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6》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954
颗粒名称: 财政·税务
分类号: F812.7
页数: 5
页码: 145-1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5年余姚市财政税务情况的具体内容介绍,主要介绍了财政、国家税务、地方税务、招投标、工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等。
关键词: 余姚市 财政 税务

内容

财政
  【概况】
  2015年,全市财政运行情况良好,收支基本平衡。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33.79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10亿元,增长8.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2.52亿元,增长8.6%。税收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分别达94.2%和56.1%。开展“助万企转型、促万众创新”活动,拨付市级及以上政策资金3.74亿元。全年用于民生支出75.36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5%,增长10.3%。
  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把政府性基金中的11项基金转列为一般公共预算。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和指导目录。增强预算透明度,实施市级财政预(决)算和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建立财政存量资金报告制度,开展结转结余资金清理,盘活存量资金。制定银行账户和公款存放清理规范,推进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试点。开展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回头看”、涉农资金专项整治和津贴补贴检查,对29个项目实施支出绩效评价。加强乡镇(街道)财务管理,出台《余姚市乡镇(街道)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开展存量政府债务清理甄别和债券置换,确定市政府存量债务规模、在建项目和融资平台公司目录。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和PPP模式。探索国资运行新方式,组建市国资经营管理公司和应收账款债权管理公司。开展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调查清理,盘活房屋、土地等资产。完善投资公司业绩考核激励制度,开展全市国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执行情况年度审计。
  【内设机构调整】
  年度市财政局新设乡财管理科;单独设置原在行政事业科挂牌的社会保障科;单独设立监察室,人事教育科不再挂监察科牌子;财政监督局与会计管理科合并为财政监督科(挂会计管理科牌子):工交商贸科(挂外经金融科牌子)更名为经济发展科;投融资管理科(挂基本建设科牌子)更名为债务管理科(挂基本建设科牌子);市财政(地税)局信息管理中心更名为市电子财税管理中心。乡财管理科与预算局,农业科与经济发展科,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与国库局,分别合署办公。内设机构调整后,对主要职责进行重新明确。
  【乡镇、街道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1月始,全市各乡镇、街道所有的工资、津补贴发放项目全部纳入市级财政统一发放。在以前泗门镇试点和第一批5个乡镇、街道改革扩面基础上,1月和7月,又分别实施第二、三批共11个乡镇、街道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同时,开展最后一批5个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业务培训、系统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
  【余姚市1个项目入选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名录】
  9月29日,财政部公布第二批PPP示范项目名录,余姚市中意(宁波)生态园基础设施PPP项目入选,成为宁波市入围的3个示范项目之一。中意(宁波)生态园基础设施PPP项目总投资19.13亿元,分为水库北侧路网、滨海大道二期和滨海大桥3个子项目,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形式,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项目合作期不少于10年,其中建设期2年,运维期不少于8年。
  【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
  12月,市财政局会同人民银行余姚市支行,以公开招标方式,对国库资金实施竞争性存放。此次竞争性存放操作工具为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资金总额度为15亿元,存放期限6个月,采取自愿申请及综合评定方式,从合格的竞标银行中确定存款银行。全市有16家符合条件的竞标银行参加招标,经现场唱标、评委评分和计算综合排名等评标环节后,评标小组从竞标银行资金安全性、地方贡献度和年资金收益率等指标进行评定打分,最后确定11家银行为中标银行。
  【应收账款债权凭证(合同)流转项目启动】
  年度市政府在前期调研、论证基础上,成立应收账款债权流转业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国有独资的余姚市应收账款债权管理有限公司,出台《余姚市应收账款债权流转管理办法》,并于6月与安徽海汇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进行项目对接,7月通过项目招标,决定引进该项目,另与5家金融、担保和资产管理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授信可融资额超20亿元。11月30日,首笔应收账款债权流转融资业务完成,华升建设公司从市应收账款债权管理有限公司拿到由余姚城投公司支付的总额为1500万元的承诺支付型可流转应收账款债权凭证。为确保凭证流转中的安全性和受让人权利,每次债权变更都需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进行登记确权。
  (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
  【概况】
  2015年,全市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69.46亿元,比上年增长8.93%,增幅名列宁波市十五家单位的第五位。其中,实现财政口径的总收入65.47亿元,增长10.36%,完成上级下达的收入任务。全年办理出口退税39.69亿元,增长1.93%;为全市4.8万家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税1.65亿元,实现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享受面100%。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为70家企业申报扣除固定资产投资加速折旧额1.86亿元,比正常折旧增加7800万元。推进“互联网+税收”建设,在宁波大市率先推出网上购票和网上申请代开发票服务,全面完成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工作,推广网厅免扫描发票认证,基本实现日常办税事务的网上通办;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实现多部门并联审批,信息互通互认。联合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宁波银行创新推出“税银通”贷款融资产品,探索以企业纳税信用换取银行贷款额度的融资新模式,为45户企业办理“税银通”贷款1836万元。
  【税收征管】
  执行税务指导案例制度和《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推进全程说理式税收执法;整顿税收秩序,全年查补税收收入2659.87万元,突破查补税款100万元以上大要案4件,尤其在查处“黄金票”案过程中,为总局开展专项整治提供重要线索。推进征管改革,实现前后台无缝对接。全年风险应对企业4095家,补缴税款1.09亿元,调整应纳税所得额7.56亿元;推进纳税评估规范化建设,评估企业1002家,补税1.15亿元。深化国地税合作,推进国地税联合办税、互相进驻办税大厅、委托代征、联合开展风险应对等试点。
  【姚西北国地税联合成立小微企业服务中心】
  4月10日,国税泗门分局和泗门、低塘、临山的3个地税分局联合成立小微企业服务中心。成立仪式上,4个分局的负责人分别与所辖乡镇(街道)商会的负责人签订“服务小微送春风”涉税服务公约,与辖区重点企业签订廉政公约,并向与会人员介绍国地税联合办税、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等情况。
  (王美飞)
  地方税务
  【概况】
  2015年,市地税局共组织各项收入116.86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税收收入60.31亿元,增长4.3%;社保基金收入49.44亿元,增长8.9%;其他非税收入7.10亿元,增长19.4%。
  完善市局分局两级收入分析机制,建立季度收入分析例会制度和应征入库税收、重点税源企业月报制。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新设开业登记岗、后台内勤岗。制定税收风险项目应对、纳税评估等实施办法及集体审议制度,完善二级评估模式,在各分局设置专职评估岗。实行涉税执法底线管理办法,对减免税、欠税等容易发生执法风险的事项作明确规定。推进征管流程再造,开展数据迁移清理、培训测试和宣传辅导。开展与市国土局违法用地、市市场监管局股权交易信息比对,推行法院、国税、地税三方协作机制。
  围绕收入预算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制定实施收入考核办法。开展“营改增”扩围前期准备工作,调查清理政府投资项目,加强非住宅交易和股权转让税收管理。强化应征数考核,开展专项压欠工作。开展城建税税率执行自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行政事业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清算等征管工作,推进房土两税应税财产明细申报登记。加强涉外税收管理,其中1则涉外税收案例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组织开展“以地控税”、在建工程、驾校培训、两税比对等风险项目评估应对,共查补税款9853万元。全面实施电子查账,开展对高涉税风险点和房地产、建筑安装业、重点税源企业的专项检查,查补税费1556万元。
  【国地税合作】
  5月,出台《余姚市国家税务局、余姚市地方税务局合作方案》,确定年度21个国地税合作项目;9月,召开国地税合作联席会议,交流前期合作项目进展情况,并根据国税总局下发的国地税合作工作规范(1.0版)对合作项目进行补充。通过合作,完成国地税办税大厅相互进驻全覆盖,实现地税委托国税代征工作和国地税信息共享,共同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税收宣传等工作。
  【税银合作】
  推进“银税通”贷款业务,为纳税信用等级较高、纳税遵从度较好的纳税人提供融资便利,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紧缺难题。市地方税务局、国家税务局与余姚农村合作银行于9月推出“银税合作”方案,联合制定《余姚市“银税通”贷款实施办法》,对三方职责分工和贷款对象、条件、用途、程序及贷款期限、利率、额度、担保方式作明确规定。同时,市地方税务局与余姚邮政储蓄银行签订《税银互动合作框架协议》,扩大“税银通”合作范围。
  (市地税局)
  招投标
  【概况】
  2015年,市级招投标平台共完成368项工程的招标、交易任务,成交总额26.67亿元,节减资金2.32亿元;完成各项政府集中采购任务1671项,成交额6630.04万元,比财政批准预算节减653.58万元;完成分散采购及其他公共资源项目274项,成交额2.55亿元,节约资金4706.07万元;完成产权交易项目77项,成交额8679.37万元,增资1147.11万元;完成国土交易项目14项,起始价21.92亿元,成交价22.45亿元。年度还将城区危旧房改造融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物业维修基金专户开户银行资格入围、车辆辐射探测设备采购等项目纳入统一平台。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管】
  执行“四个严格”(严格执行招投标全流程信息公开制,严格审查招标文件,严格按照条件控制邀请招标,严格监督管理中介机构),限制列入“黑名单”管理范围的单位和个人参与投标,实行“一标一查”。年内在市招标投标网上曝光公告违规企业3家,违规企业从曝光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参加投标。在借鉴全市首个PPP项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投资人招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尝试中意(宁波)生态园基础设施PPP项目投资人和施工总承包单位一体化招标方式,针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投资人选择方式,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全市各类项目的投资建设。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
  贯彻落实市府办《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公布余姚市政府购买服务采购指导目录(2015)的通知》,公布公共服务、政府履职辅助性服务两大类可以实施购买的服务,涵盖教育服务、社会保障与就业服务、会议和展览服务等多项内容,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年内重点实施城区危险旧房改造、中医院迁建工程购买服务等项目。
  【发挥统一平台职能】
  对市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事先介入,靠前服务,实行重大项目招标专人联系制。针对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市级平台形成《电子商务应用于政府采购的新尝试》《基层小型平台规范造价管控的新方法》《治理招投标“顽症”打出“组合拳”》等调研文章,入编《宁波市公共资源先进案例选编》。另有《在村级小额工程建设项目中试行承包商预选法的实践与思考》《余姚市通过“三创三提”,着力打造小额项目招标“高速路”》《规范部门集中采购新举措》等文章在省级以上相关刊物刊登,年度还完成国务院办公厅约稿——《余姚市创新“五统一”招投标监管模式的主要做法、基本成效、遇到的难题及下步建议》。
  (杨凌云)
  工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概况】
  2015年,市工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通过发挥投资、担保、转贷、国开行委托放贷等服务平台的功能,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力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全年累计转贷1316笔,金额165.60亿元。新增投资18户,金额2710万元;投资退出20户,金额3495万元。新增担保62笔,金额19465万元;解保65笔,金额21490万元;期末在保57笔,金额18265万元。
  【精减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政策落实】
  在先前已为7022人办理初审的基础上,年内又为新增的1200余名申请者办理登记。对群众举报和反映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处理。针对6月30日前未报名登记的申请人要求继续报名、证明人作假证及申请者虚假冒报等状况,在向市政府反映的同时,及时与市公安局、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国企改制遗留问题处理】
  上半年帮助1名退休教师落实待遇,至此,共有12名退休教师的待遇得到落实。配合市人社局回复原棉纺厂职工有关待遇落实的2起投诉,协助提供和查阅相关档案文件资料,提出处理意见、建议;配合市房管局为原铁合金厂职工办理房改房回购,开展资料调阅填报、提供证明等工作;配合市人社局对一些原下属国有企业的辞职、退职等人员补交衔接养老保险提供人事档案或工资清单等证明材料。为原瓷厂职工进行特殊工种认定;为原国企工伤残疾人员要求提高伤残护理费作协调。
  【与遗留问题相关的信访工作】
  全年接待和有效处置来人来电来信1000余人次。其中,办结2起省巡视组经市纪委转办的信访案件,涉及市工业幼儿园和市动力机厂改制后的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化肥厂宿舍租住职工上访事件;受理原棉纺厂30余名退休职工要求享受工龄补助的信访,在调查核实后进行回复。
  (杨林蓉)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6

《余姚年鉴201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5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