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34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机构
分类号: E295
页数: 2
页码: 112-113
摘要: 本节记述了中华民国时期浙江省余姚市军事机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军事机构 余姚市

内容

县国民政府军事机构
  县保卫团总部 民国20年(1931)4月成立余姚县保卫团总部,总团长由县长苗启平兼任。辖3个中队,6个分队有团丁600余人。下辖7个区团部,区团长由区长兼任。22年4月,全省各县保卫团由省保安处接管,县保卫团总部撤销。
  县抗日自卫总队部 民国28年(1939)春成立县抗日自卫总队。县长林泽兼任总队长,副队长金声,郭静唐任政工室主任,下辖2个大队,3个独立中队。不久归编为省自卫总队第6分队。是年7月,县又续组抗日自卫大队,下辖3个中队,9个分队。各区设预备独立中队,士兵610名。30年,县抗日自卫大队扩编至500人,归正规部队指挥。
  县国民兵团团部 民国29年(1940)建立。县长蔡竹屏兼任团长。下设政训、编练、总务3个股及会计、收发、档案、缮校等。并建有常备队、自卫队及预备役干部会。30年4月沦陷前解散。
  自卫总队、保警大队 民国34年(1945)9月,抗日胜利,县流亡政府自天台还治,成立县自卫总队,辖3个大队,9个中队:后第3大队裁撤,留2个大队,6个中队。35年(1946)4月奉令再缩编1个大队,下辖3个中队。11月改编为县保警中队。36年(1947)6月,扩编成立县保警大队,下辖3个中队。
  县政府军事科 民国34年(1945)10月,由县国民兵队裁撤改建,为县征兵、军事训练(主要为训练壮丁)主管部门。县军事科下设警卫、征募、编练3股,配科长1名,主任科员2名,科员、督练、督政人员多名。到38年(1949)5月消亡。
  “军统”余姚情报组 民国25年(1936),军统浙江省3区保安司令部情报室在余姚组建3区情报组,组员20人,组长诸秋生,副组长吴香元。专事搜集党派、帮会、官吏等活动情况。翌年下半年解散,29年(1940)底重建改称谍报队,队员9人,队长王莫干,至余姚沦陷前夕解体。抗日战争胜利后。再次恢复,改名3区情报组余姚分组。37年(1948),3区改为2区,军统头子金颂新改组余姚分组,组长王英杰。副组长芮英。下设马渚、梁弄2个小组。
  “军统”余姚办事处 民国35年(1946)夏,军统另一系统国防部2厅浙江站衢州绥靖公署第2处派杨鹤寿来姚,通过帮会头子陈恩寿组织余姚办事处,主任杨鹤寿。设城区、浒山、方桥、泗门、庵东5组,从事情报搜集活动。36年(1947)底,余姚办事处改称余姚组。组长胡厉吾。37年(1948)下半年,余姚组被浙保2区情报组头子金颂新控制,次年解体。
  侵华日军机关
  民国30年(1941),4月23日,日军第5师团第9旅团一部侵占城区。10月,日军独立混成20旅团所辖104大队踞城区。次年5月独立混成20旅团改编为70师团,所属60旅团123大队一部踞余姚境内。33年(1944)3月日军调防,踞余姚境内日军为35师团一部。34年(1945)春,日军91独立混成旅团战败,退守宁波、慈溪、余姚、镇海等地。9月27日盘踞日军缴械投降。
  汪伪军机关
  民国31年(1942),汪伪和平军暂编10师38团在城区、浒山、樟树庙、马渚、梁弄、横河、郑巷、低塘等地盘踞。翌年2月,汪伪中央税警团第1支队指挥部设庵东,所属部分踞庵东、段头湾、相公殿。是年秋,国民党新编30师88团团长田岫山投降日军,改编为“浙东剿匪安民纵队”,踞周巷、胜山等地。4月30日,率部反正去上虞。34年(1945)5月又投日军,改编为伪中央税警团第3特遣队,所属特务大队盘踞泗门镇。同月29日为浙东游击纵队歼灭。
  民国33年(1944),汪伪中央税警团教导第1总队第1营分踞樟树庙、逍路头及慈溪之观海卫。12月,税警团教导队第1总队部设浒山,所属第2营部设周巷,各连分布在长河市、英生街、坎墩、相公殿、段头湾等地。第3营部设樟树庙,各连分布在横河、逍路头、胜山等地。次年5月20日,驻樟树庙及观海卫汪伪中央税警团全部撤至周巷。

知识出处

余姚市军事志

《余姚市军事志》

《余姚市军事志》下限一般断于2005年,由概述、大事记和各篇组成。各篇下设章、节、目,部分章节设子目,附录和编后记殿后。篇章所列事件一般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人物传略、人物简介和副团以上名录均按出生年月先后顺序排列。客观的记述余姚市军事活动的历史和现状,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余姚驻军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历程,力求融思想性、资料性、使用性一体。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