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明及其前的装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41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明及其前的装备
分类号: E23
页数: 2
页码: 222-223
摘要: 本节记述了明明及其前浙江省余姚市部队后勤工作情况。
关键词: 明代 后勤 装备 余姚市

内容

邃古时代,以石为兵。至太古禹时始用铜器,到上古时代的周朝末(战国)始及铁器,其时越国的制剑技术已具相当水平。20世纪后期由湖北出土的勾践宝剑,锋刃锐利,制作精良,为剑中上品:从秦汉至唐代,近距离的格斗兵器主要有刀、枪(矛)、戟、戈、棒等,短距离发射兵器由弓弩等。弩,为在弓的基础上加强弓弦、加设简单的瞄准装置及发送装置的进攻性兵器,其射程和命中率都高于弓,杀伤力亦较弓为大。秦将王翦平定江南时,弩的作用颇大。防护性装具有铠甲,胄(头盔)、盾等。为适应水陆作战的需要,还大量打造战车和战船装备部队。宋代,火药问世后,始制火炮、火枪,然于实战中主要仍为冷兵器。元代,冷兵器与火器并用,以刀、矛、标枪、硬弓、长矢、火炮、火铳为主,中级以上军官的指挥用武器仍多为剑:明时,火器有很大的发展,火铳、火枪普遍装备步兵,然制造权仅限于朝廷专设兵仗局、军器局。洪武二十年(1387),朝廷才允许各都司卫所由一些老弱病残、不堪征差的军士制造少量弓箭甲胄等武器和防护具。
  明景泰二年(1451)规定,卫所、千户所可制造少量兵器。时余姚临山卫、三山所各置军械局一所。配备和制造兵器为:临山卫每岁造器数目额1234件(副),料银一百二十五两七分,明盔41顶,青布鞔铁甲41副,腰刀32把,角弓32张,明弦64条,长箭960支,弓袋32个。各门楼库备卫器械:铁大铳1座,铁碗口铳2个,铜提铳9个,铅子100个,铜佛狼机大小3架,线枪4根,火药10斤,铁蒺藜4个,弓4张,铁箭50支,铁弹20斤。各伍备卫火器:喷筒3把,边铳2把,标枪5根,火药10斤,鸟铳1门,铁铅子铳1把,铅子70个,线绳3根,鸟铳药10斤,铅子30个,火箭1枝,弓1张,铁茨苓250个,铁箭30支。临山卫额大小战船50只,其中四百料18只、二百料22只,飞船10只。分别配左、右、中、前、后各所10只。

知识出处

余姚市军事志

《余姚市军事志》

《余姚市军事志》下限一般断于2005年,由概述、大事记和各篇组成。各篇下设章、节、目,部分章节设子目,附录和编后记殿后。篇章所列事件一般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人物传略、人物简介和副团以上名录均按出生年月先后顺序排列。客观的记述余姚市军事活动的历史和现状,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余姚驻军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历程,力求融思想性、资料性、使用性一体。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