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乡勇招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36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乡勇招募
分类号: E265
页数: 1
页码: 14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清末浙江省余姚市乡勇招募发展情况。
关键词: 乡勇招募 清后期 余姚市

内容

道光初年,仍实行具世兵性质的募兵制度。国家的主力武装为绿营兵(多为汉军绿旗营)。为便于控制,实行“以文制武”、“以满制汉”等政策。由于“兵皆土著”,当兵成了世业谋生之道而武功荒废,纪律松弛,且朝廷又规定军官可以借吃空额“以补养廉”,致使部队缺额甚多,教阅时甚至临时雇人顶替充数。有的最后蜕变为祸国殃民之兵,遇有战事或捕盗之举,望风而溃,事后捕杀无辜百姓邀功,完全起不到国家“经制兵”的作用。道光二十年(1840)和二十二年(1842),接连发生2次鸦片战争。英、法、美等国始以武力入侵中国。为抵御外敌,挽救危局,朝廷于二十二年诏令各地大量招募乡勇组成“勇营”以补充部队,使原有的基于世兵制的募兵制度开始动摇。乡勇又称“团练”,本为清代民间武装组织。乡勇不食官俸,“以本处之民,守本处之土”,“有且耕且守之利,无增兵增饷之烦”。乡勇早在康熙年间就曾有之,后因虑民造反而未形成制度。咸丰年间(1851~1861),太平天国势盛,朝廷又令各地办团练,“亦耕亦守,不计兵额,不支饷粮”。咸丰十年(1860),余姚县内各乡均办团练,县设团总。乡团人数不等,少则百十,多则数千。后团练改为勇营,渐成为清军主力武装的组成部分,其待遇也优于原绿营兵。光绪二十九年(1903),朝廷始逐步裁撤绿营兵额。宣统元年(1909)始,继续大规模裁撤,至二年(1910)停止招募和补拨绿营兵,绿营兵制告终。光绪三十一年(1905)受江苏等地影响,浙江曾试图推行征兵制,未果。

知识出处

余姚市军事志

《余姚市军事志》

《余姚市军事志》下限一般断于2005年,由概述、大事记和各篇组成。各篇下设章、节、目,部分章节设子目,附录和编后记殿后。篇章所列事件一般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人物传略、人物简介和副团以上名录均按出生年月先后顺序排列。客观的记述余姚市军事活动的历史和现状,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余姚驻军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历程,力求融思想性、资料性、使用性一体。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