅七彩跑、环四明湖半马徒步赛等旅游节庆主题活动。协助宁波市旅游局、宁波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开展宁波地铁二号线四明山专列设计布展工作,协助宁波市旅游局拍摄四明山旅游推介片。
  【浙东小九寨沟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
  1月,省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发文,批准余姚浙东小九寨沟景区等24家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浙东小九寨沟景区是余姚市继四明山森林公园、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四明山地质公园后第四家成功创建国家AAA级的景区。景区位于大隐镇芝林村,2014年接待游客15.5万人次。
  【香泉湾养生旅游度假区正式开业】
  经一年试营业,2015年5月9日,位于鹿亭乡上庄村深坑的香泉湾养生旅游度假区正式开业。度假区集餐饮、住宿、商务、休闲、养生、观光于一体,由浙江韵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管理,工程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一期总投资6000万元,有各类主题客房100余个、大小会议室6个,建有山洞音乐酒吧、真人CS、军营夺宝奇兵等体验参与项目。
  【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提升改造完工】
  2015年1月,市政府启动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日址群景区改造提升工程。总投资912万元,布展总面积2485平方米,主要涉及浙东行政公署与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浙东银行与新浙东报社日址等展陈改造提升,新增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军史陈列馆展陈布展。工程于12月底竣工,2016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张望望)
  广播电视
  【概况】
  2015年,市广播电视台依托“践行核心价值观、做文明崇德余姚人”专栏,先后推出《黄宝康:厚厚笔记本浓浓为民情》《张炳富:小区里的“大管家”》《闻人美娣:把两个男人“一肩挑”》《公交司机昏迷前停车,力保乘客转危为安》《谢向杰:为爱心事业助“一臂之力”》《八中“园容护卫队”26年守护烈士陵园》等报道。全年广播新闻稿件在宁波电台新闻综合频道、浙江之声分别播出389条次和71条次,电视新闻稿件在宁波广电集团、浙江广电集团各频道分别播出769条次和356条次(其中宁波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浙江卫视分别播出468条次和88条次)。微广播剧作品《阳台上的灯光》获第四届中国微广播剧大赛金奖。《山高水长——严子陵》《心契苍生——黄宗羲》同获第24届浙江省电视“牡丹奖”电视纪录片一等奖。广播对农活动《田野零距离》获省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政府奖一等奖。
  截至年末,余姚人民广播电台公众微信平台拥有粉丝近10万人。实际安装数字电视约30.7万户,安装宽带用户数约1.6万户,基本视听维护费收入约6900万元,增值业务费收入约560万元。年度全系统经济创收1.5亿元,名列宁波市各县(市、区)前列。投入近250万元购置电视直播车,完成全市应急广播工程建设。新增建设750个治安监控点,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丰山发射塔专用分路的维修。
  【撤县设市三十周年系列报道】
  年度余姚人民广播电台、余姚电视台统一制作宣传片头,报道余姚自1985年7月16日撤县设市后三十年间,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建设各个方面取得的成效。注重报道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首届四明山帐篷音乐节开设小专栏,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宣传报道】
  余姚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5月至9月,余姚人民广播电台、余姚电视台在“浙东抗战记忆”的总片头下,陆续推出《四明英烈》《浙东抗战记忆》《寻访抗战老兵》《历史上的今天》《余姚抗战大事记》《抗战歌曲大家唱》等专栏专题。主题报道时间跨度之长、开设专栏专题之多、发稿数量之密集,创余姚广电史之最。
  【全民共建“美丽家园”专题宣传】
  全民共建“美丽家园”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今后三年重点工作之一。6月25日起,在余姚人民广播电台、余姚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开设《全民共建“美丽家园”》专栏专题,集中报道“美丽家园”建设动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对全民共建“美丽家园”工作指导督查组指出的问题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同时挖掘各类先进典型,为全面推进全民共建“美丽家园”工作提供舆论支持。
  【纪录片《心契苍生——黄宗羲》《山高水长——严子陵》同获省“牡丹奖”一等奖】
  2月4日晚,在浙江电视台演播厅举办的“为浙江影视喝彩”文艺晚会上,浙江省第24届“牡丹奖”正式颁奖。由余姚市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的纪录片《心契苍生——黄宗羲》和《山高水长——严子陵》双双摘得县级纪录片一等奖。
  (市广播电视台)
  《余姚日报》
  【概况】
  2015年,余姚日报社撤并原新闻采编部室,成立新闻采集中心、新闻发布中心;整合经营、行政后勤人员,组建报业经营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先后建立《余姚日报》官方微信、《余姚日报》官方微博、指尖余姚客户端、余姚手机报等新的媒体平台,新媒体矩阵初成规模。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一方面利用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联手相关职能部门,实施电商创业技能培训工程,以确保市政府的电商培训红利惠及群众。另一方面,结合报业转型工作,发展电子商务经济,通过浙江联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将余姚产品销往各地。市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旗下以浙江联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电商创业群体,每天发货约1.5万单,年发货总单量超500万单,占全市电子商务发货总量的近1/8。同时,报社还发挥媒体优势,开展政府私募债券推广、“姚城购”商业促销等一系列经营工作,扩大增收渠道。9月,针对广告市场发展的特点,首批推出教育、汽车、影艺3个经营工作室,通过专业化服务手段扩大在行业中的影响,提高经营业绩。
  【重大主题报道】
  1月10日起,推出“行进余姚,精彩故事”走转改大型主题报道,每周2期,全年共推出报道100余篇。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先后在第1版开设《适应新常态、谋求新作为》《拥抱互联网+》《助万企转型,促万众创新》《全民共建美丽家园》等主题专栏,全年推出报道300余篇。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又推出《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专栏,共刊发报道60余篇。同时,配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省平安县市创建等重点工作,集中推出相关报道,在一个阶段形成宣传强势。
  【撤县设市三十周年纪念特刊】
  7月16日,在余姚撤县设市三十周年纪念日,推出《余姚撤县设市三十周年纪念特刊》。共16个版面,通过“姚城荣誉”“余姚撤县设市三十年三十事”“掀开余姚发展新篇章”“四明大地展新颜”“幸福余姚:城乡居民乐享民生大礼包”“硕果累累三十年——数说变化”“日新月异三十年——图说变化”等专版专题,全面介绍三十年来余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系列报道】
  自1月起,《余姚日报》第2版设《四明英烈》专栏,每周介绍一名浙东抗日英烈的事迹。自5月6日始,联合市史志办推出《浙东抗战记忆》专版,每周三出版一个整版,共推出20期,至10月结束,全面系统地介绍浙东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历程、军事斗争情况,以及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同时,在余姚新闻网上开辟专题网页,组织“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浙东抗战英雄网上巡展。
  (王润)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6

《余姚年鉴201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5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