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机电排灌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225
颗粒名称: 六、机电排灌站
分类号: F407.9
页数: 4
页码: 250-2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机电排灌站有市管、乡镇管、村管三种形式。
关键词: 机电站 水利经济 余姚市

内容

机电排灌站有市管、乡镇管、村管三种形式。
  1.市属骨干泵站
  承担全市河区调水的翻水泵站共7座,装机2495千瓦,均由水利局下属单位管理,见表10-3。
  2.镇、街道排涝、抗旱泵站
  各镇街道排涝泵站及抗旱翻水泵站共250座、1.84万千瓦,均由镇街道农办(水利站)
  3.村级栗姑“机埤转制”
  余姚创新村级泵站管理体制,简称机埠转制。从1988年开始在泗门镇东蒲村搞机埠承包试点,连续10年平均亩用电量11.8千瓦时,仅为承包前(21.4千瓦时)的一半,显示出承包的节约潜力,见表10-5。
  1995年,余姚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尝试把机埠拍卖给机手,由机手向农民承包灌溉“三费”(电费、工资、修理费),使灌溉电费的多少与承包者的收入彼此消涨,从管理上促进了节水工程效益的发挥,提高了实施薄露灌溉的自觉性,平均每亩节约成本10~15元。由于各乡镇街道积极引导,到2000年完成转制机埠3074座,占总数的97%。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部分水田改成旱地,部分机埠“转制”有所“回潮”,但这项改革的发源地马渚镇仍经营得很好。
  4.泵站防盗器
  近年以来,排灌泵站被盗成为农村干部和农民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据2005年调查,21个乡镇街道中18个发生盗窃,共发案1288起,被盗电机1058台,水泵246台,变压器79台,配电屏17块,低压线2754档(137.4公里,相当于杭甬高速的长度),直接经济损失831.82万元(每镇达46万元)。泵站成为农村公共财产损失的重灾区,三七市镇曾发生窃贼将泵站管理员捆绑后扔到河里;有个窃贼在偷盗未果后,用香烟纸留言“今晚偷不了,明晚再来盗”。河姆渡镇甚至发生2个小偷用尖刀抵住管理员的脖子,3个小偷公然抢劫的严重事件。泵站被盗成为基层干部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针对农村泵站设备被盗现象严重的状况,余姚水利工作者于2006年研制成功泵站防盗器。2007年在三七市、河姆渡、陆埠、凤山等镇街道率先应用,产生了很好的防盗效果。本设备不但能区分进入泵站的是人还是其他动物,并现场报警、摄像,还能通过移动网络将报警信息和现场画面同时发送给多名管理员或民防队员。经过几年的实际使用,设备性能稳定,完全适应泵站、小水电站的复杂环境。2008年2月5日,时任市长陈伟俊作出批示:“泵站被盗现象十分突出,影响生产,增加支出,已成为广大农村中反应很强烈的一个问题。如泵站防盗器可行,则下决心在全市全面实施。”水利局安排专项资金,加大推广力度,到2010年底全市264座大泵站、小水电站及水库机电设备都装上
  了防盗器,有效遏制了盗窃活动。2009年又研制一种成本更低的防盗器,并已在全市712座小泵站装备泵站防盗器,见表10-6。
  2.鹿亭、四明山均为小水电站。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