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陶家路闸北移扩建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163
颗粒名称: 四、陶家路闸北移扩建工程
分类号: TV87
页数: 4
页码: 176-1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陶家路水闸北移扩建工程是姚江流域治理项目中的配套工程之一。该工程具有排涝、挡潮、航运等综合功能,与临海浦闸相通,建立了既独立,又可联合运行的排涝体系,调节和控制姚西北地区216平方公里的河网水位,承担排涝任务,是余姚市向杭州湾排涝的骨干工程,亦是姚江平原,余、上、慈三市向杭州湾排涝的重要中型水闸。
关键词: 防洪工程 排涝工程 余姚市

内容

(一)工程概况
  1.陶家路水闸基本概况
  陶家路水闸地处余姚市泗门镇境内,位于陶家路江北端入海处,是姚江流域治理项目中的配套工程之一。该工程具有排涝、挡潮、航运等综合功能,与临海浦闸相通,建立了既独立,又可联合运行的排涝体系,调节和控制姚西北地区216平方公里的河网水位,承担排涝任务,是余姚市向杭州湾排涝的骨干工程,亦是姚江平原,余、上、慈三市向杭州湾排涝的重要中型水闸。
  陶家路闸于1991年6月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从1992年4月16日第一次启闸排水以来,姚西北地区洪涝灾害明显减少,没有发生过较大的灾害,为该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陶家路闸安全鉴定
  陶家路闸于1991年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根据《水闸安全鉴定规定》(SL214—98)第1.0.4条规定:“水闸投入运用后每隔15~20年,应进行一次全面安全鉴定。”2008年11月,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指挥部委托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对该闸进行安全鉴定。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检测中心对该水闸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测。检测表明:由于多年风雨侵袭,整个工程混凝土结构表面已产生较严重碳化,许多部位已接近或超出钢筋保护层厚度,造成钢筋锈胀、露筋等现象;水闸胸墙、钢筋混凝土闸门、内河检修桥(t—2板)、外河检修桥(t—3板)、工作桥、通船孔上扉门启闭机的2根大梁、交通桥桥面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闸墩、排架柱混凝土均存在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碳化严重、内部钢筋锈蚀、施工标准低等隐患,内河侧防渗铺盖与底板连接处、外河侧底板与一级消力池连接处均有土体冲刷流失、脱空等安全隐患。
  根据以上综合评价结论,工程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问题,依据《水闸安全鉴定规定》(SL214—98)第6.0.2条规定,将该闸检测评定为四类闸。适当提高河道的排涝标准,将水闸异地迁建。
  (二)水文状况
  防洪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洪涝;挡潮标准为100年一遇年最高潮位。内河高水位为3.21米,堤内闸前陶家路江常水位2.50米,低水位为1.63米。内河堤防工程的级别为4级。
  北顺堤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的2级堤防加1%的不利风向组合,2级堤防,挡潮闸标准同北顺堤。外河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高潮位713米,设计低潮位-4.23米,多年平均高潮位3.17米,多年平均低潮位-2.55米。
  陶家路闸处于钱塘江尖山河湾余姚岸段的中西段,由于处于尖山河湾的凹岸,近岸发生大规模的涂面淤涨的可能性较小。根据围涂四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段北顺堤堤前50年一遇最低冲刷高程预测值为-11.5米。
  (三)工程地质
  工程区位于杭州湾南岸滩涂区域,以淤积作用为主,场地地势总体上较平坦。拟建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无产生整体滑移的不良地质条件,适宜本工程建设。
  (四)工程布局和规模
  由于奉化江、甬江堤防的兴建,使三江口洪水位抬高,余姚东排能力减弱,加上余姚市城区扩大、上虞城区扩大、余姚北面围垦区扩大、杭甬运河建成等因素,使得姚江干流20年一遇洪水位抬高0.05~0.49米,其中余姚城区20年一遇抬高0.15~0.35米,若不采取其他措施,余姚城区堤顶高程需抬高0.4米。因此根据以上方案比较,为缓解余姚市的排涝压力,需要增加北排口门60米,新增北排河道,对陶家路老闸、陶家路新闸及陶家路江进行扩建和改造。其中新开河起点接食禄桥江至老方桥镇沿长庆桥江、洪家路江至新开河外闸,新开外闸3孔×8米,共计24米,五塘横河以南至食禄桥江河道面宽按80米拓宽,五塘横河以北至新开河外闸面宽按60~80米拓浚,五塘横河陶家路江至新开河段,面宽80米。陶家路新闸(即陶家路迁建工程)扩建至56米,陶家路江五塘横河以南维持现状面宽,五塘横河以北河道疏浚至80~100米。
  陶家路闸迁建工程主要由新建挡潮泄洪闸、新开新老闸间及新闸下河道、新改建直堤、新建陶家路北顺堤大桥、新建管理区及公共绿化区等组成。工程位于陶家路江河口附近,属于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陶家路地块和相公坛地块,水闸和河道均在新吹填土上开挖建设,管理区布置在水闸的右侧,陶家路北顺堤大桥布置在河道出海口大堤上,以便维持陶家路北顺堤交通。
  (五)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余姚市陶家路闸迁建工程是姚江流域治理项目北端入海工程的重要部分,承担余姚市西北216平方公里的排涝任务。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有关规定,及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写的“余姚市防洪排涝规划”,河道按20年一遇排涝标准即4级堤防,北顺堤(挡潮闸)按100年一遇挡潮标准即2级堤防。水闸设计流量为538立方米每秒,工程等别为中型水闸。交通桥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
  2.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水闸建设工程。新建陶家路闸共5孔,闸孔总净宽为20+4×9=56米,5孔闸门均采用双扉门,闸室采用开敞式钢筋混凝土坞式结构。水闸主要由闸室、内河护坦、外河消力池、内外河海漫、内外河侧翼墙、内外河引堤等组成。水闸闸槛高程为-1.87米,闸墩顶高程为3.8~10.2米,闸室长22米,底板厚1.2米,边墩厚1.8米,中墩厚2米,缝墩厚3米,内河侧设1.2米宽的人行桥。内河护坦长15米,外河消力池长30米,池深1.5米,内外河灌砌块石海漫长分别为20米、170米。
  (2)河道建设工程。在陶家路闸两侧约1000米范围开挖河道,内外河河底高程均为-1.87米,两岸堤防沿河岸平行布置,内河堤防顶高程3.80米,外河堤防顶高程10.20米。外河侧堤防、内河侧堤防及闸室形成整个水闸的挡洪体系。内河高水位为3.21米,低水位为1.63米,与陶家路老闸相接。
  (3)交通桥建设工程。交通桥以陶家路北顺堤和相公坛北顺堤堤顶道路的中心线作为设计桥梁中心线,桥型为单索面悬索桥,全桥长200米,方向与河道正交,跨径布置为:40米+120米+40米;桥宽为12米,桥面标高和梁底标高受高潮位控制;梁底标高9.33米,桥梁两端中心线处桥面标高为11.725米。
  (4)管理区及公共绿化区建设工程。环塘河分为2支,环绕在管理区及公共绿化区周围,使得管理区及公共绿化区与周边环境自然分隔。环塘河为主要排水河道,标准同围区环塘河。内侧的环塘支河主要起分隔作用,进口宽17米。
  (六)工程效益
  扩建陶家路江和迁建陶家路闸工程,可以有效解决该段河道淤积严重问题,对于提高区内排涝能力,消除区内涝水灾害,分泄部分姚江洪水、减轻姚江洪水对余姚市区及其下游的威胁,保证该地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