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县“战时政治工作队”政治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40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县“战时政治工作队”政治工作
分类号: E22
页数: 3
页码: 193-195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37~1939年浙江省余姚县“战时政治工作队”政治工作发展情况。
关键词: 政治工作 战时部队 余姚市

内容

中共余姚县工委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工作,首先从加强党对政工队的领导着手,通过政工队这一公开合法的组织,积极开展中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和各界群众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12月23日杭州沦陷。次年2月,余姚抗委会成立。3月,按照省国民政府的统一要求,余姚县政府和抗委会组建余姚政工队,队长由当时倾向抗日的县长林泽担任,副队长由时任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委员的郭静唐担任(主持实际工作)。县政工队下属6个区队的正副队长大多数为共产党员。县工委在县政工队内秘密建立中共支部,使之成为中共在政工队实际的领导核心。为便于深入基层工作,县工委书记陈小平也参加了政工队,不久上级党又调鲍曙林进县政工队任副干事长。鲍进政工队后,在工作布置和人员调遣方面,以及对郭静唐的帮助和影响都起了一定的作用。1938年8月,上级党又派经陕北公学与八路军随营学校学习、派回余姚工作的熊达人、龚乐天、陈肃(陈子方)、楼明山、马青、唐伟(唐敏鹿)、秦鲤等人员,由中共组织安排进入政工队成为领导骨干。同年秋,为了加强盐区和山区抗日救亡运动,在群众运动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并对政工队作了调整,县政工队派第1、2两个区队进驻盐区(不久,合并为1个区队),第4区队进驻山区。1939年3月,为了加强政工队内部的领导力量,扩大政工队队伍,队本部的全体干事、各区队的正副队长都由党员担任。5月,队本部建立党团,熊达人为党团书记,加强党对各区队的领导和严密党的组织。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队员由原来的60多名扩大到90多名,不但有本县的积极分子,还有外地来姚的青年骨干和共产党员,重建了第二区队,进驻周巷一带农村,新增编第5、第6两个区队,分别进驻马渚(包括泗门、临山等姚西一带)和城区。又以各地小学教员、乡镇公务员为对象,招收义务队员50名,以利于开展中层的统战工作。党组织十分重视在队员中发展党员,最盛时期,政工队内中共党员占队员总数的70%以上,政工队实际上成了一支几乎完全由中共领导的抗日救亡工作队,在抗日救亡斗争中成效显著。
  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通过各政工队的宣传、动员,办时事讲座、识字班、歌咏队、业余剧团等工作,组织了30多个以乡镇为单位的、由青年农民、盐民、妇女和手工业工人、店员、小学教员、失学失业青年等自愿参加的抗日救亡团体“青年救亡宣传室”,共有成员2万余人。在城区,还组织了“妇工队”、“少工队”、“商工队”以及知识分子、小学教师组成的“宣传工作队”。党依靠这些群众组织,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城乡抗日救亡运动。
  动员群众参战支战,支援地方抗日武装建设
  为帮助新建立县抗日自卫队,加强政治工作,改善军民关系和官兵关系,提高部队素质,党从政工队中抽出俞震、陈肃、朱孚若(朱之光)等10多名骨干(多数为共产党员),到该部队兼任政治教官和政治指导员。1939年3、4月间动员各“青宣室”的100多名适龄壮丁自动报名,应征入伍,组成“余姚子弟兵连”编入县抗日自卫大队。为支援金声部队(省抗日自卫队第6支队第1总队)渡海抗日,政工队抽调了陈忆姜(女)等20多位政工队员组成“海北政工队”,随军渡杭州湾北征。1939年秋陈忆姜在海盐县与日寇战斗中英勇牺牲。为了部队在海北进行游击战的需要,政工队发动全县“青宣队”紧急募集3000套便衣,供部队化装使用。与此同时,还派代表去海北抗日前线进行慰问。
  为保持群众基本权益,进行必要的斗争
  1938年后,政工队声援大云乡佃农,向恶霸地主高锦泰展开反对撤佃加租的斗争;秋季,帮助泗门乡农会进行要求地主实行“二五”减租的斗争,帮助潭海乡农会反对地主征收“预租”和要求实行“二五”减租的斗争;1938年下半年盐区政工队发动盐民反对廒商、蓬长称量作弊、故意中断收盐、压低盐价、拖欠盐款、造成盐民衣食无着、无以求生的斗争;1939年春政工队支援山区群众反对奸商囤积居奇,无理抬高米价、压低茶价、造成山民生活极度困难的斗争;1939年春节后政工队支援逍林乡青宣室反对反动乡长利用征兵工作,进行敲诈勒索、贪赃枉法的斗争等。
  通过政工队开展统战工作
  政工队的活动要接触到县、区、乡各阶层各党派的人物及其利害关系,因此党通过它积极开展了与有关各方的统一战线工作。对县党部、县政府中的上、中、下层人物和乡、镇、保长,据其不同政治态度,秉着“团结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分子、孤立顽固分子”、“有团结、有斗争”等原则,分别对待,以利工作展开。

知识出处

余姚市军事志

《余姚市军事志》

《余姚市军事志》下限一般断于2005年,由概述、大事记和各篇组成。各篇下设章、节、目,部分章节设子目,附录和编后记殿后。篇章所列事件一般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人物传略、人物简介和副团以上名录均按出生年月先后顺序排列。客观的记述余姚市军事活动的历史和现状,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余姚驻军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历程,力求融思想性、资料性、使用性一体。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