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海塘加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16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海塘加固
分类号:
TV87
页数:
3
页码:
180-182
摘要:
本节记述了对余姚市海塘进行的防渗补强、抗滑稳定加固等工程。
关键词:
防洪工程
排涝工程
余姚市
内容
余姚市海塘位于钱塘江河口南岸,全长约23公里(1989年4月统计的数据为23094米),分属泗门、临山、黄家埠、小曹娥四个乡镇和陶家路闸管理处、临海浦闸管理处、湖北海丰水产养殖场三个单位(1999年资料),是姚北地区挡潮御咸屏障,直接保护着四个乡镇的(人口17万,耕地14万亩)生命财产安全。该段海塘处于钱塘江强潮河口与杭州湾衔接段,潮位高、潮差大、潮流急,动力条件极为复杂,潮流多变,河床为粉沙土质,抗冲防渗性能差,又易遭台风大潮袭击,导致这一带海涂时涨时塌极不稳定,故海塘除险加固保安任重道远。
影响余姚海塘的主要因素:西三潮流沟和南股槽。西三潮流沟于1976~1977年形成,主要由环境变化而引起动力因素变化而致。南股槽形成于1986年,经过3~4年的发育,于1989~1990年形成完整的深槽和中沙形态。
西线海塘外侧自1986年南股槽形成后海塘一直临水,险情不断,经过多年抢险、加固,险情有所缓和,但堤外仍无滩地。东线海塘的东部,受西三潮流沟的进退影响,堤前冲淤变化大,也是重点抢险地段。
一、防渗补强
自1995年开始,按照市政府统一规划及部署,分别对二号水库及中西片海塘开展了海塘防渗补强工程建设。1997年开始着重对一号水库及东片2901米海塘开展了海塘防渗补强工程建设。
(一)临山镇海塘防渗补强工程
西线海塘由于南股潮作用极不稳定,不仅全面临水、冲刷坍塌严重,而且外塘塘身薄,高程不足,且无塘裙,已不能满足防渗、抢险、防汛管理。工程于1995年10月动工,当年年底完工,施工长度2925米,完工后塘面宽5米,塘面高程11米,塘坡坡比1∶2.5,塘裙30米,共完成土方18.5万立方米,总投入资金123.89万元。
(二)小曹娥镇(一号水库及东片海塘)海塘防渗补强工程
工程总长度2901米,其中一号水库海塘2405米,几年来此段海塘外侧受西三潮流沟影响,冲刷塌方严重,处于长年抢险抛石状态,1997年市三防对一号水库作空库运行处理。工程于1997年12月全面实施,1998年9月中旬全面完工,从原平均塘面高程9.72米、面宽3.8米,加高至现在的塘面高程11.00米、面宽7米,一号水库塘裙高程8米、面宽33米,同时整铺了塘面抢险道路,完成了水库内坡砌石任务,共完成土方73.98万立方米,移动及完成石方4.59万立方米,总投入资金515.7万元。
二、抗滑稳定加固
(一)1997~1998年度余姚市东西线海塘除险加固工程
为了提高海塘抗御风浪的能力和提高海塘的稳定性,余姚市决定在抢险基础上对东西两线海塘实施除险加固工程,并委托钱塘江河口海岸研究所做好抢险、治江、围垦的大型河工模型试验,以钱塘江河口治理的高度从根本上解决余姚海塘连年抢险的问题。
西线工程位于临山镇境内(临山镇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4.2万人,现有耕地面积3.08万亩,是一个稻棉兼种的综合生产区,临山镇海塘全长2925米,保护面积16000多亩,保护人口18000余人),西线海塘受钱塘江尖山河湾南股槽影响,塘脚也遭到严重刷深,又有发生突发性大规模滑坡塌方的危险,特别是1997年11号台风造成全线23.2公里海塘发生脱坡、跌窝、裂缝和土塘裸露等险情,其中临山镇临海段海塘近1公里地段的塘顶出现大范围纵向裂缝,对余姚市海塘安全发出了警报。西线海塘工程建设单位为临山镇人民政府,由临山镇和水利局联合成立西线海塘除险加固工程指挥部并负责该工程的实施,对受南股槽影响最严重、刷深最厉害的1.8公里段塘脚实施潜水反压平台抛石,以增加此段海塘稳定性,实施地段桩号为4+173.00~5+900.00。工程于1997年9月开工,1998年7月完工,海塘抛石方量11.3万立方米,码头工程开挖石方3000立方米、填筑石方6600立方米、浆砌块石360立方米、理砌块石1380立方米、现浇钢筋混凝土190立方米。
东线工程位于小曹娥镇境内(小曹娥镇面积33.1平方公里,3万余人,现有耕地面积2.74万亩,是全市唯一的纯棉种植乡镇。小曹娥镇海塘全长8102米,占全市海塘的35%,保护面积30000多亩,保护27000多人),东线海塘一号水库段受慈溪西三潮流沟影响严重,塘脚严重刷深,且原海塘标准偏低,塘顶高程不足,外坡抛石体单薄,内坡无塘裙,整体稳定性差。东线海塘工程建设单位为小曹娥镇人民政府,由小曹娥镇成立东线海塘除险加固工程指挥部并负责该工程的实施,对受西三潮流沟影响严重的3公里海塘加高、帮宽、增做塘裙,并在一号水库段新做塘裙内坡砌石护坡,外坡抛石,增加抗御风浪能力,实施地段桩号为20+275.00~23+177.00。工程在1997年冬季开工,1998年8月完工,开挖石方1.02万立方米,土方填筑67.6万立方米,海塘内外护坡块石4.45万立方米,石方填筑0.62万立方米。
余姚市东西线海塘除险加固工程实际共完成投资1285.639万元。
(二)小曹娥镇东线海塘除险加固工程
工程总长度2405米,塘内为集雨面积1.72平方公里的一号水库。该海塘自1969年开工围库至1974年4月竣工,长期担负着内蓄外挡的双重压力。由于本段海塘塘身和基础土质属粉砂土类,抗冲防渗性能差,又处于钱塘江强潮河口,潮差大,同时塘脚受西三潮流沟的影响,使离塘脚20米深达-14.95米高程,深槽越来越逼近塘脚,并不断刷深,使海塘险象环生。特别是1997年8月18日的11号台风,“风、雨、潮”三碰头,造成东线海塘石方脱坡和土塘裸露等险情。对此,余姚市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十分重视,着手进行除险加固处理,并于1998年8月开工,工程至2000年2月底全面完工,共完成岸抛加固石方5.3238万立方米,塘脚增设潜水反压平台3.87万立方米,并完成附属抢险道路6.3公里,总投入资金736.22万元。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