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九章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206
颗粒名称:
第九章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分类号:
S157;X171.4
页数:
9
页码:
227-2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具体内容介绍,主要介绍了水土保持与小流域治理、 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
余姚市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内容
第一节 水土保持与小流域治理
一、概述
余姚市境内土壤有黄壤、红壤、岩性土、水稻土、潮土和盐土6种土类。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林区,主要有松、杉、栎、樟、竹等。由于独特的“山—原—海”地形,加上山区溪流山高坡陡,源短流急,容易发生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等水土流失,造成耕地减少、河道淤积、旱涝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26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7.3%。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分布在山区6个乡镇,面积183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69%。由疏林地而导致水土流失的面积为262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8.7%。
为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多年来,余姚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各项综合治理措施。1996年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1998年10月,余姚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通知》,明确了1998~2001年余姚市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1999年7月,余姚市水利局印发了《关于填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及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的通知》,要求全市从事砖瓦、采石、采矿、取土等企业,必须填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1999年9月,余姚市计划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印发余姚市石料矿产开发总体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余姚市石料矿产开发总体规划实施意见》第九条明确规定,石料矿产企业,必须按照《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2000年12月,余姚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抓紧做好20家采石场关闭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列入关闭的20家采石场必须在2000年12月31日前关闭,停止开采,停止轧石。2000年12月,中共余姚市委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环境整治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从2000年12月开始,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环境整治活动,以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2001年3月,开展以“净化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水环境整治月”活动。通过整治活动,实现“河面净、水质清、水流畅、河岸洁、两岸绿”目标。2001年4月,制定了《余姚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报告》。2001年4月,余姚市人民政府以余政发〔2001〕81号文公布了余姚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2001年5月,浙江省水利厅会同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和宁波市水利局对余姚市实施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情况进行了复验。2001年6月,由财政部和水利部授予“全国百个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市)”。
近10年来,余姚在原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提出“全面防治,突出重点;继续推进,重视巩固;加强监督,规范管理;构建网络,建管并重;结合实际,积极推广”的工作思路。并着重加强三方面工作:①把农村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重点放在农村建设项目的水保工作上;②抓好水保工作中的一系列文件、规范的执行,同时积极引进、推广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先进水保科技成果;③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及早发现和解决水土流失防治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二、蜀山大闸项目区
余姚市城区水闸东移拆建及船闸工程位于余姚市凤山街道蜀山村姜家塔附近(蜀山闸址),隶属姚江水系,地处姚江平原中游。闸址上游有四明湖水库和梁辉水库,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110949万立方米。
2002年10月,余姚城区水闸东移迁建及船闸工程建设的启动。2003年3月、8月,宁波市计划发展委员会分别批复同意了《余姚市城区水闸东移拆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余姚市城区水闸东移拆建及船闸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考虑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开挖面和开挖量较大,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工程弃渣将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局部开挖面表土、泥沙等流失会造成附近河道淤塞、泥沙量加大等。为此,2003年1月委托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2003年7月,编制完成了《余姚市城区水闸东移拆建及船闸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同年9月,宁波市水利局以甬水政〔2003〕16号文对方案进行了批复。根据批复,工程的各项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同期完成,同时验收。2003年10月16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8月,工程河道、堤防项目开标,浙江省凌云水利水电建筑有限公司中标。2005年9月,宁波市重点办组织工程通水前验收,同意开通围堰,投入临时运行。2005年10月,宁波天河水建工程公司中标承建老河填堵项目。2006年1月,老河填堵项目完成。2006年3月,配套绿化项目完成。2006年5月,水闸、船闸关闸蓄水,投入试运行。2006年7月,浙江省交通质量监督站通过工程船闸部分交工验收。2006年9月,宁波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通过工程水闸及河道部分初步验收。2007年11月,宁波市水利局在余姚市组织召开了水土保持竣工验收会议,同意通过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工程水土流失实际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面积为79.91公顷。其中,项目建设区包括施工防治区、老河填土防治区、新建公路防治区、临时占地防治区、工程管理设施防治区,面积共75.91公顷;直接影响区包括老闸拆除防治区,面积4.00公顷。水土保持措施包括主体工程之大闸及河道防护、新建公路的路基防护与公路两侧绿化、排水工程、管理区的绿化、老河填土区的护坡及绿化、施工临时占地防护等。工程实际扰动面积79.91公顷,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79.91公顷,治理率100%;完成开挖土石方74.26万立方米,弃渣利用量约14.26万立方米,实际需堆置的弃渣约60万立方米,总的拦渣率近100%;完成浆砌石挡墙、护坡以及排水沟3702立方米;完成乔灌木以及攀援植物130331株,植草61962立方米,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总面积48.72公顷,植被恢复系数97.7%,林草覆盖率约85%;水土流失平均强度每年在500吨每平方公里以下;实际完成投资为2343万元。
通过项目区水土流失全面、系统的整治,工程的各类开挖面、临时弃渣、施工场地等得到了及时整治、拦挡和恢复植被,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现在雄伟的大闸、滔滔不绝的姚江水与一片绿色的林草交相辉映,成为余姚城区一个新的景点。
三、小流域治理
余姚市南部为山区和半山区,小流域众多,全市共有小流域56条之多,其中重要小流域13条,包括宁波市重要小流域2条,小流域治理是近期山区治水、水土保持的重要组成部分。陆埠大溪、梁弄大溪、大隐溪、梨洲大溪等都是近期小流域治理的重点。
(一)宁波市重要小流域
1.梁弄大溪
梁弄大溪位于梁弄镇,源于大岚镇眠岗山,属四明湖水库主流。流域四周群山环抱,东倚东岗山、百岩尖,西靠马鞍山、庵基岗,南连钱库岭、马羊岗,北傍诸峰。主流长度为11.2公里,集水面积32.24平方公里,流域形状近似羽状。主要是对该条溪道进行疏浚拓宽,大溪两侧砌筑护岸,修筑消力池和拦水堰等。
2.陆埠大溪
陆埠大溪位于陆埠镇境内,源于茭湖南黄。溪东北流,于杜徐村附近会乌石方向来水,于袁马附近又会翁岙方向来水,与南黄土岭方向来水会于陆埠水库;与西岙来水合于干溪村附近。西北流纵贯陆埠镇,又北流于浦口出姚江。主流长度为21.5公里,集水面积81.3平方公里。主要是对该条溪道进行疏浚拓宽,修建拦水堰和河埠头,集镇段两岸种植绿化等。
(二)其他小流域
1.大隐溪
大隐溪源于鄞州区云洲乡大庵山岗,自陆埠洪山大坪地附近入境。东北流至芝林附近会余鲍陈、周方地来水;过单溪口水库于上磨附近会鄞州乌岩等处来水;过双溪口水库于大隐镇南会云溪来水,东北至大隐城山入姚江。主流长度为20.5公里,集水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主要治理措施是对该条溪道进行疏浚拓宽,大溪两侧砌筑护岸,修筑拦水堰等。
2.寺前王大溪
寺前王大溪位于丈亭镇境内,源于北部茅山,四周群山环抱,东倚三七市的东茅山、塔前头山,北与慈溪市的塔脑湾山接壤,西靠境内的真壁山、大肚山,南傍诸峰。流经姚岭、寺前王水库后,注朱家浦入姚江。主流长度为17.2公里,集水面积20.2平方公里,流域形状近似扇形。其主要治理措施是对该条溪道进行疏浚拓宽,大溪两侧砌筑护岸,修筑拦水堰等。
3.车厩溪
车厩溪源出陆埠洪山汪家附近之虹赤岭北。北过山坑村,西入车厩水库,会大青剑山、姆岭方向两路溪水。过车厩水库折向东北,流经车厩谷地,于车厩石弄附近一分为二,分别注入姚江。主流长度9.2公里,集水面积19.3平方公里。主要是对该条溪道进行疏浚拓宽,修建拦水堰和河埠头等。
4.横岙大溪
横岙大溪位于梁弄镇境内。流域四周群山环抱,东倚马鞍山、庵基岗,西靠百石山岭、乌岗头,南连马鞍跨、浆缸盖,北傍诸峰。向北注入四明湖水库。主流长度为7.8公里,集水面积16.81平方公里,流域形状近似羽状。主要是对该条溪道进行疏浚拓宽,大溪两侧砌筑护岸,修筑消力池和拦水堰等。
5.梁辉大溪
梁辉大溪位于梨洲街道梁辉境内,源出茭湖东大爿。于黄明龙坑会黄明水库来水。北向流至梁辉苏家园大桥头接中山河。主流长度为12公里,集水面积38平方公里。主要是对该条溪道进行疏浚拓宽,大溪两侧砌筑护岸,修筑拦水堰等。
6.三溪口大溪
三溪口大溪位于梨洲街道梁辉境内,自向家弄水库至溪凤桥接新丰河,流经梨洲街道、兰江街道注入最良江。主流长度为4公里,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是对该条溪道进行疏浚拓宽,大溪两侧砌筑护岸,修筑拦水堰等。
7.大池墩溪
大池墩溪位于三七市镇境内。其中大池墩水库上游叫百龙溪,发源于慈溪五磊山,流经大池墩水库,至三七市上义庄附近一分为二,西为澎王浦,东为吴泽浦,汇流入慈江。主流长度为16.3公里,集水面积为41.97平方公里。主要是对该条溪道进行疏浚拓宽,大溪两侧砌筑护岸,修筑拦水堰等。
8.相岙溪
相岙溪位于三七市境内。其中相岙水库上游叫金溪,发源于慈溪桂家岙;相岙水库下游叫西江河,于阴郎店后一分为二,西为官桥浦,东为魏家浦,汇流入慈江。主流长度为13.08公里,集水面积31.55平方公里。主要是对该条溪道进行疏浚拓宽,大溪两侧砌筑护岸,修筑拦水堰等。
9.梨洲大溪
梨洲大溪位于四明山梨洲境内,源出梨洲龙岩岗。自西南向东北,先后流经唐田、梨洲入大横山水库。又出,自西南而北流经大岚镇大俞岭流入鄞州,于大岚山峙岭南复流入余姚。又向东流至白鲞洞附近复入鄞州,于鄞州长里方附近与晓鹿大溪汇合,东南入鄞江。主流长度为8公里,集水面积22平方公里。
10.晓鹿大溪
晓鹿大溪位于鹿亭乡境内,源于大岚镇龙角山附近。沿西北方向流至晓云晓岭,折向东,横贯鹿亭全乡,于中村附近入鄞州。主流长度为25公里,集水面积72平方公里。主要是对该条溪道进行疏浚拓宽,大溪两侧砌筑护岸,修筑拦水堰,部分村庄段溪道修筑河埠头,两岸种植绿化等。
11.大岚溪
大岚溪位于大岚镇境内,发源于后朱村眠岗山,流经丁家畈村,由北向南折而向西流入上虞市下官。主流长度为5公里,集水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是对该条溪道进行疏浚拓宽,大溪两侧砌筑护岸,修筑拦水堰,部分村庄段溪道两岸进行绿化等。
四、其他
余姚市近几年除了对几条重要小流域进行规划治理外,部分乡镇、村级小流域治理工程也在不断进行,例如大岚镇大俞村溪道、鹿亭乡龙溪村溪道等。
1.大岚镇大俞村溪道
大岚镇大俞村溪道位于大岚镇大俞村,主流长度3公里,集水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对溪道两岸的挡墙进行维修加固,修筑拦水堰和河埠头,部分挡墙内侧种植绿化和新建村级便道等。
2.鹿亭乡龙溪村溪道
鹿亭乡龙溪村溪道位于鹿亭乡龙溪村,主流长度4公里,集水面积5平方公里。主要对溪道进行疏浚拓宽,对两岸的挡墙进行维修加固,修筑拦水堰和河埠头,进行绿化和新建道路等。
第二节 生态环境建设
一、四明湖水库环湖生态环境建设
(一)工程概况
四明湖水库位于余姚市梁弄镇。四明湖水库环湖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位于四明湖水库,主要任务是通过建设环湖道路、绿化隔离带及库滨带、水质及道路监控系统等工程措施,明确划分水库管理范围,保护饮用水源,改善环湖周边生态环境。
本工程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环湖水政巡查专用道路建设、环湖绿化隔离带及部分库滨带生态修复、环湖水质自动监控系统和环湖道路监控工程。
(二)主要建设内容
1.环湖水政巡查专用道路建设工程
(1)道路。根据现有环湖道路的布局,结合原征地控制线17.28米高程线,新建道路按库区周边逆时针方向分为四段,依次为I号路、Ⅱ号路、Ⅲ号路及Ⅳ号路。其中I号路长779.53米,Ⅱ号路长4078米,Ⅲ号路长1804.9米,Ⅳ号路长2880米,合计线路总长9542.53米。
Ⅰ、Ⅲ号路按四级公路设计,路宽6米;Ⅱ、Ⅳ号路按非等级公路(电瓶车道)设计,路宽5米;设计车速20公里每小时,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
(2)桥梁。新建3座跨河桥梁;1号桥为空腹上承式拱桥,桩号为B2+289.00-B2+313.40,跨径20米;2号桥为装饰简支梁桥,跨径4×29米+4×29米+4×29米,总长349.36米;3号桥为装饰简支梁桥,桩号为DO+381.84-D0+368.00,跨径13米。桥梁设计荷载公路-Ⅱ级,结构设计基准期50年,安全等级二级,总宽度9米。
(3)箱涵工程。本工程道路沿线共新建箱涵4座,均为单孔C25钢筋混凝土箱涵式结构,其中1、2号箱涵为3米×1.2米×13米(宽×高×长),底板、顶板、边墩厚度均为40cm;3、4号箱涵为2米×2米×13米(宽×高×长),底板、顶板、边墩厚度均为40cm。
(4)生态滚水堰工程。本工程生态滚水堰共3座,其中2座改造,1座新建。
根据河道现状条件,梁弄大溪在梁弄大桥上下游各200米附近已建设有滚水堰坝,本次生态滚水堰利用现有滚水堰稍加改造而成,在现有滚水堰顶及下游面增设卵石贴面。
横岙大溪的滚水堰拟布置在环湖道路上游200米处,为本次工程新建,坝长20米,堰高1米。
2.环湖绿化隔离带及部分库滨带生态修复工程
(1)环湖绿化隔离带工程。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水质保护和景观需要,并结合乡土树种调查结果,选取拟种植的植物种。为有效地美化环湖道路,对环湖绿化隔离带配置了4个模式,沿道路交叉进行种植,以求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根据测算,整个绿化隔离带的栽植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结合各个模式配置的总体布置情况,对环湖道路沿线的绿化带栽植的苗木进行统计计算,合计栽植乔木30320株,灌木194963株,撒播草籽1466.6公斤。
(2)部分库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库滨植物缓冲带主要分布于梁弄大溪和横岙大溪入库沿岸一带,主要是通过土壤—植被系统,截留并吸收面源污染物,从而减少面源污染物入库,改善水库水质;同时可改善库滨带的自然景观,又能明确水库管理范围,避免附近村民在管理范围内耕作种植,从源头上根除库滨带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和直接入库。
根据测算,库滨植物缓冲带的建设面积约71.02万平方米,本方案在满足面源污染物截留控制、库滨带景观效应和植物群落盖度要求的前提下,较多地考虑了树种的易获取性、低成本性和养护管理的便宜性,相对简化了物种的种类数量和配置模式,水生植物树种与环湖绿化隔离带相对应,按四个模式轮换重复布置,每个模式长度约500~600米。
3.环湖水库水质自动监控工程
根据水库运行管理需求,经方案比选,推荐在“水厂取水口”和“梁弄大溪入库口”设置两个水质自动监测点,水质自动监测项目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
4.环湖道路监控工程
沿水库周边巡查道路临湖侧共布置30个图像监视点,主要分布在人员活动较多路段和新建巡查道路入口;共配置一体化智能摄像设备9套,云台+变焦摄像设备16套,红外定焦摄像设备5套。
(三)工程占地与政策处理
本工程占地总面积为360亩,其中永久占地主要为林地、耕地、旱地和建设用地等,共330亩;临时占地为30亩。
房屋及附属建筑物拆迁面积为3492.3平方米。
本工程征地补偿(补助)概算总投资为2691.4万元。
(四)投资概算
本工程总投资为15660.29万元。
二、乡村生态河道建设
乡村水生态环境主要是指流经乡镇、村庄的河道、小沟渠、槽斗,以及村镇中的池塘等水体。其中以乡村河道作为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水体通过与镇级、市级河道连通,承担着旱时抗旱、雨时排涝的作用。
余姚市村镇级河道众多,现已进行长效保洁管理的河道总长度达2183.1公里,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许多河道淤积严重,水质变差,绝大部分乡村河道河岸为土质岸堤,塌方严重,且由于乡村河道没有固定的岸线,导致侵占河道事件时有发生。为此,从2007年开始,余姚市示范性地开展乡村生态河道建设,并根据宁波市水利局关于乡村生态河道建设“一年建设、十年示范、长效管理”的十二字方针认真实施。实现乡村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整治目标,改善乡镇村庄的整体面貌,提高镇村的品位。
为探寻乡村生态河道建设的可操作性,切实掌握生态河道建设的难点要点,为保证乡村生态河道建设的有序开展,2006年和2007年余姚市示范性地开展了黄家埠镇杏山村和兰江街道兰墅桥村水环境整治项目。
2006年开展了黄家埠镇杏山村水环境整治一期工程,工程位于杏山村村委办公室东荷叶地江,北从村办公室门口桥开始,南止水厂闸口止,工程设计标准按20年一遇,工程等别为Ⅳ等。整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河道东坎955.5米,西坎1422.8米,湖心堤石砌挡墙127.2米,横堤石砌挡墙204.4米,湖心岛石砌挡墙363米,新建人行桥1座,修建河埠头38只。绿化的主要内容是:种植树木3100棵,花木15160株,草坪1000平方米。河道疏浚的主要内容是:长度1541米,土方50511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63.8万元,其中宁波市级与余姚市级财政补助80万元。
2007年开展了兰江街道兰墅桥村水环境整治工程,实施整治的村级五里牌江等6条河道砌石或松木桩围护2260.8米,史家庄江等河道疏浚740米,合计整治河道3000.8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整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河岸干砌石坎847.7米,河岸浆砌石坎352.3米,老挡墙修整105.4米,河岸围护松木桩607.0米,河岸围护松木桩加竹片围护348.4米,疏浚河道约740米,建造或改造河埠头22只,拓宽桥梁1座,改造水槽1处,新建农民公园广场404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98.1万元,其中宁波、余姚两级财政补助90万元。
经过整治前后对比,村庄水环境改善效果明显,乡村河道面貌焕然一新,基本实现了“以点带面、辐射全市”的目的。根据乡镇的申请,余姚市水利局在2009年和2010年共安排了22个乡村生态河道建设项目,并列入年度水利建设计划,在资金上,凡列入余姚市生态河道建设的项目,余姚市级财政均有一定的资金补助,列入宁波市生态河道建设的项目,亦可得到宁波市级财政补助,其余部分由镇、村两级自筹。在余姚市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市水利局与财政局将加大补助力度,更好更快地建设与保护乡村河道,使乡村河道建设这项造福于民的实事工程深入人心。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